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四卷 翱翔 第一百六十七章 易京
    光熹元年三月二十六,易城。b111.net

    易城屬於冀州河間國緊鄰幽州的城池,時下易城還沒有多大名氣知道的人不多,如果劉謙不改變歷史,十一年之後公孫瓚將會在這裡縱火**,公孫瓚叫它易京。

    易城地勢險要,海河水環流易城西北兩側,東方和南方也被人工挖出護城河,引入海河水後更加易守難攻。當時海河河水水量豐富河面較寬,不易搭建浮橋,至於運載數萬人大軍的船隻,在北方想都不要想,也算是一道天然屏障。從公孫瓚選擇易城為老巢不難看出,易城確實是個易守難攻之地。

    兩百里不到,海河上游河面適合搭建浮橋,可是那裡卻是山區,就是如今北京西南的小燕山山系。山區地勢陡峭崎嶇,在古代如果不是形式所迫,很少有軍隊願意在山區行軍,在自己地盤中不擔心後勤輜重還好,假如是在敵境之內活動就很危險了,運輸苦難下,吃不飽的軍隊大多沒有戰鬥力。

    劉謙如果想運動大軍參到幽州平亂,不過多耽擱時間,兩百里內最好是路過易城。

    春日的陽光普照大地不久,城外五里遠的一座頗具規模的軍營便喧鬧起來。營門士兵放開鹿角拒馬,一列列披盔戴甲的士兵排成一個個方陣,陣中不乏一座座移動的攻城器械,一點點向易城靠近。

    城頭守城的士兵們見此倒也不是很緊張,城頭赫然響起喧天的鼓聲,鼓聲方停,城頭女牆之後幾乎佈滿了人。城牆之下,一列列士兵沿著通往城牆的石階快速奔走,一些士兵匆忙向礌石檑木跑去,到了近前揮動著皮鞭鋼刀,大聲喝止萎縮在地上的一群百姓準備搬運。

    王政瞇著眼打量著城上城下有些秩序的士兵,再回想三天前第一次遭受攻城時的慌亂,臉上浮現一片滿意之色。通過兩天來血與火的磨礪,這些前不久還是老百姓的士兵,今天明顯鎮定多了。

    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漢軍,王政嘴角不由得扯出幾絲冷笑。三天前,當他看到無數殺氣騰騰的漢軍壓過來時,王政的手中全是冷汗,特別是看到大纛之上驃騎將軍四字後,感到渾身陣陣的無力。

    驃騎將軍劉謙的大名對於王政來講,無疑是如雷灌耳的。幾個月前還在漁陽郡做小吏的王政,對於劉謙戰功彪炳的戰績一點也不陌生,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崇拜。就憑五萬步騎戰勝二十餘萬西涼兵這一點,王政看到劉謙大旗時渾身泛起陣陣戰慄。

    為了腦袋,為了前途,王政硬著頭皮嚎叫著屬下迎戰,大多數沒有經歷過血戰的士兵慌成一團。王政也不簡單,為了到手的將軍官位和財富,用搶掠而來的黃金珠寶女人誘導屬下將士,最終成功將消沉的士氣給提升起來。

    想到第一天慘烈的交鋒,王政嘴角的譏笑瞬間消失,臉色頓時陰沉下來。要不是王政將城中的家屬為人質,迫使男丁拚死賣命,湧到城頭的漢軍當天就破城了。可能是漢軍第一天死傷慘重,隨後兩天的攻城再也提不起勇氣,每次都是丟下幾百個屍體就匆匆收兵而回。

    漢軍的懦弱,反而激生了守軍的士氣,這兩天守軍的素質越來越好,守起城來配合得越來越默契。看到漢軍各種攻城器械調試完成,各種矛弩弩機緩緩揚起了頭,王政又暗罵一聲:「麻辣八字!有錢就是不一樣,每次都是用重武器壓制老子,等到拚命時卻孬得很。劉廷益也很是一般嘛,捨不得用兵填平護城河,事實證明只用遠跨度的攻城梯取巧攀城是行不通的。」

    城下中軍,潘鳳略帶幾絲病容屹立在驃騎將軍大纛之下,旁邊一名文士是韓馥配給他的軍師李歷。

    潘鳳此時是神情並沒有關注即將爆發的戰鬥,心神飛回到十幾天前的鄴城。潘鳳和典韋一戰受了內傷,不過他從小早就習慣了受傷,就是因為他快速的恢復能力被一位高人看重,隨後跟著高人學了一身不俗的武藝。

    他躺在床上時候經常回想當天的交鋒,暗恨他的坐騎不爭氣,暗恨眼界過小沒有見識過超級戰馬。如果他熟悉典韋坐騎的運動速度,如果他也有一匹那樣的良馬,他自信可以和典韋大戰一場。早些天,他親眼見到典韋和劉謙切磋,見識了典韋真正實力,暗自盤算應該能和典韋打上一百五十合才能分出勝負。

    生病期間,他聽說了劉謙要走了張頜而放過了他,他心中當時覺得劉謙非常過分,不是為他委屈鳴不平,而是為他主公韓馥感到委屈。沒想到,第二天劉謙前來探病送來一劑藥方,還拉著手感歎,不能和他一起並肩戰鬥很是遺憾。

    當時他還有點不信,等他服用劉謙藥方配出的草藥之後,身體恢復得很快,這下相信了劉謙的誠意。頓時覺得劉謙這個朋友也不錯,沒有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而小看,隨後就和劉謙走得近了一些。

    雨過天晴,劉謙要求韓馥派一支隊伍隨軍攻打冀州陷落的幾座城池。城池屬於冀州管轄,韓馥找不到借口推辭,又擔心劉謙謀取他的軍隊,只好派沒有傷癒的潘鳳為將出征。又擔心潘鳳老實人容易受騙,就派治中李歷作為潘鳳的軍師隨軍參劃。

    潘鳳當時撇撇嘴,心中誹腹韓馥道:「你將八千老兵藏在鄴城守老巢,就我們募集不久訓練不到一月的萬餘新兵,驃騎將軍那會看到眼裡。沒見驃騎將軍的軍隊嗎?清一色的騎兵,個頂個的棒!」

    老實人潘鳳一路跟著劉謙,穿過巨鹿郡和安平國,來到被張舉軍差不多佔據的河間國。潘鳳和李歷有點不明白劉謙的意圖,幽州牧劉虞差不多每天都派人求援,每次劉謙都回復全力救援,為啥還要從河間國最南邊的弓高城開始攻伐。最後他們只好歸結於劉謙想全面肅清叛賊,採用步步為營的戰法,依靠穩定的大後方不使賊兵偷襲後路。

    雖然潘鳳李歷誹腹這和劉謙一貫的做法不符合,可也沒有什麼辦法,劉謙畢竟是三軍統帥,再說劉謙早日肅清冀州賊兵也算是為冀州考慮,他們更不能說什麼。

    當天,劉謙以長途跋淑士兵勞累為由沒有攻城,第二天一早,劉謙笑瞇瞇勸說潘鳳攻城,還神秘說送給潘鳳一個大禮。潘鳳和李歷心裡不服,可也不敢有什麼表示,誰讓劉謙官職死死壓住他們。李歷私下告訴潘鳳,劉謙在玩公報私仇的把戲,將潘鳳說得一愣一愣的,對劉謙的印象簡直是直線下滑。

    無奈的潘鳳只好激勵士氣,拖著還沒有完全康復的病軀,奮勇展開了攻城,使潘鳳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弓高城的賊兵還沒等漢軍攻上城頭就棄城而逃。回來後,劉謙揶揄的口氣問他,是不是一份大禮時,老實人潘鳳差點羞得找一個老鼠洞鑽進去。

    隨後,劉謙都沒有和潘鳳搶功,幾座城池一氣而下的城池全都送給潘鳳,這下將潘鳳感激的要死要活,心中將劉謙奉為知己的高度。要不是已經拜韓馥為主的話,潘鳳一定會拉著劉謙求著拜主。就這樣,兩軍相互間的信任增加了,特別是還對劉謙抱有一點成見的李歷,徹底改變了對劉謙的看法,而李歷的看法又影響著鄴城中還對劉謙持懷疑心態的幾人。

    大軍來到高陽城時,劉謙將潘鳳叫來,給他心中的計劃托盤而出,潘鳳被劉謙奇思妙想嚇了一跳。回到營中,潘鳳把劉謙的計劃原原本本講給了李歷,李歷淡淡一笑,到了此時他才終於明白劉謙將功勞送給他們的原因。

    李歷更加覺得劉謙是個辦大事之人,為了完成他的設想,為了讓心懷芥蒂的友軍相信他支持他,甘願付出偌大代價。他並不是不救援劉虞,為了追求最大的勝利,為了早日將賊軍鎮壓消滅,他甘願翻越燕山山脈,而尋求出奇制勝。只帶十天乾糧穿越兩百里山路,據說還有萬餘賊軍守護在燕山的三道關卡,這種戰術在李歷看來,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雖然劉謙告訴他們,賊軍在易城駐有重兵而易城又是易守難攻之地,不過以李歷看來,如此置於險地的做法還不如一鼓作氣攻城來得穩妥,畢竟一路而來並沒有遭到多大的阻擋。

    李歷當時找到劉謙,勸說劉謙並不需要如此冒險,劉謙只是知之一笑道:「不瞞你說,我勸說黑山張燕出兵幽州,如果不給他玩點震撼一點的玩意,他會老老實實的歸降朝廷嗎?再說只有採用出奇制勝,我才能將戰損降到最低。給你透漏了這麼多,夠朋友吧。」

    久經沉浮的李歷動容了,劉謙告訴他的可以說是軍事機密,這也是說劉謙完全把他看做自己人。回去的路上,回想到劉謙只讓他們在攻打易城第一天時賣力,之後讓他們隨意行事。李歷暗暗說道:「這種人雖然有點跋扈,可是交心。絕對值得結交,絕對值得托付,他私下曾承諾主公落魄之時可以找他庇護,一定不會食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