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的痛苦和大國的煩惱 第二部分 歐美經濟格局變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1)
    導言|Introduction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這場金融大海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十分重大!它在改變著世界的一切,從具體的行為方式到抽像的價值觀:首先,它讓世界各國看到了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一個主權國家出於自己民族利益所採取的經濟政策,尤其是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一定會通過國際資本、企業跨國投資和產品貿易的渠道,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宏觀經濟狀況,從而也使得這些受到影響的國家不得不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來減緩這種外部衝擊。其次,它讓各國政府都清楚地認識到,原來被認為是合理的、有效的、可持續的經濟政策,在經過這場金融大海嘯的衝擊洗禮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讓各國政府騎虎難下的「時間不一致性」的政策衝突。

    更何況危機後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是以前制定政策體系時所始料未及的問題。如何把握「開放」和「自主」之間的相互關係(「外需」和「內需」的協調只是這類「矛盾」關係的一個具體表現),以及如何把握「恪守既有原則」的「度」和隨機應變的「靈活性」之間的關係,就成了「後危機時代」各國政府首先需要解決的最棘手的問題。最後,它讓世界各國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無法找到一個能夠讓大家都信服並且共同為之奮鬥的新增長點,那麼,這場金融大海嘯事實上所造成的「信用危機」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得以修復。也就是說,「危機後」國與國之間的「指責與摩擦」可能會遠遠大於「危機前」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分工與合作」;而過去推動技術創新的金融創新活動如今也會因為社會大眾和政府監管部門對其高度的「戒備心」而受到嚴重的影響。

    本書的第二部分就通過幾個側面來反映這場金融大海嘯給世界經濟的運行所帶來的各種變化。讀者閱讀完這部分內容之後,就會瞭解歐洲經濟今天所面臨的「兩難選擇」,也會瞭解中國經濟將會受到來自美國政策變化所引起的各種經濟和貨幣的衝擊以及中美關係的變化對我國政策制定所產生的各種影響,更會瞭解「後危機時代」歐美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的新特徵以及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路徑的選擇等問題。

    這一部分內容的寫作目的非常直接和明瞭,那就是面對今後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我們應該怎樣「變革」自己,才能做到不落伍、不挨打,才能讓我們的祖國在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中永遠保持昌盛富強。

    第一篇題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歐洲的凝聚力考驗》的文章,向讀者描述了歐洲金融體系中銀行體系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一旦歐洲銀行體系出現問題,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將要大於美國那種市場主導的金融體系的影響。而且,歐洲央行執行的又是釘住通脹的單一目標制貨幣政策,與美聯儲相比,針對危機的處理能力就會大打折扣。不過,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指出,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反映在實體經濟部門的區域「比較優勢」還是有其提升的潛在動力,它是「後危機時代」給歐洲經濟帶來一線曙光的源泉。

    第二篇題為《蓋特納帶來奧巴馬的「中美發展戰略」》的文章,向讀者展示了美國在面對流動性危機的困難處境之時,對華戰略也從咄咄逼人的高壓政策轉變為說服中國與其成為「患難與共」的戰略夥伴關係。為此,筆者在文章中強調:中國在與美國建立的戰略關係中如何把握自己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三篇題為《「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的文章,向讀者描述了金融大海嘯將給世界和中國經濟帶來「富有挑戰性」的變化:首先是歐美「量化寬鬆」的貨幣救市政策(「退出」後)所帶來的全球通脹的壓力;其次是新興市場在探索走出「依托」歐美經濟的增長模式;最後則是中國經濟開始注重製造強國和金融強國同步發展的「大國戰略」。

    第四篇題為《奧巴馬能「管好」美國的金融嗎?》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為什麼奧巴馬政府要力推美國金融監管方案變革的社會背景,讓我們看到在這場金融創新濫用的道德風險鬧劇中,華爾街精英不僅愚弄了無數的海內外投資者,而且也「叫板」了美國富裕階層所擁有的巨額財富。所以,奧巴馬政府強調的通過監管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價值觀也得到了相當一批美國「資本家」和「政治家」的擁戴。而美國的監管會給美國經濟的復甦和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模式帶來怎樣的影響,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對此,筆者也作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第五篇題為《「政企利益的統一」是國家競爭力發揮的核心》的文章,主要向讀者闡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之所以能夠暫時維持下去,就是因為美國經濟在其活力的創造上政府和企業達成了高度的「共識」。比如就從目前的政府保護主義也能看出,美國政府扼制外部競爭力的做法是想讓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的本土企業能盡快爬起來「捲土重來」。如今我國的企業和政府之間也要為達成這樣的「利益共同體」而努力。

    第六篇題為《奧巴馬會理解「中國國情」、接受「中國戰略」嗎?》的文章,告訴讀者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大海嘯讓中國看到了自己的軟肋。同時,為了改變對外依存型經濟增長模式,中國需要做強自己的金融體系,事實上,中國的這一「結構調整」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觸及美國的「利益」,如何在諸多的挑戰中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大國戰略」,這將是「後危機時代」中國政府需要拿出智慧和勇氣應對的重要問題之一。

    第七篇題為《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的文章,向讀者闡述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財富一定會出現跨國流動的現象,以及由此產生的財富管理上的「委託和代理」關係。與其強調各國自身的創造財富模式,減少國際資本的流動,倒不如加強對國際資本財富管理方式的監管,以此降低全球化所造成的金融危機的風險。為此,筆者分析了建立全球統一監管模式的必要性和運作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

    第八篇題為《「對沖基金」靠「歐元區機制」的缺陷賺錢》的文章,告訴讀者這場金融大海嘯的另一個重大影響就是暴露出了歐元區貨幣機制的缺陷。儘管歐盟政府指責美國對沖基金乘人之危,「投機」歐元,從而呼籲美國政府和歐盟政府一起加強監管跨境的投機資本,但是,筆者分析對沖基金之所以「攻擊」歐元謀求無風險的「暴利」,原因還是在於歐元區自身。其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歐元區即使出現區內個別國家嚴重的債務危機,它們還是堅持不推出有效的「退出」機制,從而讓希臘等國糟糕的「基本面」影響到歐元價值的穩定;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僵硬的貨幣政策調控機制也是導致歐元區沒有及時築起「防火牆」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些缺陷,僅憑監管對沖基金的行為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

    下面,就讓我們感受一下美國金融大海嘯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由此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吧!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歐洲的凝聚力考驗

    北京時間2008年7月3日晚上,歐洲央行如市場所預期,宣佈加息25個基點至4.25%,為七年來最高點,這是為了應對當時4%這一超過事先設定的2%通脹目標值的高通脹率。按理說,歐元會隨著加息政策的實施而出現升值的市場行情,可是,當天還沒等歐洲央行行長讓–克羅德·特裡謝解釋完歐洲央行加息的原因,歐元市場上就出現了看似「異常」的大跌局面。這究竟是為什麼?是人們擔心加息會把歐洲經濟帶入低谷?還是這次加息份量不夠,無法遏止2008年席捲全球的成本驅動型的通脹走勢?可是,跟美國相比,歐洲的一些經濟指標都要好於美國,而且,德國和法國政府都在不同場合表態自己的國家具備能夠應付更高通脹的能力。那麼,2008年7月3日晚上的這波行情,為什麼會讓投資者去「青睞」同樣面臨通脹壓力且遲遲還沒有採取加息措施的美元資產?通過下文的分析,我們就能夠瞭解歐洲經濟2008年7月所面臨的挑戰,也能夠認識到作為世界經濟的第二大主體——歐盟經濟的發展模式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失衡問題所產生的積極意義。

    一、歐洲在「次貸」風波中究竟「陷」得有多深?

    歐洲經濟自2004年開始,步入了一個穩健的經濟恢復和增長時期,但是,誰也沒有料到一度拉動美國經濟繁榮向上的房地產市場會爆發嚴重的危機,歐洲很多大型金融機構被美國著名信用評級公司的信用評級蒙蔽了自己「識別風險」的慧眼,竟然「積極」參與了「標的市場」——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機構的融資業務,致使事後所遭遇的直接損失比美國本土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規模還要大。當然,由於歐洲銀行業的優勢在於現貨的零售市場,而美國銀行業則擅長於一級和衍生市場,所以,歐洲銀行業在次貸風波中所受到的總損失(約1640億美元)還是要小於美國銀行業的總損失(約2225億美元)。但是,不管怎樣,次貸風波的潛在風險依然很嚴重。而沒有暴露出來的風險,隨時有可能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而被激化和放大,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央行不得不隨同美聯儲一起持續積極注資「救市」的原因之一,也是面臨高通脹壓力時無法大幅度加息的痛處所在。

    歐洲經濟一體化之後,加速了金融體系的建設,但是,其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的比例,與美國相比,還是缺乏內在平衡,較大地偏重間接金融。因此,歐洲的銀行業一旦出現紕漏,就會影響到其國內金融資源配置的效果。比如歐洲銀行業一旦為保護自己運作的安全性,對動盪時期的貸款行為持謹慎的姿態,那麼,企業即使有好的項目和合理的抵押資產,也得不到銀行的貸款,就不得不縮小投資規模,而不像在美國那樣很容易就能找到其他的融資渠道,解決動盪期暫時貸款難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歐洲經濟週期強制調整、失業率瞬間膨脹的風險就相對要小一些。歐洲央行注意到自己的薄弱之處,積極救市,以免金融體系發展到癱瘓的局面。截至2008年7月,次貸風波對歐洲經濟直接構成的威脅並不是很大,至少比美國要小多了。美國政府救市的壓力會更大。到2008年7月為止,歐洲央行就抓住了這一特徵,聯手美國救助市場,效果也很明顯。

    二、滯脹風險挑戰歐洲央行的單一貨幣政策目標。

    2007年爆發的美國次貸風波,徹底改變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環境,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環境中,它很容易將其所造成的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擴展到生產要素市場,從而間接影響到每一個開放經濟的國家。正是因為由此帶來的美元疲軟的加劇、股票市場的激烈波動,刺激了大量投機資本進入規模有限的工業要素市場,於是,石油價格不斷高企,工業原材料價格日益飛漲,這種突變不僅影響了這兩年歐洲好不容易贏來的健康的基本面,而且也嚴重影響了歐洲投資者和消費群體還不夠穩定的心理。東擴的歐洲未來必將接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至少今後歐洲經濟增長的減速、就業的壓力、貧富差距的惡化等問題,在成本輸入型通脹的環境下將變得越來越嚴重,從而會直接威脅到歐洲央行實行的只釘住通貨膨脹的單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歐洲央行行長特裡謝這次之所以強調本輪加息不會像美聯儲以前的做法那樣,成為一種長期的趨勢,也是考慮到除了穩定通脹以外,還得關注在非常時期經濟是否出現下滑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滯脹的風險不僅給歐洲央行帶來了政策操作上的麻煩,更加給市場增添了對歐洲經濟的不確定性。所以,本輪宣佈歐元加息,非但沒有使歐元升值,反而因為加息所造成的負擔越來越大,加息成為遏制通脹的利器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於是,市場很自然地就拋棄了這個短期內收益上沒有「將來性」的資產,而急不可耐地去選擇流動性好的美元資產,甚至可能會因為美聯儲的加息行為而無風險地獲得由此產生的高收益的財富效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