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49章 慈禧太后也喜歡拍藝術照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掌握朝廷大權的女性之一,她在同治、光緒年間垂簾聽政,成為清末事實上的統治者。因其統治黑暗,對內鎮壓,對外賣國求榮,從而留下了千古罵名。作為一個歷史上少有的、能站在權力巔峰的女人,她有著尋常女子所沒有的權力慾,而且具備奪取權力的陰險和毒辣,因而她一步步地實現了自己的權力目標。但慈禧太后也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她也希望被人疼愛,希望永遠年輕漂亮,希望永遠享有錦衣玉食、榮華富貴。

    當年慈禧就是因為容顏姣好才受咸豐帝寵信並被封為懿貴妃的。大權在握後,慈禧非常注重保養,搜集各種方法使自己容顏不老、青春永在。

    慈禧喜歡賞花,洗花浴,吃花。曾在慈禧身邊做過貼身女官的德齡在自己的著作《清宮二年記》裡就說:「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樣,愛著各種生物,像花草、樹木、狗、馬等都是她所喜歡的。」在百花之中,慈禧尤喜紫金鈴、白龍鬚、雪球等名貴花草,為此不惜在頤和園開闢了一塊地專門用來種植這些名貴花草,並派專人加以護理照養,沒事的時候慈禧就會在大臣、太監的簇擁下到頤和園賞花。

    除了賞花,慈禧太后還喜歡洗花浴。在洗澡時,用大量的玫瑰花或茉莉花做香料,灑入水中。慈禧在花團簇擁中,享受鮮花帶來的艷麗和滋養,洗完澡後,她還經常使用由金銀花做的花露水,將其塗在身體上輕輕拍干。

    洗花浴比較普遍,但吃花則少有傳聞。清宮檔案就曾記載,御膳房按照慈禧的要求,將要吃的白菊花、荷花等花瓣用清水漂洗幾遍,瀝干後放入一個銀製小鍋內,然後放入燉好的雞湯,微熟之後加入生魚片、醬油等調料,食用時,慈禧太后就會將之前瀝干的花瓣蘸著湯料吃。有時候,慈禧也會命御膳房將荷花瓣和玉蘭花等加入調料製成零食,供自己和親信食用。

    如果說慈禧洗花浴、吃花都算不得什麼,看不出她有多時尚,但在拍照片上,慈禧堪稱時尚第一人。

    攝影術最早傳入中國是在1844年,由當時法國海關總檢察長於勒·埃及爾為當時清政府兩廣總督耆英拍攝了一張照片。包括耆英在內,最早接觸攝影的很多王公貴族對攝影頗感興趣,1844年,耆英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提到英、法、美、葡四國使臣曾向他索取「小照」,他將四份「小照」分別贈給他們的事。兵部侍郎崇厚在《脫影奇觀序》中稱讚攝影術為「開數千年不傳之秘」。刑部尚書崇實也寫了一首詩稱讚攝影:「光學須從化學詳,西人格物有奇方,但持一柄通明鏡,大地山河無遁藏。」

    最早接觸攝影技術的只能是少數上層社會人士。封建落後和閉關鎖國,讓清人對攝影技術充滿了恐懼,大部分人都擔心照相機能「收魂攝魄」。而且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也讓女人更不能接觸照相,畢竟女性形象被拍攝、複製、流傳,在當時屬於極不名譽之事。照相機不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少朝臣認為將相機對準帝王、後、妃,是冒犯龍顏有失體統的逆舉。因此,當攝影這種革命性技術傳入中國的時候,並未像在西方國家一樣大受歡迎,相反卻受到了抵制,數十年一直未流入宮廷。直到晚清光緒年間,思想開通的光緒的珍妃將照相機帶進後宮。

    189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珍妃出宮時在北京城買了一套照相器材,然後偷偷帶回皇宮。有了這個稀罕物,只要沒有事,珍妃就會在景仁宮擺弄和琢磨照相機,還潛心學習攝影技術。在照相的時候,珍妃喜歡穿上男式服裝,有時候她還會教太監們使用照相機。結果沒多久,這件事被慈禧知道了,火冒三丈的慈禧不顧光緒帝的顏面重責了珍妃,事後還將珍妃身邊的兩個貼身太監發配到了邊疆。或許因照相機太有趣,很快珍妃就把自己遭受責罰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乾脆讓身邊的一個太監在東華門外開了一家照相館。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這件事又被慈禧獲知,慈禧大怒之下,將那個太監傳來審訊,動用了酷刑,那個太監招供之後,被亂棍打死,珍妃也遭到囚禁。

    珍妃當年拍攝過的照片很多,但是流傳下來的卻很少。光緒皇帝的照片也幾乎沒有留下來,基本上都是慈禧讓人銷毀的。

    八國聯軍侵佔北京之後,慈禧太后從西安回到北京,一改兩年前仇視洋人的態度,忽然喜歡上了拍照。

    提到慈禧拍照,不得不提她的御用攝影師裕勳齡。因為出身貴族,且到法國留過學,知識淵博,其本人又優雅英俊,所以得以成為慈禧的御用攝影師,今天留下來的慈禧的照片都是出自他之手。勳齡的妹妹容齡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回憶說:「有一次,慈禧問我姊妹倆會不會照相,她想在畫像之前先照幾張相,從外邊找人來照相很不方便。我母親說:『她們兩人不會照相,奴才勳齡會照相。』慈禧說:『那很好,明天就讓他進來給我照相,照出相來好讓柯姑娘照著畫。』」勳齡曾自述:「光緒年間,勳齡及兩妹追隨先母,同侍宮闈,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僕一人所攝。」

    攝影在當時主要還是採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複雜,全部照相材料均須進口,成本昂貴,但在慈禧眼裡根本不算什麼。在慈禧看來,照片的重要性不亞於上朝。每次拍照前,慈禧都會親翻歷書,選定良辰吉日,如果日子不吉利,是斷不可以拍照的。照片拍好之後,慈禧通常會命人將照片印刷放大,並讓如意館畫師把照片著色,托裱於硬紙板上,以供懸掛和賞賜之用。

    在慈禧為數眾多的照片裡,慈禧扮成觀音菩薩的照片最顯眼,堪稱是中國最早的藝術照了。慈禧在七旬大壽前的盛夏季節,自比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打扮成觀音模樣拍照。她身穿團花紋清裝或團形壽字紋袍,頭戴毗盧帽,外加五佛冠,左手捧淨水瓶或擱在膝上,右手執念珠一串或柳枝。李蓮英扮善財童子或守護神韋馱站其身右,左邊則是扮成龍女的宮女。

    這張照片恐怕是中國人有史以來的第一張藝術攝影照片。除了攝影所必需的造型要素,如光線、構圖之類外,還涉及了服裝、化妝、道具等戲劇要素。皇室檔案記載:「七月十六日海裡照相。乘平底船,不要蓮。四格格扮善財,穿蓮花衣,著下屋繃。蓮英扮韋陀,想著帶韋陀盔、行頭。三姑娘、五姑娘扮撐船仙女,帶漁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著帶行頭,紅綠亦可。船上槳要兩個,著花園預備。帶竹葉之竹竿十數根,著三順預備。」此段記述,頗像現代影視導演的前期計劃,詳細而周全。

    另外一張照片中的佈景和此張照片類似,慈禧太后站立著,右手拿著楊柳枝,左手拿著淨水瓶。她左邊有人雙手合十,胸前捧著金剛杵,右邊則站立著一個少女,手捧一函書冊。

    這兩張照片都是在頤和園拍的,根據這兩張照片的佈景中都有一塊寫有「普陀山觀音大士」的木牌可以看出,這兩張照片顯然是同一時間照的。按理說,當時的攝影技術條件比較差,照片效果應該不會太好。但勳齡的照相技術相當高明,因而拍出來的這幾張照片畫面色調柔和,層次豐富。

    而且慈禧也早有準備,德齡在《清宮二年記》中寫道:「慈禧太后想扮觀音拍一張照,對我說:『……我想扮作觀音來拍一張,叫兩個太監扮我的侍者。必需的服裝我早就預備好了,有時候要穿的。碰到氣惱的事情,我就扮成觀音的樣子,似乎就覺得平靜起來,好像自己就是觀音了。這事情很有好處,因為這樣一扮,我就想著我必須有一副慈悲的樣子。有了這樣一張照片,我就可以常常看看,常常記得自己應該怎樣。』」

    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應該是觀音菩薩的忠實「粉絲」,難怪她自稱「老佛爺」。看來,慈禧是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心腸,並不僅僅是貪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