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38章 戰勝人性的弱點·女人塑造了男人?
    【引言】

    對男人最有影響的女人是母親和妻子。母親對兒子的影響是在早年,對於兒子個性的形成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母親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兒子的性格,甚至決定了兒子的命運。而妻子的影響則不同,妻子往往很難改變丈夫早年形成的性格,但對丈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有時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可以這樣說,好的母親塑造了一個男人的性格特徵,好的妻子塑造了一個男人的行為方式。一個男人如果早年有好的母親,婚後有好的妻子,也許他的生命已經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靠自己的稟賦和努力了。

    【事典】

    獨孤皇后是隋文帝楊堅之妻,她出身北周的名門望族。其父親是北周的大司馬,姐姐是周明帝的皇后,長女又是周宣帝的皇后,這樣的人家,可謂「貴戚之盛,莫與為比」,確實是當世無雙的。但她卻沒有絲毫驕傲之氣,相反,倒是能柔順恭孝,謙卑自守。在隋文帝楊堅登基前後,始終如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相夫教子的賢內助。

    當初周宣帝死後,楊堅以外戚身份輔佐幼主,實際上他已完全掌握了朝政,與皇帝已經沒有什麼區別,文武百官也趁此機會討好他,勸諫謀劃,讓楊堅以接受禪讓的形式登基稱帝,建立新朝代。在這關鍵時刻,文獻皇后也看清了形勢,覺得如果不按照群臣的意思去辦,將會使得天下大亂。於是,她派人敦促楊堅說:「大勢已定,你沒有猶豫的必要,當斷不斷,自取其亂,你不必退讓,努力吧。」楊堅在她的鼓勵之下,終於接受禪讓,建立隋朝,自己也逐漸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開明皇帝。

    隋朝初年,南朝的陳國尚存,皇帝並不是高枕無憂,加之邊患不斷,百廢待興,因此,創業是十分艱難的。為了更好地輔助皇帝,文獻皇后常常陪同上下朝,並在後庭等候,每每發現政有所失,便隨時匡諫。她的許多建議,對於朝政多有裨益。文獻皇后深明事理,有一次突厥商人帶來一篋明珠,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勸皇后買下為自己所用。文獻皇后當即表示:「這不是我所需的,當今戎狄屢屢侵略邊關,將士疲勞,不如用這八百萬分別獎賞有功的將士。」這件事使文武百官倍受感動,從此大家都敬重皇后,連楊堅這位皇帝也敬畏三分。

    文獻皇后不僅盡心盡力地相夫,對族人和子女要求也極嚴格。她常告誡各位公主說:「周家公主,類無婦德,對公婆無禮,離薄人家的骨肉,才使自己的江山不能萬世永固。這等不孝順的事和作為,你們當作教訓應時刻謹記。」 

    外戚干政亂政,也是中國歷史上常見的弊病,這與皇后的態度是息息相關的。文獻皇后在這方面處理得就十分謹慎,也很有分寸。她的表兄弟大都督崔長仁犯法當斬,隋文帝因為皇后的緣故,想赦免崔長仁的死罪,文獻皇后知道後,當即制止,疾言厲色地對他說:「國家大事,怎麼能只顧私情而枉法呢!如果這樣,天下豈不是就要無法可依,民心大亂了嗎?」崔長仁最終被處死。

    當時朝野之上對皇后的評價很高,史書記載說:「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由此可見文獻皇后在隋朝初建帝業中的作用。《後漢書》的作者范曄評論說:「家道正則化行天下,由近及遠,自家刑國,配天作合,不亦大乎!興雲是系,不亦重乎!」的確,儘管隋朝沒有傳之久遠,但文獻皇后的功德還是不可埋沒的。

    如果說文獻皇后是好妻子的話,那麼,杜太后就是好母親。

    杜太后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母親,她的出身雖然並不高貴,但由於她目睹了戰亂年代的皇權變更,對政治更迭深有感觸,所以,她對趙宋政權的建立和穩固都起過一定作用,甚至趙光義能成為皇帝也是由於杜太后的遺命。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在趙光義、趙普等人的協助下發動了陳橋兵變,當使臣楚昭輔向趙匡胤的母親報告說「點檢已做天子了」時,趙匡胤的母親說:「吾兒素有大志,現在果然當了天子,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尊自己的母親為皇太后。在堂上向母親行禮叩拜,眾人都一起向杜太后表示祝賀,君臣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只有杜太后並沒有顯出十分高興的樣子。左右大臣對杜太后說:「臣等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叫作『母以子貴』,現在您兒子作了天子,您怎麼不高興呢?」杜太后說:「我也聽說過一句話,叫作『為君者難』,天子位居億萬士民百姓之上,如果治國有道,那麼當天子是很尊貴的。倘若無法掌握大權,那麼到那時不想做天子,只想當個匹夫百姓也是不可能的,那是會有殺身之禍的。所以我為我的兒子擔憂,心中不快。」趙匡胤聽了她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深為母親這種居安思危的精神所感動。

    杜太后親歷亂世,對兵變奪權、朝代更替深有體會,自從宋太祖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她時時刻刻都在思考如何才能使趙氏天下傳之萬世,不再像五代那些王朝一樣短命。她幫趙匡胤決定國家大事,尋找可靠的輔政大臣,她主張讓趙普為書記,並時常對趙普說:「趙書記多費心吧,吾兒沒有經過這些事情,不懂得如何處理。」杜太后對自己的三兒子趙光義更是喜愛,從未對趙光義發過火、變過臉,趙光義每次出去辦事,她總叮囑說:「一定要和趙書記一起去才行。」只要趙光義遠行,她總是翹首期待兒子按時歸來。

    杜太后生病,自知將會一病不起,趙匡胤端湯送藥,不離杜太后左右。當杜太后病危時,她命人叫來趙普,記下她的遺囑。杜太后對宋太祖趙匡胤問道:「你知道你是怎麼得天下的嗎?」宋太祖趙匡胤痛哭失聲,不能回答。杜太后再次催問。宋太祖趙匡胤說:「都是托祖宗和太后的洪福。」杜太后說:「你說的不對!你能奪取天下,正是由於柴世宗柴榮傳位給幼子,讓小孩統治天下,大臣離心,不再為其出力。如果周有年長的君主繼位,你還能做天子得天下嗎?你和光義都是我的親生骨肉,你死以後要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天下太大,事務太多,天下能立長君,是社稷之福啊!」

    宋太祖趙匡胤哭著叩頭說:「我怎敢不聽母親的教誨。」

    杜太后又看著趙普說:「你也一起記下我的話,不得違背。」趙普在杜太后的榻前記錄下杜太后的遺囑,並在紙末尾寫上「臣普記」。宋太祖將杜太后的遺囑放到金匱中收藏起來,命可靠的太監保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匱之盟」。

    至於趙光義是如何即位的,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甚至對於「金匱之盟」也有異議。但這些還是留給歷史學家去考證吧,我們應當看到的是,一位賢良的母親,對於後代是如何的重要。

    【評議】

    在傳統社會中,以賢妻良母來評價女人,是有其社會歷史根源的。因為女人很難直接參與家庭以外的社會活動,所以,她們的社會價值往往要通過兒子和丈夫體現出來。俗話說的「母以子貴」,「妻以夫榮」,便是這種觀念的極好體現。其實,這種觀念直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例如,現在流行這樣的話,叫作「男人通過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通過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說的仍然是「母以子貴」,「妻以夫榮」的意思。然而,即使在傳統社會,女人也決不僅僅是男人的附屬物,女人無法自己到家庭以外的社會上去實現自己的影響,就將所有的精力到放到了家庭之內,放到了孩子和丈夫的身上。因此,在這一意義上,說女人塑造了男人也並不過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