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地工作 第7章 別讓抱怨害了你 (2)
    那麼什麼是職業道德呢?職業道德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對企業和企業的所有者負責,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問題。

    如果不能把握好上述四項原則問題,那麼,職場中受傷而泣的機會就會很多。然而,無論你怎麼哭,規則不會為你一個人改變,無論你的能力有多高、地位有多顯赫都不會為你改變。因此,為了堅強起來,你就必須要認真對待它們。

    要想在職場上體現自己的價值,首先必須自強,而不是自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出現失落感,這算不得了什麼。不僅僅是你,就是你鄙視過的人、你的老闆都曾經有過失落感。人家成功的原因就是在失落感出現後,能夠走出這種單純、幻想。

    抱怨者總是錯失機會

    抱怨者之所以發出各類感慨,其原因就是本該自己先伸手的領域、職位讓別人去做了,而做的人往往被抱怨者認為不如自己。仔細想想,這些都是別人的錯嗎?就沒有自己的疏忽乃是過錯嗎?追根究底,問題還是在抱怨者的身上。

    浮躁導致老闆沒來得及重用你

    有些人工作很努力,業績也很突出,但老闆總是視而不見,就是不重視你,一些看似無能的人卻偏偏得到器重。於是便有人抱怨說老闆「有眼不識金鑲玉」,說老闆幹不成大事只會用小人等等。

    且不說這樣說會傳到老闆耳朵中,讓你日後工作受挫。更可能的是,老闆本來正在考慮重用你,正因為你的輕浮,才使老闆者認清了你的這個缺點。

    有時候,用一個人是需要全方位考慮的。即使你很優秀,還要考慮其他同事,特別是老同事的想法。在委任你之前,他可能需要做許多工作。所以,不要馬上認為是老闆沒有識人之才,也不要馬上就抱怨,如此,我們才不會錯失機會。

    即使暫時沒有委任你,但只要你工作業績突出,就一定會被老闆看成潛力股。他只是在找一個適當的時機提拔你,要知道許多老員工都沒有被提拔,作為新員工顯然被提拔會受到許多人的嫉妒。這便是生活,老闆不能為了一個人而損害眾多人。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急躁而損失機會。

    悲觀思想會成為你陞遷的絆腳石

    有些抱怨者因為看到了社會與學校的差距,產生了一種悲觀心理。在人力資源工作中有一種說法,叫做「圍城心態」。這些人總是對後來的畢業者說這類似的話:「唉,沒畢業的想找工作,想在工作中施展才華;工作了的,想念學校生活!」這就是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這種思想不但會存在,而且可能還將永遠存在下去。

    適當的「圍城心態」並不會阻礙工作,但是如果嚴重了就會造成工作時萎靡不振。我們不妨把外部眼光移到內部:從自我內心去思考,不要把目光總是聚在企業和社會現實。不要總是一山望著那山高。我們不妨先努力地工作,即使踏踏實實地工作一段時間後,真正地融入到企業中,你就會發現以前看到的醜中也蘊含著一種美。

    如果工作一定時間後仍然不能融入,這時再不妨考慮換一個環境。這樣,才能不丟失機會。這個一定時間,一般來說最好應該在兩年。如果時間太短,就很容易造成錯失機會。

    太自負而導致錯失機會

    其實,有些抱怨懷才不遇的人,並不是真的懷才不遇,而是因為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心態導致了他們錯失機會,甚至逃避困難和問題,致使與那些有著相同境遇的人拉開巨大的差距。所以說,真正讓你懷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

    這些抱怨者主要的性格缺陷就是敏感、好強、急躁、自戀等。其中,最明顯的性格缺點就是自負。

    在現實生活中,自負的懷才不遇者,常常因為別人一句無意的品評,可能就會導致他們憤怒,輕者口角相爭,重者大打出手,如此下去人際關係越來越糟。可以想見,任何一個團體都不可能容忍人際關係太差的人存在。即使你做過的貢獻再大、能力再高也不可以。其實,這種情況在古代經常上演,現在也仍然會出現。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聽說許攸來到,曾經赤腳相迎。然而最終,許攸被殺,曹操並沒有懲罰殺他的將領。許多人都說曹操這個人是奸雄,然而在這件事情上,似乎很少有人批評他,原因就在於許攸這個人後來以此狂傲無比,使得日後非但沒有建立過什麼功勳,反而借此經常羞辱他人。造成天怒人怨的情況下,許攸也可以說是自取滅亡。

    做事不主動,最容易錯失機會

    很多抱怨者,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任由發展機遇在身邊擦身而過,並不是因為他們看到機會而熟視無睹,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主動去爭取機會。

    做事不主動,從來不願意主動地思考、主動地工作,更談不上主動地爭取機會了。往往,一個人發展的機遇出現的時候,並不是以它的本來面目出現的,而是藏身於各式各樣的事務和狀況中。善於把握機遇的人,肯定也是一個善於爭取機會的人。因為他知道,只有主動地做事,主動地開展工作,才有可能從紛繁複雜的事務中找到機遇,並去利用它。

    如果你是一個懶人,那麼,請不要以懷才不遇者自居。因為一個從不爭取機會主動做事的人,他的所有才幹、能力、才華、技術都將等於零。

    誠然,在工作中,不能作出越軌的事情。但是,一味地循規蹈矩,老闆交代什麼就做什麼,不去想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去想工作如何改進、是否需要提出另外的工作去補充,那只能是工作的機械手。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無論多久,也不會有發展良機砸到你的頭上。

    抱怨者憤世嫉俗

    抱怨者喜歡在自己境遇不濟時,總會有楚狂人陸接輿同樣的心態。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又有詩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誠然,在不得志時,想到那些不流於世俗而縱歌山間的隱士的心態可以理解,這種聯想會讓人感覺很暢快。如果旁邊再有一些飲料或啤酒,手舞足蹈的喝上幾口,就非常有韻味了。然而,喝過、瘋過之後,請你捫心自問一下:我真的要離開嗎?我真的願意放下追求而歸隱嗎?

    顯然不能,我們還要養家餬口,照顧妻兒和父母。既然不能你又何苦憤世嫉俗呢?喝過、瘋過之後,還是請放下這種抱怨和不羈的心態,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做些對自己未來和前途有益的事情。現在,我們就不妨分析一下為什麼要憤世嫉俗,它真的是真實的嗎?

    當我們把憤世嫉俗的心態作為常態的時候,肯定有客觀環境因素。但大多還是自己的問題。懷才不遇者的憤世嫉俗,很少是因為真正的路見不平,大抵是因為自己受到了傷害。而且有些事情也並不像他們說的或自我認為的那麼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帶有一絲「酸葡萄」的味道。

    也許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的話,在市井路邊兩個正在聊天的人會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表現出無比切齒痛恨的憤慨。但是,往往他們也會承認,如果他們佔據相對的資源優勢也會做出相同的行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種話往往不是出自某些官員或當權者的手裡,更多的是出現在對權力痛並羨慕著的街談巷議中。

    往往,我們看到懷才不遇者都表現出或多或少的憤世嫉俗,在這個時候,你需要弄清楚的是:你是真的憤世嫉俗,還是因求不得而憤世嫉俗?理解了這個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應該如何辦。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對職場環境嗤之以鼻,認為環境不好、領導不公正等等,或許真如他所說的不堪,也或許只是他的主觀臆斷。被這種不公傷害到的,不僅僅有當事人自己,還有其他的人。

    這樣的話,對於那些抱怨者,應該有兩種選擇:一是想方設法在這個環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從而改變這種現狀;另一種,則是既然明知這個環境與自己不相容,自己又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它,不如另謀高就,在另外一個環境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應該說,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關鍵是看自己是否非要在這個環境中得到提升不可。

    Betty是從一家外資企業跳槽進入某家大型國企的。習慣了四年外企管理生活的她,對國資企業中的人際環境和工作作風表現得十分「不感冒」。尤其是她所在的辦公室部門,其所有的工作目的就是對領導負責、讓領導滿意,這在Betty看來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並且,辦事效率之低下和官僚主義、平均主義作風更令Betty感到頭疼。

    在員工評比過程中,領導告知她,個人工作的成績僅僅是評取的標準之一,甚至是最不重要的。而其他諸如工齡、職位高低乃至是否成家、上下班的遠近、是否獨生子女家庭都是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樣才能讓員工覺得公平,不會鬧事。

    Betty在聽完這個標準後表示了不理解和憤慨:這樣能使企業能做得好嗎?如果這也叫公平那麼還有公平可言嗎?但是,有著冷靜思維的她在回到家後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還是原原本本地按照單位原來的評選原則開展了工作。就這樣,三年以後,Betty被成功地競聘為辦公室主任。

    由於她對這個企業的環境和規則瞭解得瞭如指掌,她輕鬆地通過各種方法解決了一系列「撓頭」的困難問題,並且在辦公室內制定了新的、他認為科學的管理辦法,同時兼顧員工的行為習慣制定了一系列補充措施,漸漸地,她成為了單位領導眼中不可或缺的人,她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上級的肯定。現在,Betty已經成為這家企業的大區經理。

    顯然,對於提升自己來說,有時候,忍耐是為了更好地改造這個環境,並在其中立足。我們再看看另一個例子:

    某市的一位年輕書法家,在通過個人的努力後,他成為了該市書法家協會的一個副理事。做了幾年之後,他發現,這個位置只是讓他處理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和出席會議,自己的愛好和能力根本沒有展示的機會。同時,協會裡紛繁複雜的人事傾軋也令他不勝其煩,他開始對這個協會徹底的失望。

    顯然,在心理上,他屬於憤世嫉俗的那一種。但是,他選擇了一個比較明智的做法——他辭去了這個副理事的職位,而自降為書法家協會的一個普通會員。這樣,在這個環境中他得到了「眼不見為淨」的自在。於是,他把業餘精力放在了開設個人設計工作室上。幾年間,他在這方面成為了該市的名人。

    退一步,海闊天空,離開有時候能讓你遠離那些你所厭惡的世俗,從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抱怨者做事浮躁

    浮躁的人喜歡抱怨,抱怨的人更會因為抱怨而變得浮躁,從而失去改善自我的機會。什麼是浮躁?浮躁就是做事輕浮、沒有恆心。在心理學上,它是一種病態心理。心理學家們為此列了以下幾個表現,我們來看看,那些抱怨者是不是這樣。

    1.做事心神不寧,總是想入非非

    抱怨者總是在事情還沒有做,便開始謀劃各種美好的結局,幻想著成功後的喜悅、他人欽佩的眼神、領導和管理者的重視等等。可是一旦遇到問題,他們往往就會不知所措,從而產生慌張,最終由此產生天公不作美、他人害我不得功成名就的心理。

    2.做事前躍躍欲試,做事時慌亂無措

    抱怨者做事之前,因為想到了美好的結局,往往激動得手舞足蹈或是夜不能寐。但是做起事情的時候,就會因為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超出了自己的預料,就會顯得有些慌不擇路。慌亂間讓問題從眼前溜過,等問題爆發或者別人提醒的時候才如夢方醒。或者做事只顧前不顧後,把本來井井有條的事情變得紛亂複雜。

    3.喜歡冒險,忽略縝密思考

    抱怨者事前也在考慮,但這種考慮往往不是考慮會出現什麼問題,而是如果成功了會有什麼。因此,他們往往為了這種美好的結局甘願冒險。明明事情還沒有準備好、解決問題的條件還不成熟,他們便躍馬上前。結果被困難、問題殺得人仰馬翻。

    儘管抱怨者有著上述問題,但也不應該將問題全部賴在他們頭上,畢竟目前整個大環境瀰漫著浮躁心理。但是,這並不能成為逃避責任的原因。同樣是在社會浮躁的前提下,為什麼人家成功了。而身懷才能的我們卻失敗了?因此,問題還是要從自身去考慮。

    是不是因為我們有著攀比心理和模仿心理?因為有了攀比心理,你看人家獲得了成功,而我一點也不比他差甚至也該比他強。所以,便有了盲動心理?老百姓有句俗話,叫做「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人家成功有人家的路徑,你成功就應該有你自己的路徑。根據自己的條件去摸索如何成功。而不是為了攀比而去模仿。為了戒掉浮躁心理,我們不妨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研習他人成功路徑,解剖自己的心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