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快樂去上班 工作生活平衡篇·充滿激情地工作和生活 (1)
    你的生活失衡了嗎?

    「為了實現生活理想,我拚命工作,以求事業的成功。」

    「然而現實卻令我心碎:工作—生活,生活—工作,令我顧此失彼,把我分成兩半都不夠應對。我早已沒有了自己,拚命工作究竟是為了誰?」

    你多久沒有開懷大笑了?

    你是否已經很久沒有在意過自己的感受了?

    你是否每天除了忙碌,全然沒有成就感和愉悅感?

    你是否感覺像轉籠裡的小白鼠,整天拚命地向前跑,欲罷不能,卻感覺似乎永無盡頭?

    多麼渴望充滿激情地工作和生活的狀態啊!

    你的生活失衡了!

    工作,讓人疲憊至極:超負荷的工作量,加班加點,24小時保持與工作的通訊聯絡,事業發展不順,工作中不愉快的心情等,時時侵擾著你的生活。

    生活,讓人焦頭爛額:情感溝通已成障礙,婚姻亮起了紅燈,雙親和子女無暇顧及。家人怨言日甚,疲憊的身心紅燈頻閃,不快的心情讓你無法全心投入工作。

    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多談論的話題,因為工作崗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普遍感覺應該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即便如此,人們仍然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似乎稍不留神就會被淘汰掉,或者總感到自己的事業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然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對工作過度投入,就意味著對生活無暇顧及。

    根據易普斯咨詢從事員工幫助計劃多年的經驗,許多員工由於過度投入工作,沒有有效地調節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致使身心幸福感降低。《易普斯組織員工職業心理健康調查》數據表明,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的員工,身心幸福感明顯降低。

    身心幸福感的降低,更加劇了工作與生活的衝突,既嚴重影響工作的績效,造成職業枯竭,職業壽命縮短,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會導致身心疾病。所以,不能把工作與生活平衡問題當做一件個人小事,它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可低估。

    近年來,突如其來的諸如傳染病的爆發、地震、海嘯等災難,明顯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態度,人們越來越珍惜對家人和工作等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事情,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004年《遠東經濟評論》刊登的《亞洲白領生活方式調查》表明:亞洲白領正在重塑生活,崇尚簡約的生活方式,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工作和家人身上,同時放棄了很多其他事情。「努力工作,盡情享受」(workhard,playhard)似乎已成為他們的至理名言。

    (圖表說明:身心幸福感是衡量個體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分為「心理幸福感」和「身體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主要是指受壓力影響的心理狀況消極面的感受。身體幸福感主要是指受壓力影響的身體狀況消極面的感受。數值越高,說明幸福感越低。)

    工作與生活之爭

    自從告別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進入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之後,人們便開始陷入了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矛盾衝突之中,徘徊於工作與生活之間,艱難地尋找著平衡點。

    20世紀70年代,研究者們首先關注到人們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並開始著手研究。到90年代末,當研究者們意識到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之外,還有不可忽略的個人空間和社交空間等內容時,作為對人性的全面尊重,便開始紛紛使用「工作—生活平衡」這個概念,研究工作與整個生活之間的關係。

    加拿大研究學者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認為,「工作—生活平衡」和「工作—生活衝突」是一個統一體的相對的兩端,「工作—生活平衡」指一個人對工作與生活的需求是等量的一種均衡狀態,而「工作—生活衝突」則是一個人在來自工作與生活的不同需求中掙扎的一種不平衡狀態。總之,能同時滿足工作和生活兩方面的需求,就是一種平衡狀態,否則就是一種不平衡狀態,你會陷入艱難的掙扎之中。

    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把「工作—生活衝突」的情況分成5種類型:

    1.角色超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沒有足夠的時間,怎麼忙也忙不過來,疲於奔命。

    2.工作對家庭的影響:由於工作原因導致難以承擔家庭責任,也就是說因為工作影響了家庭責任。

    3.家庭對工作的影響:由於家庭原因導致工作責任難以承擔,也就是說因為家庭影響了工作。

    4.護理負擔:因為要照顧家裡的老人、護理病人所付出的情感、體力、資金以及由此帶來的家庭負擔。

    5.工作對家庭的溢出效應:從工作中獲得的經驗,可以提高處理家庭事務的能力,對家庭產生有益的影響。

    美國學者克拉克於2000年提出工作—家庭邊界理論,認為人們在工作與家庭兩個邊界之間徘徊,通常會形成4種邊界控制模式:

    1.雙雙追求事業成功型:夫妻雙方盡量滿足工作要求,結果可能導致生活的需求不能滿足。

    2.一方追求事業而另一方照顧家庭的妥協型:結果有可能影響另一方的個人發展。

    3.在拒絕工作責任和拒絕配偶之間保持平衡的「變戲法」型:結果容易顧此失彼。

    4.夫妻雙方都拒絕僱主要求的拒絕型:結果有可能造成雙方事業發展上的障礙。

    並非個人生活小事

    不要把「工作—生活衝突」當做一件不足掛齒的個人小事,眾多的實證研究已經證實,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衝突,不僅僅對個人和家庭有影響,對組織乃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工作—生活衝突」會帶來個人創造力的降低和個人發展的停滯。沙伯拉克等人在歐洲的研究表明,「工作—生活衝突」會影響員工的工作動力、工作樂趣,降低員工社交生活的質量,最終導致身心疾病。

    與沙伯拉克等人的發現一致,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在加拿大的實證研究也表明,「工作—生活衝突」較大的員工,其壓力、倦怠水平偏高,生活滿意度偏低,身體狀況也偏差,經常表現出絕望。

    越來越多的家庭衝突、家庭暴力、離婚等家庭問題,都和工作與生活衝突有密切關係。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在加拿大的實證研究還表明,角色超載高的員工通常會出現婚姻問題,對家庭和生活的滿意度偏低。提伯森等學者的實證研究也證明,越來越多的家庭衝突、家庭暴力、離婚,越來越多的在養育了子女後出現的家庭問題,都和工作與生活衝突有密切關係。

    「工作—生活衝突」甚至可以危及一切組織的存亡。提伯森等人的實證研究表明,「工作—生活衝突」會導致缺勤率、離職率和醫藥成本的提高,以及生產效率、工作滿意度、組織忠誠度的降低。

    更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工作—生活衝突」甚至可以危及一切組織的存亡,包括:

    *發生各種生產錯誤、工作疏忽或錯失商機等問題;

    *組織內部的衝突和低效率的合作,最終產生被擾亂的內部關係及不和諧的工作環境;

    *高素質員工的離職,最終將破壞組織的公眾形象、導致惡劣的公共關係,並且難以雇到高素質的新員工;

    *員工因病離開給公司帶來的較高的人力成本。

    據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估計,加拿大公司每年和「工作—生活衝突」有關的直接成本約為30億~100億加拿大元。墨菲和庫珀在美國的研究也表明,美國公司每年和「工作—生活衝突」相關的直接成本大約為1500億美元。

    離婚率和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等社會問題和「工作—生活衝突」有關。離婚率和青少年犯罪率的提高等社會問題已經被證實和「工作—生活衝突」有關,達克斯伯裡和希金斯在實證研究中發現,嚴重的「工作—生活衝突」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國民健康狀況和衛生支出。

    中國員工工作與生活觀念的特點

    一項針對中國的「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表明: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工作與家庭觀念影響巨大。

    中國員工把工作看得更重。與其他國家員工相比,中國員工把工作看得更重,每週工作時間更長,有高達93%的被調查者每週工作時間為40小時以上,有62%的被調查者甚至每週工作為50小時以上,與加拿大只有13.7%的員工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相比,這一數字顯然是很驚人的。

    角色超載嚴重。與父母同住,有助於緩解角色超載。42.35%的員工有較高水平的角色超載,51.7%的員工有中等水平的角色超載,只有5.8%的員工角色超載水平偏低。家中有老人居住的與家中沒有老人居住的相比,角色超載要低得多。

    「工作—生活衝突」者健康狀況不佳。36%的員工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很不好,29%的員工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一般,進一步分析表明,健康狀況和「工作—生活衝突」水平有關,衝突水平越高,員工健康狀況越差。

    兩種典型的失衡狀況

    對於具有工作優先觀念的中國員工來說,更多地表現為兩種典型的「工作—生活失衡」狀況:

    一是顧此失彼型。由於工作佔據了太多精力和時間,致使家庭和自身的身心健康出現問題。這種人被稱做「工作狂」,最可怕的後果就是「過勞死」,提前終止職業生命。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我們自身的能量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利用,使之發揮更大的效能,是竭澤而漁,還是細水長流?

    二是激情耗盡型。長期以來,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工作上,並且已形成習慣,但從工作本身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感,相反有時還會感覺到不公平。由於沒有試圖從工作之外尋找生活的樂趣,會導致失落、沮喪、疲憊不堪,工作毫無激情,甚至對整個生活都失去信心。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將生活的重心放在一點上,將生活的全部理想寄托在我們不能確保的事情上,那是很危險的。

    工作與生活是否一定會形成衝突?

    工作與生活平衡,就是指工作和家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統一或和諧,沒有或不存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衝突,同時二者之間存在良好的助益。

    工作與生活是否一定會形成衝突呢?理論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工作—家庭助益論,一種是工作—家庭衝突論。

    工作—家庭助益論(WorkFamilyFacilitation)認為:工作與家庭是不同角色之間的一種關係,指的是個體對某一生活領域活動的參與受益於他在另一個生活領域(家庭)所獲得的技能、體驗和心境的積極影響。也就是說,在家庭生活中所獲得的技能、體驗和心境,會對工作產生有益影響,反之亦然。它們之間形成這樣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工作→家庭助益和家庭→工作助益。

    工作—家庭衝突論認為:工作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是角色間衝突的一種形式,來自工作和家庭領域的角色壓力在有些方面不能互相協調。也就是說,由於時間、精力和行為方面的原因,對工作(家庭)角色的投入會由於對家庭(或工作)角色的投入而造成不利影響。工作與家庭之間形成這樣一種衝突關係:工作→家庭衝突和家庭→工作衝突。

    工作—家庭助益論主要揭示了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良性關係下,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相互作用,工作—家庭衝突論主要揭示了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不良關係下,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兩者之間的衝突。

    工作—生活平衡的相關因素

    造成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原因,一般有角色壓力(角色模糊、角色過載、角色衝突),人格特徵(神經質、外向型、樂觀型)和社會支持(工作社會支持、家庭社會支持)等。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假如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清,角色的負荷過重,難以承受,而且各種角色之間有衝突,就容易造成工作與家庭的失衡;另外,工作與家庭平衡還與你的人格特質相關,開放型、樂觀型的人格特質容易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關係,而神經質的人格特質就不容易處理好這一關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