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7章 帝王氣象·李世民的人才策略
    【引言】

    三國時期的劉備有一段名言,經常被人們引用:「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

    對此,我們往往只看到了劉備的寬仁,其實,在這句話裡,還隱含著另一個意思,就是曹操的「術」也可成事。只是劉備在這方面的特長無法與曹操相比,才採取了寬仁的策略罷了。看看李世民的例子,我們也會知道,一味的寬仁有時也是不合時宜的。

    【事典】

    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手下的一員偏將。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武周命尉遲敬德與宋金剛等人向南侵入了山西等地,攻陷了晉州(治所在今臨汾東北)、澮州,使得新建立的唐朝受到威脅。恰好唐將呂崇茂在夏縣(今陝西韓城南)造反,尋相、尉遲敬德率軍深入至夏縣接應呂崇茂,擊潰了唐朝的永安王李孝基的軍隊,俘獲了唐將獨孤懷恩、唐險等人,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關中震駭。

    唐高祖李淵聽說了這種情況,親筆書寫敕令說:「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京(今山西省),謹守關西(潼關以西,今陝西)而已。」李世民覺得這樣做太保守,不是立國之道,就上表章諫道:「太原是王業的基礎,是國家的根本,河東(今山西省)富足,是京城物資供應的基地,如果把這些地方全都放棄,我內心實在感到遺憾。我願請兵三萬,必能消滅劉武周,克復汾州、晉州。」高祖瞭解李世民,知道他善打硬仗,就把關中的兵馬都調歸李世民指揮,而且親自到長春宮為李世民送行。

    是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奔赴龍門關,大軍踏冰渡過黃河,進駐柏壁(今山西新絳縣西南),與宋金剛的軍隊相對峙。尋相、尉遲敬德在接應唐朝叛將呂崇茂之後欲撤回澮州,李世民見這是戰機,就派殷開山、秦叔寶在美良川截擊,把尋相、尉遲敬德打得大敗。於是眾將請戰,想乘勝追擊,取得更大的戰果。李世民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對眾將說道:「宋金剛率軍遠行千里,深入我方地域,已犯了兵家大忌,敵人的精兵強將都集中在這裡。劉武周雖然佔據太原,但完全依賴宋金剛作前衛,敵人的士兵雖多,實際上後方是空虛的,因此他們想速戰速決。如果我們此時出擊,正好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當下之計,應該堅守營寨,養精蓄銳,以挫敵人的銳氣,待敵人糧盡計窮逃走時再行追擊。」諸將同意李世民的看法。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二月,宋金剛終於因軍糧接濟不上而率軍逃跑,李世民指揮大軍追擊敵人,到達了介休(今山西省介休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宋金剛見無法逃脫唐軍的追擊,只好列陣抗拒唐軍,李世民指揮唐軍三面夾擊,宋金剛軍潰敗,自己也逃奔突厥。此時,尉遲敬德收拾殘部,退守介休城。

    唐軍把介休城四面圍定,尉遲敬德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陷於絕境。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入城勸說尉遲敬德投降。尉遲敬德早就聽說了李世民禮賢下士的名聲,就與尋相率全城八千士兵來降。李世民見勸降成功,非常高興,對尉遲敬德十分信任,仍然讓尉遲敬德統領降軍,而且降軍營與唐軍營就駐紮在一起。

    李世民部下行軍元帥長史屈突通擔心尉遲敬德、尋相會再度叛變,請李世民預先採取防範措施。李世民說道:「過去,蕭王劉秀推赤心置人腹中,他手下的人都忠於使命,現在,我信任尉遲敬德,委以重任,何必懷疑他呢?」

    屈突通的話不是沒有道理。不久,尋相與原劉武周部下的降將再度叛變而去,眾將都懷疑尉遲敬德也一定會叛變,就將他囚禁在軍營中。屈突通與殷開山都對李世民說:「尉遲敬德剛剛歸順國家,情志不穩,此人極其勇猛,我們拘禁他很久了,他既被我們猜疑,必生怨恨之心。留著他恐是養虎貽患,請立即殺掉他。」

    李世民說:「我的看法不是這樣。尉遲敬德若懷有背叛之心,難道會在尋相之後嗎?恐怕早就叛變了。」說完,立即命人將尉遲敬德釋放出來,命人把他領進自己的臥室之中,賜給他金銀珠寶,對他說:「大丈夫期望的是講大義氣,對小的懷疑不要介意。我不會聽信讒言而殘害忠良,您應該相信這一點。如果您一定要離我而去,現在我就把這些東西當作贈給您的路費,以表達這一段時間共事的情誼。」尉遲敬德感激涕零,表示不會離開李世民。

    當天,李世民就讓尉遲敬德跟從自己到榆窠去打獵。恰巧王世充帶領數萬步兵騎兵來戰,與李世民迎面相遇。王世充部下的勇將單雄信躍馬挺槊,直取李世民,李世民的形勢非常危急。就在此時,尉遲敬德大吼一聲,拍馬上前,一槊刺單雄信於馬下。敵軍見主將落馬,紛紛後退,尉遲敬德保護李世民衝出重圍後,再率軍返回,與王世充軍交戰,將王世充的軍隊擊潰,並且生擒了王世充的部將陳智略,還俘獲敵軍六千餘人。

    過後,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道:「當初,眾人認為您必定會叛變,是上天引導我排除眾議,認識了您,保住了您。福和善都是有證驗的,回報得真是快呀!」於是,李世民賜給尉遲敬德一箱金銀,李世民對尉遲敬德也越來越信任了。

    後來,尉遲敬德跟從李世民征竇建德,討劉黑闥,屢立戰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軍之職。

    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等人為了爭奪皇位企圖謀害李世民,派人秘密送書信及重禮收買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堅定地推辭說:「我出身微賤,適逢隋亡,天下土崩瓦解,我沒有安身的地方,長期淪落於逆地,實在是罪不容誅。秦王對我有知遇之恩,讓我在門下任職,我只能以身報恩。我對殿下(指李建成)無功,不敢接受這樣的厚賜。我若私自答應殿下的要求,就是對秦王懷有二心。我若為了私利而丟掉忠心,對殿下又有什麼用處呢?」李建成見不能收買尉遲敬德,心中十分惱怒。

    不久,尉遲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想收買他的事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說:「您的忠心,鬱結如山,我自然深知,即使成斗的黃金,也不能使您轉移。不過,以後他們只要送來禮物,您就應該收下,不必顧慮。若不收下,他們就會嫉恨您,恐怕您將遭受陷害,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況且,您瞭解了他們的陰謀,還可以及時告訴我,好讓我採取對策。」

    李元吉等人十分嫉恨尉遲敬德,但又沒有什麼好辦法,幾次派人前去刺殺他,尉遲敬德故意把大門打開,讓刺客進來,但刺客懾於他的威名,不敢靠近。李元吉見刺殺不成,就捏造罪名,在高祖面前誣陷他。高祖聽信了讒言,降旨把尉遲敬德拘禁審訊,險些把他殺掉。最終經李世民一再苦諫,並羅列證據,尉遲敬德才得以獲釋。

    後來,尉遲敬德聽說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害李世民,就與長孫無忌等人力勸李世民趕緊採取措施。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打敗了李建成,尉遲敬德親手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甲子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八月癸亥日,高祖退位,傳位於皇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是為唐太宗。

    李世民登帝位之後,仍以誠信待部下。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尉遲敬德曾在慶善宮侍宴,當時有的人座位在尉遲敬德之上,尉遲敬德性情暴躁,當即惱怒地質問:「你有什麼功勞,敢坐在我的上位?」任城王李道宗的座位在敬德之下,覺得尉遲敬德有些過分,就上來解勸。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中了李道宗的眼睛,幾乎把眼睛打瞎。太宗李世民十分不悅,宣佈罷宴。後來,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閱讀漢朝的史書,看到高祖的功臣保全性命的極少,當時我總是責怪他。自從我登基以來,總是想著保全功臣,不加誅戮,使他們子孫繼續不斷。可是,您做官卻經常違反國家法令,到現在我才知道韓信、彭越為什麼遭到殺戮了,看來那不是漢高祖的過失。國家大事,只有通過賞與罰來辦理,不恰當的恩寵,不能屢次實行,請您自我檢點,免得使自己將來再後悔。」

    尉遲敬德聽了,汗如雨下。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拜尉遲敬德為宣州刺史,改封為鄂國公。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尉遲敬德請求告老還鄉,太宗授予敬德開府儀同三司,准許他只在每月初一、十五兩日上朝。不久,敬德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被掛上凌煙閣。

    【評議】

    在中國歷史上,李世民是一位沒有疑議的明君。明君之明,除了其他方面以外,能夠正確地識別人才、使用人才是其關鍵,如果沒有這一點,他恐怕就無法在戰爭中取勝,也無法在與兄弟的爭奪中走向皇位。李世民的確是以寬、信、仁、慈的策略來籠絡人才的,但是,到他登基以後,就不完全實行這種策略了。為什麼呢?看看他在上面對尉遲敬德說的話就知道了。一味地寬、信、仁、慈,對那些戰爭年代過來的將領是無法約束的,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沒有法度,那些居功自傲的功臣就會貪得無厭,就會肆無忌憚,其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李世民畢竟是明君,沒有像劉邦那樣殺盡功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