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一張臉 第29章 無子傳承——唐太宗無法化解的悲劇
    古代聖主明君不少,唐太宗李世民應該算是一個,這位出色的帝王,帶來了「貞觀之治」,還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把偌大的天下管理得井井有條。但是他管理自己的兒子們卻束手無策,整日為他們操心費神,甚至下了殺子詔。十四個兒子,竟然有十二個死於非命。

    唐太宗的十四子分別是皇后長孫氏生的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的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的庶人李祐;燕妃生的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的紀王李慎;楊妃生的趙王李福;楊氏生的曹王李明;王氏生的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的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按照慣例,長子為太子,其餘均為王。李唐「家天下」就是如此,但是也有例外,李世民本身就不是長子。自古以來,皇子總是在極度的保護之下成長,然而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絕大多數不成器,這簡直成了唐太宗最勞心勞神的事。結果這些兒子被殺的被殺,自殺的自殺,夭折的夭折,還有一個被「幽閉」,另有兩個被貶為庶人,乾脆從李家的戶口本上除掉了名字。

    先來看看唐太宗這十四個兒子都有著怎樣的際遇:長子承乾,因生於「承乾殿」而得名。從名字來看唐太宗對長子寄予了厚望,希望長子承繼皇業,總領乾坤。這孩子八歲被立為皇太子,本來天資聰穎,不料成年以後卻貪圖享受,整日游手好閒。在唐太宗面前表現很好,背著唐太宗卻幹些褻狎之事。他的腳有毛病,時刻都怕被唐太宗廢黜,又嫉妒李泰深得太宗的賞識。在這種心態下,李承乾終於幹下了蠢事,企圖謀反而被人揭發,被太宗貶為庶人並流放,兩年之後死在了黔州。

    唐太宗的二兒子楚王李寬,被過繼給了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死得比較早,沒有留下後代。

    唐太宗的三兒子吳王李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所生。李恪是個文武全才,唐太宗經常說李恪像自己,打算立李恪為太子,但是遭到了文德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長孫無忌看親外甥承乾和李泰都無緣皇位,就輔立李治為太子,並且羅織罪名剷除了李恪。李恪在百姓與朝廷中威望很高,最後卻冤死在獄中。

    唐太宗的四兒子李泰,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時被封為宜都王,武德四年又晉封衛王,待到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時又被封為越王,並授予揚州大都督的職位,貞觀十年,被封為魏王,對太子之位心懷鬼胎,糾集了不少黨羽想對太子下毒手。李承乾被殺後,李泰被「幽閉」起來,之後改封為順陽王,遷至均州鄖鄉縣。在貞觀二十一年之時,晉封為濮王,三十五歲就死在了鄖鄉。

    唐太宗第五子李祐,武德八年時被封為宜陽王,後改封為楚王,貞觀二年時封為燕王,貞觀十年又被封為齊王,授予了齊州都督的職位。李祐整天只知道和地痞無賴打獵遊玩,長史多次勸諫,李祐都不以為然。唐太宗怪罪長史教導不周,就換了權萬紀任長史。權萬紀是個有脾氣的人,經常頂撞李祐,敢於直諫,這讓李祐很不爽。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李祐就派刺客殺掉權萬紀,並發動了叛亂。李祐的叛亂被平息,太宗將其貶為庶人,並賜予一死。

    唐太宗的第六個兒子李愔,貞觀五年時被封梁王,貞觀十年時被封為蜀王,任職益州都督。這位皇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浪蕩公子,經常為非作歹,喜歡打獵,所到之處隨意踐踏,從來都不避開莊稼,百姓對他深惡痛絕。唐太宗聽說此事大怒,說道:「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之後李愔就被貶為虢州刺史,再過了幾年,李愔被貶為庶人,最終也死於發配之地巴州。

    唐太宗的第七個兒子李惲,貞觀五年被封為郯王,貞觀十年時改封蔣王,授予安州都督。這位皇子也是貪圖享樂之徒,搞得安州民不聊生。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說李惲意圖造反,他十分惶恐,連辯解都沒有辯解就自殺了。

    唐太宗第八個兒子李貞,在貞觀五年的時候被封為漢王,貞觀十年時改封為越王,授予揚州都督一職。此人有才華,人稱「頗涉文史,兼有吏干」,但是人們都欣賞他的才華卻鄙視他的行徑。李貞後來和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四人反對武則天,可惜失敗了,失敗後服毒自盡。

    唐太宗的九子李治,貞觀五年的時候被封為晉王,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他手握大權卻拱手讓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掌權後對李氏家族大開殺戒。李氏家族遭受屠戮,可以說是李治的軟弱一手造成。

    唐太宗的第十個兒子李慎,在貞觀五年的時候被封為申王,貞觀十年改封為紀王。李慎從小聰穎,勤奮好學。越王李貞私下勸他一起反對武則天,他卻懦弱膽小,不敢與其同謀,雖然他沒有參加反武的行動,武則天還是除掉了他。

    唐太宗的十一子李囂,貞觀五年被封為江王,貞觀六年就去世了。

    唐太宗的十二子李簡,貞觀五年被封為代王,當年就死了,也沒有留下後代。

    唐太宗的十三子李福,貞觀十三年的時候被封為趙王,貞觀十八年的時候授予秦州都督。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雖然平庸無能,卻算是唐太宗這些兒子裡很有福氣的一位,沒有落到慘死的下場,平平安安地終老一生。

    唐太宗的十四子李明,貞觀二十一年被封為曹王。但是在唐太宗晚年時,與他人串通起來造反,被貶到了黔州。黔州都督接到了唐太宗的密令或者暗示,或者逼其自殺。

    掐指一算,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除了後來的唐高宗和與世無爭的李福,竟然全部死於非命。《舊唐書》中說:「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足見唐太宗的這些兒子,不孝之子真是不少。可話說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古語,李世民的諸子無能無德,不全算是唐太宗的過錯,更算不上是保傅的過錯。

    當時太宗即位,也是盤馬彎弓地教育兒子們不可忘本,還親自為兒子們選老師教育他們。可是諸子頑劣,唐太宗的這些良苦用心算是白費了,到後來下了殺子詔時苦歎道:「上慚皇天,下愧后土,歎惋之甚,知復何雲!」托生在帝王之家不再是一種幸運,反而成為了災難,哪怕是唐太宗這樣的千古名君,都無法化解此類悲劇,無法避免兒子們的腐化墮落,自取滅亡。

    封建帝王將相制定了嫡長子傳世的辦法,世世代代由長子世襲皇位。但是過渡時期發生在「候選人」身上的爾虞我詐和鉤心鬥角在所難免,兄弟之間爭權奪利相互殘殺更是家常便飯。驕奢淫逸,讓皇族後代多數死於非命。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名列前茅,雖然本人深負宏圖大略,朝堂之上有魏征這樣的重臣,朝堂之下有文德皇后這樣的賢內助,卻沒有良子接班。誠為可悲可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