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投資更幸福 第9章 賠錢比賺錢更難忘——擺脫虧損的自尊 (2)
    秦先生參加了電視台的選秀節目,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殺入了最後決賽。擺在他面前的,只有最後一個問題,主持人給他兩個選擇:

    一是放棄比賽,可立刻獲得10萬元;二是回答最後一個問題,若答對則獲得20萬元,若錯則一分不得。請作出你的選擇:

    □迎接挑戰

    □落袋為安

    秦先生的選擇是落袋為安,而這正符合「確定效應」。

    用經濟學理論分析,若將10萬元給你帶來的喜悅量化為10聲大笑,那麼當獎金從10萬元增至20萬元時,雖然你會更開心,但開心程度卻不會倍增,可能只是讓你多10聲大笑,即共20聲。

    這正解釋了為何在股市中大家賺了一點錢就會抑制不住賣出股票的衝動,甚至會忘記原先的投資計劃,也不會理性分析該股票是否仍有上升空間。

    每次賣掉賺錢的股票或基金後,秦先生都覺得自己是投資天才,想回家和家人慶賀一番。人們總是試圖重複這類愉快的經驗,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新手通常只能賺小錢,卻錯失了獲得更大的長期收益的機會。

    有位成功的投資者告訴我:「我唯一做得明智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在他們的股票上漲30%時,選擇賣出清倉,而我會繼續持有它們。」

    秦先生的另一個壞習慣是喜歡「補倉」。他總是習慣拋售賺錢的股票或基金,補進那些套牢的股票或基金。

    應該不會有人願意將一支百戰百勝的軍隊解散。賣掉贏利的股票,買進虧損的股票是個完全錯誤的決策。無論在商業、軍事還是投資領域,都有所謂的「馬太效應」,即強者越強,投資者應「持優去劣」。

    華爾街有句諺語:「Cutlossshort,letprofitrun!」意思就是:一見股票情況不對,應立刻止損,把虧損縮得越少越好!一旦有了利潤,就必須讓利潤奔跑,將小利潤跑成大利潤。

    如何管理自己的拋售衝動?

    蘭女士用紀律來管理自己投資的衝動。

    在投資前,蘭女士會事先記錄自己每一次的投資計劃,列明何時、何種情況下自己會售出哪只股票或基金。而當股票或基金贏利後,則會重新檢視贏利是否達到了自己的利潤目標,基本面是否出現了變化。

    當出現強烈的拋售願望時,蘭女士會檢查一下自己,是因為害怕利潤回調,還是只是希望將賬面利潤收入囊中,讓自己感到高興。

    一旦決定賣出贏利的股票或基金,在具體賣出的策略上,蘭女士會考慮採取倒金字塔賣出法:當價位不斷升高時,賣出的數量效仿倒金字塔的形狀逐漸增加,以賺取更多的差價收益。假定當基金淨值上漲到每份2元時,蘭女士認為價格在上漲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下跌,就採用倒金字塔的方式先賣出1000股,當股價升至2.2元時,再賣出更多的部分(比如5000股),當基金淨值漲至2.5元時,則可以全部售出。

    此外,蘭女士還設置了止損點。假如你以20元一股的價格買進了某只股票1000股,現在這只股票從20元上漲到25元,你的賬面利潤已有5000元。這時要定好10%的止損點,止損點要在20元以上,只要這只股票沒跌到22.5元,就不賣。

    如果股票從20元升到25元,卻由於沒有及時賣出又跌回18元,最後不得不割肉止損,所有投資者都會感到懊惱。你肯定會覺得自己太愚蠢了。如果你設置了止損點而且把止損點定在22.5元,這樣即便賣掉也還能賺到錢,跟不得不割肉的感覺完全不同。這還牽涉到投資的第一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請盡量保住你的本金。

    筆者對那些長期投資者的建議是,不要經常檢查你的股票或基金的淨值。許多偉大的投資者的成功之道在於,堅持長線投資,把每次市場波動都視為贏利的機會,而不是售出的理由。但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當冬天過去,春天剛開始時,他們就已經將股票一售而空了。

    所以在大牛市中,秦先生只「贏了顆糖」,而蘭女士卻賺了個腰包滿滿。

    「輸間廠」的悲劇

    面對贏利,投資者會變得非常保守,那面對虧損呢?

    當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時,反而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會變得甘冒風險,這稱為「反射效應」。

    你手中的股票或基金,曾從30元跌到10元嗎?這樣的情況多不多?你遇到過多少?你是不是經常死捂著虧損的股票呢?

    牛股,秦先生很難抓到。但他手中卻不乏從30元跌到10元的股票。在很多人看來,秦先生真的是個「倒霉蛋」。

    秦先生又被朋友稱為「巴菲特」,原因是他的口頭禪和巴菲特一樣:「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不虧損,第二原則是牢牢記住第一條。」這句巴菲特用於表達精選個股的名言,在秦先生這裡卻被理解為「不割肉」,一旦虧錢就堅決持有,所以他「很少」虧損。

    但這樣卻造成,秦先生經常賺錢,但賺的都是小錢;也很少虧錢,但一旦虧錢就是大幅虧損。

    對於投資者來說,出售虧損的股票,實際上等同於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為避免後悔,投資者會選擇繼續持有虧損股票,同時指望其出現反彈,從而證明他當初買入的決定多麼正確。

    在賭場中,「敢輸不敢贏」是賭徒的典型特徵,也是賭徒的悲劇根源。賭徒賭輸後,常會增加賭本、愈買愈多,奢望可以反輸為贏;反而在贏利後,就考慮見好就收。賺的時候只賺一點就走,輸起來卻輸得很多,長遠看必輸無疑。

    投資者若抱持「敢輸不敢贏」的心態,不管投資還是賭博,長期來看根本沒有贏錢的可能。而成熟的投資者,虧時虧的錢少,賺時賺的錢多,算總賬總能贏利頗豐。

    在中國歷史上,項羽就是位典型的「秦先生」。在烏江自刎前,項羽對自己的「投資」(軍事)生涯作了總結: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意思是,我起兵到現在已經8年,親身經歷了70多場戰鬥。阻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所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我從未打過敗仗,才稱霸於天下。

    項羽很有「投資」才能,頗能找出些「牛股」,但其缺陷是不能「宜將勝勇追窮寇」,七十餘戰均為小勝。而唯一的一次失敗,卻是場傷筋動骨的大敗,一下「爆倉」,最後落得個「霸王別姬」的悲慘下場。

    而劉邦卻是位成熟的「投資者」,他最成功的地方在於遵守「投資」紀律,懂得控制「倉位」與「止損」。劉邦的「投資」並非百戰百勝,只能說是勝負參半,但其好處是,小負而大勝。最終,劉邦的「業績」遠遠好於項羽,並最終奪得了大漢江山。

    在投資上,項羽是「贏顆糖,卻輸間廠」的典型。

    測試:

    秦先生很喜歡買彩票,他幾乎每週都會買相同的一組號碼。

    案例1:某天,秦先生的朋友跟他說:「兄弟,你該換組號碼了,我給你一組號碼吧……」但秦先生並沒聽,繼續用老號碼投注,結果第二周中獎的號碼竟然是朋友提供的新號碼。

    案例2:秦先生決定聽從朋友的建議,改投了另外一組號碼。結果某一天,中獎號碼出來了,中獎的竟然就是那個老號碼。

    如果你是秦先生,你覺得哪種情況更讓人痛苦?

    顯然,大多數人會覺得案例2更讓人痛苦。

    在案例1中,如果秦先生仍堅持用舊號碼來買彩票,但新號碼中獎了,他會感到後悔,這種後悔稱為「不作為後悔」(因為沒有做而後悔);而案例2中,若秦先生改買了新號碼,結果舊號碼中獎了,這種因採取行動而造成的後悔,稱為「作為後悔」。但「作為後悔」比「不作為後悔」更強烈,因為秦先生對舊號碼投入了很多情緒資本(情感資本)。

    為何虧損到一定程度,投資者卻不會去止損?這也可從「作為後悔」與「不作為後悔」的分析中得到答案。同樣是後悔,哪個讓你比較難受?一般而言,「作為後悔」比「不作為後悔」更強烈。「不作為後悔」(套牢時死了都不賣),固然丟臉、難為情,但「作為後悔」,止損賣出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賣出後股票一旦又漲上來,會更令人傷心。兩害相較取其輕,投資人就死抱著虧損,以「沒賣就是沒賠,遲早會漲回來」的說辭安慰自己。

    筆者建議投資者,基金可定投,以攤薄成本,但股票並不適合定投,攤薄股票成本更需要謹慎。基金是個投資組合,而個股的風險更大。在你攤薄股票成本的過程中,你的心態跟賭博虧錢時一樣。一方面你虧不起,另一方面你在報復股市,而報復股市只會讓你更虧錢。同時你內心又希望,只要漲一點,就能連本帶利全回來。這樣的心態極其有害,一旦遭遇個股的系統性風險,就會越陷越深,直到心理無法承受。

    一次致命的大虧損,常常就能徹底淘汰一名投資者。

    正是這種「敢輸不敢贏」的心態,造成了類似秦先生的投資者,儘管非常努力,卻總是贏利平平。筆者對秦先生這類投資者的建議是:或制定嚴格的投資紀律,對個股執行止損,學習劉邦的「小負而大勝」;或是回歸到專家理財。

    因為專家除了比個人投資者更專業外,專家理財也是情緒的吸收體,它能減弱投資者對利潤和虧損的後悔或自尊反應,從而弱化「敢輸不敢贏」的心態。

    幸福投資,拼的就是情緒。

    幸福投資學小結

    1.後悔是投資中令人不舒服,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後悔的不舒服感造成的最嚴重的投資行為偏差就是「敢輸不敢贏」。

    2.在賭場中,「敢輸不敢贏」是賭徒的典型特徵,也是賭徒的悲劇根源。賭徒賭輸後,常會增加賭本、愈買愈多,奢望可以反輸為贏;反而在贏利後,就考慮見好就收。賺的時候只賺一點就走,輸起來卻輸得很多,長遠看必輸無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