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話說到心坎裡把事做到點子上 第21章 這樣的話,請謹慎地說 (1)
    談判的話,請多看多聽少說

    一位哲人曾說過:「言多必失。」我們每個人都應牢牢記住這句至理名言。說話是嘴巴的一項功能,長久不用必會遲鈍;但說話做事應有尺度,要遵循「多說無益」的原則。

    有位孩子問她的爸爸,人為什麼長著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呢?這個似曾聽過或看過的問題,我們成年人未必細細地去想過。細細揣摩起其中的意蘊,也許是造物主出於良好的初衷,公平地給予了每個人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和一個嘴巴,這也是造物主給予我們人類的公平造化吧?

    他爸爸為此對孩子有多種解釋,但最後還是孩子「一語道破天機」:老師說它是為了讓人多看多聽少說話。

    ——多好多精練的回答呀!這樣的道理,不是一個聽著說著這樣的話的孩子可以理會的;實際上,在他們這樣的年歲,也不需要得到這樣的理會。然而這簡單不過的道理,我們成人卻應該好好地去領悟它、認識它,並漸漸演繹為我們生活的智慧上。

    這就要進入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談判的話,要多看多聽少說。

    1956年,蘇美最高領導人舉行談判。赫魯曉夫自恃比艾森豪威爾聰明,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

    在談判過程中,不論赫魯曉夫提什麼問題,艾森豪威爾都表現得糊糊塗塗,總是先看看他的國務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遞過條子後,他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回答。

    據此,赫魯曉夫認為艾森豪威爾智力低下,而認為自己作為蘇聯領袖,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無須借助他人。赫魯曉夫當場諷刺說:「美國誰是最高領袖?是艾森豪威爾還是杜勒斯?」

    從表面上看,赫魯曉夫顯得非常機敏、博學,常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艾森豪威爾卻顯得遲鈍、猶豫,缺乏領袖氣概,但事實上卻正好相反。

    艾森豪威爾在談判中的智慧表現在兩個方面,既能及時獲得助手的忠告,同時又為自己贏得了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急中出錯。而赫魯曉夫剛愎自用,鬧出了諸如用皮鞋敲講台的笑話。

    談判中「裝聾作啞」的基本方法是:顧左右而言他。即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不作正面回答,故意躲躲閃閃,答非所問。以此來爭取時間,調整自己的思路;或以此來迴避自己難以回復的問題。

    美國第13任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以少言寡語出名,常被人們稱做「沉默的卡爾」。艾麗斯羅斯福朗沃思就曾說柯立芝「看上去像從鹽水裡撈出來的」。

    柯立芝卻說:「我認為美國人民希望有一頭嚴肅的驢做總統,我只是順應了民心而已。」

    其實,不只是談判,就是一般性的談話,也需要多看多聽多說。

    世界著名的談話藝術家司脫費雨特曾教人談話中應注意的主要條件,他說:「你必須時常說話,但不必說得太多。見人隨機應變,見什麼人便向他說什麼話,少敘述故事,除了確實是貼切而簡短的故事之外,總以絕對不講為佳……」

    應當常說話,但不要說得太多,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說話不是獨白,假如你聽別人說話像背書一樣,你是不是會感到討厭或是無法聽進去呢?至於「常說話」,是為了增強別人對你的印象。隨機應變,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道理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你必須迎合對方的心理,才能使別人對你有一個好印象。但每個人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你必須隨機應變。你在糾錯人的時候應特別注意這一項。

    如果在談話中你能遵照費雨特的建議去做,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煩惱。

    在某一次宴會上,某人向鄰座的太太講起了某校校長的秘密來,同時表現出對校長卑鄙行為的大不滿,並大大地說了一堆攻擊的話。

    直到後來,那位太太才問他道:「先生,你知道我是誰嗎?」

    「還沒有請教你貴姓。」他回答道。

    「我正是你說的那位校長的妻子。」

    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會兒,他卻凜然地問道:「那麼,你認識我嗎?」

    「不認識。」那位太太搖頭做答。

    「哦,還好,還好!」那人這才如釋重負地說道。

    這裡,那個先生就犯了隨便對人說話的毛病,幸虧那位太太不認識他,否則,不僅現場非常尷尬,還可能因說校長的壞話給自己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帶刺的話,請過濾後說

    帶刺的話,誰都不愛聽。不僅不愛聽,而且還會傷害人際關係。因此,我們平時說話,千萬別讓你的話「帶刺」。

    有這樣一個故事:

    「楊老師,我可以和你談談嗎?」正在批改作業的楊老師抬起了頭。是他,班中的「問題」分子!楊老師心中不由得有了幾分戒備,不知今天又有什麼問題。

    「有事嗎?」楊老師放下筆,起身搬過一張凳子,「坐吧,慢慢說。」「我想知道,我在你心中有多壞?」他仍舊站著,垂著眼,滿臉的懊喪。

    他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楊老師心中很是納悶。「雖然你有時回發發脾氣,但我並不覺得你壞啊。沒有哪個同學是壞的。」

    「那你為什麼對別的同學說,不要像我這樣,別跟我學壞了?」他的眼睛紅了。楊老師在腦海裡迅速搜尋記憶,噢,原來是那一次!

    由於他是個愛惹事的男孩,沒事,他會拿手指頭戳別人,搶走別人的橡皮,或是講幾句挑釁的話,令老師們很頭痛。一次,一個平時很文靜的男孩還沒完成作業就和他在打鬧。楊老師一時生氣就說:「不要學……,別跟他學壞了!」當時只是一時氣話,並未留心沒料靠確如此傷他的心。

    楊老師立刻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他的言語傷害了孩子那稚嫩的心。儘管這個學生很調皮,甚至任性,不聽教導,但是,他同樣有強烈的自尊,在孩子心中,好人,壞人是多麼分明的形象啊!其實,這個學生的內心也希望自己是個好學生,受老師表揚,被同學喜歡,但是,老師的這一個「壞」字,會澆滅他所有希望的火花。

    「對不起,老師向你道歉。」楊老師的眼睛也濕了,是自責與心痛。事後,楊老師靜下心來回顧當班主任的經歷,在這期間,由於很多原因,他心煩過,生氣過,暴躁過,不經意間,說過什麼不該說的話嗎?傷害了多少小孩的心呢?楊老師覺得該感謝這個男孩,他讓老師及時發現了錯誤。

    晨會課上,楊老師向全班同學真誠地道了歉,並提出希望,讓老師和學生的的言行都更加文明,讓班級充滿友誼,關愛,和尊重,少一點對立,責備和傷害。

    豈止一個班級,我們的整個社會其實都需要過濾掉話中的「刺」。

    中國帶刺的話,頻率最高的三大地方是對手間、仇人間和婆媳間。在此我們來就以化解婆媳間的話中的刺為例,說說如何過濾話中的「刺」。

    自古就有「婆媳難相處」的說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新鮮感會逐漸消失,瑣碎的家務事中難免形成一些積怨,家庭中的婆媳矛盾就會逐漸產生。

    眼看愛妻、慈母整日愁眉苦臉,唇槍舌劍,作為「丈夫」和「兒子」的男人既感到煩惱,又束手無策。都說兒媳婦難當,老婆婆難當,其實有時「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最難當。

    那麼,若是家庭中出現了婆媳矛盾,要想成功地扮演好「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他的語言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他善於說話,善於過濾婆媳雙方話中的「刺」,常常能夠很好地協調、處理好妻子同母親之間的關係,消除家庭矛盾,增強家庭凝聚力。具體的做法有許多種,這裡介紹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一是做好「傳話筒」。

    由於「丈夫」和「兒子」這個特定的雙重身份,母親和妻子都會對他十分親近。當她們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都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向他吐露。作為「丈夫」和「兒子」,對這些「信息」決不可置之不理。但「理」並不是將一方的話簡單地告訴另一方,那樣無異於是在製造矛盾。而是要對這些想法進行「處理」,讓對方可以接受,而不至於引起反感進而引發矛盾。這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提示」、「當參謀」方式提出來。

    比如,母親說妻子早上起來太晚了,這時你就可以對妻子說:「某某,媽年齡大了,這一段又挺累,以後我們早些起來把飯做好。」妻子說,母親為家裡買什麼東西她都不知道。你可以對母親說:「媽媽,某某買東西很有審美觀點,再買東西可以請她幫您參謀參謀。」這樣「信息」傳遞了,而且雙方都沒有想法,矛盾也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了。

    二是不偏不倚。

    由於「丈夫」和「兒子」的雙重身份,所以他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妻子和母親都是很敏感的。做得好,妻子和母親都高興,做得不好,就會使妻子和母親「多心」,產生矛盾。但做好妻子與母親最親近的人,男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你對待父母要比結婚前更加尊重,特別是在妻子面前更要注意。家中的事情主動與父母商量。關心父母的生活,而且還要注意老人的精神贍養,在言語上多關心體貼他們。

    其次,妻子家裡來人,特別是岳父母來訪,要十分熱情。買些什麼東西,帶些什麼東西,都要你首先說,主動去辦。

    最後,逢年過節給雙方父母家買禮物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兩家一樣,否則自己的父母和妻子都會認為你偏心,你就會兩邊不是人。所以給雙方禮物一樣,才能不落下「話把兒」。

    三是多做「和事佬」。

    在一個家庭生活久了,即使自己與自己的親生父母也難免會產生矛盾。但由於與自己的親生父母有血緣關係,即使產生了矛盾不去解決,照樣還是至親骨肉。但婆媳之間的矛盾卻不能等同視之。俗話說:「舌頭沒有不碰牙的時候」,若是婆媳拌了嘴,在這種情況下,而你作為「丈夫」和「兒子」決不能參與其中,幫一方責一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婆媳之間有意見,最好在經過「丈夫」和「兒子」這個中間環節時把它化解掉。

    首先,用詼諧的語言將其勸開,然後認真聽她們訴說。一般說來,家庭瑣事沒有必要分誰是誰非,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她們把心中的積怨都傾吐出來,取得她們的信任,暗示要幫助她們解決問題。

    其次,當她們消氣以後,分別肯定她們的一些正確做法,然後站在她們的角度上,設身處地地幫助她們分析哪些事情做得不對。這樣,她們都會感到,你為她們爭了理,但同時又為自己某些做得不合適的地方而內疚。

    最後,為了消除隔閡,加深她們之間的感情,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不妨做點「手腳」。

    比如,你可以買點好吃的東西給母親送去,並且說:「某某感到對不住您老,買了點東西想孝敬您,希望您能消消氣。」然後提議晚上吃頓餃子。在吃飯時,對妻子說:「媽看你這幾天不愛吃飯,特意包的餃子,多吃些吧。」這樣,雙方的心裡都會熱乎乎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感情又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更好了。

    四求助他人。

    家裡有的事自己不便說,可以把意圖滲透給岳父母、妻子的姐妹或自家的姐妹,以及其他妻子和母親很信任的人。這些人的話會更容易被妻子、母親接受,做工作的效果會更好。

    凡事經過「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的巧妙過濾,家庭會幸福和睦,你就會是媽媽心

    中的好兒子,同時也會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

    兩難的話,請模糊地說

    模糊語言常用於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於把話說得太實太死的情況,這種情況要求注意表意上具有「彈性」的模糊語言解決問題。隨機應變,尤其需要模糊語言。

    兩難話題是所有問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之所以稱其為「兩難」,難就難在有兩種可能的選擇,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有利有弊,讓人們處於進退維谷的困境。能否解決兩難話題,體現了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的最高境界。

    許多人在交談時有「我同意……但是我認為……」的習慣用語。其實在朋友交談中,朋友想要聽的是你個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想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就應該盡量發表個人獨到的見解,不能總是隨聲附和。不妨多應用些特殊或有個性的例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遇到讓你左右為難的問題或場面,用一些模糊言語回答也比隨聲附和要好。

    例如魯迅的《立論》一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