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世界的中國作家:林語堂 第23章 在海外(一) (2)
    《生活的藝術》是林語堂旅美專事創作後的第一部書,也是繼《吾國與吾民》之後再獲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從《吾國與吾民》出版後產生的效應來看,西方讀者對其最後的一章《生活的藝術》最感興趣。西方高度的工業化,飛速的生活節奏,壓得人們透不過氣來,而林語堂在書中所講的那種中國人的悠閒自得的生活,是西方人羨慕不已的。因此,林語堂在原著的基礎上擴展篇幅,這就是獨立出來的《生活的藝術》。林語堂在《自序》裡開篇就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驗、我不想發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我只想表現我個人的觀點。我本想題這書的名字為'抒情哲學',用抒情一詞說明這裡面所講的是一些私人的觀念。但是這個書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標定得太高,即難於滿足讀者的期望,況且我的主旨是實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現在的書名較易維持水準,且較自然。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意滿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林語堂在本書中談了莊子的淡泊,讚了陶淵明的閒適,講了《聖經》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雲,如何鑒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生活,同時闡釋了對人生和人生的理解。

    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倣傚的"完美生活的範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情。

    此書中特別講了誰最會享受人生、生命的享受、悠閒的重要、家庭之樂、享受大自然、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及思想的藝術等,提出了"快樂問題"、"悠閒生活的崇高"、"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中國式的家庭思想"、"樂享餘年"、"讀書的藝術"和"寫作的藝術"等生活目標。

    《生活的藝術》是一部奇書。它的魅力不僅在過去,而且在現在和將來都會永遠存在。

    2.《京華煙雲》問世

    1938年2月,林語堂偕全家到歐洲旅遊,在歐洲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跡,領略了各國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民族風情。一年之內,英國、意大利、法國、瑞士、比利時等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這次旅遊,除了觀賞外,林語堂也沒有閒著。1938年春天,林語堂把《孔子的智慧》寫完後,又想把曹雪芹的《紅樓夢》翻譯成英文。後來覺得《紅樓夢》離現實生活太遠,於是,改變初衷,決定借鑒《紅樓夢》的藝術形式,寫一本反映中國現代生活的小說,這就是《京華煙雲》(又譯《瞬息京華》)。

    林語堂對於《京華煙雲》的寫作,是十分嚴肅認真的。他從1938年3月開始,整整用了五個月時間來構思全書的內容和寫法,如時代環境、人物安排、情節佈局、開始結束等等。從8月8日開始動筆,到1939年8月8日寫完,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林語堂寫的題詞是:"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們的子孫後代才能成為自由的男女。"英文書名為《MomentinPeking》。小說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同時在小說中反映了一些在此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如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軍閥混戰、"五四"運動、"五卅"慘案、"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論戰、北伐戰爭、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日偽販毒走私、盧溝橋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八·一三"上海戰爭等等,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在再現重大歷史事件的同時,小說對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作了符合實際的描寫,如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馮玉祥、傅增湘、林琴南、辜鴻銘、齊白石、慈禧太后、袁世凱、張勳、段祺瑞、曹錕、張宗昌等,都具有真實感。

    《京華煙雲》可以說是林語堂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小說規模宏大,被稱為現代的《紅樓夢》。全書分為《道家女兒》、《庭園悲劇》和《秋之歌》三部,作者寫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普通人的生老病死,也有特定年代的社會動盪;有人們複雜的愛恨情仇,也有人們所不能改變的沉痛命運。

    《京華煙雲》一部分內容是在巴黎寫的,一部分則是林語堂1939年回到紐約後去維蒙特州避暑時寫的。1939年由紐約約翰·黛公司出版後,立即被美國的"每月讀書會"選中,成為12月特別推銷的書。1940年,日本出版了《京華煙雲》三個日譯本。許多國家也陸續把它翻譯成本國的文字出版,而美國更是一版再版,在20世紀40年代就銷售了25萬部。因而,《京華煙雲》成為我國現代文學較早走向世界的一部重要作品。

    1975年,《京華煙雲》曾作為候選作品角逐諾貝爾文學獎,遺憾的是最終沒有獲獎。但是,這畢竟表示《京華煙雲》具有了走向世界的潛質。它不是獨獨寫給中國人的傑作,同時也是寫給整個人類的傑作,因為它所寫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又讓人震撼不已。

    3.《風聲鶴唳》:鼓舞抗戰士氣

    《風聲鶴唳》是林語堂用英文寫作的第二部長篇小說,1941年由約翰·黛公司出版。

    《風聲鶴唳》是林語堂《京華煙雲》續篇,《紐約時報》譽為中國的《飄》。《風聲鶴唳》史詩般地表現了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民族精神痛苦而偉大的昇華。再現了抗戰初期姚、張兩大豪門的興衰演變,述說了他們作為江南古城絲綢世家的生死較量和激盪人心的商場鏖戰,以及在日本侵略勢力對中國紡織市場的鯨吞面前,姚、張兩家所表現出來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它濃縮了一個時代的歷史變遷,成為一幅色彩斑斕的社會縮影:動人心魄的愛情故事,一波三折的人物命運引發人生無窮的感慨。

    林語堂先生的《風聲鶴唳》不僅僅只給我們揭示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痛楚,還讓我們看到了在那狼煙四起的戰亂年代,人性美麗的光輝,愛情的真誠無私,友情的偉大溫暖

    在這山河破碎的戰亂中,有著這樣一位懷著一顆偉大善心的中年男士,他就是老彭。在戰火紛飛,士兵在前線流血犧牲,百姓飽受災難的時候,他從北平艱難地輾轉到內地,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夙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投身到全民族的抗戰中,他傾盡所有的財力去救助難民。在武昌,他和丹妮共同經營的難民屋,讓許多飄零的落葉擁有一個暫時的安息之地,他(她)們一起團結互愛,完全拋開了個人的小我,在絕望中一起努力構建一個大我的世界,享受著彼此之間給予的溫暖。人性的光輝在那小小的難民屋中熠熠生輝!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還有著這樣一位歷經戰爭磨礪仍堅強不屈的女性,她就是丹妮(梅玲)。一位命運坎坷,有著複雜歷史的女人,在別人鄙視的眼光下,面對生活卻仍不絕望。她敢於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大膽地去愛,把自己認定的真愛完全傾注給博雅。他們之間的愛終歸是真誠無私的,即使那是一份複雜而特殊的愛。

    作者最終給予丹妮、博雅、老彭的結局是:博雅為丹妮那份真誠無私的至愛犧牲,為老彭那份忠誠堅定的友情捨命;而丹妮為了守護與博雅之間曾經的至愛,為了對她與博雅共同造就的未出世的小生命負責,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做一個亡者的妻子;至於老彭,仍然帶著一顆寬廣博愛的善心投身於救助災民的抗戰偉大事業中。

    林語堂在《風聲鶴唳》中,通過三個主人公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巨大變化和感情糾葛,向外國讀者宣傳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風貌,通過小說的形式,為國家在海外做宣傳。

    4.《蘇東坡傳》:作者偏愛的作品

    一般作家都喜歡自己的成名作或代表作,但林語堂對自己作品最偏愛的偏偏不是《生活的藝術》,也不是後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京華煙雲》,而是人物傳記《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開筆於1945年,1947年出版。其實《蘇東坡傳》從醞釀到脫稿,歷時一二十年之久,可謂嘔心瀝血之作。1936年,林語堂全家赴美,就隨身攜帶了大量關於蘇東坡的著作及有關資料。在對有關蘇東坡資料的翔實考證以及對是非善惡有著透徹看法的基礎上,林語堂對這些資料進行了仔細研究,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部自己非常喜愛的作品。它與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吳晗的《朱元璋傳》被稱為二十世紀四大傳記作品。

    《蘇東坡傳》主要描述了蘇東坡在政治紛爭中如何超越自我和如何保持快樂的心路歷程。該書的主要部分按時間段分為四卷:第一卷,童年與青年(宋仁宗景佑三年至嘉祐六年即公歷1036-1061年);第二卷,壯年(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豐二年即公歷1062-1079年);第三卷,老練(神宗元豐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即公歷1080-1093年);第四卷,流放歲月(哲宗紹聖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即公歷1094-1101年)。在小說前有張振玉的譯序和林語堂的原序。第四卷後面還有附錄一《年譜》;附錄二《參考書目及資料來源》。

    林語堂喜愛蘇東坡的原因主要是:他不僅從蘇東坡的著作中汲取了精神營養,而且從蘇東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蘇東坡傳》也許不是研究蘇東坡的最重要的資料,但卻是研究林語堂內心世界的重要材料。林語堂在《蘇東坡傳》的序言裡,一口氣給蘇東坡加上了十八個頭銜:"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末了還要加上一句"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林語堂熱愛蘇東坡已經愛到骨子裡,而且在自己身上尋到了蘇東坡的影子,並把他視為比自己大九百歲的人生知己。

    《蘇東坡傳》寫出蘇東坡坎坷多舛的一生。林語堂說他之所以喜歡蘇東坡的作品,是因為蘇東坡的作品中流露出作家的本性,亦莊亦諧,生動有力,完全發乎內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