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49章 戰勝人性的弱點·一言定生死
    【引言】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在人際關係和政治問題上,尤其如此。智者與愚者,表面上無法分辨,一般情況下也無法分辨,只有到了關鍵時刻,才會顯現出來。

    【事典】

    宋朝的時候,大強盜張海,勢力十分強大,他將從高郵城經過,高郵城的知軍晁仲約再三考慮,覺得自己無法抵禦這些強盜,於是,就採取了一個十分精明的措施,曉諭郡中富裕百姓,讓其拿出布帛、牛羊好酒,迎接、犒勞張海。事情傳出去,朝廷裡文武百官都非常生氣,皇帝也十分震怒。富弼提議誅殺晁仲約。范仲淹說:「按郡縣的兵力和武器,足以戰勝這幫強盜,守住城池。晁仲約遇到了強盜,按理說應當抵禦,反而賄賂他,依法當誅。可是現在高郵既沒有士兵、又沒有武器,況且老百姓都覺得寧願大家湊集些財物,免於被燒殺搶劫。他們對晁仲約的決定肯定是很喜歡的。殺了晁仲約,不符合制定法律的本意。」宋仁宗聽後,就放過了晁仲約。

    富弼十分氣憤,他對范仲淹說:「我一要依法行事,你就多方阻撓,今後我還用什麼來整治眾人?」范仲淹私下裡對他說:「自從本朝開國以來,還未曾輕易誅殺下臣,這是積盛德的事情,你為何要輕易破壞了這一德行?如果以後皇帝殺人殺順了手,恐怕我們這些人也性命難保了。」富弼覺得他是在胡說,不以為然。

    等到二人出巡邊防,富弼從河北返回京都,到了京城大門,卻不准他進去。他無法猜測朝廷的意思,整夜憂慮不安,在床邊踱來踱去,不由得感歎道:「范仲淹是個聖人啊!」

    狄青是宋代名將,他任樞密使的時候,自恃有功,十分驕橫。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非常愛惜士兵,士兵們每次得到軍衣、軍糧,都說:「這是狄爺爺賞賜給我們的。」朝廷覺得他危害了皇帝威信,對此極為不滿。當時,文彥博(封潞國公)執掌國事,他建議派狄青作兩鎮節度使,讓他離開京城。狄青在皇帝面前陳述自己的意見說:「我沒有功勞,怎麼能接受節度使這一職權呢?我沒有犯錯誤,為什麼要把我調到遠離京城的地方去呢?」仁宗皇帝認為他說得有道理,就向文潞公轉述了狄青的話,並說狄青是個忠臣。

    文潞公說:「太祖(趙匡胤)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但他得了軍心,所才發生了陳橋之變。」仁宗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心裡已經同意了他的意見。狄青一點也不知道這些事,又到中書省去為自己辯解。文彥博直視著他回答說:「沒有別的原因,只是朝廷懷疑你罷了。」狄青聽了此話,嚇得倒退了好幾步。

    狄青離京作了節度使,朝廷每月兩次派遣使者去慰問。狄青一聽到宮廷使者來,就整日驚懼不安,疑心重重。不到半年,他就發病身亡了。這一切是文潞公的計謀啊。

    【評議】

    富弼也算是個不凡之輩了,但在處理這個問題時,與范仲淹相比,實在是不能相互比較了。這倒不是說范仲淹善於自保,關鍵是范仲淹能夠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法律的精神辦事,符合真正的理想意義上的「法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至於保全自我,其實只是這樣處理問題的必然結果。

    文彥博也是宋代的著名宰相,但他的作為不僅難以望范仲淹的項背,就是與富弼也無法相比。一言之間,就可決人生死,為大臣者,豈可不慎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