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學問 第31章 超越時代的悲哀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於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於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

    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

    在遭罹了秦始皇焚書之後的漢初,洛陽才子賈誼十八歲就以博通詩書、寫一手好文章而聲名遠播。河南郡守吳公聽說他才能優異,愛其才,將其招至門下。賈誼輔佐吳公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號為天下第一。吳公因此升職,到中央做了廷尉。

    由於廷尉的引薦,賈誼也到京城做了博士。每每諸位老臣議商國事、苦於應對之時,賈誼當仁不讓,應答如流。不到一年,從薪水六百石的博士,陞遷到二千石的太中大夫。這時的賈誼意氣風發,深謀遠略,拋出了一攬子改革方案:更曆法,變服飾,定制度,等等。賈誼這些頗有遠見的主張,是在為漢代的長治久安進行規劃。然而,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時代,這也注定了他的主張在當時必定擱淺,他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

    漢文帝此時剛即位不久,對賈誼的一攬子計劃並沒有施行,但當時很多法令的修改與審定,都是由賈誼率先提出來的,漢文帝因此想提拔他到公卿的位置。朝中一些掌握實權的人物如周勃、灌嬰等人對這個年輕人到京城沒幾天就要和他們平起平坐甚為嫉恨,一起向文帝講賈誼的壞話,「這個洛陽人,年輕學淺,想獨攬大權,把諸事弄得一塌糊塗」。漢文帝能坐上皇帝的寶座也依靠了這些老臣的支持,因此必須得有人犧牲,賈誼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湘水之濱,屈子行吟的楚音還縈繞在耳邊;賈生的到來,續寫了同一種哀怨。屈原自沉汨羅百有餘年之後,從京都來的這個抑鬱的青年,在湘水澤畔,用詩賦來祭奠屈子的亡靈,一篇《吊屈原賦》,哀婉淒惻,意恨纏綿。這豈止是弔唁屈子,分明是賈生自己祭奠自己。

    長沙的湘繡,繡出了賈生的錦繡文章,卻繡不出賈生的錦繡前程。嗚咽的湘水,四年之後終於帶來了長安的消息。賈誼被召回京,拜為梁懷王太傅。然而,這一次,孝文帝關注的卻是鬼神的知識,賈生為自己的壯志未酬而無可奈何。

    數年後,梁懷王騎馬墜亡。賈誼作為太傅,認為自己沒盡到責任,深為自責,痛哭流涕。一年之後,他哭死了,時年三十三歲。

    司馬遷對賈誼的識見深懷敬重,在《秦始皇本紀》末大量引用賈誼的《過秦論》來總結秦亡之因;又把賈誼與屈原合傳,悲其志,哀其才。其實,這裡面也有司馬遷的自悲、自哀、自歎。司馬遷有篇賦作叫《悲士不遇賦》,賦中悲歎士人生不逢時,雖有形體而不能彰顯名聲,徒然有才而無處施展。賈誼在吊屈原,也在自悼;司馬遷歎賈誼,也在自悲。

    賈誼的遭際在後世引起了共鳴。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首寫賈誼的詩說:「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清代袁枚有絕句云:「盡把封章奏玉階,一時絳灌自難開。經生漢代知多少,屈指誰為王佐才?」一代領袖毛澤東有首七律《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這些詩都是在為堪為帝王之師的賈誼懷才難施而深鳴不平。

    初唐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說:「屈賈誼於長沙,非無明主。」是啊,歷史上的漢文帝算得上一位明主。然而,懷才就像懷孕,肚子大了,「才」是顯出來了,但別人也許會使之流產!更何況,賈誼的思想與策略,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

    賈誼的悲哀,是超越時代的悲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