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學問 第32章 他是一個人在戰鬥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於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

    楚懷王二十一年(前308年)仲春二月,秦將白起率領秦國「虎狼之師」,以破竹之勢攻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荊楚朝廷倉皇流亡。

    郢都千里之外,「風颯颯兮木蕭蕭」。汨羅江畔,屈原峨冠博帶,形容枯槁,被發行吟。絕望悲憤之下,他懷抱大石,自投汨羅。這縱身一躍,永遠地定格為他生命最後的驚艷之舉。悲情的汨羅江,終於接納了這顆遊蕩無依的痛苦魂靈。

    屈原是楚國同姓貴族,少年得志,官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是楚國內政外交上的核心人物。在屈原努力下,楚國蒸蒸日上,形成了當時「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天下大勢。屈原性格耿介,加之讒佞小人不斷地在懷王耳邊謠諑鼓噪,「三人成虎」,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楚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漢北。此後,楚國的內政外交很不景氣,形勢岌岌可危。屈原曾一度被召返。六年後,不聽屈原勸阻的楚懷王,執意入秦,終被扣留,最後客死他鄉。頃襄王即位後愈加昏聵,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屈原又一次被放逐到沅湘之間。

    朝廷總是腐敗的,而帝王身邊也總少不了讒佞小人。情感激烈、正直袒露、自信能把楚國帶上康莊大道的屈原,固守理想,秉持己見,自覺地將自己置於了他原先所屬的楚國貴族集團完全對立的一面。他是一個人在戰鬥,一顆崇高而痛苦的魂靈,向昏庸的楚王、貪鄙的楚臣決鬥。

    先秦時期,士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往往周遊列國,「此地不用爺,自有用爺處」,孔子、孟子莫不如此。屈原的時代,縱橫之士如張儀、蘇秦,朝秦暮楚,毫不足怪。王室貴族如魏公子無忌、韓公子韓非,亦曾效力於他國。「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一個人何苦一往情深地愛著並不愛他的朝廷呢?他為此迷惘,為此痛苦,為此猶豫,但最終他根本無法離開故土。無法改變楚國,不能離開傷心之地,拒絕放棄理想,不能像漁夫那樣「與世推移」,那麼,他別無選擇,只有以身殉道了。

    我們不能指責屈原好高騖遠、不合時宜。對屈原而言,他上下求索,思考人生,他相信自己追求是真實的,他認定他的「美政」理想是能夠實現的,他認定生命的意義遠遠勝過生命本身。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楚國的亭台樓榭早已成為斷壁殘垣,化為滄海桑田,但屈平的人格理想,如昭昭日月,千古垂照。

    什麼是理想?理想是人類得以擺脫苟生的偉大精神。

    馬克思說,當初古猿很愛勞動,所以站了起來。但直立行走還不一定是人,它們中間肯定有不滿足於摘野果、喝鮮血、捉虱子、曬太陽、得過且過的傢伙,不滿足的傢伙不斷地告訴它的同類,這個世界上絕對有更美好的活法,我們得有追求,得去尋找。就這樣,找著找著,它們變成了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