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 第19章 抉擇:認識自己了再做 (2)
    簡單來說吧。既然你沒有選擇,那麼反應時間只能體現一點:你的興趣到底有多大。當任務繁重時,報酬的變化基本不影響測試者們的反應時間。當任務清閒時,待遇的差別就會帶來反應時間的極大差異!如果報酬高,測試者就會火速開始遊戲;如果報酬低,那麼測試者的反應就會明顯慢下來。

    遊戲裡的任務,就相當於購物時的價格,都是決策中的成本因素。

    那麼,這個發現意味著什麼呢?顯然,在生活中的交易裡,你若能越快地作出決定,就越沒時間改主意,這單生意做成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只要商家在促銷展台上寫下的價格足夠低廉,那麼,即使你並不太需要,也會頭腦一熱,迅速地將錢包裡的鈔票塞到收銀員的櫃檯上。

    儘管在回家後清點物品和賬單的時候一定會後悔,但只要在貨架前的那一瞬間,沒有把持住交易的慾望,你就輸了。花錢怎麼買快樂?

    By沒圍脖的兔子

    經驗說:如果有一天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那該多開心啊!

    實驗說:與花錢買下的東西相比,花錢買東西的經歷更讓人快樂。

    鬱悶錢袋不夠鼓?買不起想要的東西?快樂不在於財富的多少,而在於有限的財力如何支配。東西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如花錢買經歷吧!時間越久越珍貴,哪怕是失敗的事情,在回憶中都會成為難得的人生財富呢!

    「錢不是萬能的,因為它買不到快樂和幸福。」這一名言警句提醒我們不要把對幸福快樂的追求全都寄托在金錢上,但研究證明,錢和咱們的幸福生活還是能深深地扯上關係的。但這個幸福的關鍵不在於你兜裡的錢到底有多少,而在於和周圍人相比你的錢是多是少,以及你用這些錢買了些什麼。

    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心理學家克裡斯朵夫·博伊斯(ChristopherBoyce)、戈登·布朗(GordonBrown)及來自卡迪夫大學的心理學家西蒙·莫爾(SimonMoore)想知道:為什麼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們生活滿意度並不比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人更高?為此,他們在英國進行了一項近9萬人的大調查,收集人們的收入、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等資料。隨後的統計結果指出,人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程度並不取決於他掙到的錢的絕對值,而是和朋友同事這些身邊的人相比,他們掙的是多還是少。也就是說,即使某人年薪百萬,可如果身邊的朋友隨便哪個進賬都比他翻上幾倍,那他也是不大可能開心的。

    但是,正所謂80%的錢總是掌握在20%的人手中,要想在有錢朋友圈年收入比賽中名列前茅是很難的。那怎麼辦?如果錢的數量不能讓我們滿足,我們還可以怎樣用錢來讓自己開心呢?

    購物!沒錯,但你只答對了一半。實際上,「比起物質上的擁有,追尋快樂的過程更能使人產生強烈、持久的愉悅感」,兩位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家特拉維斯·卡特(TravisCarter)和湯姆·季洛維奇(TomGilovich)如是說。換句話講,與花錢買到的具體東西相比,花錢的經歷其實更讓你開心。

    這兩位心理學家進行了很多實驗來回答「怎樣花錢才能讓人更快樂」這一問題。在其中一項實驗中,他們要求參與者回憶自己買過的東西,或買東西的經歷,然後寫下自己的情緒狀態。結果表明,在回憶以前買的東西時,人們總有點不太滿意;而對於買東西的經歷,人們的回憶就快樂得多。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請一組志願者吃薯條,同時暗示他們其他人吃的是巧克力;另一組參與者每人得到了一個小禮物,同時得知別人將獲得更精美的禮品。結果發現,同樣是在實驗中得到了某樣東西,而沒有得到另外一樣東西,可兩組參與者的愉快程度卻是不一樣的,吃薯條的人感覺更開心些。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原因是,當我們得到某樣東西時,很容易將它與其他類似的東西進行比較。就像一個人得到了禮物,本應該高興,可一旦他知道還有其他更好的,心裡就不樂意了。

    買東西也是一樣,比方說你要買一個日記本,來到文具店發現架子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本子,你簡直挑花了眼。雖然你最終買下一本帶回家,可之後很可能不斷後悔,當時要是買的是另一本就好了。

    相比之下,不同的經歷可就沒這麼好比較了。畢竟吃薯條和吃巧克力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就像週末的晚上是和家人一起泡溫泉,還是和朋友一起玩殺人,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休閒體驗。

    另一個原因在於,買回來的東西隨著時間流逝會破損變舊、不再那麼拉風。想想2009年買的iPhone3吧,2010年iPhone4一出你是不是就喜新厭舊了?

    而經歷則恰恰相反,歷久彌珍。你讀過的書,旅行時認識的朋友,保留下來的記憶都會成為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即便是不開心的經歷,你也能講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些悲劇故事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掙錢是個技術活,花錢更是。怎樣購物更讓自己開心呢?想想你買到的東西會帶給你怎樣的體驗吧——日記本也許有更好的樣式,但唯有這一本的內容完全由你來填充,買點兒快樂放進去吧!花錢給自己,不如送點禮。

    By琦跡517

    經驗說:吝嗇者是鐵公雞,對自己都這麼摳門,更甭指望他給別人花錢。

    實驗說:雖然對自己不捨得花錢,但是在給別人花錢方面,吝嗇者也許沒那麼吝嗇。

    吝嗇者是鐵公雞,對自己都這麼摳門,更甭指望他們給別人花錢。其實在買禮物方面,吝嗇者一點兒也不比揮霍者更吝嗇,因為他們把買禮物看作是一種投資。吝嗇的人只不過是有錢用在刀刃上。

    一個艱難的選擇

    親愛的讀者,當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聖誕節之前,我們將派出本公司最吝嗇的鐵公雞與最揮金如土的揮霍者分別向您送出一份禮物。現在,請允許我誠懇地問您一個問題:您認為哪一位送您的禮物會更貴重些?

    如果不出意外,你會選擇揮霍者。顯而易見揮霍者的禮物會貴重些,難道還指望鐵公雞拔毛?

    然而,直覺總是欺騙著我們這些天真的少年,科學卻剛好站在了「顯而易見」的對立面: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市場營銷學教授斯科特·裡克(ScottRick)還了吝嗇者的清白——研究證明,揮霍者與吝嗇者在送禮上的支出往往是相差無幾的。

    這也許和金剛鑽與鉛筆芯是同一種元素構成的一樣讓人難以置信,但科學還是努力給你一個合理的解釋。

    「心痛」的研究

    裡克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生時,就和同事開發了一種「揮霍—吝嗇者」的量表,用以衡量消費使人產生的「心痛感」,並且可以通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去觀察揮霍者與吝嗇者大腦對心痛感的不同預期模式。

    得益於這些技術與設備的支持,研究者瞭解到,揮霍者與吝嗇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放大花錢帶來的痛苦的能力上——讓揮霍者和吝嗇者想像花50塊錢買一杯水的痛苦,也許揮霍者只是覺得要能加片檸檬就更好了,而吝嗇者一定會痛苦地大呼:我買的不是水,是心痛的感覺!而揮霍者與吝嗇者最沒有區別的地方,就是表現在減少花錢帶來痛苦的能力上——在這一點上他們都很拙劣。斯科特指出,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時能減少花錢的痛苦(也許是因為他們把給別人花錢看作是一種投資),但由於揮霍者在理財方面的「低能」,他們購買禮物時的心痛並沒有減輕多少(可能是因為他們意識不到送禮是投資),而是和吝嗇者平時作出消費的決定時一樣痛苦。但是,對吝嗇者來說,買禮物的必要性往往能戰勝這種痛苦,讓他們最終作出購買禮物的決定。

    最終,過完聖誕節前的購物季,揮霍者與吝嗇者往往在禮物上花費了差不多的金錢,也忍受了幾乎相同的花錢時的痛苦,而這在我們是無法想像的。

    裡克還指出,當購買的東西是可以選擇的時候,花錢的痛苦最能影響花錢的數額。另外,別人的眼光也會影響吝嗇者和揮霍者的消費行為,比如,假如聚餐與看電影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維護親密關係的投資,那麼,吝嗇者也會願意花費更多的錢在這些方面。

    舉一反三

    裡克的研究對象是美國人,也許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的研究結果並不一定完全適用,但我們依然可以有所借鑒,尤其是在聖誕節近在咫尺的時候。為此,本人根據斯科特·裡克的研究報告,再結合自己多年沒收到過聖誕禮物的豐富經驗,在這裡隆重推出「果殼聖誕收禮指南」,希望大家有所收穫——果殼收禮指南

    1.寄聖誕賀卡的時候,千萬別忽視了那些平時摳門的朋友,因為研究證明,在聖誕節,他們會和揮霍者一樣大出血!用一張賀卡換一份禮物,還不值嗎?

    2.告訴要送你禮物的朋友、家人你想要什麼。讓他們選擇會讓他們很痛苦的,還是早點給他們「判刑」吧!(尤其是女朋友要明確告訴男朋友自己想要什麼,決不允許回答:隨便、都行、你說了算……)

    3.不斷向你的朋友強調,送禮是維持朋友親密關係必不可少的環節,不斷向他人灌輸你是一個禮尚往來的好朋友的形象,努力讓別人產生看到你就有給你送禮的衝動。不買對的,只買忠誠的。

    By趙紫凌

    經驗說:性價比越高的商品,必然越受歡迎。

    實驗說:不管一件商品的性價比多麼誘人,只要它存在極小概率的傷害風險,那人們就一定會對它敬而遠之。

    世界上最可惡的不是敵人而是叛徒!對人如此,對商品也一樣。A商品的一貫表現比較好,B商品多數時候特別好,偶爾卻會掉鏈子,儘管理性計算,選B更划算,但是實際上我們寧可選擇A。在忠誠和靠譜面前,能力只是個參考。

    對懶惰、嫉妒、貪婪、憤怒、縱慾、傲慢、貪吃的鄙視,幾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但還有一種行為比這「七宗罪」更讓人痛恨,那就是背叛。

    不過請你試想一下,假如背叛(哪怕僅僅是有可能背叛)你的並非一個人,而是一件物品,那麼你會不會永遠將它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呢?答案是:會的!

    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安德魯·葛霍夫(AndrewD.Gershoff)最新做了一個研究:他讓40名志願者選購A、B兩種類型的汽車安全氣囊。這兩種氣囊價格相差無幾。當遇到車禍時,A型氣囊緊急打開的概率(70%)不如B型氣囊(90%)那麼高,不過B型氣囊有個小小的問題,就是平時它存在1/50000的「突爆」風險。這種突然的膨脹和撞擊能夠引發頸部受傷(但還不至於致死)。

    你會怎樣選擇呢?

    乍看上去,兩種氣囊各有千秋,但我們仍然要發揚死理性派的科學精神,仔細計算一下。假設出車禍的概率為p,那麼A型氣囊帶來安全的可能性是a=1-p+0.7p=1-0.3p;B型氣囊的安全概率是b=1-p+0.9p-0.00002=0.99998-0.1p。列個最簡單的方程就可以計算出來,當車禍概率p=0.0001,也就是萬分之一時,兩種氣囊的安全性一致;事故概率p越大,B型氣囊的安全優勢就越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