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22章 保持沉默,是一種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 (1)
    沉默是一個人的個性和內心世界的情感的體現,有著它眾多的理由和內涵是自我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常常保持沉默的人並不一定是冷漠的。貴人話語遲,沉默抵萬金。沉默是一個人心靈的震撼,是一種自我慰籍的境界,保持沉默就是要學會忍受寂寞和孤獨,保持寧靜淡泊,在別樣的人生境界中得到昇華和提高。

    孤獨與寧靜是一種人生境界

    孤獨是一種境界,人在孤獨中可以收穫平常所無法收穫的東西。孤獨可以給人一種寧靜,讓人在孤獨的星空中看到智慧的閃光。在孤獨中,人的思想可以得到昇華、靈魂可以得到洗滌。人擁有了孤獨,就能夠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日臻成熟。而品嚐過了最苦最甜的滋味之後,其心中便可以得到一種難得的超越。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把孤獨稱作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擁有孤獨的人,可以真正地看清楚塵世的焦灼和浮躁,心緒也可以因此而變得平靜與安詳。也正是由於孤獨,人的心才可以變得更加豁達、人的眼才可以變得更加明亮。在孤獨中,人可以更加清醒地思索常時所無法思索的問題,而如此,人的思想也可以得到昇華。

    有人說,孤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缺少了孤獨,人生就不是完美的人生。如果細心品味這句話,你就會發現它有著深刻的道理。人只有在孤獨時,才不得不獨自承受許多失敗的打擊,才不得不把笑容掛在臉上,而把淚水流向心間;人在孤獨時,由於不能期待他人的幫助,所以他們往往會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爭取成功,而成功也往往鍾情於他們。當這些人回首的時候才猛然發覺,原來孤獨是如此的不可缺少,是孤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

    孤獨者可以在孤獨中讓思想得到昇華,從而逐漸變成強者。在這一過程中,孤獨不是與世隔絕,也不是單槍匹馬,而是與周圍的一切融為一體。當你越來越感到孤獨時,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了。只有孤獨,才可以在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中找到自己的出口,才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在昇華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孤獨中,人不是完全的自閉,而是在寧靜中總結自己的過去,找尋自己的未來,這樣的總結與找尋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更加開闊、更快地昇華。

    孤獨不可缺少,孤獨不是「獨自一人」,孤獨是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的一種狀態。人不會因為孤獨而被遺忘,也不會因為孤獨而被淘汰。相反,它往往可以讓人在思索之後重新振奮、重新恢復自己的輝煌。這就是孤獨,一種可以讓人的思想得到昇華的人生調味品,一種可以讓人達到至高境界的催化劑。

    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要懼怕孤獨,也不要逃避孤獨,相反,要學會品味孤獨、享受孤獨。這樣,你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昇華,還可以體會人生的至高境界。

    孤獨可以讓煩躁的心靈回歸恬靜,可以更好地讓人還原到真實的自我。人在享受孤獨的時候,可以獨自守候著一方屬於自己的純淨空間。這時緊鎖的心靈可以自由地舒展,煩躁的心靈也可以回歸恬靜。心靈得到如此的回歸,人不就達到了一種他時所無法體會的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嗎?

    孤獨,在很大程度上是心靈在恬靜中走向成功的過程。雖然孤獨容易讓人感到傷感,但在細細品味之後,人就會放棄抱怨,以樂觀積極的恬靜心態去勇敢地面對,去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這樣一來,孤獨不僅沒有阻礙成功,相反還是在促進成功,而這不正是一種人人渴望的在恬靜中走向成功的過程嗎?

    可以說,當人有孤獨感時,那就是生命在告訴你:以下的這段路要靠自己獨行。個人獨行時的辛酸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到,沒有人能夠真正地替你分擔。而你也只有勇敢地去面對它,盡自己的全力去拚搏,才能將之變為成功的過程。在這段路上,也不儘是酸楚,只要耐心品味、細心感受,你就會發現,原來孤獨可以讓自己的心如此平靜,可以讓自己如此安靜地想人生、思征途。

    孤獨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心靈閱歷。放眼這個繁複的世界,物慾橫流已經格式化了人的生存空間,在漫漫的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有酸甜與苦辣、得意與失意、歡欣與悲哀、希望與失望、幸福與痛苦。這些感覺就如同孤獨一樣,讓人無法逃避。在成功或者失敗之後,孤獨就可能接踵而至,那時,孤獨如同是你身邊的空氣,給你一種無處不在的感覺,讓你無處逃遁。雖然如此,孤獨卻不等於寂寞,它能讓你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如,空閒時,獨自書寫人生感悟;無聊時,邀三朋四友喝一杯開闊心懷。這樣的「享受」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平靜,還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

    在品味、享受孤獨時,人一定要做到無慾無求,保持超然世外的恬淡心境,保持一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平常心;在品味、享受孤獨時,人一定要讓心靈與天地相接,以蓄養浩然正氣,達到容納百川而不動聲色的精神境界。這樣,思想可以在享受孤獨時豐富且成熟起來;生命可以在享受孤獨中充滿激情;人生也可以在享受孤獨時變得色彩紛呈。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享受孤獨,不僅是一種心靈體驗,更是一種人生境界。

    孤獨到來時,可以遠離一切的繁複,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片平靜。此時,可以去看看天、看看雲、看看星星、看看江水。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沉浸在一片山水之中,可以讓自己享受「巖上無心雲相逐」的恬然忘我。因此可以說,孤獨時不是排斥一切、封閉自我,而是要讓心靈與真善美緊密結合,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寬容。如此的享受,是他物所無法取代的體驗,這樣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我們又怎能放棄對它的體驗呢!

    淡泊的人生境界

    中國有句古話說:「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從容之態,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是一種對世事的釋然。淡泊是一種境界,淡泊是一種智慧,淡泊是一種哲學,更是不管天涯海角都可以隨遇而安,它的表現不是聽從命運的擺佈,而是享受生命裡的寧靜。

    人活著就是在為命運奔波,會為生活所累,追名逐利而斤斤計較。能做到甘於寂寞而淡泊名利的人很少。「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的顏回做到了;「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的蘇軾做到了。淡泊是一種水流淌而不擇其道的幸福,是一種樹任風擺的逍遙自在的幸福,是一種面對人生寵辱坦然處之的幸福。能夠擁有淡泊是一種享受。

    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利用節假日的休息時間在華爾街附近的餐廳裡做零散的工作,勤工儉學。一天,他滿懷信心地對餐廳的大廚說:「你等著看吧,我相信我有一天會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進華爾街的。」說完滿懷希望地看著大廚,似乎在等一個肯定的答案。

    大廚抬頭看著年輕的留學生好奇地問:「年輕人,你畢業後對人生有什麼打算嗎?」

    留學生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學業結束後就能馬上進入一流的跨國企業工作,不但可以擁有豐厚的收入,而且還會前途無量。」大廚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我想你是沒有聽明白我的話,我不是問你的前途,我是問你將來的工作興趣和人生興趣,是一種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留學生聽完大廚的話一時無語,顯得很茫然,他不懂大廚的意思。看著留學生的表情,大廚長歎道:「如果經濟再這樣繼續低迷下去,餐館生意不景氣,不能夠維持生活的時候,我就只好去做銀行家了。」說完,大廚一臉的惆悵。

    大廚的話讓留學生目瞪口呆,他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他不相信眼前這個一身油煙味的廚師會跟華爾街的銀行家沾得上邊。大廚對還在愣神的留學生解釋說:「我以前就在你嚮往的那條華爾街的一家銀行上班,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忙碌,沒有一點自己的業餘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歡烹飪,喜歡看著大家吃我做的菜而感到滿足的樣子,那樣會使我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寫字樓裡忙到凌晨1點多才弄完手頭的活,當我啃著令人生厭的漢堡包充飢時,我決定辭職,我不要被這種工作機器般的生活所束縛,我應該選擇我熱愛的烹飪為職業。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現在我的生活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淡泊的人生是一種享受,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會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人不需要賺很多的錢,也不需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只要在一份簡樸平淡的生活中過得快樂而自在,就是一種上乘的人生境界。淡泊也是一種生活的姿態。

    世人總在抱怨生活太累,其實是世人不懂得取捨和放棄。人們總會為名利的枷鎖而掙扎,不懂得享受田園的平淡之境。一個人擁有了那種「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的淡泊心境,就不會把得失太放在心上。學會淡泊,才會不為眼前的功名利祿而勞神,才會生活得寧靜從容。人生是轉瞬即逝的,與其苦掙於世,不如坦然處之。

    週末的河邊,一個年輕人在岸邊釣魚,他的旁邊坐著一位鬍鬚花白的老人也在釣魚。兩個人坐得很近,但是一個上午只見老人總有魚兒上鉤,而年輕人一點收穫都沒有。

    等到下午的時候,年輕人終於沉不住氣了,他湊到老人跟前問道:「您看,我們兩人的釣餌相同,坐的地方也相鄰,可是為什麼您能輕易地釣到魚,而我卻一無所獲呢?」

    老人看了年輕人一眼笑著說:「我和你的不同之處在於,你是在釣魚,而我是在垂釣。你釣魚的時候是一心想要得到魚,你會目不轉睛地盯著魚有沒有咬住你的魚餌,所以當你看不到魚上鉤時就會心浮氣躁,接著你的情緒就會隨著心情不斷發生變化,而魚都被你的焦躁情緒嚇跑了。我是在垂釣,垂釣跟釣魚有著本質的區別。垂釣的時候,只知道有我而不知道有魚,這是一種很坦然的境界,不會因為有魚來而高興,也不會因為有魚遊走而擔憂。心如止水才能讓魚感覺不到我的存在,這樣它們就不會逃跑了。」

    釣魚其實是一種境界,與修身養性有相似之處。人的一生會歷經興衰榮辱、得失進退,這是無法掌控的,但只要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就可以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免受傷害。

    淡泊是人生的一種坦然,坦然面對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種豁達,豁達對待人生中的進退。淡泊是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誘惑,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時仍有的那份從容,保持恬靜。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氣質,一種境界,是人生的一種享受。

    順其根本,豁達人生

    人到老年,頭髮牙齒逐漸稀落,這都是自然現象,大可任其自然退化而不必悲傷。從小鳥的歌唱和鮮花的盛開,來體認永恆不變的本性,才是最豁達的人生觀。

    在自然狀態中,人們自由自在,人,呈現出天然本質,物,也呈現出天然本性。人,假如能常守自然本性,便能外在態度安詳,內在精神平靜,有一種天德,也就成了生命自然的寵兒。於是,人敬人愛,外物也不傷不害。應當明白:行事,只能行可行之事;辯論,只能辯可辯之理;智慧,就是在於發現不可勉強進入的地方,叫人止步。

    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生是我們的開始,死是我們的結束。發落齒疏,生老病死,鳥吟花開,這些都是生命進程中的自然規律,是必然要發生,而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有一個重要論斷,叫「適者生存」,「適者」,是適什麼呢?無疑是大自然。適應自然的,就能夠在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相反地,不適應自然的,就遭到淘汰。

    所以,無論發生了什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順其原本,這樣才不會碰壁,才能一順百順。

    順其原本,具體到處世態度上,又可以總結出經驗條文,這裡不妨列出若干:

    順其原本,安邦不可專制;順其原本,當官不可強權;順其原本,爭利不可豪奪;順其原本,為名不可巧取;順其原本,求偶不可硬擰;順其原本,交友不可勉強;順其原本,美化不可矯揉;順其原本,文章不可造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