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學問 第37章 酈食其之死
    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縣中皆謂之狂生。

    ……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烹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烹酈生,引兵東走。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今河南杞縣)人。他喜歡讀書,但家境貧窮,又沒有維持生計的職業,只好在鄉里做了門衛(裡監門)。但縣裡的賢才豪門都不敢指使他,稱他為狂生。

    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他鄰居的一個孩子,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這個騎士找了個機會向劉邦介紹,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捨裡去見面。

    酈食其前去拜見劉邦的時候,劉邦正坐在床邊讓兩個女人洗臭腳丫子。酈食其進來。見到這場景,沒有下拜,就拱了拱手,說:「足下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聯合諸侯破秦呢?」劉邦罵道:「書獃子(豎儒),天下人苦秦已久,所以才相繼發難,為什麼說我幫秦國呢?」酈食其說:「如果真是想聚集群眾會合義兵去攻打殘暴無道的秦國,就不應該這麼傲慢無禮地接見長輩。」劉邦一聽,腳丫子也不洗了,趕緊整理衣服,請酈食其上座。

    《史記》中記載的酈食其的事跡有五件。一是上面說的他毛遂自薦,初事劉邦。二是向劉邦獻計,利用自己與陳留縣令的友好關係而夜殺縣令,下陳留,沛公西征沒有了後顧之憂。三是在劉邦進入函谷關之前,攜帶金銀珠寶賄賂秦將,秦將果然叛變。四是酈食其為劉邦出計,欲立六國之後為黨羽,張良發八難駁之。五是他憑借三寸不爛之舌下齊地七十餘城。如此看來,酈食其既是狂徒,又是儒生,還是縱橫馳騁的遊說之士。作為狂徒,酈食其深得劉邦歡心;作為儒生,又有點迂腐,被劉邦斥為「豎儒」;作為說客,酈食其不完全是他搖唇鼓舌,更具備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見解。

    酈食其單騎使齊,遊說齊王田廣,齊地不戰而下。韓信聽說之後,仍帶兵越過平原偷襲齊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對酈食其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食其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無所謂別人的責備。老子絕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於是,齊王下令將酈生烹殺,然後帶兵向東跑路了。齊國自然被韓信輕鬆拿下。

    當初,韓信聽到齊國已下的消息時是決定放棄軍事行動的,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韓信改變主意的人是蒯通。

    蒯通說:「漢王令將軍攻打齊國,他另派密使進行勸降活動與你何干?沒讓你不打啊?酈食其這人,就憑一張嘴,便降服了齊國。將軍統兵數萬,歷時年餘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你做了幾年大將軍,難道不如他!」這番話很具蠱惑力,韓信聽進去了,他攻下了齊國,也把酈食其送進了油鍋。

    蒯通是舌辯之士,群雄起事之初,他曾不動一兵一卒下燕趙城池三十餘座,其後幾年便默默無聞。他極力遊說韓信出兵,很可能出於一種嫉妒心理。司馬遷說「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在這件事情上,蒯通很是小人,韓信也著實不夠厚道。

    一直覺得酈食其之死太冤。蒯通一個餿主意就斷送了酈生性命。但酈食其絕非僅僅是迂腐的儒生,他活得疏狂,才會說出那樣的豪言壯語;他選擇了明主而事,並非只為了功名利祿耍陰謀、陽謀的小人,所以他才會悲壯地接受烹殺的厄運。

    他的選擇果然沒錯。

    大漢立國後,「高祖舉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數將兵,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這也算是對烈屬有所交代了吧!

    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有首詩歌《梁甫吟》,其中有幾句寫道:「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逞雄辨,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轉蓬。」「高陽酒徒」說的就是酈食其,後來常用這個詞語來說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