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權謀遊戲 第75章 性格與命運·將在內,君命也有所不受
    【引言】

    《孫子兵法》有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說出征在外的將軍可以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和行動,不一定完全聽從君主的命令,因為遠在後方的君主未必能夠瞭解千變萬化的戰爭情況。由此看來,一向古板教條的中國人也並非沒有一點兒靈活性。不過,這還不夠,將在內,就一定要聽君命嗎?

    至於在危急關頭是否要違背君主的命令實行正確的對策,不論是權謀之書還是正史雜傳都無論述。沒有人敢公開站出來支持這種做法,更沒有人公開提倡用欺騙、假冒、武力脅迫的手段去實行這種正確的對策。因為在君主集權的國度裡,君主的命令就是一切,沒有任何民主可言,對君權的任何冒犯都是犯上作亂,哪怕是正確的意見或是正確的做法都是一樣。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確有許多急難從權的典範,他們為了國家,或是為了「正義」,往往假冒君主名義,有的甚至採取欺騙、脅迫的手段。他們的行為方式雖不為「正人君子」所稱道,但因其內在的合理性而流傳了下來,受到百姓的讚揚。

    【事典】

    戰國時期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信陵君公然違抗國君的命令,擅自矯詔殺將而啟動大軍。事件之重大,過程之複雜,成效之卓著,今天讀來,仍感歎不已。

    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打敗趙國的軍隊,戰領了上黨地區,活埋了趙國降兵四十萬。白起正準備一舉滅掉趙國,但由於丞相范雎怕他立功太多,就勸秦王撤兵,秦國失去了一次滅亡趙國的機會。過了兩年,秦王后悔當初沒能讓白起一舉滅趙,就要再派白起前去滅趙。但白起認為趙國已經做好了準備,會同仇敵愾地對付秦國,很難攻克。由於白起對上次強令撤兵心懷不滿,多發牢騷,就被秦王賜劍自殺。秦王另派王陵帶十萬大軍去圍困邯鄲,後又派鄭安平帶五萬精兵增援,並讓富有經驗的大將王齕去代替王陵。決心一鼓作氣攻下邯鄲。

    趙國的都城邯鄲處於萬分危急之中。趙孝成王連派使者請求魏國發兵救援。魏安僖王無奈,只得派大將晉鄙帶十萬軍隊前去救援。這時,秦王正親臨前線督戰,聽到魏國出兵救援的消息,立刻派人威脅魏王說:「誰要敢派兵救援趙國,秦軍滅掉趙國後,就會回頭滅掉它。」魏王十分害怕,就讓晉鄙駐兵邊界,觀望形勢,暫停進軍。

    趙國一看晉鄙停止了進軍,就讓平原君寫信給晉鄙。晉鄙覆信回答說:「魏王讓我駐紮在這裡,我定不能隨便進軍的。若要進軍,必須有魏王的命令。」平原君想不出說服魏王的辦法,只好寫信給魏公子信陵君無忌說:「我與您結為親戚,覺得十分榮幸,因為我佩服您的俠義精神。現在趙國的邯鄲勢如壘卵,貴國的大軍卻停止不前。難道趙國滅亡,貴國就能獨存嗎?您的姐姐旦夕啼哭,勸慰之言我早就說盡了,還是無用。您即使不為趙國著想,也要為您的姐姐著想吧!」

    信陵君因上次沒有收留從趙國逃出投奔他的魏齊,致使魏齊自殺,一直覺得愧對平原君。這次接到求救兼責備的信,更是覺得無地自容。他心急如焚,但還是想不出說服魏王進兵的辦法。雖經屢次求懇,總歸無用。一怒之下,他決定帶著自己的一千多門客,前去跟秦軍拚命。

    在路過東城門時,他下車跟侯生拜別,他知道這是生死訣別,可侯生並不理他。這使他既傷心又生氣。

    提起侯生,說來話長。他原是一個看守城門的老人,已七十多歲了。家裡很窮,人又老實,別人不怎麼理他。可信陵君知道他是一位極有見解和智謀的隱士,就著意把他收攬在自己門下。

    有一次,信陵君親自去拜見他,捧了二十斤金子作為見面禮。侯生決意推辭說:「我一生清貧自守,決不亂收別人的錢財,現在老了,更不願改變一生的做法。」信陵君見他不收見面禮,只好求他指定一個日子,由信陵君請客,給自己一回面子。侯生總算答應了。

    到了約定的日子,信陵君擺好了酒宴,魏國所有的貴族大官以及門客中的頭面人物都按次序排好迎請。到了城東門,把侯生迎上車,侯生毫不客氣地坐上正位。信陵君卻拿著鞭子坐在旁邊給他趕車。就這樣,這輛馬車在魏國都城大梁最繁華的鬧市區招搖過市。

    等過了這條街道,侯生突然說:「我有個殺豬的朋友,叫朱亥,現在正在肉市裡,我想去看一看,不知行不行?」信陵君連忙答應,說完全可以。就替他趕車來到了肉市。

    到了肉市,侯生下了車,讓信陵君站在車上等著,自己卻和朱亥閒聊起來。信陵君連腿都站疼了,侯生還沒聊完。信陵君的手下人沉不住氣了,口出怨言,都說侯生太不懂道理了。信陵君卻連忙阻止。就這樣,人越聚越多,等弄清了情況,都說侯生實在討厭。侯生又聊了一會兒,似乎是等人們說夠了,這才上車跟信陵君一起回去。

    信陵君家裡的客人早已等得厭煩了,可誰也不敢離開,因為信陵君留的是第一個座位,誰也弄不清是什麼達官貴人要來,說不定會是魏王自己要來呢?總算聽說迎來了,大家連忙站起來恭恭敬敬地迎接,誰知等進門一看,竟是一個七十多歲的糟老頭子。大家礙於信陵君的面子,不好說什麼,便都坐下來悶頭喝酒。侯生則毫不謙讓,一屁股坐在首席,反倒是信陵君首先站起來為他把酒祝壽。

    直到這時,侯生才站起來說:「我本是看守城門的無名小卒,承蒙公子垂青,已是萬分榮幸,卻讓您親自去請,又讓您在肉市裡站了很久,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都是為了成全您的名聲啊!我讓您站在肉市裡,那麼多人罵我是個討厭的老頭子,別人越罵我,越說我不識抬舉,就越替您抱不平,就越尊敬您。我故意來晚,讓客人們等得焦急,又坐了首位,也是同一道理。在座的客人哪一位不從心裡欽佩公子呢?」

    信陵君聽了這番話,恍然大悟,從心裡感激侯生,越發相信他是一位有才能的人。從此,侯生做了信陵君的貴賓。後來侯生向他推薦了朱亥,信陵君也以隆重的禮節去聘問過他,可朱亥的架子比侯生更大,乾脆就不來。

    這次信陵君帶了一千多門客出了東門,與侯生作別,並說明了他準備同秦軍拚命的打算。可侯生的態度十分冷淡,什麼話也沒說。信陵君邊走邊回頭,希望能看到侯生的態度有所改變。侯生仍然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信陵君十分感歎:「真是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啊!我過去拿他當知己看待,沒想到他竟是這麼個沒有良心的人。」門客們都勸信陵君不要答理那個毫無用處的糟老頭子。

    信陵君走了幾里路,越想心裡越難受,實在嚥不下這口氣,就讓門客們原地等待,他自己回來再找侯生。侯生一見他去而復返,卻笑著對他說:「我知道您會回來的,我連一句送您的話都沒有,您不怨恨我嗎?」信陵君說:「是啊,我想我一定有怠慢得罪先生的地方,所以特地回來請教。」

    侯生這才認真地說道:「您養了三十多年的門客,吃飯的有時達三千多人,到了這關鍵時刻,難道沒有一個人替您出出主意嗎?您帶了這一千多人去跟秦軍拚命,豈不是以卵擊石、讓羔羊去跟惡狼搏鬥嗎?」信陵君說:「我也知道這是無濟於事,枉自送命罷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事到如今,我也只能盡心而已。」侯生說:「還是有辦法可想的。」侯生把信陵君請進屋裡,替他謀劃計策。

    侯生說:「魏王最寵愛的妃子是如姬。當初,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了,她找了三年仇人也未找到。後來,她在您面前哭泣,希望您能幫她殺死仇人。您立即派門客尋仇,不久就將仇人的頭獻給了如姬。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呢?」信陵君說:「有。但又能怎樣呢?」侯生說:「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您,就是為您粉身碎骨,她也是情願的。現在如果能讓如姬盜出魏王的虎符,您拿這虎符去調動晉鄙的大軍,豈不是可以行事了嗎?」信陵君聽到這裡,茅塞頓開,立刻去找如姬。

    虎符是古時候一種調動軍隊的信物,用銅或鐵鑄成虎形,從中劈開,分為兩半,一半由將帥掌管,一半由國君掌握。若有重大調遣軍隊的軍事行動,必須持國君的一半虎符到將帥那裡合符,合符無誤,方可確信不是假傳命令。信陵君到了如姬那裡,說明了這一情況。如姬果然毫不推辭地接受了這一使命。

    當天夜裡,如姬服侍酒醉的魏王睡下,悄悄地盜出虎符,交給了信陵君。信陵君便拿著虎符來見侯生。侯生說:「只有虎符恐怕還不行,這樣大的軍事行動,沒有魏王的親筆信,晉鄙恐怕還是要起疑的,況且你又沒有儀仗和軍隊。這樣吧,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無敵的勇士,袖中能藏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如果晉鄙同意出兵,那就罷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或者還要請示魏王,您就讓朱亥出袖中鐵錐殺死他,然後拿虎符號令全軍,這是一條萬全之策。」

    信陵君忍不住地哭泣。侯生道:「難道公子怕死嗎?」信陵君道:「豈敢怕死,只是此去晉鄙必不同意,要殺這樣一位戰功卓著的老將,實是於心不忍。」侯生道:「殺一人而存趙國,救魏國,乃是大義,做事應從大處著眼,不可謹小慎微。當您發兵之日,我一定面向北方自殺,替您謝罪就是了!」

    信陵君又去見朱亥。朱亥說:「我未去回拜過公子一次,不是我不懂禮貌,實在是因為我不喜歡那些世俗的『禮尚往來』。現在國有急難,正是我報答公子的時候。」說完,拿起鐵錐就跟信陵君去了。

    信陵君來到鄴下,見到晉鄙,交上虎符,然後說道:「魏王說將軍在外日久,鞍馬勞頓,特讓我來接替您。」晉鄙驗明虎符,雖是無誤,但費解可疑之處甚多。晉鄙推辭說:「軍中諸事雜亂,等我過幾天整理清楚了再移交給您。」信陵君說:「趙國危機,救兵如救火,怎能等待?」晉鄙說:「不瞞公子,如此重大的事情,只能等請示大王后才能決定,恕我不能立即把軍隊移交給您!」旁邊的朱亥見情勢已不可挽回,大聲喝道:「不聽君命,就是反叛!」晉鄙驚問:「這是何人?」朱亥喝道:「我是大鐵錐!」即抽出袖中鐵錐錐死晉鄙。

    既殺死了晉鄙,奪了軍權,信陵君就拿著虎符號令全軍說:「魏王讓我持虎符前來代替晉鄙,發兵救趙。晉鄙不從,已被誅除。各位將士只要服從號令,勇敢殺敵,將來必有重賞。」將士們見主帥已死,信陵君又有虎符,就安心聽他指揮。

    信陵君立刻整頓軍隊,他發佈命令說:「父子同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同在軍中的,兄長可以回去;獨子可以回去贍養父母,老弱病殘也可回去。」這樣,晉軍的十萬人大約回去了兩萬,剩下的八萬精兵重新整編集訓,馬上向秦軍發起了進攻。

    秦軍未料到魏軍會突然襲擊,手忙腳亂地抵擋了一陣。平原君又帶著趙軍從城中衝出來,內外夾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死傷過半。鄭安平本是魏國人,就率領兩萬秦軍投降了魏國。

    侯生果然在信陵君出兵之日「北向自剄」。

    秦軍遭受了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來的第一次大敗,邯鄲之圍也就自然解除。只是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殺帥,雖對趙有大功,但對魏有大罪,也只好暫時留在趙國了。

    【評議】

    在今天看來,秦國統一六國的戰爭帶有一定的進步色彩,但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秦國進攻趙國屬於侵略行為。因此,信陵君竊符救趙也就帶有正義的色彩,況且趙國存留下來也是對秦國的牽制、對魏國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信陵君急人之難,不顧自身安危的俠義精神,更是令人感動嚮往。另外,竊符救趙的整個過程曲折複雜,富有傳奇色彩,也增加了人們的興趣。因此,信陵君竊符救趙一直被後人當做正義、機智、勇敢、俠義的象徵來稱讚。

    但這一行為無疑是對魏國王權的巨大蔑視、反叛和挑戰,所以引起了魏王的極度憤怒,也為一班維護王權的腐儒監臣所不齒。這好像是一個糾結難解的矛盾,其實很簡單,因為王權不一定時時處處都能代表正義,所以,有時開展正義的行動就會觸犯王權。在人們的深層意識裡,正義是高於王權的,人們對信陵君的稱讚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兒。

    信陵君的出發點是正義、俠義,其手腕大膽、巧妙、果斷,其結果是戰敗秦軍,保全了趙國,因此可以說在漫長的中國軍事史上是較為突出的一例,是急難從權的典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