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熹 第四卷 翱翔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孫瓚
    高陽城和東平和以往攻破的城池一樣,完全沒有浪費潘鳳一點時間,頃刻間就拿到手中,大軍順利開拔到河間最後一個城池易城。wWw.b111.net看到四面環水的易城之後,潘鳳和李歷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這才明白劉謙為什麼寧可繞道奇襲,也不願意攻取易城的因由。

    劉謙告訴他們城中駐紮三萬重兵,他們不知道的是城守王政早就將城中百姓集中起來,以家眷迫使城中男丁為王政服役,恐嚇城中百姓,如果城破就是大家同歸於盡之時。而劉謙通過早些天派遣過來的暗隼衛,基本上對張舉各地兵力部署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瞭解,包括張舉收縮兵力首先解決幽州,派遣重兵加強易城和北平的部署都在劉謙掌握之中。

    潘鳳和李歷讀過兵法,知道「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的戰術,雖然賊兵兵器鎧甲不如漢軍,他們也知道攻破易城的希望不大。他們軍營中只有萬餘勉強拿出手的新兵,其餘萬餘人只是充人數的農民,依靠這點人馬,估計填平護城河之後剩不下多少了。

    兩人回想劉謙走時諄諄囑托,為了使賊兵相信大軍的主力全在這裡,為了給劉謙爭取時間,第一天用攻城器械壓制賊兵,隨後全軍一擁而上用大型雲梯攻城。不合乎兵法的打法毫無疑問的敗了,傷亡了千餘兵馬,不過也給沒有經過這番陣仗的賊兵很大壓力。

    隨後兩天,他們就按照劉謙的戰法,只用床弩和拋石機進行遠程打擊。劉謙製造的拋石機射程比老式拋石機遠,命中率也有顯著提高,給城頭之上的賊兵造就很大麻煩。一般情況下,這種遠程壓制要進行一個半時辰,而後弩兵掩護,步兵推著雲梯試圖攻城,稍微受挫就立刻結束戰鬥改用拋石機壓制。

    當天戰況依然不利,之後兩人還試圖夜間攻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給城中賊兵造成一個漢軍士氣低糜的假象。

    而後兩天李歷從後方徵集了數萬百姓,冒著箭羽推著蛤蟆車填埋護城河。王政看到漢軍開始一板一眼的操作,心中暗暗鬆口氣,封填護城河最少需要十天,根據張純書信講最多五天就能攻破薊城,十天後張舉帶著主力來到易城和漢軍決戰。通過他數天觀察,漢軍只有三四萬人馬,而張舉擁兵十五萬,縱使野戰打不贏漢軍,保證易城不失絕對不會有問題。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光熹元年四月一日。易城護城河前無數蛤蟆車運送著黃土,漢軍的弩箭時刻保持著對城頭壓制,護衛著數萬像螞蟻搬家的農夫,一片忙碌慌亂,偶爾還會用拋石機關照守軍兩下。

    薊城。

    薊城之前也很火爆,無數老式拋石機不斷地將幾十斤重的石塊甩到城頭,城牆早就破爛不堪了。經過石塊和矛弩的關照,城牆外圍的石條青磚早就不見影蹤,露出夯壓過細密的黃土。經過沖車不斷地衝撞和大火的熏燒,往日寬大威風的城門上黑漆漆一片,裂著一道道凹陷殘破的傷痕。

    拋石機壓制之後,又一次大規模的攻城開始了,起碼有三萬名張舉軍在各種美好的誘惑下,嗷嗷地擺成散兵線向薊城衝去。

    沖車再次光臨城下。熟悉運用沖車的張舉軍士兵,早在沖車牛皮上撒上一層厚厚的濕土,有濕土保護往往讓城頭澆下來的火油失去作用,雙層牛皮可以防護一般的礌石檑木對沖車損壞,如此一來沖車彭彭地撞擊到城門之上。

    城頭之上的漢軍也不是吃素的,無數弓弩對準擁簇在沖車旁邊的叛軍,防護簡陋的叛軍身上插滿了箭羽,一個個慘叫著歪倒在沖車身旁。一般的礌石檑木對沖車無效,可是大型的還是能給沖車造成傷害,不一會,在三塊大型礌石擊中沖車後,沖車吱呀著散架了。

    此時,只有簡易長梯的叛軍還沒有接近城牆,忽然,兩翼的烏桓騎兵動了,他們沿著步兵給他們留下的通道,呼嘯著從城下交叉而過,無數箭羽在戰馬的帶動下拋射到城頭,六千多隻箭羽收割了數百漢軍的性命,上千名漢軍不同程度遭到了傷害。

    無數漢軍眼中冒著火焰盯著脫離戰場的烏桓騎兵,隨後瞥了一眼屹立在城頭的一個武將。此人三十歲幾歲光景,身高約有一米九左右,一張略顯風霜的剛毅臉膛,正忙著指揮士兵守護城牆。

    在此人身後,站立著三位好漢,一位是膚色白皙耳朵大雙臂長的漢子,在他兩旁分別是一個黑臉和一個紅臉大漢。大耳朵白皙漢子身量在幾個人中較矮,有一米七五上下,其餘兩人身量比前邊武將還要高。

    士兵看向武將眼光中充滿了敬佩和感激,還有一絲隱隱為他不平之意。就是因為此人指揮得當,每次烏桓騎兵奔射之時,他都提醒士兵們提前藏在女牆之後,使很多士兵都頑強的存活下來,就是受傷一般都是皮毛之類的小傷。

    這位臉色剛毅指揮得當的武將就是公孫瓚,一直使北方異族咬牙切齒的公孫瓚。

    公孫瓚字伯珪,遼西郡令支人氏。出身軍人的遼西公孫世家,他這個世家相對中原世家而言有些水分,因為他祖上沒有食祿兩千石的大官,更沒有享受過侯爵的待遇。只因他祖輩都在邊軍中服役,時常做都尉之職,偶爾有幾個做過烏桓校尉,不過數百年積累下來也算一筆不小的財富。

    他和袁紹一樣母親是小妾出身,在家族中地位不高,也和袁紹一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拚命地為自己打造聲名。年輕時候,因為他謙遜知理,當時涿郡太守劉基非常欣賞他,就把女兒嫁給,他還舉薦他到盧植那裡唸書。後來岳父劉基遭人陷害被朝廷發配日南,當時日南給中原人的印象是不毛之地,發配之人十有八九都會死在那裡,公孫瓚很義氣的祭祀祖先,抱著必死的決心陪同劉基前往日南而去。

    中途的時候,朝廷赦免了劉基的罪行,可是公孫瓚的美德卻傳遍了雒陽城。當時年少的袁紹慕名找到公孫瓚,由於兩人身世遭遇相近,很是惺惺相惜一番,兩人也算結下了不算深厚的友誼。

    此行給公孫瓚帶來的好處非常大,沒有多久郡守推薦他為孝廉,憑著跟著老師盧植念得幾年書,順利的通過了公府考試,在雒陽做了兩年郎官。兩年之後,他官拜遼東郡都尉,也就是說遼東郡的邊軍控制在他手上,他以強硬態度對待異族,身先士卒作戰勇猛,以好戰之名威震邊疆。

    這次張舉造反之亂前夕,為他擦屁股擦得煩心的劉焉將他召回薊城,準備讓他參加冀州圍剿黑山軍戰爭。公孫瓚帶著五千騎兵出發沒多久,張舉的叛亂便爆發了,劉焉低估了叛亂的規模,他沒有軍令召回也不敢回幽州。

    等到張舉將燎原之火燒了大半個幽州後,劉焉才著急上火想到公孫瓚,可惜最佳撲滅張舉的時間已經錯過了。烏桓首領見漢軍如此不濟,再也壓制不住一顆蠢蠢欲動的野心,將初期的八千援兵政策調整為以全族之力幫助張舉,條件是遼西郡以東為烏桓養馬之地。

    公孫瓚一直認為劉焉很蠢,使他沒想到新任刺史劉虞連劉焉都不如,劉虞來到幽州之後並沒有立刻加強軍事力量,只想著用懷柔手段分化拉攏異族。公孫瓚心中嗤之以鼻道,你就是想收服野心勃勃的異族,也得先把他們打得服服帖帖,不然一帆風順的異族絕對不會鳥你。

    熟悉異族習性的公孫瓚判斷得不錯,劉虞收縮兵力固守城池,期望談判解決的手段沒有一點效果,只給張舉和丘力居以為漢軍不敵的感覺,他們攻勢更加猛烈了。截止今日,劉虞還沒有放棄和平解決的想法,昨天又派手下去和烏桓和鮮卑族頭人接觸。

    劉虞收縮兵力的做法,給公孫瓚造成很大的麻煩,騎兵是個很消耗給養的兵種,不要以為戰馬只吃青草就能長期作戰,失去了補給就和步兵差不多了。如果劉虞手中有大量的馬匹,公孫瓚也不害怕,可以採用一人五匹戰馬或四匹戰馬出擊,一匹馬負責載人,其餘戰馬就可以運載保持長期運動戰的給養。

    騎兵失去了戰略空間,失去補給基地,沒有大量戰馬馱載軍需,也就失去騎兵迂迴作戰的優勢。年前,性格如火的公孫瓚出城狠狠打擊張舉幾次,雖然取得的戰果不是很大,雖然差點被異族騎兵包圍起來,但是公孫瓚心中很是快慰。而現在劉虞卻擔心騎兵出城被張舉吃掉,數次拒絕了公孫瓚請戰,這讓公孫瓚對劉謙的不滿幾乎達到頂點。

    公孫瓚的眉頭鎖在一起,數天激烈戰鬥中,守城士兵損耗也不小,如今一萬五千名守軍還能爬到城牆上面的不足八千人,如此下去,破城也就是一兩天之事。

    「賊兵攻上來了!」

    「你家三爺爺來了!殺!」一聲與霹靂差不多的爆喝在公孫瓚耳邊炸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