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傳 第102章 業餘生活 (3)
    我這個老態龍鍾的耄耋老人,雖然還並沒有喪失照顧自己的能力,但是需要別人照顧的地方卻比比皆是。屬於我孫女一輩的小蕭和小張,對我的起居生活,交際雜務,做了無微不至的充滿了熱情的工作,大大地減少了我的後顧之憂。我們晨夕相聚,感情融洽。在這裡,我不想再用「宛如家人父子」一類現成的詞句,那不符合我的實際。加緊的詞兒我一時也想不出來,請大家自己去意會吧。除了她倆,還有天天幫我整理書籍的、比蕭和張又年輕十多歲的方方和小李。我身處幾萬冊書包圍之中,睥睨一切,頗有王者氣象。可我偏偏指揮無方,群書什麼陣也排不出來。我要用哪一本,肯定找不到哪一本。「只在此室中,書深不知處。」等到不用時,這一本就在眼前。我極以為苦。我曾開玩笑似地說過:「我簡直想自殺!」然而來了救星。

    玉潔率領著方方和小李,殺入我的書陣中。她運籌帷幄,決勝斗室,指揮若定。伯仲伊呂,大將軍八面威風,宛如風捲殘雲一般,幾周之內,把我那些雜亂無章、不聽調遣的書們,整治得規規矩矩,有條有理。雖然我對她們擺的書陣還有待於熟悉;可是,現在一走進書房,窗明几淨,豁然開朗。我顧而樂之,怡然自得,不復再有「輕生」之念。我原來想:就讓它亂幾年吧,等到我的生命劃句號的時候,自然就一了百了了,哪裡會想到今天這個樣子!此外,在我這種孤苦伶仃、舉目無親的生活環境中向我伸出友誼之手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的學生忠新夫婦、保勝、邦維夫婦,我的助手李錚夫婦,等等,等等。我心頭常常湧出一句詩:「此時無親勝有親」,可見我的心情之一斑。[《漢城憶燕園》,《我的心是一面鏡子》第363頁,延邊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季羨林連遭不幸,1989年3月1日,嬸母老祖陳紹澤患腎功能衰竭去世,1992年6月23日,女兒婉如因患直腸癌去世,1994年12月6日,夫人彭德華去世。兒子季承不在身邊,他在市裡有自己的工作。孫子、孫女都在美國,外孫在加拿大。女婿何頤華後也於1996年8月去世。季羨林的親屬還有妻弟彭松夫婦,外甥彭紅在北京,也難得一年裡聚個一兩次。所以,一些非親屬關係的友人,就擔負起照顧季羨林的責任來了。

    事實上,季羨林對這些友人也是非常仁慈的,他有幾次拿出自己的稿費接濟李錚,四川小保姆張淑貞和她的兒子都在家裡住,兒子餘波在北大二附中上高中,一天在家吃三頓飯,學費、雜費均由季羨林負擔,每月還有50元錢的零花,當然,張淑貞的工資是照付的。至於對友人和學生在業務上的指導和提攜,季羨林就更是做到無微不至地關心了,只是他從來不說,正是鐵皮暖瓶:外皮是涼的,內心是熱的。

    二、生活情趣

    1.「養生無術是有術」

    季羨林的情趣怎樣呢?他自認為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也是興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實上生活了將近百年以後,到頭來自己感到自己枯燥乏味,乾乾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樹,只有樹幹和樹枝,而沒有一朵鮮花,一片綠葉。自己搞的那一套學問,別人稱之為「天書」,自己寫的一些專門的學術著作,別人視之為神秘。年屆耄耋之時,他也曾幻想過,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張,減少一點枯燥,增添一點滋潤,在枯枝粗幹上開出一點鮮花,長上一點綠葉。然而他沒有改變,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整天連軸轉,「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退休無日,路窮有期,自己感到可歎亦復可笑![《我寫我》,《人生絮語》第196—197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但是,怪也怪在這裡。季羨林雖然已近期頤,[期頤指百歲,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孫希旦集解:「期謂百年已周,頤謂當養而已。」指百歲老人應當有人照料護理。]慢性病有一點,主要是老年哮喘和白內障,然而身軀自稱頑健,在2002年以前,十里八里抬腿就到,過去是早晨四點起床,現在是三點起床,每天工作又增加了一個小時。有人問季羨林,你難道就不困乏,不願意睡覺嗎?季羨林笑笑回答說,怎麼不願意睡覺,其實我很喜歡睡覺,也很願意睡覺,但是一到時候,就好像有根鞭子抽著我,讓我非起來不可,起來好幹活。論文他每天能寫上幾千字,一篇四千字的散文《賦得永久的悔》也是一天創作出來的,他的速度和效率是毫不含糊的,別人以此為怪,他自己卻頗有點沾沾自喜。小友們有人說他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他自己也覺得是說到了點子上,但相信自己並沒有忘乎所以,胡作非為,相信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養生無術是有術》,《人生絮語》第200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有人問季羨林,你健康長壽,精力充沛,有什麼養生之術,有什麼秘訣沒有?

    季羨林的回答是:沒有秘訣,也從來不追求什麼秘訣。他有一個「三不主義」,就是:不鍛煉、不挑食、不嘀咕。

    所謂「不鍛煉」,決不是一概反對體育鍛煉,他只是反對那些「鍛煉主義者」,對這些人來說,天地,一鍛煉也,人生,一鍛煉也,好像除了鍛煉,就沒有別的事可做。他覺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工作,工作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可以進行一定時間的鍛煉,他自己年輕時喜歡打打乒乓球、游游泳,但也都不精於此道。但更為重要的是,工作必須有時間,如果把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體育鍛煉,而耽誤了許多工作的時間,這有什麼意義呢?

    不挑食是很簡單的,容易瞭解,不管是哪一國的食品,只要是合自己的口味,他張嘴就吃,什麼膽固醇,什麼高脂肪,統統見鬼去吧。他反對那些吃東西左挑右撿,戰戰兢兢,吃雞蛋不吃蛋黃,吃肉不吃內臟的人,這樣挑來挑去,結果膽固醇反而越來越高。季羨林在日常生活中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平常以素食為主,偶爾吃點牛羊肉,到外邊開會從來不挑食,什麼都能吃,結果膽固醇從來沒有高過。

    不嘀咕實指沒有什麼想不開的事,從來不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臉,他對有人無病裝病,有人無病卻幻想自己有病,十分厭惡,看了感到彆扭,感到膩味。[《養生無術是有術》,《人生絮語》第200—201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有的人吃東西禁忌多如牛毛,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嘗。吃一個蘋果要消三次毒,然後削皮,削皮的刀子還要消毒,這自然不在話下,而削了皮的蘋果還要消一次毒,此時的蘋果已經毫無味道了,只剩下消毒藥水味了。從前化學系有一位教授,吃飯要仔細計算卡路里的數量,再計算維生素的數量,吃一頓飯用的數學公式之多等於一次實驗。結果怎樣呢?結果是每月飯費超過別人幾十倍,而人卻瘦成一隻乾巴雞。一個人到了這個地步,還有什麼人生之樂呢?季羨林心想,如果再戴上放大百倍的顯微鏡眼鏡,則所見者無非細菌,他還能活下去嗎?

    至於我自己呢,我決不這樣做,我一無時間,二無興趣。凡是我覺得好吃的東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維生素統統見鬼去吧。心裡沒有負擔,胃口自然就好,吃進去的東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輔之以腿勤、手勤、腦勤,自然百病不生了。腦勤我認為尤其重要。如果非要讓我講出一個秘訣不行的話,那麼我的秘訣就是:千萬不要讓腦筋懶惰,腦筋要永遠不停地思考問題。[《老年談老》,《季羨林小品》第362—363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季羨林深知自己已是老年人,所以也願意觀察許多別的老年人。他們中游手好閒者有之,躺在醫院裡不能動的人有之,天天提鳥籠持釣竿者有之,這樣的人,他絕對看不起。他欣賞那些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頤,已經向著白壽甚至茶壽進軍,但仍然勤勤懇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的人。季羨林認為,人上了年紀,有點這樣那樣的病,是合乎自然規律的,用不著大驚小怪。他不想做長生夢,對老年,甚至對人生,他採取的態度是道家的。他的具體態度和立場是:

    我已年屆耄耋,但是,專就北京大學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後。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北大教授隊伍。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裡頗得安慰,並不著急。

    這種對生命的態度完全是道家的,但他對工作的態度卻是儒家的,這是他八十歲時的夫子自道:

    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決不干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盡量多為別人著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人過了八十,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決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於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老年談老》第364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對待名利,季羨林採取道家的態度,是超脫的,他是陶淵明的信徒,陶淵明的四句詩: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成了他的座右銘,[《養生無術是有術》,《我的心是一面鏡子》第310頁,延邊大學出版社1996年。]名韁利索,對他毫無誘惑力。而對待工作和事業,則採取儒家的態度,是進取的。這也可以算是儒道互補吧!

    1993年,是季羨林一生最輝煌的年份之一。在這一年,求全之毀根本沒有,不虞之譽卻多得不得了。這些名譽壓到他身上,使他一時無法消化,使他感到沉重。有一些稱號,初戴到頭上時,他自己都感到吃驚,感到很不習慣。12月30日,他獲得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性國家圖書獎一等獎二項:譯著《羅摩衍那》和《大唐西域記校注》。這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十幾年中包括文理法農工醫以及軍事等方面共計五十一萬多種圖書中,在中宣部和財政部的關懷和新聞出版署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全國七十多位專家的認真細緻的評審,共評出了國家圖書獎四十五種。這個比例數字,足以說明獲獎之難。

    季羨林自始至終是評委,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同獲獎有份,結果是有兩部書獲獎。聽到消息之後,他在小組會上要求撤出自己的那一本書,評委們不同意,他只得以不投自己票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得了獎,要說自己不高興,那是矯情,是虛偽,為他所不取。但他更多感到的是惶恐不安,感到慚愧。由於種種原因,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書沒能評上,自己卻一再濫竽,這只能算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幸運。[《新年抒懷》,《人生絮語》第205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在這樣的全國大獎面前,他沒有被鮮花和讚譽沖昏了頭腦,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朝氣,加大自己的工作量,來為國家做更多的貢獻。

    2.不斷修身養性

    季羨林深知干知識分子這個行當是並不輕鬆的。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上,他嘗夠了酸甜苦辣,經歷夠了喜怒哀樂。走過了陽關大道,也走過了獨木小橋。有時候光風霽月,有時候陰霾蔽天;有時候峰迴路轉,有時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題過名,春風也曾得過意。也有四處碰壁五內如焚之時。古人說「人生識字憂患始」,這實在是見道之言。一戴上「知識分子」這頂帽子,「憂患」就開始奔來。有詩說「儒冠多誤身」,一戴上儒冠就倒霉,「詩必窮而後工」,連作詩都必須先「窮」,「窮」主要是指倒霉,不是指沒有錢。以中國知識分子為例,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群體,是造化小兒加心加意創造出來的一種「稀有動物」,但中國知識分子又最關心時事,最關心政治,最愛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痛快淋漓地表達了知識分子的心聲。然而知識分子的感情又特別細膩,銳敏,脆弱,隱晦,學富五車,胸羅萬象,有時自高自大,有時又自卑自棄。[《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收穫》1995年第5期。]總之知識分子的優點和弱點都是非常明顯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