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那些事兒 第14章 世界首富的政治家庭 (2)
    孤獨是可恥的。尤其是在政治圈裡,因為政治是一種團體之間的鬥爭。

    要當老大,或者當了老大,就必須把周圍的人都籠絡到你的隊伍裡。

    要麼加入我的山頭,要麼成為我的敵人,沒有第三條道路。

    霍華德是第78屆國會眾議員,議長是來自得克薩斯州的民主黨黨員山姆·雷伯恩。

    雷伯恩是最典型的貴族型眾議員,在大城市長大,出身名門望族,名牌大學畢業。此人有三大特點:一是善於演講,開會時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二是善於表演,在各種公開場合爭取一切機會露臉,提高人氣;三是善於拉關係,在私下結交朋友形成關係網。

    雷伯恩有一個私人沙龍,每天下午開放,直到深夜,提供酒水給那些想結交他和他想結交的人。在政治圈裡,人脈是最重要的資本。

    可是,霍華德卻是典型的平民型眾議員,小地方長大,出身平民階層,普通州立大學畢業,典型的中產階層,通過社區選舉一票一票辛辛苦苦地選出來,有知識但演講表達能力差,有志向卻厭惡譁眾取寵,有品格卻厭惡結黨營私。

    霍華德是平民型眾議員中的極品,既不願與同僚結交,更不願與領導結交,一句話,我誰也不結交,我就做一個獨來獨往的獨行者,結果被人稱為內布拉斯加州有史以來最不會結黨營私的眾議員。

    讓我參加選舉籌款晚宴,用金錢收買我的眾議員投票權,想都別想。

    美國國會統一加薪,我拒絕加薪,因為選民給我的薪水本來就只有這麼多,多領對不起投我選票的鄉親們,我多領一塊錢,就是從他們口袋裡多掏出來一塊錢。

    美國國會眾議員享受特殊福利,餐廳吃飯有特別折扣,有很多企業提供的特別折扣商品,有機會把親戚朋友甚至情人偷偷作為職員在國會領取工資,這些都是可恥的行為,做這樣的事,我丟不起人。

    最不會結黨營私的人,最不會拉幫結派的人,最不會損公肥私的人,肯定是最孤獨的人,也是最固執的人。

    這樣的人只能是最少數,而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的規則,是少數服從多數。

    在美國國會眾議院所有立法表決中,霍華德幾乎總是輸。

    例如,表決結果是412︰3,那麼霍華德肯定是那3票反對票中的一票。

    換了別人,輸了一次就會難過地反思,輸了兩次就會沮喪地改變,輸了三次就會下決心徹底改變。可是霍華德一輸再輸,卻毫不生氣,因為他早知道會輸,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失敗,卻堅持原則,死不認輸,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他投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國家,為了後代,為了將來。個人得失早已置之度外,為了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雖千萬人贊同,但我反對。

    這樣特別孤獨又特別固執的人,同事不待見,領導也不待見,根本沒有陞遷的機會,甚至沒有融入群體的機會。到最後,連老婆孩子也受連累,無法融入周圍的圈子。

    利拉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特別希望能夠融入周圍的社交圈子,所以埋怨霍華德:你這個偏執狂,就不能變通一點、活絡一點?你看看和你一起入選國會的其他人,爬得多快?

    多麗絲在學校裡也受到同學的嘲笑:為什麼你爸爸總輸,乾脆別叫他爸爸,叫叔叔(輸輸)吧。

    可是,固執加偏執的霍華德,什麼也聽不進,只當耳旁風,依然故我。

    發展到極端,霍華德不顧給他投票的工人選民的利益,投票通過工人們最反對的議案。

    1947年,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了《塔夫脫–哈特萊法案》,限制工會權利,增加不希望加入工會的僱員的權利,禁止工會之間串聯罷工,允許總統在斷定罷工危及國民健康或國家安全的條件下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命令罷工者在80天的「冷卻期」內返回工作崗位。礦工聯合會主席劉易斯稱該法案為「奴隸勞工法」。儘管該法案被杜魯門總統否決,但仍被霍華德和其他330名國會眾議員以占投票總數2/3的多數票強行通過。

    霍華德的家鄉奧馬哈號稱工會之城,是這一法案最大的受害城市。霍華德並不僅僅考慮他家鄉選民的得益,而是堅持自己的原則投票,雖千萬名工人選擇反對,他照樣投贊成票。

    票是投了,後果卻很嚴重。

    1947年夏天,巴菲特一家人回到故鄉奧馬哈。有一天,巴菲特和老爸一起去看棒球比賽。

    比賽中途的空當時間,主持人介紹到場的貴賓。當主持人介紹說:今天前來觀看比賽的還有我們州的國會眾議員霍華德先生。霍華德起身,向觀眾招手示意。

    全場一片噓聲,甚至還有個別謾罵聲:工友們,這就是那個投票支持《塔夫脫–哈特萊法案》的渾蛋。

    霍華德平靜地站在那裡,繼續揮手致意,一句話也不說,一點過激的反應也沒有,一點生氣的表情也沒有。

    他能夠心平氣和,但他17歲的兒子卻很難接受。儘管剛過青春期的巴菲特也很反叛,也很希望自己特立獨行,但特立獨行到周圍所有人都反對你、排斥你,他就不願意了。

    過了40年,巴菲特仍能清楚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對這種事處之泰然,並不期望整個世界會在一夜之間突然變化。」

    巴菲特親眼看到父親與周圍同僚和社會環境的關係處得如此慘不忍睹,既佩服父親堅持原則和正義的正直、勇敢、特立獨行,又反思如何能融入社會、融入人群,做到如魚得水、順水推舟、順勢而為。

    看看巴菲特2010年9月底來中國只待了三天,卻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巴菲特多麼善於和媒體、股東、下屬公司的管理層及員工打交道,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卻一點兒也不惹人討厭,相信他從他的父親那裡吸取了很多經驗和教訓。

    從很成功到很失敗

    1948年,霍華德開始為第四次連任競選。

    儘管已經連任3屆,聲望很高,名氣很大,選民很熟悉,但霍華德還是不敢大意。

    他清楚地知道,由於支持通過《塔夫脫–哈特萊法案》,自己在工會之城奧馬哈受到很多工人選民的反對。

    為了穩妥取勝,霍華德第一次啟用競選經理人。他選用的是自己多年的好友、奧馬哈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的院長威廉·湯姆森。湯姆森既是院長,又教授心理學,還負責管理學校運動課程。10多年來,桃李滿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連警察都認識他,絕對是奧馬哈的名人。

    連任三屆的眾議員霍華德有人脈很廣的名人湯姆森親自出馬助選,要贏得第四次連任似乎必勝無疑。

    離選舉投票日越近,到競選總部恭賀的人就越多。

    恭喜你,霍華德先生,我會投你的票,還幫你拉了好多票。

    每個人都很高興,好像競選結果已經出來,霍華德已經順利當選了一樣。

    更讓霍華德的共和黨支持者高興的是,在民主黨人羅斯福連任四屆總統之後,這一次共和黨入主白宮幾乎是「板上釘釘」。

    1948年秋天,新一屆總統競選開始,這一年,共和黨推出托馬斯·杜威來與時任總統的杜魯門競選。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魯門與蘇聯的斯大林走得很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還實施了「馬歇爾計劃」,大力支持歐洲復興,引起了很多保守的美國選民的強烈反對。

    民意調查顯示,杜威的支持率大幅領先杜魯門。由於兩人相差的幅度過於懸殊,以至於民意調查公司路普決定不再進行總統選舉民意調查。

    但是,杜魯門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積極地開展競選活動。

    他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坐著火車,搞了一個全美火車站巡迴演講活動。每到一個城市的火車站,他就站在最後一節車廂外,向聽眾宣講他的公平政策,包括全民醫保、擴大人權法案、廢除《塔夫脫–哈特萊法案》等。

    其中一站是奧馬哈,他作了演講,參加了一場拉票大遊行,出席了一個公園的落成典禮,看起來他非常開心,絲毫沒有受到民意調查支持率大幅落後的影響。

    杜威也在努力,霍華德競選國會眾議員的競選對手也在努力,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競選活動。

    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杜威看來競選總統必勝,霍華德競選第四次連任眾議員看來也必勝。這將是巴菲特全家的大勝利,也將是共和黨16年來的最大勝利。

    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的競選總部準備為霍華德隆重慶祝第四次連任,也為杜威當選總統—共和黨16年來首次入主白宮大大慶祝一番。

    當時,巴菲特正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他更是激動,想要別出心裁地慶祝一番。

    我要像羅馬戰爭史中,迦太基名將漢尼拔騎著高高的大象進入撒丁島一樣,為父親慶祝選舉勝利。

    巴菲特專門跑了好幾趟費城動物園,從動物園馬戲團裡面租了一頭大象,還從學校劇團借了一套羅馬武士的盔甲,準備11月3日共和黨贏得總統大選那一天,騎著大象在費城最繁華的大街上巡遊慶祝。

    可是到了那一天,總統競選結果公佈,共和黨失敗了。而且,巴菲特的老爸霍華德競選國會眾議員也失敗了,這是他四次競選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失敗。

    霍華德第四次競選連任失敗,和他6年前第一次競選時競爭對手的失敗如出一轍。

    當時他的對手已經連任四屆,當時羅斯福總統人氣很高,看起來似乎必勝無疑,他們早已經準備好熱烈慶祝,但結局卻是出乎意料的失敗。

    而失敗的原因也是一樣:失去了最龐大的選民群體也就是奧馬哈最底層的藍領工人們的支持。

    霍華德投票支持通過《塔夫脫–哈特萊法案》,觸動了工會之城奧馬哈很多工會和很多工人的切身利益。

    凡是群眾反對的,如果你贊成,就會被群眾拋棄,即便你再有威望,再有名氣,也會被無情地拋棄。

    巴菲特從父親第四次競選連任眾議員的失敗中吸取到另一個最大的教訓是:當你連續成功甚至是取得很大成功很久之後,讓你很成功的原因,往往會變成讓你很失敗的原因。

    超級保守和超級固執是霍華德成功的原因,也是讓他失敗的原因。

    他拋棄了選民,也被選民拋棄,這還不是最慘的。後來他還拋棄了共和黨,結果也被共和黨拋棄。

    有些東西是不能拋棄的,是立身之本,是成功之根,一旦拋棄,下場肯定會很慘。

    一生最大的追求:布道

    霍華德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

    探究霍華德的一生可以發現,他要的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為了道,可以不做生意,不賺錢,去做眾議員。

    為了道,眾議員都加薪,他卻拒絕。

    為了道,儘管犧牲他的選民的利益,他也照樣投票贊成。

    為了道,儘管家鄉選民噓他、罵他,他卻平靜如常。

    為了道,儘管第四次連任失敗,他依然無悔。

    這是典型的書獃子—為了道,名利皆可拋:為了道,生死皆不顧。

    他的一生,只是在布道。

    巴菲特人到晚年,才真正明白他最大的英雄偶像—他的父親—為什麼會如此固執,原來一切都是為了心中最神聖的道;才明白自己一生所積累的巨大財富、所創造的巨大企業、所得到的巨大名聲,都是浮雲,他所有這一切、所做的這一切,也都是為了道。

    他這一生,也只是布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