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48章 納蘭性德:繁花中空靈的身影
    晚清詞人王國維曾說,十七世紀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也是納蘭性德的。康熙帝,作為大清王朝最英明的皇帝,他擁有傲世的功業;納蘭性德,作為康熙帝御前的一等侍衛,他擁有不朽的詞作。只不過和康熙帝的高壽相比,納蘭性德卻英年早逝,他的隕落讓整個十七世紀的北京城都為之黯然。

    納蘭性德,原名納蘭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出生在北京。納蘭性德的父親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宰相納蘭明珠,其母是英親王阿濟格的第五女,賜封一品誥命夫人。納蘭家族是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家族之一。納蘭性德的曾祖父乃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乃努爾哈赤皇妃、皇太極生母。其後,納蘭家族也一直與皇室有著緊密的姻戚關係。納蘭性德出生在這樣天皇貴胄的家庭裡,注定一生榮華富貴,前程似錦。

    納蘭性德自幼就天資聰穎,好讀書,且有過目不忘之本領,並繼承了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可謂是文武兼備。納蘭性德在繪畫、書法、音樂方面也頗有建樹。納蘭性德十八歲即中舉人,隨後又參加會試,但因病錯過了殿試。納蘭性德不但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反而拜徐乾學為師,更加發奮讀書。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納蘭性德在其師的指導下,主持編纂了《通志堂經解》——一部長達1792卷的儒學彙編,從而受到康熙帝的嘉獎。接著,納蘭性德又整理編著了《淥水亭雜識》,這本文卷記載了他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這其中包含的知識面相當廣,有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二十二歲時,納蘭性德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並中二甲第七名。康熙龍顏大悅,當即授納蘭性德三等御前侍衛,不久擢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侍衛,不僅隨康熙南巡北狩,巡視四方,還隨康熙吟詩作賦,譯制著述,甚得聖意,屢次受到康熙嘉獎。可以說,納蘭性德是文武雙全、前途無量的少年英才。

    在晚清乃至當代,世人常常把納蘭性德和知名大詞人畫等號,認為納蘭性德的詞好。事實也的確如此,史書多評論,納蘭性德之後,無人詞能與之相及。實際上,納蘭性德不僅詞好,武略也不落於人後。可以想像,納蘭性德,這個出生於豪門的世家子弟,如果武功不了得的話,也不會成為御前侍衛。作為一名滿族貴族,納蘭性德生來就有著一種尚武精神,而且從小開始,其就被父輩們授以武功,故練就了一身搏擊之術,並精於騎射。其實,作為皇帝身邊的武功高手,納蘭性德是個武將才算比較恰當的。

    相比於同時代的文人或者武將,納蘭性德彷彿把所有文人武將的優點都聚於一身——他雖生為滿人,卻癡迷於漢文化;他雖擔任武將的職位,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文人;他雖貴為八旗子弟,卻與一些漢族的落拓文人結交;他雖人在仕途,卻一生為情所累。可以說納蘭性德的一生是「以風雅為性命、朋友為肺腑」。納蘭性德,作為當朝宰相的公子,康熙帝身邊的紅人,他的前途可謂無可限量。但他卻有著陶淵明一般的心境,常常讓心游離於繁華喧鬧的市井之外,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在詩文方面均頗有造詣,尤擅詞作,其二十多歲時就已憑藉著他的詞名滿天下了。納蘭性德留有《側帽集》和《飲水詞》(後改名《納蘭詞》)傳於後世,而《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已享有盛譽,文人騷客們對他的詞評價相當高,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史料記載說,《飲水詞》流入文壇後,幾經輾轉,傳到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手裡,這位清朝著名的文學家用「家家爭唱飲水詞」來形容《納蘭詞》在當時受歡迎的程度。納蘭性德的文學才能震驚了整個文壇,許多文壇泰斗都給予納蘭性德很高的評價。納蘭性德的好友聶先曾說過:「少工填詞,香艷中更覺清新,婉麗處又極俊逸。真所謂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者也。」好友顧貞觀也感歎地說:「容若詞一種淒婉處,令人不能卒讀。」陳維崧更是把納蘭性德與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提並論:「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納蘭性德雖作為一位知名文人,但因為出生於貴胄皇裔,衣食住行,甚至功名利祿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正因為這種關係,納蘭性德不會也不可能有像詩仙李白那種「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邁氣概。作為皇族以及康熙帝的堅定擁護者,納蘭性德始終將自己歸於皇氏家族的一分子,恪盡職守地效忠於康熙。應該說,其實沒有一個人有納蘭性德如此清閒和幸運的了,他一邊為康熙保駕,一邊做著職業以外的工作:吟詩填詞。幸運的是,納蘭性德遇到了一個英明的好皇帝——他「不務正業」照樣能贏得康熙的寵信,因為納蘭性德的詞同樣讓康熙帝愛不釋手。

    詩人多真性情,喜形於色,從來都不會隱藏自己。納蘭性德就是如此,雖然他的仕途因為家庭關係而一帆風順,可他對自己的錦繡前程並沒有多少興趣。在納蘭性德的內心深處,他一直都苦悶地徘徊在自己夢境裡的「烏托邦」。納蘭性德與現實是格格不入的,其率真的詩性遭遇混濁的政治,自然使其徒增幾分鬱悶和不快。這一點從納蘭性德的詞作中充分地體現出來。在《憶秦娥》中,納蘭性德無奈地說:「長漂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

    關於納蘭性德的率真,有個例子。清朝學者吳兆騫因事受牽連,被康熙帝流放到了遙遠的黑龍江。納蘭性德的好友顧貞觀向納蘭性德求援。納蘭性德很爽快地答應了顧貞觀的要求,並允諾十年之內定設法解決此事。焦急萬分的顧貞觀對於納蘭性德的回答並不滿意,在給納蘭性德的信中說道:「人壽幾何?請以五載為期。」本是求人辦事,哪有這樣得寸進尺的,若換做旁人,定是撒手不管了,但納蘭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反而答應了顧貞觀的要求。自古君無戲言,聖令如山,這件事難度可想而知。但因為答應了友人的要求,納蘭性德求助於他的宰相父親明珠,經過一番斡旋,終於使吳兆騫結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從這件事上可見,納蘭性德雖身為皇家近親,此時又飛黃騰達,卻沒有半點傲慢之氣。

    後世有傳言說,曹雪芹《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乃納蘭性德。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納蘭性德都是康熙皇帝的侍衛,作為朝夕相處的同事,二人相處八年。史料記載,曹寅就曾為納蘭性德的詞集作序,納蘭性德也曾專門為曹寅寫過一首詞——《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由此可見,兩人是非常好的朋友。如此看來,後世的傳言也並非捕風捉影,因為納蘭性德與賈寶玉確有許多相似之處。考慮到曹家與納蘭性德的關係,將納蘭性德寫入《紅樓夢》也就不是不無可能的。史料記載,乾隆看過《紅樓夢》後批注道:「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

    野史傳聞說納蘭性德曾與其表妹雪梅私訂終身,但他們的愛情卻遭到了納蘭母親的激烈反對。納蘭性德的母親為拆散他們,硬是把自己親外甥女送進了宮中。後來,雪梅為了守護自己的清白,在宮中吞金自殺。納蘭性德聞訊後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場。後在父母的安排下,納蘭性德娶了門當戶對的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時年十八歲的盧氏為妻。納蘭性德這一段愁雲慘霧的愛情往事,和《紅樓夢》中寶、黛、釵三人的關係很是相似。但這些終不可考。但曹雪芹在其祖父的影響下,自幼就熟讀納蘭性德的詞,對納蘭性德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深有感觸。《飲水詞》中多處詠竹,而林黛玉愛竹,別號「瀟湘妃子」,曹雪芹又為她的居處瀟湘館安排了「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一片翠竹環繞」的環境,這也絕不是巧合。如此說來,納蘭性德跟《紅樓夢》還是有些許聯繫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納蘭性德在跟隨康熙南巡後回到北京不久,突染重疾,竟一病不起。1685年5月,納蘭性德溘然長逝,年僅三十一歲,留下了三百四十二首詞作。雖然納蘭性德的華美人生過早地落幕,卻也讓他可以不用親眼目睹納蘭家族的衰敗。從這一點上看,他比賈寶玉要幸運一些。

    納蘭一族到了乾隆時期,就已漸漸衰敗,遭到朝廷清算,家產被籍沒,位於後海的明珠官邸也被和珅霸佔。納蘭家族雖遭重創,但納蘭性德卻依然是那個性靈高潔的詞人,沒有受到塵世的打擾。時至今日,那時的富貴功名皆已成塵土,可那一本《納蘭詞》卻還是令人讀完唇齒留香,幾百年都不曾消退。當一切虛華褪盡,納蘭性德如願地回到了詩人的位置。這似乎才是世上最幸運的事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