大漢光熹 第四卷 翱翔 第兩百零一章 牛輔身死
    牛輔也是有苦說不出來,要知道涼州原來就是苦寒之地,單產和中原相比產量只有中原的四分之三。何況涼州近些年一直處於刀兵戰火之中,一些人們被拉去當兵,還有一些人為了躲避戰火背井離鄉,涼州很多土地荒蕪了,糧食產量自然更低。

    董卓為了擴展勢力大肆招兵,是建立在河東搜刮的底子上,不足之處還受到何進時不時的接濟,這才一口氣將兵力加強到十幾萬。但是,糧食危機時時伴隨著董卓,如果按照原來的計劃,董卓將會聽從李儒的建議墾荒屯兵減輕糧食壓力,不然不出一年他就會陷入沒有糧食養兵的險地。當兵吃糧,這是天經地義的傳統,當主帥連士兵的肚子都餵不飽時,等待他的不是動亂就是完蛋。

    這次出兵,董卓帶著了十萬大軍,也帶走了大批的糧食,留在涼州的本部只有四萬,而留下的軍糧只夠他們吃到秋糧下來。在這種情況下,牛輔為了動用絕對力量攻打張掖就必須邀請羌族,但是他連供應羌族的糧食都沒有。好在李儒離開時留下了妙計,牛輔就慫恿諸羌,說張掖四郡國如今已變成肥的流油之地,到時候張掖四郡國所有財物女人任大家瓜分。

    羌人對於牛輔之言略微動心,並沒有被立即打動,牛輔只好拿出最後一招,只要自備軍糧出兵,都可以先在牛輔這裡領到五千錢和鋒利的制式武器。羌人見目的達到,就各自回家召集人馬,弄到最後好不容易召集十萬人馬,來到牛輔這裡報道。這不是羌人故意推脫,而是經過長久戰事羌人人口一直沒有增加,後來經過劉謙吸收之後,羌人消失了四十萬人口,又經過董卓大力徵召,青壯年羌人戰士幾乎一掃而空了。

    這次出征,羌人攜帶的糧草本來就不多,哪敢在日勒要塞前長時間消磨,一個半月後不用打仗,這些沒飯吃的羌人都會各回各家了。為此,牛輔得知這個消息高興之極,找到燒當羌頭人核實後,立即指揮者清一色的騎兵急行軍往臨羌西邊而去。

    其實這條密道並不算多大的秘密,這條路就是絲綢之路的南道,從長安出發經過漢陽郡和隴西郡,穿過金城郡來到臨羌,臨羌也就是在現在西寧旁邊。然後從臨羌西邊的山路出發,就能到達涼州張掖或敦煌,上一次燒當羌去敦煌演戲就是從這條道路去的。不過在漢代這條路還不算出名,它立下汗馬功勞是在唐代。

    當燒當羌頭人一路平安行走十幾天後,終於靠近了張掖,嚮導說翻過兩座山就是平地了,這下牛輔提著的一顆心放下了大半。可是就在此時,他們居然遇到了兩千張掖騎兵,張掖騎兵看到他們嚇得驚叫起來,為了不使消息走漏而是張掖方面有防備,牛輔立刻指揮大軍向他們撲去。

    由於這些天來不見半個人影,他對燒當羌頭人深信不疑,焦急之餘他也沒有顧得著查看有沒有埋伏,一頭撞進賈詡為他設下的包圍圈。

    其實他就是小心也沒用,他不知道賈詡早就發動群眾,將一條河流改道圍成大壩,只等他們走進山谷就毀掉大壩,這一點連熟悉地形的羌人也沒有想到。那座大壩就是賈詡為他們準備的大餐,是萬不得已之時才會派上用場,要知道大壩洩洪,大水一路西去就會淹沒張掖的大片良田。

    事情沿著賈詡的設想而行。當牛輔知道山谷前邊被封鎖,而張掖軍屹立在山谷之上向下縱火,牛輔立刻下令大軍回頭,他萬萬沒有想到平時對董卓百依百順的燒當羌竟然和韓遂一起背叛,三萬多騎兵在他沒注意時脫離了山谷,而後協助張掖軍封鎖山谷。

    破口大罵之餘,牛輔只好命令五萬大軍猛攻來時的山谷,希望打開一條回家之路,這時他早就為日勒關塞的軍隊擔憂不已了。可是賈詡精心準備的大禮豈是能夠輕易的推卸,拼掉無數人命也打不開障礙,半個時辰之後牛輔的軍隊漸漸失去了戰力。要知道,雖說大火不能將整個山谷燃燒起來,但是濃重的煙霧也不好受,五萬人馬蝟集一團被煙熏的滋味絕對是不好受的。

    一天之後,大火濃煙逐漸消失,燒當羌和韓遂為了表示誠意,首先攻入山谷。這個時候的牛輔大軍早就崩潰了,因為他們都看到擺在他們面前的絕對是一條死路,在張掖軍和韓遂兩面夾擊下,早就有個叫做李蒙的騎都尉斬下了牛輔的首級,率領數千人向張掖軍投降。其餘的殘兵見很受董卓喜歡的李蒙都投降了,他們還等什麼,於是剩餘的兩萬人馬全部投降。

    而牛輔死去的那天,正好是光熹光年端午節。

    賈詡取得大勝後,立刻帶著大軍轉戰到日勒要塞,在馬騰的反戈之下,在投降諸羌頭人的呼喝之下,張掖大軍不取得大勝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涼州,北地郡。

    端午節這天,位於涼州北地郡的楊奉這個節日也不好過。因為他很清楚眼下涼州及三輔雒陽發生的大事,他一邊要做好南匈奴南下北地郡侵擾的防禦,還要擔心牛輔會給他背上插把刀,幾下天來,他幾乎甲不離身陳戈待旦來防止種種以外發生。

    楊奉和徐榮郭汜不同,他一直沒有拜董卓為主,他只是朝廷一名武將恰好分配在董卓帳下工作而已。倒不是他不想拜董卓為主,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發現董卓愛用涼州出身的武將,也可能是董卓認為楊奉武力值不高,故此對於楊奉的認同感不足。

    這樣一來,使楊奉的身份在董卓這裡很尷尬,這也是劉謙當初放他一馬而讓他心懷感激的原意。因為在董卓這裡,這輩子是得不到陞遷的機會了,而年少的劉謙身後的何苗給了他一點念想,隨後,他盡力巴結劉謙希望劉謙能夠認同他,而劉謙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每次回饋的禮物總是比他送去的貴重,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之後,劉謙廢掉了劉宏輔助新天子登基,身價一下子上升了無數倍,楊奉更加認為他的希望就在劉謙身上。楊奉身為弘農楊家家主,家主的態度就是家族的意向,為此劉謙兩次大婚弘農楊家及楊家聯姻的親戚都到西鄂祝賀,也算是結下了不菲的情誼。

    這次,劉謙只等用弘農楊家的力量,卻很為楊奉考慮,不希望楊奉留下攻打上司的罵名,劉謙只讓他看好匈奴的動向就行。這一點讓楊奉很感動,深深為找到一個劉謙這樣重情重義的主子而激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