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第41章 附件 日本人的幾件事(7)
    三島1965年以自己的小說《憂國》為藍本自編自演的同名電影預示了他的結局。影片中一位忠於天皇的日本上尉在1936年的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1968年,三島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盾會」,聲稱要保存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並且保衛天皇。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三島於1970年11月25日將他政變的計劃付諸實施。當天三島交付了《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天人五衰》,並指示將過去發表的「異類主題短篇小說」集結成書《殉教》,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以「獻寶刀給司令鑒賞」為名騙至總監辦公室內,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

    三島在總監部陽台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日本人發財了,得意忘形,精神卻是空洞的,你們知道嗎?」呼籲「放棄物質文明的墮落,找回古人淳樸堅忍的美德與精神,成為真的武士」,隨他發動兵變,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但是沒有人響應,甚至大聲嘲笑三島是瘋子。

    三島隨後從陽台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還沉吼低呼著:「再砍!再砍!使力!」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但沒見到屍體。這個事件讓川端很受刺激,他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他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類似川端康成自殺的作家還有很多:北村透谷、有島武郎、芥川龍之介、牧野信一、太宰治、田中光英等。這是日本在生死問題上特有的文化心理表現。日本人認為,死是生之延續,死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種修身律己的行為。

    文學的誘導性無疑在影響著日本新一代。在巖井俊二的電影《夢旅人》中,兩個年輕人在自殺之前徒勞地向太陽開槍,當槍聲響過,世界依然寧靜,太陽紋絲不動。日本傳統文化觀念認為,不管多壞的人,一旦死亡就清白了,而且人死都會變成神佛。絕大多數日本人覺得,有人儘管生前做了很多壞事,犯了很多錯誤,一旦死了,他的罪行和錯誤就一筆勾銷了。所以一些日本人在做了錯事,造成巨大損失時,往往試圖以死謝罪,以死換取別人的原諒。

    日本人經常在尋找捐軀的目標,有時候為國家,有時候為公司,有時候為情人。總之,為了避免自己受恥辱,就去選擇消滅自我。在日本,由於公司破產,老闆自殺的不在少數。情人如果姻緣難了,也喜歡手拉手蹈海。在日本的農村,農民一旦在約定的時間內還不了債務,也會選擇自殺,以避免失去信用使自己蒙受羞辱。

    據日本警察廳2011年3月3日公佈的報告顯示,該國2010年共有3.169萬人自殺,這也是日本的自殺人數連續13年每年超過3萬人。幾乎平均15分鐘就有一人自殺。就在日本警察廳公佈這份自殺報告前,日本最大電機公司之一的NEC公司前社長西垣浩司被發現在自己家中上吊身亡,終年72歲。據統計,日本2010年的自殺人數是當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6.5倍左右。

    數年前,一部名叫《自殺俱樂部》的電影,成為日本當年最賣座的驚悚片之一。影片的開始,54名女中學生在東京一個地鐵站旁一字排開,在列車疾速進站的一剎那,這些女孩一起跳入了鐵軌……

    早在1993年,日本作家鶴見濟還出過一本《完全自殺手冊》,此書引起日本社會以至亞洲轟動並引發強烈討論。該書主要介紹藥物、上吊、跳樓、割腕與刎頸、撞車、瓦斯中毒(煤氣中毒)、觸電、投水(投河、投海)、凍死及其他自殺方法諸如餓死、被動物咬死或以其他物理形式致死方法。《完全自殺手冊》地圖裡面的「樹海」,指的就是位於富士山山麓的「富士樹海」。因為這一地區生長的樹種單純,走在樹海中每個地方的景觀都很類似,再加上地底下蘊藏有磁鐵礦,指南針無法正常作用,為登山者指引正確的方向,整片樹林茂盛濃密,遮天蔽日,也沒有辦法用太陽來判別方位。因為種種原因,「富士樹海」才會被當成自殺勝地,因為一旦迷失其中,就彷彿走進了迷宮,很難走得出來。每隔一段時間,警方都得上山收屍。

    1998年,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的自殺率一下子上升到了二戰結束以來的最高峰,自殺人數較前一年陡增8000餘人。此後十幾年來,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在發達國家中位列第一。在自殺者的男女比例上,男性一直居高不下,佔到了整體的70%以上。近幾年,日本年輕人自殺的問題開始逐漸凸現出來。據統計數字顯示,20歲至40歲的青壯年人口中,自殺已經成為死亡原因的首位。

    近來,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類似的以徵集自殺「夥伴」為內容的網站。網站內容通常是「想在去天國的路上有個伴嗎?徵集一起自殺的同伴……」之類的話題,通過互聯網召集志願者的事件,在日本接二連三地發生。這些網站中,既有充斥著各種能夠致人死亡的自殺藥品郵購內容的主頁,也有認為獨自默默自殺過於孤獨而建立起來的「死黨徵集」網頁。這種類似的「死黨徵集」的網頁大都採用開闢「殉情告示板」的方式徵集「志同道合」者。他們常常會通過匿名方式在網頁上發帖子,共同策劃自殺方案。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一起赴死。

    一名多次自殺未遂者回憶說:「我割過手腕,服過安眠藥,但均自殺未遂。我不想一個人去死,每天點擊募集自殺網站,這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他接受過精神病醫生的檢查,但一聽到集體自殺的「成功例子」,心裡十分羨慕。他說:「如果找到志同道合的自殺者,大概我現在就不在人世了。」

    精神病醫生分析說:「如果遇到募集自殺帖子,過去不曾選擇死亡的人也可能輕易選擇自殺。這是集體自殺就不會感到可怕的想法。」關於年輕人集體自殺現象,一名警察指出:「要是一個人自殺,他們怕會不成功。如果有人一起同行,那麼就毫不擔心了。」在因特網上,網民互不相識,可以隨心所欲地談論死亡,因此難以制止自殺行為。而且,自殺自願者大多性格孤僻。他們下意識地認為,要去死,希望不是孤獨一人,而想找一個同伴。」集體自殺事件由來已久,而因特網加速了它的擴散。

    日本學者加籐週一認為,自殺在日本文化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日本文化和歷史核心中,本身就存在一種追尋自我毀滅的傳統。日本人崇尚自殺,他們認為自殺是一種有著明確目的的高尚行為。在捐獻生命之際,能體驗到一種道德昇華的慷慨淒涼的滿足。當自殺現象愈演愈烈,已成為一種對日本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不良文化時,人們對自殺的冷靜觀察和理性思考就壓倒了對自殺者的同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