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48章 戰勝人性的弱點·人情與政治
    【引言】

    中國有沒有法制?有,也沒有。說有,是因為法網森嚴,法制嚴酷,更有禮大於法;說沒有,是因為皇帝家天下,嘴比法大,人情大於法。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許就知道中國的傳統法制為什麼會混亂了。

    【事典】

    王恢是西漢的一名將軍,因為不帶兵出擊匈奴運送糧草的部隊,被最高司法機關逮捕,按軍法應當處死。當時,王恢給丞相田蚡送了一千兩黃金,請求田蚡替自己說情。田蚡是太后的同母弟,也就是武帝的舅舅,但他不敢直接向皇帝為王恢說情,就求援於自己的姐姐。太后把田蚡的話轉告武帝以後,武帝在這件事上倒還是個明白人,他並沒有赦免王恢,還是把他殺了。

    西漢和東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外戚干政比較多的時期。因為傳統的中國社會是以男人為中心的社會,一般說來,外戚干政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西漢文帝劉恆時,有人上告說,周勃想謀反。漢文帝就令最高司法機關逮捕了周勃。法吏對周勃很不禮貌,很不尊重,甚至還想方設法地侮辱他。在劉恆當皇帝前,呂後一族的外戚專權。當時任太尉的周勃與陳平等人設計消滅了呂太后家掌權的人,周勃的功勞是很大的,他因功被增加封地,賞賜金帛。他把自己所得的賞賜全部送給了漢文帝的舅舅薄昭,當周勃被逮捕以後,薄昭就對他的姐姐——即漢文帝的母親說了周勃送金給自己的這件事,要求她替周勃說情。太后給漢文帝說了這件事以後,周勃便被釋放了。

    由以上兩件事可以看出,漢代的母后可以干預國家大事似乎是十分正常的事,因此,外戚薄昭、田蚡等人才能夠招權納賄。這些僅僅是史書上有記載的,至於史書沒有記載的,肯定還有很多。

    宋哲宗趙煦即位時,年齡還小,由祖母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的叔叔高遵裕在帶兵西征時違犯了軍法,被罷官,宰相蔡確為了獻媚討好,請求太后恢復高遵裕的官職。高太后說:「高遵裕在靈武打仗時,違背法令,使上百萬官兵死在疆場,神宗皇帝因此一病不起。他的罪過太大了,不殺頭已是僥倖了。我哪裡還能照顧私情,違背天下人的意願呢?」高太后如此聖明,即使出現一百個薄昭、田蚡之類的外戚,也是沒有用的。

    宋神宗趙頊在位時,支持王安石變法。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天氣出現了多年以來沒有的乾旱,危害了農業生產。趙頊十分很著急,他認為是變法惹惱了上天,便想把一些變法法令廢除了。王安石的性格是很固執的,他很生氣,與神宗進行爭論。宋神宗說:「最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擔心國家是否穩定,害怕繼續推行新法將更加喪失人心,以至於向我哭訴,我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王安石說:「我知道,兩宮所說的話都是外戚向經、曹修說給她們的,外戚的話是不能聽的。」這時,王安石極力推行新法,給人民帶來了危害,向經和曹修能夠向母后進獻忠言,可以稱得上是賢明的外戚,但他們的主意被王安石否定了。假如王安石遇上漢代的薄昭、田蚡那樣的外戚,又會怎麼樣呢?

    【評議】

    外戚干政,在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是最自然最普遍不過的事情,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中國的政治是「人情政治」,而外戚又正是因人情而連接起來的,所以,外戚干政特別符合中國的歷史國情。至於人們認為外戚不得干政,道理也是再淺顯不過的,那就是因為天下是男人的天下,外戚,總是通過女人聯繫起來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