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讓成長不煩惱 第22章 幫成長中的孩子從抑鬱中走出來 (1)
    我在著手寫這一章之前,曾在我的微博上作了個小小的調查。我請我的博友們告訴我,有關青少年抑鬱的話題是不是很重要,需不需要我在書裡提及。結果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之內,有好幾百位網友回復了我的問題,他們一致告訴我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些朋友還敘述了自己在中學時的「抑鬱經歷」,以及現在身邊朋友正面臨的困擾。

    是的,國內外青少年專家們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個說法。青少年抑鬱,已經是每一個國家或政府所密切關注的課題,不管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孩子需不需要面臨嚴峻的升學考試。在富裕的現代社會裡被嬌寵地養大的孩子,似乎比生活在苦日子時代的人還要沮喪。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先來看看下列這些讓人讀了觸目驚心的統計數字:

    香港青年協會就青少年情緒問題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訪問了1133名年齡在12∼20歲之間的中學生。調查結果發現,五成受訪學生在接受問卷調查前的一星期內出現過抑鬱情緒症狀,雖然不能由此判斷出這些學生是否患上抑鬱症,但卻顯示出香港學生出現抑鬱情緒表徵的情況甚為嚴重。

    調查又發現,出現抑鬱情緒症狀的青少年最受困擾的事件包括:學業(85.4%)、與家人的關係(65.4%)、個人經濟(61.4%)、同輩關係(59.3%)以及外表(59%)等。值得留意的是,這些青少年對某些困擾事件的求助率相對很低,例如他們遇到和外表有關的情緒問題時,求助率只有27%。

    台灣董氏基金會對台北市、台北縣等地20所初、高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的青少年84.2%曾經感到抑鬱。必須注意的是,其中每天都會感到抑鬱的人佔了15.3%,平均一個星期就會感到一次抑鬱的孩子佔了33.6%,而26%的青少年每次抑鬱的時間至少持續一天,2.6%的青少年會持續一個月以上。

    這些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的壓力來源前5名依序為:「課業、考試成績不佳」、「父母對自己的期待過高」、「人際關係不好」、「身材外貌不佳」、「與父母的關係不理想」。

    日本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4.2%的中小學生患有抑鬱症或躁鬱症。其中,患抑鬱症的學生占3.1%,患躁鬱症的學生占1.1%。調查還發現,精神疾病患病率有隨年齡增長而遞增的趨勢,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患病率為1.6%,五年級為2.1%,六年級為4.2%,中學一年級學生患病率則高達10.7%。此次調查的對象為北海道地區的8所小學和2所中學的738名學生。

    韓國一份社會調查結果顯示,每10名韓國中學生中,就有6名患有抑鬱症狀或產生過自殺念頭。根據韓國國會教育科學委員會所公佈的《2008年青少年健康狀況》顯示,近1年來出現抑鬱症狀(連續兩周出現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的學生比例為38.8%,產生過自殺念頭的學生比例,也高達18.9%。在對400所初中、400所高中的7萬多名學生進行的調查中,結果表明,女學生患抑鬱症的比例(44.3%)比男學生(34%)高,學生年級越高,患抑鬱症的比例也越高。

    美國聯邦政府調查報告中披露,2007年,全美有超過200萬12∼17歲的青少年,曾患上嚴重的抑鬱症,佔這一年齡段青少年人口總數的8.5%。此外,美國衛生部所屬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女性青少年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比例為12.7%,男性青少年為4.6%。

    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說,他們所定義的嚴重抑鬱症為:在兩周或更長的時間內心情抑鬱、對事物失去興趣、睡眠質量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和自信心下降等。報告說,近一半患過嚴重抑鬱症的青少年表示,抑鬱狀態影響了他們處理與親友關係的能力,以及在學校和工作場合的表現。最嚴重的情況是,他們在平均每年58天的時間內無法正常生活。在美國,抑鬱症是導致自殺的首要誘因,也是15∼24歲青少年的第三大死亡原因。

    英國幾家和青少年有關的慈善機構與政府合作,在英國每個郡的主要城市中,各調查750名年齡在12∼16歲之間的青少年的情緒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有8%的青少年承認自己曾經或正在遭受重度抑鬱情緒的干擾,有1/6∼1/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抑鬱傾向。

    看完這幾份調查報告之後,我相信絕大多數家有正在面臨人生最具挑戰性時期的青少年的父母們,都會憂心地倒抽一口冷氣,也開始擔心自己的寶貝孩子是不是正在和抑鬱症苦苦地掙扎搏鬥中。

    不過,好消息是,青少年時期的抑鬱情緒,又被精神醫學和心理學專家稱為episodicdepression(情境性抑鬱),意思是指青少年抑鬱症並不是完全如同成年人的抑鬱症,它和青少年的學業成就、人際交往能力有關,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技巧,不一定需要吃抗抑鬱藥物,就可以緩解或痊癒的。只要我們留意孩子的早期情緒症狀,給予適當的幫助,就不難讓孩子的臉上重現陽光般的燦爛笑容。

    所以,現在我們來看看,孩子的哪些表現有可能是在向我們求援,是在告訴我們他正經歷著情緒的困擾,正迫切需要我們愛心和耐心的關注。不過,在我們繼續檢視這些表現之前,我必須很鄭重地澄清一個觀念,那就是這些幫助我們留意孩子情緒困擾的表現,並不是用來診斷是否患病的唯一標準,也不是讓焦慮的父母們對號入座的量表。

    我曾經在國內某一個城市的演講中,就遇到過一個讓我很難過心疼的例子。在演講後預留的問答互動環節裡,有一位年齡已超過60歲的「老」母親,她的兒子今年念高三,已服用強迫心理症藥物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這位心急如焚的老母親告訴我,自從兒子服用強迫心理症的藥物以後,就懶洋洋地出現了厭學的現象,現在基本上已經不願意再去學校了。

    當這位老母親述說兒子的症狀時,她那正在念高三的兒子居然就坐在會場的第一排,我除了大為吃驚他的順服之外(哪個青少年會讓自己的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把自己並不算光彩的私事這般宣揚?),也順便偷偷地觀察他的強迫行為症狀。可是在我聆聽他母親絮絮叨叨述說的近5分鐘時間裡,並沒有觀察到他出現任何足以讓我擔憂的情緒或行為。我於是非常婉轉而謹慎地問這位母親,是因為兒子的什麼強迫性行為表現而決定帶他去看精神科醫師並服用藥物。結果這位老母親老淚縱橫地告訴我,馬上要參加高考的兒子成天迷戀上網,醫師說他得了上網強迫症,所以必須吃精神科的強迫心理症藥物!

    所以我懇請爸媽們在以任何量表檢視孩子的心理或行為時,都要抱持理性思考的審慎態度,既不病急亂投醫地胡亂對號入座,也不因羞愧而諱疾忌醫延誤病情。讓孩子得到最適切的幫助,才是我們作為成熟的成年人所應當保護孩子的方法,同時也是我們為人父母者應盡的責任。

    一般性抑鬱情緒的徵兆和表現:

    ——總是表現出情緒低落和絕望。

    ——煩躁不安,容易發脾氣,或充滿敵意。

    ——流淚,或偶爾痛哭失聲。

    ——不願和朋友交往,對家人也一樣。

    ——對任何活動都沒有興趣。

    ——飲食習慣和睡眠習慣變得和從前不一樣。

    ——坐立不安,容易被小事激怒。

    ——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

    ——失去熱情和動機。

    ——疲倦或沒有能量和動力。

    ——對任何事都無法專心。

    ——總是表現出煩惱和憂心忡忡。

    孩子的抑鬱情緒症狀

    青少年的抑鬱表現和成年人有些不同,而這往往也是幫助父母和師長早期覺察的徵兆,以下就是青少年抑鬱症的常見反應:

    非常容易煩躁和暴怒

    成年人抑鬱時,情緒的表現主要是內向的悲傷和憂鬱。但青少年的抑鬱表現卻以外向的煩躁為主。他們常一改往常的溫順,表現出暴躁易怒、具有敵意和攻擊性、容易受挫折和突如其來的大發脾氣。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外向的情緒反應卻常被大人們以一句「唉!這年頭的青少年真是不好管教啊」來一筆帶過,或生氣地以為孩子學壞了、不服管教了,而把管教的繩索拉得更緊。

    身體會有不明原因的疼痛

    有情緒抑鬱問題的青少年常抱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疼痛,例如最常見的頭疼和胃疼。如果經過詳細的醫學檢查卻找不出疼痛的原因,那麼我們就要細心留意孩子是否需要情緒疏導的幫助。

    根據一項獲得國際醫學重要獎項、論文發表在《神經學》國際期刊的研究顯示,20%的患慢性頭痛的青少年患有抑鬱症,醫師推測,這兩者之間可能和體內的血清素有關。

    「慢性頭痛」,指的是每個月有超過15天以上的日子有頭痛,平均每天頭痛兩個小時以上,且持續至少三個月。值得一提的是,在遭受慢性每日頭痛的青少年中,預兆偏頭痛患者的自殺傾向更高。所謂預兆偏頭痛是指,在頭痛之前,眼睛看見閃光亮點,身體一側沒有力氣,或是感到刺痛、酸麻,以及突然說不出話來。

    對批評變得異常敏感

    有抑鬱傾向的青少年總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一無是處。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總是把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建立在別人所給予的評價上。所以他們對來自長輩或同齡人的批評極為敏感,哪怕是一句帶著些批判性質的玩笑,都會被他們認為是拒絕的表示,同時也意味著自己的失敗。這種情緒反應尤其容易發生在那些學業上表現優秀,因而對自己期望過高的孩子身上。

    拒絕某些人,但不是所有的人

    成年人抑鬱時,會把自己完全關閉起來,拒絕和所有的人互動。但青少年抑鬱時,雖然也會減少和他人互動的頻率,和同學朋友出去玩的次數減少,但卻不會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他們會繼續保持幾份特殊的友誼。一般來說,他們所關閉的溝通之門主要面向父母。此外,一個比較容易辨識的徵兆是,他會突然結交起另一幫和從前完全不同的朋友。

    從以上青少年有別於成年人的抑鬱表現,我們大概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專家們會如此關心和緊張。因為除了青少年的抑鬱症狀跟成年人不同、不容易在早期就被察覺以及某些表現容易被大人們誤解之外,他們也不像成年人那樣懂得向人求助。許多有抑鬱症傾向的學生潛藏在學校內,不仔細觀察根本看不出來,再加上不少老師或家長誤以為孩子缺課多,白天在教室裡昏睡、早上又爬不起來上學是偷懶的現象,除了不斷施壓、惡化症狀之外,也忽略了孩子可能有抑鬱的情緒困難。

    以下就是專業心理治療師和教育專家們教導父母們的一些留意和辨識的原則:

    只要在「兩個星期之內」出現「至少5種以上」下列的情緒表現,就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幫助:

    ●幾乎每天都心情不好,很沮喪。

    ●對以前很喜歡的活動不再感興趣。

    ●非常明顯的體重增加或下降,或對那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太瘦。

    ●睡得太多,或太少。

    ●感覺很煩躁不安、容易衝動發怒,或無精打采、昏昏欲睡。

    ●疲倦,或沒有力氣、能量不夠。

    ●感覺自己毫無價值,或沒有必要地感到罪惡。

    ●無法集中注意力,或每天對任何事都猶豫不決。

    ●週期性地想到死亡或自殺。

    不過,在這裡我還是必須再次強調的是,青少年由於荷爾蒙分泌改變、學業壓力、同儕壓力的緣故,情緒表現得高低起伏是很正常的事。大部分的青少年都經歷過「今天情緒很high」、「明天情緒又很down」的戲劇化過程,這是正常現象,我們不需要為這個而大驚小怪。但醫生提醒我們的是,如果這種劇烈起伏的情緒或某些行為表現,例如不能入睡、吃得太多或太少等等,持續了比較長的時間,例如至少兩個星期,那我們就要比較細心地留意和觀察了。

    另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父母師長誤認為孩子故意惹事搗蛋的情緒症狀——「躁鬱症」,在青少年這個階段也容易出現,它的發生比例是抑鬱症的1/2左右。我們現在來看看它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激烈的、誇大的、高亢的情緒表現。

    ●抑鬱、憂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