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時期的霸權博弈 第8章 帝王氣象·中國唯一的女皇 (1)
    【引言】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後在乾陵立了一塊中國唯一的無字大碑。

    她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佔的「唯一」實在太多,在無數傑出的古代女性當中,在數不清的爭權稱制的帝妃皇后當中,能佔得到一個「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則天卻在許多方面都「創下了歷史記錄」。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比作一場群雄逐鹿的運動會的話,那麼,武則天不僅囊括了女子項目的絕大多數金牌,連男子項目的一些獎牌,她也當仁不讓地摘走了!

    正像武則天所立的無字碑一樣,讓我們怎麼評價這位絕無僅有的女皇呢?真像時下流行的說法,「這是一個無言的結局」嗎?還是先不忙評價,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歷程,或許能感悟到些什麼。

    中國的古代社會的確是極為複雜而又奇特的,明明是一個男權制社會,男子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卻偏偏允許「母后臨朝」,歷代都有帝妃皇后爭權干政的事例,有很多朝代還由帝妃皇后把持大權,其中雖不乏卓有建樹者,但絕大多數是禍亂國家的,更為奇特的是,就在大唐治世,還出現了一位具有絕對權威的地地道道的女皇。在其間的幾十年裡,中國的男人們俯首貼耳地拜倒在權力的石榴裙下,大做恭順的臣民,實在是一大歷史奇觀。

    筆者絕不是為男權主義鳴不平,也決無褻瀆女皇的尊嚴之意,只是想透過這種歷史現實,來看看中國的古代文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看看所謂的「陰盛陽衰」、「龍鳳易位」、「乾坤顛倒」是怎樣形成的。

    【事典】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朝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其父出身於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都督等大官。其母楊氏,出身名門大族,其父楊達是隋朝的宗室宰相,至於唐代,楊家在京城裡也還是顯赫的宗族。

    儘管如此,武則天的家庭在當時也還是不入上流社會的「寒族」。武則天的父親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後結織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淵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參軍,一直為唐軍提供軍需,直到唐軍進入長安,被李淵尊為「太原元從功臣」。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家族出身,按當時的門閥觀念,所謂名門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制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的關隴集團,只有出身於這些家族的人,才能獲得朝廷的承認,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官職。按武則天父親的資歷和官位,當然可以躋身於士族之列,但論其血統出身,卻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朝廷修《氏族志》,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力和職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則天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既有著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又有著寒門微族的「歷史出身」。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攫取權勢的慾望。武則天自小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長大,逐漸養成了她那種仇視名門士族、不擇一切手段地攫取權力的性格特徵。的確,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貴族氣質」的。

    唐太宗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一月,長孫皇后去世,次年,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端莊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並賜名曰「武媚」。召她入宮之時,武則天年僅十四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孩子都不願離開父親,況且一入深宮,如同生離死別。而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晉陞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當時,她的母親「慟泣與訣」,武則天反倒覺得大可不必,而是笑著勸慰母親說:「我去見天子,怎麼能知道不是福緣呢?為什麼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悲?」

    武則天為人聰慧,又愛讀史學習,愛考慮政事人情,遇事願意多聽多看多想,性格剛毅果斷,幾近殘忍。據《鶴林玉露》記載:吐蕃國進貢給太宗一匹極其名貴的馬,叫作「獅子驄」,十分猛烈強悍,難以馴服。太宗親自去駕馭,也無法制伏。當時,武則天侍立一邊,大聲說:「只有我能制服它!」太宗忙問她有什麼辦法,武則天回答說:「我有三樣東西可以制伏它。開始用鐵鞭狠勁地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鐵棍狠狠地打它,如果還不服,就用匕首刺入它的咽喉。」一個小小的宮女竟有如此的膽略和氣魄,太宗不禁大為驚異。

    從十四歲到二十六歲的這十二年裡,武則天只能在深宮空耗年華。她當時是正四品的才人身份,是最低級的內官,只能料理皇上的生活,無法取得太宗的寵幸。不久,太宗病重,武則天見太子李治經常出入宮廷探視,就靈機一動,希望把自己的終身托付給比自己小四歲的太子。於是,她就想方設法地接近太子,並取得他的好感。太子李治生性懦弱,遇事沒有主張,乍遇武則天這麼一個美麗端莊、通達事理而又善於理事的年輕女子,不禁傾心。

    不久太宗病重,他擔心西漢呂雉專權的局面再度出現,便決定把武則天賜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則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對武則天說:「我自從得了痢疾以來,醫藥無效,反而越來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以後,你打算怎麼辦呢?」

    武則天一聽,即刻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地鎮靜下來,對太宗說:「我蒙皇上的恩寵,本該以死來報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您的身體未必不能痊癒,所以我也不敢馬上就去死。情願削去頭髮,披上黑衣,吃齋拜佛,為聖上祈禱,聊以報答聖上的恩德。」武則天的回答非常機智,在當時看來,唯有出家才是一條自我保全之道。太宗想了一想說:「好吧,你既有這個想法,就馬上出宮去吧,也免得我替你操心了!」

    武則天如同得了大赦令一般,急忙收拾行裝,準備出家為尼。太子李治雖然不捨,但也無法挽留,後來聽得太宗喃喃自語說:「我本想把她賜死,又覺得實在不忍心,她既削髮為尼,也就罷了,世上總沒有尼姑當權的。」

    不久太宗駕崩,武則天就和一些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宮女被送進感業寺,削髮為尼。太子李治即位後,對武則天十分思念,只是無理由把她請回宮中。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週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借父親忌日去感業寺進香為名見到了武則天。史書上記載說:「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奉事過唐太宗,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弄回宮中。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當時,高宗正寵愛蕭淑妃,王皇后吃醋,就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皇后的主動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

    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就採取了卑躬屈膝的態度奉事皇后;皇后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說她的好話。但不久,高宗就專寵武則天,把她封為昭儀,皇后與蕭妃同時失寵,於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胸有城府,並不懼怕。

    但是,王皇后是有強大的門閥士族的勢力支持的,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後,王皇后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以及未來就會受到威脅,於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爽等人,立後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並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於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宮廷內外聯合起來搶立太子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武則天,從此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即使沒有當過太宗的妃子,也不可能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己出身寒微。她從此看清了,內廷中王皇后容不得她,外廷中士族大臣更容不得她,她處於內外夾擊的地位上,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靠正常的手段是不行的了。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怒,迎難而上。她大肆收攬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接納,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都分給他們,因此,皇后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每每把這些事情告訴給高宗。然而,只靠這些,還遠遠不夠。武則天在尋找時機。

    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春,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后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后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於是,她把手伸進被窩,狠狠地掐住女兒的脖子,直到掐死,然後再把被子蓋上,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