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聲世界的中國作家:林語堂 第24章 在海外(一) (3)
    人貴有自知之明。林語堂認為蘇東坡是個能看得清自己的一個人。一次飯後,蘇東坡摸著肚子問家人,這便便大腹裡面是什麼?一個女人說是"一肚子墨水";一個女人說是"一肚子漂亮詩文",結果都沒有答對。他的侍妾朝雲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哈哈大笑拍手稱是。

    《蘇東坡傳》中的蘇東坡,融合了佛、道、儒各家的哲理,是一個被林語堂所理想化了的人物。學貫中西的林語堂用精闢簡練的語言描寫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在《蘇東坡傳》裡,林語堂以鎮定、智慧和成熟的人生視角來理解蘇東坡,他筆下的蘇東坡率性之極,活得豁達而真實。蘇東坡是林語堂最欣賞的一個歷史人物,他在書的序言中說:"我寫蘇東坡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蘇東坡傳》乍看是為蘇軾作傳,實乃林語堂自身的寫照。

    為了寫《蘇東坡傳》,林語堂研究了蘇東坡本人大量的資料,他不僅編寫了《蘇東坡年譜》,而且還研究了《南行集》、《錢塘集》、《超生集》、《黃樓集》、《昆陵集》、《蘭台集》、《海外集》等蘇東坡早期的詩文版本,而且還對蘇東坡的家庭和家族的情況作了考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在學術上和藝術上成熟的標誌。《蘇東坡傳》出版後,林語堂還陸續發表了一些散文,如《蘇小妹無其人考》、《蘇東坡與其堂妹》、《答莊練關於蘇小妹》等文章。"我向來認為生命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盡力工作,盡情享樂"等這些人生的信條,都是來源於蘇東坡的啟迪,並成了林語堂生活的座右銘。

    三、回重慶多次受到蔣介石的接見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戰全面爆發。7月29日,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林語堂的《日本征服不了中國》,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表達了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信念。1936年8月10日林語堂赴美時買的是來回船票,期限是一年。林語堂本來打算回國後到北京定居,可是,"七·七"事變後,北京陷落,接著,上海戰事爆發,林語堂的計劃被打亂了,只好決定推遲回國。

    林語堂在美國積極參加了抗戰的行列,宣傳並發動華僑抵制日貨,在美國各界進行演講,讚頌中國人民的同仇敵愾,決心抗戰到底的決心。不僅如此,他還鼓勵夫人積極參加宣傳抗日的活動。紐約的華僑婦女組織了中國婦女救濟會,王正緒夫人任會長,林語堂夫人廖翠鳳任副會長,廖翠鳳在救濟會裡提出的許多建議和計劃,令人拍案叫絕。林語堂宣傳抗日救國的文章,在美國公眾裡產生了很大反響。他預言日本帝國主義必敗,中國"將從戰爭中得救,將從戰爭中再生"。1938年,林語堂又發表了《美國與中日戰爭》、《日本必敗論》等文。1939年5月9日,林語堂應邀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國際筆會第十七屆大會。大會由美國歷史學家盧龍擔任主席,林語堂是這次大會上三個發表演講的人之一。其他兩位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德國的托馬斯·曼和法國著名作家特洛亞。林語堂演講的題目是《希特勒與魏忠賢》。此文說:

    當今有德國人以希特勒喻耶穌,就像中國有位儒者倡議擅政獨裁的魏忠賢與孔子應當有同樣的地位。唯有這麼歌功頌德,才能保住差使,而反對他的官吏全給殘殺了。但是魏忠賢是聲勢顯赫,卻免不了人民的腹誹,其情形與今日之德國如同一轍。魏忠賢後來迫得只好自殺。自殺乃是獨裁暴君的唯一出路。

    林語堂的預言果真實現了,五年後,希特勒真的自殺了。

    林語堂在鼓吹抗戰的同時,還應邀為書評家兼編輯菲地門(CliftonFadiman)所編的《我的信仰》一書寫了一篇有關他的信仰的文章。這本書一共收有十九位名人的文章,如愛因斯坦、韋爾斯(美國作家)、賽珍珠(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杜威(美國哲學家)、羅素(英國哲學家)、桑塔亞那(西班牙哲學家和詩人)、魏白(美國社會主義經濟學家)、胡適、林語堂等,說明在編輯者的心中,林語堂是一個在西方有很大影響的中國學者之一。1939年9月1日,歐洲戰爭爆發,林語堂於11月12日在《紐約時報》發表了《真正的威脅不是炸彈,是概念》,表現了對法西斯戰爭的極大蔑視,深信人類文化絕不會被戰爭毀滅。

    1940年5月上旬,林語堂一家回到祖國,路經菲律賓馬尼拉,5月10日抵港。在香港,他拜訪了孫夫人宋慶齡及舊友吳經熊、溫源寧等人,還赴論語派同仁簡又文組織的宴會,但謝絕了一切酬酢。

    5月22日,林語堂一家從香港回到了抗戰中的故國。出國前的林語堂,一向以"不左不右"的中間派立場自居,或對左翼文學和右翼文學各打五十大板。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是全民抗戰,共同對敵,林語堂的立場也發生了轉變,他要擁護抗戰,自然就要擁護抗戰中的領袖,所以,一到重慶,他就表現了"親蔣"的立場和看法。回來的第二天,林語堂作為在美國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知識分子,晉見了蔣介石。蔣介石夫婦在接見他的過程中,也表達了對他在美國堅持抗日立場及宣傳抗日的文章表示欽佩和讚賞。林語堂感到很受鼓舞,中國的命運就需要靠中國人自己來解決。為此,他寫了《新中國的誕生》一文。林語堂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和中國的命運寄托在蔣介石身上,這是林語堂思想認識上的局限。林語堂把美元換成中國貨幣存到中國銀行,其目的也是有利於為抗戰服務。

    林語堂來重慶的時候,正是日本飛機在重慶狂轟濫炸的時候,所以,他一家人經歷了跑警報、鑽防空洞以躲避空襲的日子。由於在這樣戰亂的時日,寫作也安不下心來,林語堂無法發揮他的長處,他想,回到美國照樣能為抗戰服務,而且對他來說更能發揮他的特長,因為寫作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也許有人以為他是一個逃兵,可在他看來,拿槍到戰場和敵人戰鬥固然可敬可佩,但利用強大的輿論宣傳,尤其是在國際上更需要有人主張正義,讓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都知道日本的法西斯暴行!由於宋慶齡的支持,林語堂決定離開重慶,返回美國。臨行前,蔣介石夫婦在官邸招待了林語堂一家。林語堂也接受了蔣介石侍從室"顧問"的頭銜,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林語堂從國民黨那裡撈到了多少好處,拿了政府多少津貼,其實林語堂一分錢也沒拿。林語堂之所以接受了蔣介石侍從室"顧問"的這一頭銜,主要是為了簽證的方便。在這次回國前,林語堂用的是"遊客簽證"。"遊客簽證"的規定是,他們全家必須在六個月後離開美國,然後再重新申請入境,有了這個"顧問"的頭銜,就能享受到"官員簽證"的待遇,不需要每隔六個月重新辦理手續了。

    為了表示對抗戰的支持,林語堂在離開重慶之前將他的私人住宅——重慶北碚蔡鍔路24號"天生新村"那套四室一廳的住房,連同傢俱一起捐贈給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使用。林語堂還給"文協"寫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敬啟者,鄙人此次回國,不料又因公匆匆去國,未得與諸君細談衷曲為憾。惟貴協會自抗戰以來,破除畛域,團結抗敵,盡我文藝界責任,至為欽佩。鄙人雖未得追隨諸君之後,共抒國難,而文字宣傳不分中外,殊途而同歸。茲願以北碚蔡鍔路二十四號本宅捐出,在抗戰期間,作為貴會會址,並請王向辰夫婦長久居住,代為看管。除王先生夫婦應住二間及需要傢俱外,余盡公開為會中器物,由理事會點查處置。聊表愚忱,尚希哂納。並祝努力。

    弟與諸君相見之日,即驅敵入海之時也。

    此致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林語堂敬上(1940年)8月17日

    "文協"總務部主任老捨收到信後,在北碚的"文協"大會上公開宣讀了信的內容,並推選以群和光未然兩人來管理北碚蔡鍔路24號林宅的內部事務。

    林語堂剛剛回國不久又去國,難免引起輿論界的非議。剛回國時有人說:"林語堂鍍金回來了!"現在又有人說:"林語堂拗不住跑警報,又回美國了!"郁達夫在一片指責聲中,挺身而出,力排眾議,為林語堂辯護:"林語堂氏究竟發了幾十萬洋財,我也不知道。至於說他鍍金云云,我真不曉得,這兩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林氏是靠上外國去一趟,回中國來騙吃的麼?抑或是林氏在想謀得中國的什麼差使?文人相輕,或者就是文人自負的一個反面真理,但相輕也要輕的有理才對。至少至少,也要拿一點真憑實據出來。如林氏在國外宣傳的成功,我們則不能說已經收到了多少的實效;但至少他總也算是為我國盡了一分抗戰的力,這若說是鍍金的話,那我也沒有話說。總而言之,著作家是要靠著作來證明身份的,同資本家要以財產來定地位一樣。跖犬吠堯,窮人嫉富,這些於堯的本身當然是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可惜的卻是這些精力的白費。"

    林語堂雖然回美,但大女兒林如斯卻留在了中國,積極參加了抗戰工作。林語堂回到美國積極為國做宣傳。《紐約時報》以《林語堂認為日本處於絕境》為題,刊出了記者寫的採訪報告。林語堂利用自己在美國讀者中的聲望,不斷向《新民國》(TheNewRepublic)、《大西洋》(TheAtlantic)、《美國人》(TheAmerican)、《國家》(TheNation)、《亞洲》(Asia)、《紐約時報週刊》等刊物投稿,談論中西關係、中日關係、西方對亞洲的策略等問題。

    1943年秋天,林語堂再次回到重慶。這次回來更加受到了國民黨黨政要人的重視。他先後住在熊式輝和孫科家裡。蔣介石曾六次接見了他,並安排到寶雞、西安、成都、桂林、衡陽、長沙、韶關等地參觀考察。1943年10月16日,林語堂在重慶中央大學作了《論東西文化與心理建設》的講演;11月13日,在西安青年堂作了《中西哲學之不同》的講演;1944年1月14日,在長沙中山堂作了《論月亮與臭蟲》的講演。

    由於林語堂的親蔣立場,左派作家對林語堂非常反感。針對林語堂的《啼笑皆非》,郭沫若首先在《新華日報》上發表題為《啼笑皆是》的文章,極力挖苦和諷刺。田漢、秦牧、曹聚仁等也刊出了對林語堂的抨擊文章。面對左派作家的攻擊和非難,林語堂於1944年在離國赴美前夕寫下了三首《贈別左派仁兄》的詩,現引錄如下:

    其一

    關山故國動離愁,達巷黨人我心憂。

    讀易原難聞吠犬,彈琴何必對犛牛。

    落花無意顧憐盼,流水有情空綢繆。

    蓮社高賢酬應劇,我今去也攢眉頭。

    其二

    故國河山尚未還,無暇清理舊新冤。

    罵街何補國家事,飲醋合該肚皮酸。

    胸有成竹總宜讓,手無寸鐵可放寬。

    且看來日平寇後,何人出賣舊家園。

    其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