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第一部分 金融危機西與東 (10)
    阿梅尼奧·弗拉加和羅德尼·瓊斯是直接引發泰國金融危機的兩個關鍵人物。他們發現泰國的情況並不妙。泰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開放了國內銀行部門,泰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可以給本地顧客提供美元貸款。泰國公司更願意借美元,因為美元利率比泰銖利率低,於是,私人部門的外債急劇增長。到1997年8月,泰國的中央銀行承認,泰國的外債共有900億美元,其中730億美元是對私人部門的貸款。大量的外債用於房地產投資。1992∼1996年,曼谷共建房子75.5萬套,比國家原本計劃的數量多一倍。住宅空置率達到25%∼30%。商業地產空置率也達到14%。這導致貸款質量下降,由於借款是美元,匯率風險增加。但是在當時,泰國的銀行家並沒有特別擔心。他們自認為自己和企業及政府的關係很鐵,因此不害怕風險。此外,日本在東亞有大量的投資,所以泰國人相信萬一出事,日本會出手救助。1985年日元升值之後,日本大量對外投資。1992∼1995年,東亞共吸收了大約350億美元的日本投資,占日本對外投資的1/4。不過日本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日本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例很高,所以日本銀行變得更加謹慎。

    1997年2月,瓊斯寫了一個報告,說泰國很可能爆發金融危機。這份直接導致泰銖危機的報告這樣寫道:「泰國目前的固定匯率制度面臨壓力。泰國中央銀行已經連續6個月拋售外匯儲備,但是在1月和這個月前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反應是在現期和遠期泰銖市場上同時干預,並允許利率提高了300個基本點。

    到目前為止,基本面情況是脆弱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的債務/地產高潮已經破滅,這將引發一場即將到來的銀行危機。據估計,銀行和金融公司的貸款中有16%是不良債權。事實上,每一家上市的地產公司債務負擔都很重,從技術上講它們都已經資不抵債。目前已經沒有地產交易。

    另外,從1992年開始的開放對外國債務市場的自由化導致私人部門對外借債急劇增加。私人部門的債務從1990年年底的100億美元已經上升到現在的850億美元。其中銀行部門的債務有400億美元,公司的外債有350億美元,此外外國人還持有大約100億美元的以泰銖計價的商業票據。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稱,泰國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只有大約360億美元。

    銀行/債務危機伴隨著經常賬戶的惡化。1996年,泰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占GDP的8%,而且到1997年並沒有改善的跡象。美元的急劇升值(泰銖釘住的是一籃子貨幣,其中83%是美元),傳統的出口產品——如紡織品和鞋子——競爭力下降(由於工資成本的上升和中國的競爭),使泰國的出口出現了20多年來的最低點。

    禍不單行。1996年馬德祥(Banharn)政府還失去了對財政政策的控制。1996年,政府支出提高了30%,這是最近20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與此同時,經濟的緩慢增長導致財政收入不足,因此泰國的財政狀況嚴重惡化。1995年泰國的財政盈餘占GDP的3%,到1997年財政赤字將占GDP的2%。儘管新上任的財政部長安雷(Amnuay)試圖控制支出的增長,但是永猜裕(Chavalit)政府卻仍然預測1997年財政支出要增長23%。」弗拉加和瓊斯建議索羅斯基金做空泰銖,隨後,索羅斯基金建立了數十億美元的空倉。當脆弱的信心崩潰之後,危機如同山崩般轟然到來。5月,瓊斯回到曼谷,發現他所預期的銀行危機已經變成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到了1999年,當巴西遇到金融危機的威脅時,弗拉加臨危受命,成為巴西央行行長。

    日本銀行和東亞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羊群效應。山坡上一群羊在安靜地吃草,忽然有一隻羊感覺到有危險的信號。它可能確實是看到了草叢中餓狼貪婪的眼睛,也可能純粹是出於莫名的恐懼。這隻羊突然發足狂奔,其他羊也隨著它倉皇而逃,轉瞬間,山坡上只剩下揚起的灰塵。

    對沖基金可能是感覺最為敏銳的那隻羊。但是如果只有對沖基金這一隻羊,羊群效應就無從談起,金融危機也不會發生。儘管在東亞金融危機中對沖基金受到很多指責,比如1997年9月,在中國香港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就公開指責索羅斯,他甚至說,金融危機是猶太人的陰謀,因為像索羅斯這樣的猶太人不願意看到穆斯林的進步,所以蓄意發起貨幣投機。艾肯格林(Eichengreen)和馬蒂遜(Mathieson)1998年發表了一份關於對沖基金和金融危機的報告,他們指出,對沖基金的規模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如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等——相比要小得多。

    當時,對沖基金的規模估計為1500億美元,但是養老基金的規模是13萬億美元,共同基金的規模也有7萬億美元。在東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倉皇而逃,也不是所有的投資者在第一時間就同時撤出。最早撤出泰國的不是機構投資者,而是商業銀行。1994∼1996年,商業銀行和股權投資者在流入東亞的資本中佔大多數。從1996年到1997年第三季度,歐元債券的投資者和非銀行貸款人仍然為東亞提供資金,但是商業銀行的股權投資者已經撤離,到1997年第三季度之後,私人投資全線撤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等官方的資本代替了私人資本,為東亞提供融資。所以,導致東亞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是商業銀行的撤資。

    在商業銀行撤資的狂潮中,首當其衝的是日本的商業銀行。根據倫敦經濟學院邁克爾·金(MichaelKing)的研究,1997年年中到1998年年中這一時期東亞的資本外逃中,有大約1/3是日本資本外逃,其規模大約為230億美元。日本的商業銀行從泰國撤出了120億美元的貸款,從韓國撤出了80億美元的貸款,從印度尼西亞撤出了40億美元的貸款。日本的商業銀行早在泰國發生金融危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撤資。1997年3月,泰國發生擠兌和金融銀行股暴跌事件,幾天內,存在問題的金融公司的8億美元存款被公眾提出,日本的商業銀行立即對此作出反應,在隨後的半年裡撤出了46億美元的貸款。

    為什麼日本的商業銀行會如此著急地撤回貸款?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商業銀行從1990年日本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泡沫破滅,以及1995年日本金融危機之後,已成為驚弓之鳥,對任何可能導致不良債權增加的風波都非常敏感。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由於國內經濟不景氣,日本的銀行開始增加對外貸款。大量貸款給了日本公司在東亞地區的分支機構。日本的商業銀行對東亞的貸款達到2750億美元,占該地區跨國貸款的1/3。日本的商業銀行提供了泰國海外借款的54%,印度尼西亞海外貸款的39%,馬來西亞海外貸款的36%。但是,20世紀90年代之後,日本金融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困難。1990年股票市場價格持續下降之後,日本金融業一方面不良資產增加,另一方面自有資本比例急劇下降。1995年日本爆發了金融危機,東京協和和安全兩家信用社發生擠兌。

    緊接著,宇宙信用社、兵庫銀行、太平洋銀行、阪和銀行先後破產。在日本影響深遠的住宅專門金融公司(即住專)在1993年前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被迫進行清算。與此同時,日本銀行還面臨著加入《巴塞爾協議》的壓力,如果不能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將資本金充足率提高到8%以上,就不能再涉足利潤豐厚的國際市場業務。在這種壓力之下,日本的商業銀行不得不撤回在海外的貸款,以減少不良債權的比例。在這一時期,日元匯率的大起大落也給日本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影響,當日元升值的時候,日本的商業銀行能夠從海外貸款中得到意外的利潤,但是當日元貶值的時候,它們所從事的套利交易又變得賠本了。

    在國內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日本銀行的資產不斷縮水,在《巴塞爾協議》的壓力下,日本的商業銀行不得不壓縮貸款規模,頻繁波動的日元匯率令日本的商業銀行難以控制風險,而且經歷過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的商業銀行對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更加警惕,所以,當1997年年初東亞國家如泰國和韓國出現了房地產市場過熱、公司破產和金融機構的擠兌風波之後,日本的商業銀行是逃得最快的。事實上,這可能從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麼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在泰國,而不是韓國,雖然在1997年年初,韓國所暴露的問題更加引人注目。1997年1月,韓國的第二大鋼鐵企業韓寶鋼鐵公司宣告破產。調查證實,韓寶破產案涉及了韓國政界、金融界和企業界的數十名要人,在被捕判刑者中甚至包括時任韓國總統金泳三的次子金賢哲。1997年3月,另外一家韓國財團三美集團的旗艦企業三美鋼廠宣佈破產,這些事件在國際上引起的震動都相當大。但是,韓國和泰國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從日本商業銀行的借款只佔其海外借款的25%,而泰國從日本的借款佔其海外借款的50%。

    誰和日本靠得最近,誰就先遭到了遺棄。

    危機傳染到東南亞

    1997年年初,泰國已經感受到了風雨到來前的不安。銀行體系的不良債權高築,如果泰國銀行將所有的不良債權都註銷,那麼其資本充足率會由8.2%降至0.3%。新的財政部長上台後發現,泰國央行已經給有問題的金融機構提供了高達80億美元的貸款。為了保衛泰銖,泰國央行曾經拋出了2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其外匯儲備的總額不過是300億美元。1997年7月1日,泰國首相還發表了講話:「我永遠不會讓泰銖貶值。(泰銖貶值的話)我們都會變得一貧如洗。」但第二天,財政部長就宣佈,泰國將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泰銖隨之狂跌。

    泰國的金融危機很快波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這三個國家都實行了事實上的釘住美元匯率制度,因此被投機者認為是最脆弱的環節。和泰國一樣,馬來西亞的出口出現了下滑,經常賬戶赤字擴大。20世紀80年代,馬來西亞的出口增長率高達20%,但是從1985年之後,出口就開始下滑。馬來西亞的出口占GDP的比例高達84%,當出口疲軟之後,經濟增長必然受到影響,此外,在東亞地區,出口才能換回資本,所以出口下滑會導致資本來源枯竭。1996年,經常賬戶逆差已經佔到GDP的5.7%,到1997年又劇增到7%。馬來西亞的銀行業比泰國更糟糕。金融機構的貸款總額占GDP的155%,這在亞洲也是最高的比例。1995年之後,貸款增長速度超過了30%。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不同之處是沒有積累過多的外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