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細看的歷史 第2章 歷史長河中的那些人 (2)
    各個年代有著不同的審美觀。從孔武有力到玉樹臨風,不同時代的人對美男的標準也迥然不同。現在花樣美男大行其道,從演藝圈的大小明星到各種選秀活動,眾多長相俊美的男人擁有「粉絲」無數。在中國歷史上,同樣湧現出了很多美男子,這些美男子同樣擁有無數的「粉絲」,而且受追棒程度並不亞於今日的影視明星。

    史上最有名的美男,莫過於潘安。這一說法並非妄自推斷,而是有確鑿的歷史依據的。所以,現在人們常用「貌似潘安」來誇讚容貌出眾的男人。那麼潘安到底何許人也,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

    潘安真名潘岳,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魏齊王正始八年出生於河南鞏義。潘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和悲劇色彩的人物。民間對潘安最熟悉的是他的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國人對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獎。據載,潘安17歲時駕車出遊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云:「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因而留下了「擲果盈車」、「擲果潘郎」的成語和流傳了近千年的浪漫傳說。

    而「才過宋玉,貌賽潘安」、「子建才,潘安貌」、「潘安再世」、「貌若潘安」、「多才誇李白,美貌說潘安」、「花慚潘安貌」等均是歷代對於潘安美貌的讚譽之詞。明代小說《金瓶梅》中王婆總結出完美男人的五項指標,居於第一的是男人須有潘安一樣的美貌。可見其美貌對於中國人對男子的審美觀影響之大,可以說幾乎變成一種千年標準。

    潘安不僅長得美,而且還頗有文采。他善綴辭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他的作品體現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晉書》中說潘安「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總角辨惠,文藻清艷」。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徵賦》、《秋興賦》、《寡婦賦》、《閒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家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往往與陸機並稱,古語云「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其作品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潘安不僅有才,而且和妻子楊氏的愛情也全國聞名,成為一段佳話。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安52歲時逝世,為此,潘安為亡妻寫了情義真摯、纏綿無盡的悼亡詞。這些《悼亡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悼亡題材的先河之作,皆被推為歷史第一,成為悼亡題材名篇。比如,《悼亡詩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李商隱曾說「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揚的就是潘安的悼亡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潘安的《悼亡詩》是具有開創意義的。因為當時婦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詩》之前,幾乎沒有出現過懷念妻子的作品。

    潘安的長相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妻子死後他也並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有「潘楊之好」的評價。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一些悲劇色彩。

    潘安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被人稱為「神童」。在當時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成年後更是名盛一時。晉朝建立後,20歲的潘安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後因作《藉田賦》名聲大振而招致嫉恨,滯官不升達10年之久。咸寧四年(278年),賈充召潘安為太尉掾。潘安因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政見不合,之後被排擠出了洛陽。四年後遷懷縣令,因政績出色後調補尚書度支郎回到京城洛陽,遷廷尉評,不久被免職。永熙元年(290年),楊駿輔政,召潘安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後,潘安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年)前後,潘安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後來,潘安投靠了以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不幸被攪入了廢太子的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最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立刻抓了潘安,並滅了他三族。

    縱觀潘安這一生,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是個複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繁星的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美男想不做曇花,內外兼修才是硬道理。

    史上美男,除了潘安,不得不提宋玉這個人。古人在稱讚他人時常說「才過宋玉,貌賽潘安」,宋玉作為與潘安齊名之人,其才能和美貌都是與潘安旗鼓相當的,只不過相對於容貌,其才能更勝潘安一籌而已。宋玉不但長得帥氣,而且才華橫溢,是許多女性心中的白馬王子。

    宋玉貌美之說流傳千古,但他到底美到什麼程度已是千古之謎,因為他連一張畫像都沒有留下。但我們可以從《登徒子好色賦》的記載中,意會一下宋玉的美貌。

    《登徒子好色賦》記載:「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齒只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意思是:登徒子向楚王誣陷宋玉是個美男子,說宋玉能說會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萬不要讓宋玉跑到後宮去。宋玉知道後,對楚王說,請您來做公證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還是登徒子好色?宋玉首先說,天下的美女莫過於楚國,楚國的美女又莫過於我的家鄉,家鄉的美女又莫過於我隔壁的一個鄰居——東鄰之女。我家隔壁這位美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毛像鳥的羽毛那樣挺拔,肌膚像白雪,腰很細,牙很白。就是這樣一個絕代佳人趴在牆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動心,難道我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嗎?相反登徒子不是個好東西。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頭亂髮,兩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齒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瘸,再加上駝背,又滿身是疥瘡。登徒子卻很喜歡她,跟她一連生了五個孩子。你看只要是個女人,登徒子就會喜歡,所以他比我更好色。

    從文中可見,登徒子和宋玉應該有些過節,難免會誣陷宋玉。但其評價「玉為人體貌嫻麗」足以證明宋玉之美。其實,用現在的觀點來評判,登徒子不棄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稱讚的事情,但宋玉的口才和他的容貌一樣高人一等,導致楚王對宋玉的話深信不疑。從此,登徒子就背上了好色的罵名,更成了後世色狼的代名詞。

    宋玉並非徒有其表,他做的文章也極為出色,所以使他在文壇上有著宗師級地位。他的代表作《九辯》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以和屈原的《離騷》相媲美,堪稱楚辭中的雙璧。在文學史上,宋玉還創造了好幾個第一。他是第一個寫悲秋的,也第一個寫女性的。他對女性的經典性描述,對後世的曹植等人影響非常大。

    然而,關於宋玉身世的記載卻並不多。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戰國時鄢人,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其所作辭賦甚多。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來。

    要說男人長得漂亮,養眼了是不假,但也有煩惱。潘安因為貌美而經常獲得些意外之財,相反,有些男子因為過於美貌而死於非命。這個人就是美男——衛王介。據史料記載,衛王介長相極美,連一些男人見了也對其動心不已,至於春心萌動的少女就更不用提了。一次他有事外出,專門化了妝,結果在大街上還是被「粉絲」們認了出來。「觀者如堵牆」,看他的人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洩不通。衛王介當場就暈過去了,回到家後不久就死了,這就是典故「看殺衛王介」的由來。這場由美麗導致的悲劇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如此看來,生得貌美並非都是福,「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不定哪天因為過於美貌,就遭人妒忌被陷害了呢!

    「三讓」皇帝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四個兒子中最年幼的一位,史書稱讚其「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和唐朝的22位皇帝,以及整個封建時期的其他帝王相比,不論是個人素質,還是政績,李旦都別具特色。但他的人生卻頗有獨特性——未到一歲即被封為殷王,之後又兩次做皇帝,這樣的經歷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李顯可與之相比。不僅如此,在封建時代數百個帝王中,父親做過皇帝的不稀奇,但父母同時當過皇帝的,也只有唐睿宗和他的皇兄唐中宗。但是,作為李唐皇室的成員,像唐睿宗這樣做過皇嗣,且被建議做皇太弟,同時還做過太上皇的,史上只有他一人了。

    唐睿宗在位僅僅3年,沒有什麼特別的政績,但其明哲保身的思想和行為一直讓人稱讚不已——在那個宗室成員常常遭遇殺身之禍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夠自保平安並得到特殊的優待,用《舊唐書·睿宗紀》的話說:「自則天初臨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帝每恭儉退讓,竟免於禍。」這說明唐睿宗的確有過人之處。

    頗具傳奇色彩的是,唐睿宗一生兩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高宗皇帝死後的第二年(684年),唐睿宗以豫王的身份當上皇帝,這一年,他只有22歲。第二次登基為帝,是在27年後的景雲元年(710年),而此次,則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兒子溫王李重茂。當時,唐王朝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風起雲湧,讓人應接不暇。之所以說唐睿宗有過人之處,就在於他為了明哲保身不惜放棄無數人朝思暮想的帝位,而主動「三讓天下」。

    第一次,讓位給其母武則天。公元683年12月,高宗病死,李旦的皇兄唐中宗以太子身份於同月即位。即位後,其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於公元684年2月將其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中宗被廢為廬陵王的第二天,身為高宗次子的豫王李旦理所當然就被立為新君,成了唐朝的第五任皇帝。李旦之所以被立,是因為此時武則天的政治經營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的地步。

    雖然他被立為帝,但在母親武則天面前,唐睿宗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在正宮上朝聽政,只能居住在別殿;武則天則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所有國家政治事務全由她一人專決。唐睿宗這時實際上就是個傀儡皇帝。

    唐睿宗即位之後,由於武則天專權,發生了徐敬業揚州兵變和宗室越王貞等事變。武則天開始大開殺戒,很快就平定了叛亂。面對朝野的不滿,武則天於垂拱二年(686年)下詔假意還政於睿宗李旦。

    唐睿宗非常清楚母親的所作所為,於是一再推辭。而武則天則順水推舟,依然臨朝稱制,把持朝政。為了表示感激,武則天把睿宗的幾個兒子都封為了親王。表面上看,武則天把睿宗的帝王之尊抬得很高,但事實上,武則天在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巔的過程中,睿宗這個皇帝只能算是旁觀者,武則天稱帝是一種必然,沒有誰能擋得住。李旦比誰都明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