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9章 保持沉默,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處世策略 (3)
    上帝是很公平的,命運在向倪娣雅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又為她打開了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人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這個側面或許讓人痛苦,但痛苦卻往往可以轉化。有一個成語叫做「蚌病成珠」,這是對生活最貼切的比喻。蚌因身體上嵌入沙子,傷口的刺激使它不斷分泌物質來療傷,等到傷口復合後,舊傷處就出現一顆晶瑩的珍珠。每粒珍珠都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任何不幸、失敗與損失,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有利的因素。

    一艘船在海上遭遇風浪的襲擊,不久船就沉了。只有一位倖存者被風浪沖到了一座荒島上,每天,這位倖存者都翹首以待,希望能夠看見過往的船隻,然後把他救出去。然而,他等了一天又一天,但還是沒有船來。

    眼看沒有船隻過來的希望了,為了活下去,他就辛辛苦苦地弄來了一些樹木的枝葉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家」。每天,他都默默地向上帝祈禱著有過往的船隻經過。偶然的一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外出去尋找食物,一場大火頃刻間把他的「家」化為了灰燼,他眼睜睜地看著滾滾濃煙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眼中充滿了絕望。

    第二天一大早,當他還在痛苦中煎熬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遠處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他得救了。上船後他驚訝地問船上的人:「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船上的人回答:「因為我們看見了你燃放的煙火信號,所以我們就連夜向這邊趕過來了。」

    人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人生在失去的同時也往往會另有所得。只要認清了這一點,就不至於因為失去而後悔,不應得到而竊喜,就能生活得更快樂。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得與失,而是你曾經為得到付出了多少努力,無論你得到了還是失去了,只要你是快樂的、是幸福的,你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也是最富有的。

    能屈能伸,強弱得當

    守弱是官場厚黑學的一條重要原則,弱可以轉化為強,強又可以轉化為弱,所以,在官場中與其守強不如守弱。

    在《厚黑學》中,當李宗吾談到劉邦時說:「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一一打破,又把仁義廉恥,掃除淨盡,所以能夠平蕩群雄,統一海內,一直經過了四百幾十年,他那黑的餘氣,方才消失,漢家的系統,於是乎方斷絕了。」劉邦是歷代官場上最為厚黑的人物,但他也最能「裝孫子」。

    「裝孫子」就是守弱的表現,劉邦是一個很會「裝孫子」的人,但這並不影響他最後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而項羽英雄蓋世,處處逞強,卻成為了垓下之鬼。這兩種不同生存手段所帶來的結果,很讓人深思。對於厚黑之首的劉邦,有做「孫子」的機會,他就「裝孫子」,而且還要做得有滋有味,像模像樣。

    秦二世元年秋天,陳勝、吳廣等起兵於蘄,成為正式以武裝力量反秦的第一支軍隊。在陳勝全力造勢下,天下大亂,各地地方官員大為緊張,沛縣自然也不例外,劉邦乘機在沛縣起兵,奪取了沛縣的控制權,成為了秦末起義群雄中一支農民軍的領袖。

    經過數年的經營,劉邦的軍隊已成為秦末起義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推翻秦朝的鬥爭中,劉邦領兵率先進入關中後,便不想離開關中。有個儒生,看出了劉邦的心思,悄悄對劉邦說:「關中土地肥沃,地勢險峻,位置適中,是成就帝王之業的風水寶地。聽說秦朝將軍章邯投降了項羽,被項羽封為雍王,派他治理關中。要是章邯一來,沛公您的位子可往哪裡擺?」

    劉邦一聽,趕忙要這個儒生出主意。這個儒生說:「您只要派兵堵住函谷關,不讓諸侯軍隊進來,自然就能在關中穩穩當當地稱王。」劉邦聽他說得有理,立即調派軍隊,嚴守函谷關。

    劉邦剛剛調兵遣將完畢,項羽統率的諸侯聯軍,就開到了關下。

    項羽來到函谷關後,見關門緊閉,關上重兵把守,誰也不許進入。項羽一打聽,原來是劉邦早已入關,在這裡設下障礙。他不禁大怒,下令強攻。守關的部隊哪是項羽的對手。不大一會兒,函谷關就被攻破。項羽怒氣沖沖地來到了戲水。這裡離劉邦屯軍的灞上已經不遠了。項羽命令部隊先駐紮下來,他要考慮考慮,如何收拾膽敢攔他人關的劉邦。

    這時,項羽的謀士范增又火上澆油,說:「劉邦在山東時,貪財好色,如今進了關中,卻變成了另一個人,既不收取財物,又不親近婦女,由此可見,他的野心不小啊!」

    因為劉邦經常自詡頭上有天子氣,范增又搬出他的「雲氣」說來挑起項羽的怒火:「我仔細觀望了雲氣,只見劉邦頭頂上五彩繽紛,顯現出盤龍臥虎的形勢,這可是天子的徵兆。」

    這一說,把項羽氣得火冒三丈。他緊緊握著拳頭,狠狠擂擊桌面,斬釘截鐵地說道:「亞父(范增)儘管放心,我一定想辦法除去這個禍根。」

    那時,項羽的兵馬四十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兵馬只有十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過了幾日,劉邦就收到了項羽的請柬,請他到鴻門赴宴,劉邦知道來者不善,急得跺腳,直喊:「這可怎麼辦?」忙叫手下的謀士張良過來,商量對策。

    張良對劉邦說:「項羽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人,你要向項羽道歉,並裝作很服從他的樣子,這樣才能平息他的怒火,平息了他的怒火,他就不會殺你。」

    劉邦想了一想,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先裝裝孫子了。

    第二天清早,劉邦帶著一百多個隨從,到了鴻門拜見項羽。劉邦一見項羽,滿臉堆著諂媚的笑說:「我跟將軍同心協力攻打秦國,將軍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先人了關。今天在這兒和將軍相見,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哪兒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撥,叫您生了氣,這實在太不幸了。」

    項羽見劉邦低聲下氣向他說話,滿肚子氣也就消了一大半。劉邦見項羽心軟了,才大鬆一口氣。

    公元前206年,推翻秦朝以後,項羽分封天下諸侯,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屬地為巴蜀。

    劉邦聽到自己被封在巴蜀,鼻子都氣歪了。

    巴蜀山高水險,道路艱險,與關中地區交通不便,當年秦朝政府是把那裡作為放逐罪犯的地方。劉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率先進了咸陽,結果不但沒有分到好一點的地方,還給貶謫到巴蜀去。他一肚子的怒氣直往上湧,即刻調兵遣將要和項羽拚命。蕭何趕忙勸道:「人常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大丈夫做事要審時度勢,能伸能屈。項羽眼下勢大,我們只能暫時順從他,先去漢中,以巴蜀為立足之地,安撫百姓,養精蓄銳,廣招天下豪傑,以求東山再起。您可千萬不能為了一時的得失榮辱而去白白地送命!」眾將也出來相勸,劉邦這才忍了這口惡氣,同意去漢中。

    劉邦帶著人馬前往漢中,大軍進入斜谷後,行走在峭巖陡壁的棧道上,棧道全長250公里,是古代由陝人川的重要通道。棧道是在險絕之處,傍山巖鑿出洞孔,插入橫木,鋪上木板,以通行人馬,棧道下面則是萬丈深淵。

    進入棧道的時候,劉邦癡呆呆地望著這道天險,感慨良久,這時,張良從後邊過來,說:「大王應當趕快燒掉沿途的棧道!」

    劉邦說:「燒掉了棧道,我們以後如何出來?」

    張良附劉邦耳邊,悄悄告訴他:「大王雖然離開關中,可項羽對你不放心。燒掉了棧道,既能截斷諸侯軍隊來犯的道路,又能解除項羽的疑心,表示自己沒有東歸的意圖。至於以後出來,可以修復另一條道路——陳倉古道。」

    劉邦一聽覺得有理,要「裝孫子」就裝得徹底一些,立即命令士兵,將所有棧道燒燬。

    聽到劉邦「火燒棧道」,項羽很高興。然而,項羽不知道「火燒棧道」只不過是劉邦耍了一次手段而已,他這是向項羽示弱。劉邦進入漢中以後,勵精圖治,積蓄力量,等有了與項羽相抗衡的軍事實力以後,突然殺出漢中,把項羽打得大敗。

    縱觀劉邦的一生,他裝過很多次「孫子」,就在他成為了「皇帝老子」的時候,他還裝過一回「孫子」。

    漢初,匈奴已發展成了強大的奴隸制王國。君主冒頓單于的疆域縱橫數千里。

    匈奴騎兵屢屢侵犯中原地區,踐踏農田,掠奪人畜,而且千方百計引誘和招納漢朝諸侯將領叛變,嚴重威脅著漢朝的安全。

    由於漢朝初建,自己的勢力在多年的征戰中消失殆盡,沒有足夠的兵力與匈奴對抗,於是劉邦想用其他的方法對付匈奴。

    為此,劉邦向熟悉邊疆情況的劉敬問計,劉敬告訴他:「對付匈奴可以用和親的辦法,陛下把嫡長公主嫁給他,再送去豐厚的嫁妝,匈奴單于能和大漢皇帝結親,又能得到豐厚的禮品,心裡必定會十分歡喜,必然要把漢皇的公主立為閼氏。這樣,公主生下兒子便是太子,以後就是單于。這樣,冒頓活著,是漢家的女婿;冒頓死了,繼承單于位子的人是陛下外孫。女婿不會打岳父,外孫也不會打外祖父的。」

    劉邦聽後,覺得這是一條好計,但一想到自己的愛女,又有點捨不得。

    劉敬看出了劉邦的心思,為了堅定劉邦的決心,他特別強調說:「陛下如果不讓嫡長公主遠嫁,而是另外找個人冒充,萬一被冒頓單于知道了,就會對我們的計劃不利。」

    劉邦點點頭,他要與皇后呂雉商量商量。讓寶貝女兒去給異族首領當妻子,這可是剜了呂後的心頭肉。她娥眉倒豎,斷然回絕:「我就這麼一個女兒,哪能捨得把她嫁給胡人!」劉邦勸,她就哭,白天哭,夜裡也哭。終於哭得劉邦改了主意,找了個宗室的女子代替。

    為了討好匈奴人,劉邦搞了一個隆重的送親儀式,派劉敬作為特使,護送這個「嫡長公主」去漠北與冒頓單于完婚,同時帶了許多金銀、絲綢和珍奇寶物。冒頓單于見漢朝皇帝把這麼漂亮的女兒嫁給他,又貢奉了那麼多好東西,喜得眉開眼笑,也不辨真假,把漢公主立為閼氏,答應不再侵略中原。

    劉邦的「和親」政策持續了幾年後,漢朝的實力得到了充實,當劉邦看到自己的實力可以與匈奴抗衡的時候,馬上調動大軍,遠征匈奴。

    由上可知,劉邦的裝孫子手段不是白裝的,他遇強則避,看上去是一個軟柿子,隨你捏來捏去,一旦他具備了實力後,馬上東山再起,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手段之高明令人不得不歎服。

    戒驕戒躁方成大事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需要積累經驗,步步為營。凡是成大事者,都應該戒除「浮躁」二字,只有踏踏實實地行動,才可以開創成功的新局面,反之,急躁的性格只會讓你失去清醒的頭腦和理智。

    如果在前進的道路上讓浮躁佔據著你的思維,那麼,你就無法制定正確的方針和策略,同時,也根本無法穩步前進。所以,任何一個試圖大展宏圖的人,都應該遏制浮躁的心態,專心做事,這樣才能夠順利達到成功的目標。

    古時候,有個叫養由基的人,他非常善於射箭,有百步穿楊的本領。據說連動物都知道他有這種本領,所以,只要他一出現,常常令動物聞風喪膽。有一次,兩隻猴子抱著柱子,上躥下跳,玩得不亦樂乎,此時,楚王張弓命令屬下搭箭要去射殺它們,但是,兩隻猴子依舊不慌不忙地玩鬧著,不時還朝人們做鬼臉,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楚王手中的弓箭,只見猴子們嚇得毛都豎起來了。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仰慕養由基的射術,一心想拜他為師。在年輕人的再三請求下,養由基終於同意收他為徒。起初,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讓他放在距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然後整天盯著這根針的針眼看。兩三天後,這個年輕人有點疑惑,於是,便問養由基:「我是來學習射術的,老師為何要我做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呢?我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學習射術呀?」

    養由基回答道:「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學習射術呀!你繼續練習吧!」這個年輕人起初表現得還不錯,能夠繼續看下去,可是幾天之後,便有些煩躁不安了,心想:「我是來學習射術的,看針眼能看出什麼所以然呢?這位老師不是徒有虛名,就是在敷衍我。」

    後來,養由基教他練習臂力的方法,讓他伸直手臂,然後在手掌上放一塊石頭,這個動作要從早到晚一直堅持。這個年輕人很想不通,不明白師傅的用意,他又一想:「我是來學習射術的,幹嗎總讓我端著塊大石頭呢?」他非常不服氣,不願意再練下去了。

    養由基看出了徒弟的心思,同時也認為他不是學習射術的材料,所以就任由他發展了。後來,這個年輕人又跟其他老師學習射術,但是,最終也沒能學成精湛的射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