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和愛 第一章學做父母:為人父母需要專業培訓
    早教專家周弘先生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年長的家庭教育專家下榻在一個賓館,看到那個賓館有一個會議指示牌,上寫:「科學養豬研討會請上五樓會議室。」老先生大受刺激,不禁老淚縱橫:「這年頭連養豬都要研討,怎麼養孩子卻沒有專門的培訓啊!難道養人還不如養豬?」

    所幸的是這樣的現象正在漸漸改變。一方面,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用自己的知識和財力來普及父母教育的知識。例如顧曉鳴教授的中華家庭教育網。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的父母教育理念和課程紛紛通過商業操作進入中國。例如ParentsAsTeachers(PAT),和ParentsEffectivenessTraining(PET)。但是這樣的資源往往杯水車薪。一則因為中國需要幫助的父母人數眾多。二則由於有些培訓項目的收費讓很多有經濟制約的父母不得不望而卻步。所以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政府的大力介入。大約在20年前,美國心理學家在對1364個貧困家庭早期教育的效果做了14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這些貧困家庭如果注意0~3歲的早期教育,孩子認知的發展和將來的學習成績都會受益。這樣的研究結果對以後美國政府加強家庭教育的投入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我們應該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政府的有關部門在改善貧困家庭經濟狀況的同時,也要注重對父母教育能力的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必須考慮到文化的因素。怎樣使父母教育符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和傳統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特別是目前很多父母教育課程由於都是從西方國家直接引進,所以當運用在中國家庭時,會發生很多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加入文化的考量。有關父母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在本書的很多地方都會論及,這裡簡單闡述我的三個主要觀點。

    首先,我們需要補課,尋回中華家教的根源和精髓。只有找回自己的根,才是教育生命的開始,才能真正吸收別的文化中的養分。我讀了馬鏞的《中國家庭教育史》,領略了傳統家庭教育思想之豐富。特別對施教中規矩和愛的辯證統一有很多精闢的論述。例如,傳統教育中雖然強調父嚴,但也明確為人父親的最高境界是慈愛(為人父止於慈);雖然強調母慈,也有以「慈母敗子」的告誡。反觀如今的中國社會,由於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等社會文化的劫難,失去了很多傳統的根基。很多家庭既不知道怎樣愛孩子,更不知道如何做規矩。由於缺乏基本的規矩,有些孩子小小年齡就膽大包天做出令人髮指的惡行。例如2012年3月,在江蘇常州幾個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在敬老院尋釁滋事並毒打一位欲制止他們的70歲的老人。最後還得意地把施暴過程的視頻放到網上炫耀。這樣的現象竟然出現在有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傳統的中華大地,使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現實:我們和傳統文化越來越遙遠了。

    當然尋根的目的並非照搬過去,而是讓好的傳統與時俱進。雖然為人父母的基本原則是古今中外亙古不變的。但是在具體的一些方式方法和要求上,我們要結合現實中環境的特殊性。例如,現在孩子的知識結構與所處的環境和我們小時候的情況很不相同,所以為了能和孩子溝通,我們就不得不先進入他們的世界。

    有一次我回國和朋友一家人吃飯時,朋友那10歲的兒子突然很興奮地說:「我要告訴你們一個重要的道理。」等我們都停下手上的筷子,他一本正經地說:「為領導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與領導一起幹一件壞事。」我想了想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忙問他是怎麼知道的。只見小朋友滿不在乎地說:「周立波說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忙把話題扯開了,我也不敢再追問和領導一起究竟能幹什麼壞事情。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個信息時代,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他們都在接受。怎樣和他們交流?怎樣引導他們?都是嶄新的課題。無論《三字經》或是《朱子家訓》都沒有現成的答案。所以僅僅懂得傳統教育的原理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與時俱進。教育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環境時,創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發揚光大。所謂教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與時俱進不等於隨波逐流。在基本的教育原則上我們一定要牢牢堅持。中國目前的教育環境是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這就更需要我們有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勇氣來堅持原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