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8章 保持沉默,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處世策略 (2)
    袁術心裡很不高興,心想,老部下江東孫策總該支持自己吧,不料孫策給他寫信說:「董卓貪殘淫逸,驕奢橫暴,擅自廢立,天下的人都痛恨他,你怎能步他的後塵呢?」還說:「你家五代都是朝廷名臣,輔佐漢室,榮譽恩寵,沒有人能與之相比,理應效忠守節,報答王室,這是天下人所期望的。」袁術看罷,大失所望,還氣得生了一場病。

    由於追求皇帝驕奢淫逸的生活,袁術把富庶的淮南地區糟蹋得殘破不堪。士兵不為他賣命,老百姓也不支持他,都紛紛逃走。左右部下也是離心離德,形成混亂狀態。對此,曹操問袁術那邊投過來的柯夔說:「聽說袁術軍中發生變亂,實有其事嗎?」何夔回答說:「袁術無信人順天之實,而望天人之助,這是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的。失道之主,親戚都背叛他,何況是左右部下!依我看,這變亂是事實。」曹操說:「為國失賢則亡,像你這樣的有用之材,袁術都不善用,發生變亂,不是很正常的嗎!」

    第二年夏天,袁術實在混不下去了,便放火將宮室燒掉,帶著一幫吃閒飯的人到徽山去投靠他的部下陳簡、雷薄,不料遭到了拒絕。袁術手下的人散去的就更多了,他像一隻喪家之犬,憂懣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把「傳國璽」讓給在河北的袁紹,仍然可以由袁家來當皇帝,自己也有個安身之處。

    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派劉備和朱靈去截擊袁術。袁術一到下邳,沒想到被攔住了去路。

    袁術只得掉頭返回淮南。逃到離壽春80里的江亭時,終於一病不起。身邊已無糧食可吃,詢問廚子,回說只剩有麥屑30斛。將麥屑做好端來,袁術卻怎麼也嚥不下去。其時正當六月,烈日當空,天氣酷熱,袁術想喝一口蜜漿,卻怎麼也找不到。袁術坐在床上,獨自歎息了許久,突然一聲驚呼:「我袁術怎麼落到了這個地步啊!」

    喊完倒伏床下,在吐血一斗多之後死去。

    袁術目中無人,剛愎自用,不聽忠言,最終只落得個悲鬱死去的下場。孔子也說「下交不瀆」,與比自己低的人相交往,不要高傲怠慢,放不下架子,居高臨下地發號示令,盛氣凌人,人們必定會對他避而遠之,朋友們也會越來越遠離他。對別人態度傲慢的人,往往會看不到別人的長處,更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就這樣夜郎自大下去,只會連一個朋友也交不到,如此下去連必要的合作共事都會有問題。千萬不要以不恰當的態度對待朋友和身邊的人,因為他們是重要的夥伴和力量,如果連他們也失去了,那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

    寵辱不驚,在寂寞裡成長

    老子的道德經裡有一篇名叫《上善若水》的文章,文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官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大致的意思是說: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因為水善於滋養萬物,而水又不與世間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討厭的低窪之處,這跟道很相近。待在一個自己應該待的地方,心裡要向深潭一樣清澈平靜,與人交往要心存友善,說話要講信用,忠於職守,用自己的業績說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準確地把握事情的時機。

    老子主張「上善若水」強調的是「心善淵」「與善仁」「利萬物而不爭」的心境,是以平和寧靜的心境來對待世間的事。寂寞就是一種平和無上的心境。

    寂寞是現代都市人的一種通病,儘管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甩不掉的應酬,掙脫不開的世俗瑣事,但人還會感到孤獨,這是一種內心的寂寞。會惆悵過去,會擔憂未來,甚至會杞人憂天,這些都是寂寞的根源。人要想在寂寞裡不沉淪,不成為寂寞的俘虜,那麼就要修煉一種平和無上的心境。

    北歐西部地區有一座教堂,那裡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雕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傳說這個耶穌會對祈求的人有求必應,因此專程來這裡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看守教堂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都要應付那麼多人的要求很辛苦,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禱時,向耶穌表明了這份心意。很快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們就換一下,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無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不能出聲。」

    看門人覺得這個要求太簡單不過了。於是耶穌下來,看門人上去,因為雕像本來就和真人差不多,所以來膜拜的人不會懷疑看門人是假的,看門人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善男信女們的心聲。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他們的祈求、千奇百怪。有祈福的,有求財的,有保平安的……有合理的,也有荒謬的。但無論如何,看門人都強忍下來而沒有說話,因為他必須信守先前的承諾。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他滔滔不絕地講完以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便離去了。看門人看在眼裡,想叫富商回來,但是,想到承諾他只能忍著不說。緊接著來了一位窮困潦倒、三餐不飽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他渡過生活的難關。正當要離去的時候,他發現先前那個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口裡念著「耶穌真好,有求必應」離去了。十字架上的假耶穌看在眼裡,想告訴窮人,這不是他的。但是,想到約定在先,他仍然忍著沒有說。

    之後來了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他是來祈求耶穌保佑他一路平安的。當他祈禱結束要離去的時候,富商衝了進來,不問青紅皂白就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就裡,於是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的假耶穌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了。富商把事情理解清楚後便去找那個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真的耶穌出現了,指著十字架上的看門人說:「你下來吧!你沒有資格站在那個位置上。」

    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他的那袋錢不過是用來揮霍的,可是那袋錢給那個窮人,卻可以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就能保住一條命了,可是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認為自己的方法和方式不管怎麼樣都是最好的,但往往事與願違,使我們感覺到不公平。但我們應該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對自己最好的安排。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歡喜。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們應認真地活在當下。馬斯洛曾經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在當今物質縱橫的世界裡,一個人要做到心境的平和與安定關鍵要靠自身的修養。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人們在忙碌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到空虛、無聊、寂寞。要如何克服寂寞,怎樣才能在寂寞裡耀眼地綻放呢?那就把寂寞當做一種修養,把寂寞修煉成一種平和無上的心境,這樣人就變得開闊了。

    有一種人經常會自視甚高,眼裡容不下別人比他優秀。這種人經常會誇誇其談,認為沒有人會比他強。心不靜則行不精,沒有平和寧靜的心態,總是認為別人比自己矮了一截,看別人也是用俯視的姿勢。這種人是寂寞的,寂寞到無聊的境界。他們沒有在寂寞裡修煉自己,更別說汲取寂寞的養分了,就連那平和寧靜的心態都沒有,怎麼可能把寂寞修煉成一種平和至上的心態呢?

    寂寞的人會空虛,空虛的人會想著法來刁難自己。跟別人比收入、看別人的新房子、羨慕別人的高薪工作……總感覺自己哪兒都不如別人。特別是拿世間俗物作為攀比的條件,與資歷相當的同事比。當看到某人比自己早先一步得到提拔或者重用的時候,會憤憤不平,覺得自己

    沒有遇到伯樂。甚至出言不遜,在人家背後出言詆毀,這些話傳到當事人耳朵裡,便造成了雙方的不愉快。領導知道後也會很不高興,認為這個人經不起考驗,在鬧情緒,甚至有破壞團結之嫌。這樣的人就是在為難自己,最後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不跟別人攀比是保持平和無上的一種心境。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動則行動,心靜則心境。寂寞是黑夜裡的一束花,只有不甘於寂寞,才不會被寂寞所吞噬。只有把寂寞當做一種享受,在寂寞裡成長,享受寂寞的福氣,才不會淪為寂寞的俘虜。只有懷有雅士的淡定,才能寵辱不驚,才能驅逐寂寞。

    千帆過境,看淡人生得與失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選擇,不管是得與失,還是取與捨,它們之間都有很多矛盾,如果一個人只想取不想捨,或者只想得不想失,那麼一切都只是夢幻,在現實生活裡,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當面對取與捨和得與失的時候,堅定自己的日標,當取則取,當捨則捨,該得劍的心安理得地得,該失去的也坦然面對,這是一種認識,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有句古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人生的路上,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無須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掙扎,應該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一個阿拉伯的富翁,在年輕的時候憑借自己的雙手辛苦致富,很快成為當地赫赫有名的富翁。可是在一次大生意中,他因為對時局觀察不清楚,導致虧光了所有的錢而且欠下巨額的債務。萬般無奈之下他賣掉房子、汽車,還清債務,可就在這時,妻子嫌棄他貧窮,帶著孩子離開了他。

    此刻,他孤獨一人,沒有親人,生活窮困潦倒,身邊只有一隻心愛的獵狗和一本書伴隨他左右。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飢寒交迫的他來到一座荒僻的村莊,想找到一個可以避風的地方,哪怕只是一間破舊的茅棚,他也會很滿足。走進村莊,他看到不遠處有問茅草屋。他走了進去,看見裡面有一盞油燈,沒有光亮,叫了幾聲沒有人回應,他想可能主人出去了,先睡下再說。於是用身上僅存的一根火柴點燃了油燈,拿出書來準備讀書。一陣風把燈吹熄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他陷入了黑暗之中,曾經的所有經歷湧上心頭,頓時對人生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忽然看到依偎在身邊的獵狗,它是那麼的衷心,想到這他感到一絲慰藉,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沉沉地睡去。

    第二天早上醒來,他忽然發現自己身邊的狗被人殺死在門外。看著心愛的狗死去,他內心的酸楚湧上心頭,他突然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這世間再也沒有什麼值得他留戀了。他最後看了一眼周圍的一切。

    這時,他突然發現整個村莊都沉寂在一片可怕的寂靜之中。他急步向前,一路走過去,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滿地的屍體。這些跡象表明,這個村莊昨夜似乎遭到了匪徒的洗劫,而且村裡沒有一個人活下來。

    看到這可怕的場面,他心裡沒有了結束生命的念頭。他想:我是這裡唯一倖存的人,看來這一切都是注定的事情。我雖然破產了,沒有了金錢,但是我還活著,所以我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我沒有理由不珍惜自己。雖然失去了心愛的獵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這才是人生最寶貴的,有了這些我還有什麼渴求的呢?

    生命如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船,船上載著太多的誘惑和虛榮、功名和利祿,所以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和迷茫。要想自己有一個順利的旅行,必須有所準備,該捨的捨,該取的取,輕裝上路。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今天得到了,明天也可能失去,所以對待生活就像對待人生一樣,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就可以了。

    小說《龐城末日》裡有這樣一個情節:意大利龐貝古城裡有位名叫倪娣雅的賣花女。她自幼雙目失明,但不自怨自艾,也沒有垂頭喪氣地把自己關在家裡,而是像常人一樣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

    不久,龐貝城附近的維蘇威大火山爆發,龐貝城面臨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籠罩在濃煙和塵埃中,昏暗如無星的午夜,漆黑一片。驚慌失措的居民跌來碰去尋找出路卻無法找到。倪娣雅本來看不見,但由於這些年走街串巷地在城裡賣花,她的不幸這時反而成了幸運,她靠著自己的觸覺和聽覺找到了生路,而且還救了許多人。因為她可以不用眼睛看就能如常人一樣行走,她的殘疾已成為她的財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