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其實很容易 第36章 克服溝通的障礙 (3)
    4.在開始下一個觀點時,檢測一下聽者的理解力,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我想確定我是不是說清楚了,你有問題嗎?」你看起來應像在期待他們提問一樣,作一些短暫的停頓以讓對方有時間思考。提問把說話變成雙向交流,正是通過提問,說話人和聽話人的思想開始約會。適時適度的提問可以使你澄清意思,開闊話題,並在某些方面深入下去。它也給說話人一個渠道,把他的惱火、激動、熱情等這一類情緒宣洩出來。最後,他也有助於你對說話內容的某些特殊部分進行強化和鞏固。如果一個聽者不提問,不反饋,也不能適時做出評價,那他就等於沒有參與進去。這樣的信息不平衡狀態,不僅會使說話人不舒服,嚴重的還會導致誤解。有個故事就說明這一點。J·愛德加·胡佛是FBI前董事長,他為人相當敏感,就是對內部報告的格式這一類事情也十分在意。有一次,一份很不合格的報告提交上來,他看了後很惱火,就在上面提出一行字:Watchtheborders(注意邊線)!這個報告帶著老闆批示被傳達了下去,但是沒有人真正理解他的意思,也沒有人去過問那個嚇人的胡佛先生。

    就這樣,FBI的市場負責任人憑著老闆的旨意——Watchtheborders(注意邊境!),又向墨西哥和加拿大邊貿區調度了額外的代表。只是到後來,他們才明白,原來胡佛不滿意的是月度報告的邊線留得不合適!

    同樣的誤解在口語交流中也很常見,特別是聽眾懶得去澄清事實的時候。其實,有時候只要多問一問話,就能把事情搞清楚。例如,在恰當的時間問恰當的問題,或者對說話人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這對聆聽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真正內行的提問,會使說話人的工作得以簡化,同時還會使說話人變得坦誠,使他們把不容易說出的感受、動機、需要、目標和慾望開誠佈公地說出來。

    5.清楚地表達出你的意思。如果必要的話,對你的意思作一些解釋,可以用比較、隱喻、分析、故事或圖表說明等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得過度。想像一下每個人的腦袋裡都安裝了雷達,它能夠對潛在的威脅發出信號,比如發出警報聲。為了使自己免受襲擊(即使是來自視覺上的襲擊),人們常常緘默不語;或許他們也會進行反擊,從這一點上看,他們是不會願意聽你講多少的。

    為了促使他們仔細聆聽,同時正確理解你的意思,從良好的旨意開始說起。良好的旨意傳達的是積極的觀點,當人們的「雷達器」接收到這一信息時,他們會認為:「我願意聽。」

    比如你可以說:「這份報告你出了點錯誤(聽者的警報器響了),我們不能這樣子就發送出去。」有的員工和部下可能會覺得你是在告訴他們:「這份報告有錯誤,都是你造成的,」

    對於良好旨意的表達可以像這樣說:「總之,我對你做出報告的方式很滿意。在它最終定稿之前,我希望你能更正一些小錯誤。」這樣一來就可以理解為,你幹得很出色,但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6.堅持你的觀點。不要漫無邊際地閒聊,也不要脫離主題,更不要讓別人牽著你走。

    7.概括和強調。簡要重述一下你的主要觀點,為什麼呢?因為不是每一個在聽第一遍時就能領會到你的意思。把誤解最小化。

    即使溝通很清楚,它也可能會引起誤解。一點小小的誤會可能會引發更深程度的誤解,那樣就會導致不必要的緊張,甚至是怨恨。因此要清除發生錯誤的可能性:

    (1)糾正誤解。如果你意識到自己被別人誤解了,那麼向對方說明一下你的本意。拿劉軍的話來說:「你們經驗豐富」,如果有的員工和部下曾經被這句話冒犯過,他會對劉軍說:「你不需要這樣來吹捧我。」要糾正這場誤解,劉軍就應該說:「我並不是要吹捧誰,我只是想提出來表揚。」

    (2)澄清他們的旨意。如果你對怎樣理解別人的意思把持不定,也別以最壞的方面去猜測。有所疑慮時,要善於尋找和發現。問就是一個辦法。逐字逐句地重述別人的話,然後問道:「你那樣到底是什麼意思?」或者「你希望我怎樣做?說的時候要鎮定、沉著,保持眼神接觸,聲調要平和。

    舉一個例子。一名員工和部下跑來向你抱怨,他不得不做許多額外工作,因為有一個員工和部下上個月剛剛辭職。你向他解釋說自己正在招聘人員來頂替這個位置,你希望他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這時他會說:「管理者總是會那樣說。」

    你則應該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回應道:「我聽到你說『管理者總是會那樣說』,這究竟是什麼意思?」

    闡明旨意與檢查知覺看起來可能很相似,但請注意一下二者的區別。對知覺的檢驗更像這種表達:「從你的言語中,我感覺到你對我所說的話並不滿意。」它是與你已經形成的知覺相關聯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感覺。闡明旨意是要確切地知道對方說話的內容,主要是為了獲得談話的實質內容,它要求說話的人要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

    控制情緒

    「你也許永遠無法控制狀況,但是你永遠有辦法控制你的反應」,控制你的情緒對溝通是至關重要的。在某些情況下,雖然你會去尋求反饋,但如果這種反饋令人感到不快的話,那麼,反饋也會受到抵制。舉例來說你向一位人事官員下屬解釋說,如果她認為有什麼方法能夠改進部門的運作,你會很樂意接受他的建議。她記住了你的話,某一天,她有點吞吞吐吐地說,你正在規劃的一項變革是錯誤的。你立即感到憤怒,並斥責了她。你在此時無法控制你的情緒,因為你正在為此事投入你的熱情。但如果你能控制你的情緒並認真聽她的陳述的話,可能事情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把你的情緒隱藏起來,你會懊悔地認識到,她是對的,而你確實錯了。因為在此項工作中,你相對來說是一個新手。在你努力控制自己的憤怒的那一刻,實際上也確立了你們未來的工作關係。經過此事以後,每當這位人事官員認為你可能犯其它錯誤時,她就會向你提出來。這意味著,每當她找出你的過失時,她自己就會有自豪感。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因為害怕在下屬中間喪失威信而阻止他人的批評。其實,如果一個人簡簡單單地阻止批評,他很可能失去更多的威信。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評,而只接受有益的建議,他必將面臨喪失威信的極大危險——尤其是由此導致了不正確決策的時候。

    一旦你的情緒有所反應,你內心就會有一種不可抑制的衝動,要去打斷人家,要插進去爭辯,你可能會心急如焚,你甚至還會氣急敗壞,完全失去理智。對管理者——有一定權利的人更是如此。一般情況下,管理人員更樂於傾聽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認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告訴他人自己想聽的東西,這必將對同事和下屬產生很大的誘惑力,從長期看來,對批評的抵制必然會產生糟糕的效果。管理人員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溝通渠道可能發生的扭曲。管理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想辦法控制自己。你可以這樣做:

    首先,要暫緩你的反應或發作。你趕緊在心裡默數數字,或者做深呼吸,這些辦法能有效地使你平靜下來。

    接下來,你就可以想想對方談話中有價值的東西,一定要繼續聽對方的談話。畢竟,人非聖賢,你的不一定就是對的。

    最後,你可以回想一下你過去所取得的成功,而這些與你的下屬給你提供的寶貴意見是分不開的,以使你平靜下來。盡可能地把這些情景作視覺呈現,要想得美好一些。一旦你控制了你的情緒,你就會發現,你能與你的員工和部下進行非常有效的溝通。

    注意非語言提示

    當人們並沒有開口說話時,他們仍在表達。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是通過他們的非語言暗示。據資料記載,國外心理學家在一系列實驗的基礎上得出了這樣一個公式:信息的總效果=7%的書面語+38%的聲音+55%的形體暗示。可見,聲音和形體暗示的交際作用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通過非語言暗示你可以大有收穫。觀察一下對方通過面部表情、手勢和肢體語言表現出的非語言化的反饋。假設有人揚了揚眉,這就是一個暗號:有什麼問題嗎?產生了懷疑?有什麼不同意見?如果你不注意觀察,你就不會發現這一視覺暗示。如果你注意到了,也只有當你清楚了他們的旨意之後才明白那到底是什麼意思。而一旦你那樣做了,你就能適時地做出反應。

    聲音的暗示在語言表達中獨領風騷,尤其是打電話時更是如此。你可能會想「聲音是天生的,聽起來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我沒辦法。」其實並非這樣,像許多溝通的暗示一樣,聲音的暗示也是可以學來的。如果你注意到聲音的特點可以改進,你可以嘗試一下,你的聲音就像是樂器,你可以把它用在不同的場所。

    把握你的語速。當別人說話很快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會覺得他們很緊張,尤其是當你知道他們平常說話並不像這樣快時的感覺更為明顯。說話太快意味著你處於匆忙之中,當然你有很多事要辦,你要與時間賽跑,因為你還得辦其它更重要的事如果你非得三言兩語就給別人講清楚,說得清楚流利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你要明白選擇了這種方式,並且知道你這樣做的理由。但是當別人要找你討論一個問題時,語速太快則意味著:「我沒有時間。」太快的語速是難以接受的,聽者要不然乾脆放棄,要不然就會漏掉你話語中的重要信息。說話時拖聲拖氣又會怎麼樣呢?別人會認為說話者思維緩慢。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當講述者看起來只是深入說明某個問題時,人們通常也會認為他在努力思考。說得太慢或對每個詞都精斟細酌,會被看作是傲慢自大,人們也難以接受。

    注意一下你的音調。聲音的力量是傳達個性的力量。高音調的聲音聽起來比低音調的聲音更尖細,或者顯得刺耳。而低音調的聲音聽起來圓滑、洪亮,說得極端一點,就像從喉嚨裡發出的近似咆哮的聲音。高音調是與不成熟聯繫在一起的。而低音調聽起來像喉嚨裡發出的,這樣說話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在喃喃自語的抱怨,要不就被認為正在生氣。

    控制好你的音量。你可以根據場合來調整它,在封閉場所與個別人單獨談話時,可以適當減小你的音量;如果是在一個大會議室裡對一群人講話,你就要提高你的音量好讓每個人都能聽到。在通常情況下,大聲講話是不必要的,這樣做會被認為是嘈雜;大喊大叫則具有攻擊性的特徵;相反,說話細聲細氣就會被看作是靦腆或害羞。

    形體暗示在傳遞有關自信度、個人偏好、獨斷性、權利大小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在溝通時表示出開放和自信的形體暗示是很受歡迎的。在人際溝通過程中表現開放的姿態非常重要,這樣你會給其他人一個這樣的信號:我真誠地努力表現出自己真實的思想。開放式的手勢引起對方同樣的開放式姿態。這種形體暗示通常表現為:伸展一下雙手,鬆一下衣服扣子或領帶,還有放鬆一下四肢等。相反,如果緊縮雙臂、夾緊雙腿等相關的動作則表現出一種自我防禦的封閉式形體暗示。對於希望表現出鎮定自若的人來說,自信的動作就非常重要。

    一些典型的動作有:手指尖塔(將手指指尖靠在一起形成塔尖狀);雙手背後,下頜微抬;斜著身子,以手托頭。而像一些摸嘴、撓鼻子、抓頭的手部小動作通常是一種不自信的信息流露。不同的坐姿和站姿傳達著不同的溝通信息。面試時,應試者弓著背坐著,兩臂僵硬地緊夾上身,兩腿和兩隻腳緊靠在一起,就好像對面試者說「我好緊張」。同樣,如果應試者懶散地、四腳撒開地坐著,表明他過分自信或隨便,令人不舒服。一般來講,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當一個人放鬆或悠閒的時候,身體往往處於比較舒展的狀態;而當一個人不舒服、緊張、害怕,整個身體都是繃得緊緊的,手臂和兩腿緊靠在一起。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具有許多獨特的交流功能,透過眼神或眼色,可以看到認得內心世界。在溝通中,勸說者要使人感到真誠可信,必須與被勸說者保持眼睛的接觸。為了避免可信性的顯著下降,勸說者不能用欺騙的眼神經常向下看,或眼光離開被勸說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