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那些事兒 第15章 對數字的天生愛好 (1)
    做投資,主要是和錢打交道,但其實絕大部分時間,根本看不到錢,都是數字、數字、數字。

    而投資分析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從數字到數字。所有的投資決策,最後的依據都是數字;所有的投資結果,最後反映出來的也都是數字。

    不擅長用數字計算推理,不習慣用數字來思考,就無法做好投資。

    要學會熟練地運用數字進行投資計算,要學會聰明地運用數字進行未來盈虧可能性的分析,要學會利用財務和宏觀經濟數據進行分析推斷,必須進行長期的訓練,達到熟練,最後形成習慣。

    對於不喜歡數字的人來說,學習使用數字思考決策的過程非常枯燥。如果你瞭解了數字後面的奧妙和樂趣,你就會愛上數字。

    情人眼裡出西施,數字後面出真相。一旦你愛上數字,數字就會給你非常多的回報。

    不知是遺傳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巴菲特從小就喜歡數字,越喜歡,越用功,越學習,越精通。

    記住,數字最大的作用不是計算,而是推斷,尤其是運用大量統計數據來推斷未來某件事情發生的概率。能夠大致準確推斷未來某重要事件發生概率的人,如同擁有了一種水晶球,如同能夠看到未來的先知,將無往不勝。

    玻璃球浴缸游泳秒錶計時賽

    也許是遺傳自媽媽的天賦,巴菲特從小就喜歡所有與收集、計算和記憶數字有關的事情。

    巴菲特5歲時上幼兒園,很快就表現出對數字的愛好和興趣。

    到了6歲,他非常想用秒精確地記錄時間。可是家裡所有的鐘錶都無法精確到秒,所以他特別想要一隻秒錶。

    但秒錶在那時還是相當貴的,想讓媽媽買,那是不可能的。

    看來,只能求其他人了。

    在所有的親戚、朋友裡面,他最喜歡的是姑姑艾麗絲。姑姑一直獨身,和爺爺住在一起,在奧馬哈中心高中和本森高中教家政學。姑姑對巴菲特非常好,拿他當親兒子看待,無論巴菲特說什麼,她都會耐心聽;無論巴菲特做什麼事,她都會鼓勵,巴菲特有什麼要求,她也都盡量滿足。

    於是,巴菲特央求姑姑送他一隻秒錶,作為他6歲的生日禮物。

    艾麗絲姑姑非常愛侄子巴菲特,她是個經驗豐富的高中老師,可不會簡單地錯過這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

    不過,你得答應姑姑兩個條件。

    你說,20個我也答應。

    只有兩個。第一,每天午餐和晚餐,必須吃一份蔬菜。

    我保證。

    第二,每天放學後先寫好作業,再出去玩。

    我保證。

    好,我會觀察你一個月,如果全部做到,我就會給你買這個貴重的禮物。

    最後,巴菲特終於得到了一個秒錶。有了秒錶,巴菲特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新遊戲。

    他最喜歡玩的計時遊戲是浴缸裡滾玻璃球。他拿著他心愛的秒錶,叫上姐姐和妹妹。先往浴缸放上一些水,然後拿出各種顏色的玻璃球,在浴缸一頭上方,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後面放上一塊直直的木板。然後他把所有玻璃球同時往浴缸一掃並按下秒錶。這些玻璃球順著浴缸的斜坡而下,落入水中,互相碰撞,滾向浴缸另一頭。

    當第一個玻璃球到達終點時,巴菲特按下秒錶,宣佈這個玻璃球是冠軍,成績是幾秒。

    然後,撈出所有的玻璃球,重新擺放到另一頭,開始新一輪的比賽。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比賽,一次又一次地計時,每當創出新一輪的最好成績,巴菲特就會歡呼。

    玻璃球賽進行多少次巴菲特也不會覺得累,秒錶計時多少次他也不會覺得厭煩,只不過他請來的兩位觀眾並不像他那麼有耐心,總是看了幾場比賽後,就離場而去。

    帶著這只秒錶,巴菲特開始了他的小學生活。

    記錄車牌號碼

    1936年9月,巴菲特進入玫瑰崗小學,讀一年級。

    和那些離開媽媽就哭的同學不同,巴菲特馬上喜歡上了學校,因為他終於可以在白天離開媽媽了。

    他還很快結識了兩個朋友,鮑勃·羅素和斯圖·埃裡克森,三個人住得不遠,經常一塊兒走路去上學。

    放學後,天色還很早,巴菲特總是找各種理由不回家,要麼去羅素家,要麼去埃裡克森家,要麼三個人一起到巴菲特家附近的歡樂谷鄉村俱樂部裡玩,反正就是不回自己的家。一直玩到天黑了,父親肯定已經回到家裡了,巴菲特才回到自己的家吃晚飯。只要爸爸在,他和姐姐肯定是安全的,媽媽絕對不會當著爸爸的面訓斥責罵他們。

    放學之後,巴菲特最經常去的是羅素家,他和羅素最喜歡玩的遊戲也和數字有關。

    巴菲特和羅素經常一放學就到羅素家,坐在門前的走廊上,看著門前那條大街上的車流,過來一輛,羅素就報出這輛車的車牌號碼,巴菲特馬上記到筆記本上。就這樣,一直不停記錄,往往一記就是兩三個小時。

    羅素的父母直搖頭:你說,別的小孩兒一放學就玩個不停,你們這兩個小孩,坐在這兒看汽車,能夠看上幾個小時。你們倆記這麼多車牌號碼有什麼用呢?

    羅素說:我和巴菲特要統計計算車牌上不同數字出現的頻率。

    羅素的父母不再多問,這樣也好,坐在家裡,多省心啊。

    其實兩個孩子並沒有說實話。原來羅素家門前的大街,是附近道格拉斯郡銀行唯一一條通向城外的交通要道。巴菲特告訴羅素:現在搶劫銀行的匪徒很多,一旦有人搶劫道格拉斯銀行,只能從這條大街上開車逃走。警察必定懸賞追查劫匪,最主要的破案線索就是劫匪的車牌號碼,而唯一掌握車牌號碼的證人只有我們兩個。想一想,咱倆能夠得到多麼大一筆賞金啊。

    就這樣,兩個一年級小學生,天天下午在馬路邊,記錄飛馳而過的汽車車牌號碼。

    終於有一天,羅素問:巴菲特,你說的劫匪怎麼還不來呢?

    巴菲特回答:相信我,早晚有一天,劫匪肯定會來的。

    不信宗教信數據

    六七歲的孩子腦子裡每時每刻想的都是玩。而巴菲特的腦子裡每時每刻想的都是數字。

    數字就是巴菲特最喜歡的玩具。

    每到週末,父母都會帶著他到教堂做禮拜。

    巴菲特特別喜歡聽牧師布道,即使宣講的是同一個主題,牧師也會從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故事和例子來講。

    但他覺得那些宗教儀式太沒有意思了,每次的形式都完全一樣,沒有任何新奇、好玩的地方。小孩子都這樣,喜歡新奇,喜歡變化。

    但儀式是必須的,而且必須一步接一步做,必須經過很長的時間。

    坐在下面不能跑,不能叫,不能玩,真無聊。

    不過,巴菲特有辦法,其他東西不能玩,可以在腦子裡玩數字。

    他注意到,在詩歌本上,每首讚美詩都會標注作者姓名和生卒年月。

    巴菲特想,讚美詩的作者個個都是最虔誠的信徒,善有善報,萬能的主應該賜予他們更長的壽命。巴菲特的第一大願望是比別人的錢更多一些,而第二大願望就是比別人的壽命更長一些。那麼,像讚美詩作者一樣,做個虔誠的信徒是不是能夠長壽呢?

    巴菲特計算出每個讚美詩作者的壽命,相加得出總和,再除以作者總人數,得出這些作者的平均壽命。

    數據表明,這些讚美詩作者雖然都是虔誠的信徒,但平均壽命卻和普通人一樣。看來,人的壽命和宗教信仰無關。那麼,我還要不要像爸爸媽媽那樣做個虔誠的信徒呢?

    翻看所有巴菲特本人致股東的信,可以發現他對《聖經》內容非常熟悉,也多次引用《聖經》中的經典故事和名言,但是他從來沒有提到過自己的宗教信仰。

    再翻看所有關於巴菲特的傳記,我發現儘管他的祖先都是虔誠的信徒,也是熱心的傳道者,但巴菲特本人並不是,他只是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虔誠信徒,也是其最熱心的傳道者。

    巴菲特的宗教信仰,如果有的話,只有一個:金錢。

    收集郵票、錢幣和瓶蓋

    上了小學之後,巴菲特對數字的偏好更加明顯。他一有空就計算每個字母在報紙和《聖經》上出現的頻率。他收集了許多郵票和錢幣,過一段時間就分門別類整理一下,再分析計算不同種類郵票出現的頻率。小時候賺了一點錢後,巴菲特就覺得自己非常有錢了,想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郵票收藏家。

    收集郵票和錢幣比較常見,但巴菲特8歲時又開始了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收集:收集飲料瓶蓋。

    巴菲特一家一家挨著跑到鎮上的幾家加油站,找到賣冷飲的冰櫃,往地上一蹲,用掃把從冰櫃下面掃出一大堆瓶蓋。因為客人打開冷飲後,往往隨手扔掉瓶蓋,很多瓶蓋滾到冰櫃下面。加油站的老闆非常歡迎小巴菲特來撿瓶蓋,正好幫助清除垃圾。幸好那時還沒有開瓶中獎的促銷活動,要不然輪不到巴菲特來撿瓶蓋了。

    巴菲特把撿來的瓶蓋一包一包背回家裡,堆到地下室的一角,結果越堆越高。

    一個星期天晚上,吃過晚餐,巴菲特在地板上鋪上報紙,把撿來的瓶蓋進行整理分類。

    一堆是可口可樂,一堆是百事可樂,一堆是薑汁汽水,一堆是根汁汽水—一個品牌一堆,幾乎各種各樣的汽水瓶蓋都有。

    巴菲特對不同品牌的汽水進行分類、整理、計算,並對比分析,得出哪個品牌是最暢銷的汽水。

    過一段時間,巴菲特再去收集一大堆瓶蓋,再來整理分析,然後和上一期的分析結果對比,看看不同品牌的排名情況有什麼變化。

    每次分析之後,巴菲特都會感歎:最機密的商業市場信息,就在人們眼皮底下,卻沒有一個人發現,沒有一個人想到,更沒有一個人去收集。

    別笑話巴菲特,也別嫌收集地上的瓶蓋太髒,正是這些從小收集整理得到的最真實的市場數據,幫助巴菲特認識到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有多麼暢銷,為他後來在可口可樂上把13億美元變成134億美元(一隻股票狂賺100億美元)作了最早的調研工作。

    因為數學特長跳了半級

    中國小學對特長生有特殊政策,美國小學也有。

    巴菲特上的玫瑰崗小學,特長生可以跳級。

    從二年級開始,每個班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算術比賽。

    一次上兩個人,淘汰賽。

    兩人上到講台,站在黑板前,比賽正式開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