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首富黃光裕 第29章 燈台篇 (7)
    據該雜誌稱,黃俊欽兄弟利用與牛忠光等人的關係,向北京中行的違規貸款,加上其後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億元租金,以及之後的虛假房貸和車貸,總計達到13億元。這些貸款構成北京中行案的核心案由,而資金的最終去向至今尚未調查清楚。有人評價,這些資金為黃氏兄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支撐,從某種程度來講,當年的北京中行是黃氏兄弟的「生命之泉」。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些源源不斷的「活水」,從北京中行流出來並幾經周折後,就變得渾濁而難辨其蹤了。參與調查者指出,對上述13億元資金去向的調查難度頗大,因為貸款大多以看似不相關的公司的名義貸出,貸款用途大多含混不清,其中更有大筆的無抵押貸款。而這些貸款在「鵬潤系」和「新恆基系」的龐大繁雜的網絡中頻繁流轉,最後無人能說清楚它們的最終走向。

    但可以肯定的是,黃氏兄弟的房地產等項目,在這些資金的支撐下,都順利地蓋好並發售,資金又源源不斷地流了回來。但這是一筆充滿人情味的貸款,缺少應有的監督,所以借貸者也沒有主動歸還的積極性。據參與調查者透露,「資金回籠後他們還是長期不還。這些資金大量轉出境外,很可能被用於炒股和炒期貨,或用作其他投資」。

    事後的追查工作困難重重,因為這看起來完全是一筆「無主債」,貸款的主體都和黃俊欽兄弟的公司無關,最終無法追究他們的責任。這些違規貸款本來一直深藏於地下,直到2004年中國銀行啟動股份制改造並開始大量剝離不良貸款時,這些問題貸款才露出水面。

    當年6月,央行及財政部主持了這些問題貸款的競標,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都應邀參加。最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賬面資產50%的價格競拍獲得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總計2787億元的不良貸款。在北京中行這次不良資產的剝離中,以其他公司名義貸出的部分貸款,明確歸至黃氏兄弟的「鵬潤系」和「新恆基系」名下的總計4億余元,被列為可疑類資產,隨中國銀行的整個不良資產被整體打包以賬面資產23%計價出售給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

    次年,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又將這4億余元不良貸款單獨打包再次轉手,而四家參與競標者中,有兩家公司與黃氏兄弟密切相關,甚至有消息說其法定代表人均為黃俊欽、黃光裕兄弟的母親。這次競標的價格是原賬面資產的40%,看起來是一筆不錯的買賣,但就在交易手續都快辦好的時候,中國銀監會卻出面給予了否決。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似乎陷入到一個困局——在2004年競得中國銀行的資產包時,信達承諾要在三年之內把它們處理完畢,否則「後果自負」,將由信達自己從資本金中抵扣這些資產,所以信達有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迫切感。

    無奈之中,這筆4億余元的不良貸款又出現在2006年5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拍賣中。此次,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公開招標出售北京地區的不良資產包,4億余元不良貸款被收進一個賬面資產總計15.28億元的資產包中,公告中如此介紹這筆不良貸款:「以某一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商業零售業的企業集團債權為主。」但幾個月過去了,此次招標仍無人問津。

    行內人士指出,這筆4億余元的可疑類貸款,因為既無授信、也無明確抵押物,而且貸款用途不詳,長年都不能收回,一般人根本不敢接這塊燙手的山芋。唯一能放心接手並十分划算的人,那無疑是當初貸款的人。如果當時沒有中國銀監會的阻撓,那麼意味著僅用1億多元的代價就能抹平4億多元的問題貸款,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

    《財經》雜誌的爆炸性報道出來後,黃氏家族馬上陷入了繼1986年、1989年之後的第三次巨大危機。黃光裕本人對此事一直沉默應對,但國美卻對媒體發表了一則簡短的聲明。聲明稱:國美電器、鵬潤地產及黃光裕本人到目前為止沒有受到任何一級公安部門的調查;國美電器在大陸任何一家銀行無不良貸款,更未給任何金融機構造成損失;國美、鵬潤和新恆基均為獨立的法人單位,完全獨立經營業務……

    20多天後,一直被媒體追逐的黃光裕突然高調亮相。2006年11月22日下午,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舉辦了盛大的國美、永樂合併慶典。細心者發現,國美公司組織召開的此次會議可謂「匠心獨運」——極力迴避敏感的話題,卻又在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一些信息。

    會議主題為「和諧·使命」,似有綱舉目張之意。「和諧」的提出,不能僅僅看成是一次對政治主流話題的簡單附和,而應該是黃光裕近日來一種深切的體會和迫切的需要。數年來,黃光裕的強悍作風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隨之帶來的副產品是僵硬的人際關係。因此引發的種種非議,在他勇往直前時不過是夾雜著沙粒打在臉上的拂面風而已,有點痛卻無甚大礙;但整個生存環境趨於嚴峻時,這些非議則會像一根根稻草,徹底壓沉在波濤中起伏的一葉危舟。

    樹敵無益!所以,在此次會議上,黃光裕一反前幾個月的凌厲言行,數次誠懇地提出要與廠商和競爭對手和諧共存、在競爭中一起求發展。為此,這次會議安排在感恩節的前一天,黃光裕稱他想借此機會,對所有給予國美支持的社會各界表示感謝。

    至於「使命」,黃光裕賦予了這個「虛詞」以具體的數字指標: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07年中國連鎖百強」顯示,國美電器集團以1023.5億元銷售額、1020家店舖規模再次位居第一。上繳稅收10億元,公司淨利潤達到23億元,而新國美集團的員工達到20萬人左右……黃光裕亮出這串沉甸甸的數字,目的是「表功」,讓外界知道,國美已經成長為一棵大樹,並且還在飛速發展,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巨大。是不顧一切把它連根刨出,還是打點藥殺殺蟲,再讓它茁壯成長?這將成為相關部門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此次會議,有上百家國內外廠商和國內十幾家銀行的高層出席,這似乎也在傳達一個信息:國美與廠商和銀行的往來一切正常,並沒有受調查風波影響而產生危機。

    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美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對媒體表現出了足夠的善意,懇請媒體對發展中的國美給予寬容與支持,為此,新聞發言人甚至起身對在場所有的媒體記者鞠躬表示感謝。而隨後記者們的所有提問,都是圍繞合併的話題進行,沒有任何人觸及敏感問題。這與顧雛軍等其他民營企業家一出問題便遭媒體狂轟濫炸的局面形成了天壤之別。

    2007年1月16日,國美電器在香港聯交所發佈公告表示,公安部針對黃光裕及其間接持有的鵬潤房地產公司的協助調查已經正式撤銷。這意味著,至少表面上黃光裕已經涉險過關。

    而關於黃光裕「2006之劫」是如何完結的,坊間還流傳著多種版本。據《財經》雜誌2008年底的一篇報道稱,黃光裕最終從香港調來巨額資金,彌補了貸款窟窿,並繳納了上億元的逃稅罰款。當然,黃光裕多年來累積的政商關係,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平息這一事件的過程中,黃光裕為自己埋下了更大的一顆「地雷」——受過驚嚇之後的黃光裕,深感自己官場人脈不夠深厚,於是企圖尋求保護網,而中關村也就成了其尋求保護的一個利益分享平台,自己從香港洗過來的巨額資金,都在這個平台上頻繁進入。這成為黃光裕日後被查的「死穴」所在。

    十、黑天鵝為什麼襲擊黃光裕?

    2008年,中國引進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名字叫《黑天鵝》,作者是美國馬塞諸塞大學教授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原來世界上只有白天鵝,沒有黑天鵝。「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澳大利亞第一隻真實的黑天鵝的橫空出世而瞬間崩潰。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比如說「9·11」事件、美國次貸危機等,都是所謂的「黑天鵝事件」。

    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在2008年卻遭遇了諸多意料之外的困難,可以說是「黑天鵝」氾濫成災的一年——年初的雪災、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9月份引爆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各地接二連三的安全事故,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等,讓中國經濟的天空顯得陰晴莫測。

    2008年,黃光裕的「黑天鵝」也悄然降臨,那就是11月間突然遭公安機關調查的事件。那麼,他的這只「黑天鵝」是從哪裡飛翔而來的呢?從現有資料來看,這只「黑天鵝」的老巢恐怕是築在黃光裕前幾年肆無忌憚地進行收購所形成的荒野雜草之中。

    據統計,黃光裕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裡,狼吞虎嚥地收購了包括永樂、大中、三聯商社等在內的十幾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家電連鎖零售品牌。有意思的是,黃光裕2005年4月收購的第一家企業,名字就叫「黑天鵝」(哈爾濱黑天鵝家電實業經銷有限公司)。這是一種巧合,還是上蒼在冥冥之中的警示?

    對黃光裕來說,2008年同樣是危機四伏的一年。首先從內部來看,因為連年毫無節制的擴張,埋下了眾多隱患。

    2008年2月14日,隨著國美成功收編最後一個家電連鎖零售業的地方諸侯——三聯商社,中國家電連鎖業歷時4年的跑馬圈地終於棋至中盤。但這場歷時4年之久、耗資百億元的大規模併購,得到的到底是一座座金礦還是一枚枚地雷,對黃光裕來說似乎是一個未知數。

    狼吞虎嚥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國美百億元併購換來的不過是個「四大皆空」的尷尬局面:其一,整體贏利能力受挫;其二,單店利潤下降;其三,內部管理患上了「肥胖症」;其四,渠道控制力削弱。

    最重要的是,在經濟形勢陡變的情況下,黃光裕的投資犯了高位買進的大忌。首先是收購大中電器。如今看來,36.5億元現金收購的代價確實有些偏高。即使大中電器利潤能達到2億元,粗略折算成市盈率也高達18.25倍,而國美電器目前的市盈率僅為6.51倍(國美電器停牌之前)。這也就意味著,與收購價相比,已經淨虧了20多億元。

    如果說收購大中電器可以被視為戰略性投資的話,那麼黃光裕收購中關村科技和三聯商社的初始動機則著實令人生疑。為了這兩宗收購,不僅花費巨大、收益甚微不說,最後黃光裕還要因為這兩宗收購而接受調查。

    黃光裕終於發現,收購三聯商社是一宗得不償失的買賣。前後兩次對三聯商社的股權收購,黃光裕耗用了6.7億元,而總共才持有19.7%的股份。截至2008年12月1日,三聯商社的股價報收於3.37元,這部分股權賬面價值僅1.67億元,縮水率超過75%。

    國美不僅失算於股權投資的價值,其在入主後發現,三聯商社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9家連鎖店中僅一家是自有店面,並且大部分店面租約都接近到期。國美電器總裁陳曉稱三聯商社已經「爛到頭了」,並且還存在「原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為集團違規擔保」等一大堆問題。

    事後看來,買進三聯商社簡直就是買進了一團亂麻,為黃光裕及其繼任者陳曉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從2008年2月4日的股權拍賣算起,國美電器和三聯集團對三聯商社控股權的爭奪已經持續了一年,各施手法,鬥智鬥勇,激烈異常。而黃光裕被警方調查引起國美震盪,三聯乘機反訴國美電器違法拍賣。此訴訟原定於2009年2月18日開庭審理,卻面臨「無法送達」而不能如期開庭的局面。國美採取了「拖」字訣,以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查賬,預備絕地反擊。

    在黃光裕的投資組合裡,還有與如今已經破產的國際大投行貝爾斯登聯合組建5億美元的零售業投資基金,以及與新加坡太平星集團成立總額達8億美元投資房地產業的私募基金。雖然未見兩隻基金的具體消息,但在當下也很難有什麼大的進展。

    在狂躁的高歌猛進中,黃光裕喪失了敏銳的嗅覺能力,沒有像任正非、馬雲一樣預感到寒潮來臨的氣息,更沒有像他們一樣「深挖洞、廣積糧」做好過冬的準備。正是這些並不成功的投資,導致黃光裕在這個經濟低迷、現金為王的時期裡沒有手握更多的現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