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7:外事禮儀 第16章 謙虛得當的你
    大家好!下面,我們來具體談談在國外既謙虛低調,但又不失風度的具體做法。

    中國人歷來都頗為反感在他人面前妄自尊大、自我張揚、不懂謙虛,而一向講究含蓄、委婉、低調,強調「喜怒不形於色」,慣於自謙、自抑甚至自貶,反對自我張揚、自我表現。

    在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中,「滿招損,謙受益」一直受到提倡。待人不夠謙虛的人與喜歡自我表現的人,在人們眼裡往往不是囂張放肆,就屬於不會做人。

    客觀地說,古今中外之人都是主張為人謙虛的。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道: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很謙虛的。

    法國文學家蒙田則認為:緘默和謙虛,乃是交際的美德。

    毛澤東亦有其名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某些中國人在強調為人謙虛之時,往往不幸地走到另外一個極端:他們將謙虛片面地理解為自我否定、自我貶低。誠如歌德所言: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嚴重的錯誤。在現實生活中,尤其在與外國人交往時,如果過分謙虛,往往還會產生出不少問題。

    在絕大多數外國人看來,為人謙虛固然重要,但絕對不宜謙虛過「度」,變成自我否定、自我貶低。

    「過分的謙虛,是對於自然的一種忘恩負義;相反地,一種誠摯的自負,卻像征著一個美好偉大的心靈。」——法國哲學家拉梅特利的這種說法,早已為絕大多數外國人所認同。

    因此,在需要進行自我評價時,我們既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驕傲自大,也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輕自賤、自我貶低、自我否定,或者過分地謙虛、客套,以至於使人感覺缺乏自信、虛情假意,而是要學會從正面對自己進行評價或肯定。

    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話來說就是:偉大就是偉大,不凡就是不凡,實在無須謙遜。

    以上這些說法,實際上都體現了國際交往的一條重要法則——「不宜過謙」。

    我們在堅持「不宜過謙」的法則時,重點是要做到謙虛得當,要善於肯定自我,並且要在展示實力、突出業績、表達敬意等方面多下工夫。

    首先,是要肯定自我。

    堅持「不宜過謙」法則的主旨,就是要求外事人員在外方人士面前,要善於進行自我肯定。也就是說,對自己的評價務必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絕對不能對自己沒來由地否定。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還要善於將其在對方面前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

    那麼,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自我肯定呢?主要有以下四點:

    其一,充滿自信。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對自己有無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自信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而缺乏自信的人則往往難以獲得別人的好感。一般而言,外國人通常認定:唯有自信的人,才敢於進行自我肯定。

    其二,具有實力。在多數外國人看來,只有具備一定實力的人,才擁有進行自我肯定的資本。從某種意義上說,進行自我肯定,實際上就是公開承認自己具有一定的實力。而肯定自我,也就等於是確認了自身實力。對現代人而言,在激烈的競爭中,自身擁有一定的實力是應當為之自豪的,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對此進行自我否認。

    其三,光明磊落。在與外國人相處時,理當與之坦誠相見、光明磊落。凡是需要自我評價時,只要不違反有關禁忌即應直言不諱、實事求是。因為在對方的心目中,敢於正面肯定自己,意味著為人誠實無欺,反之則會給人以虛偽、做作之感。

    其四,體現自尊。從根本上看,肯定自我是對個人自尊的必要維護。英國人哥爾斯密曾經說過:人皆有錯,過分謙虛即是一錯。在外方人士的意識裡,過分謙虛的最大過錯,就是對個人自尊造成了傷害。

    其次,是要展示實力。

    在外國人面前,你可以並且應當將自身所具備的實力盡可能地展示出來。

    所謂實力,在此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自身素質、自我條件及其實際能力。

    所謂展示實力,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我們在面前,要善於表現、善於肯定自己客觀上具備的自身素質、自我條件以及實際能力。在展示個人實力時,一方面要堅持「正面宣傳」,另一方面則要注意「言之有物」。一般而言,如果自己具備下述「實力」,在外國人面前就應當盡可能坦率地進行展示。

    其一,自身相貌。每一個人的相貌,都有其自身特徵,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每一個人的相貌都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美感。對此點,理當自我肯定。

    其二,服飾品位。由於每個人各自的審美習慣不同,也就決定了其對自身日常服飾的不同選擇。其實,每個人所選擇的自身服飾都具有一定的相對合理性。因此,就一般意義而言,沒有任何必要在外人面前否定自己的服飾品位。

    其三,文化素養。一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有的來自其接受的正規教育,有的來自其個人的獨特經歷,有的則來自其家庭傳承。在國際交往中,儘管提倡「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但卻不應全盤否定自身的文化素養。將中國傳統文化或個人所受過的教育說得一無是處,顯然是不應該的。

    其四,生活情趣。熱愛生活,肯定是人的一種美德。對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情趣、個人愛好等,只要其無害於人就可以堅持下去,並且可以不斷地充實、提高、調整。其實,生活情趣並無高雅與庸俗之別,關鍵在於一個人自己有沒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其五,社會地位。雖然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以及實際職務的差異,但是大家的社會地位理當完全平等。在外國朋友面前,我們務必要做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在任何情況下,既不能盛氣凌人,當然也不應自慚形穢。

    再次,是要突出業績。

    在與外國人接觸時,不論是否曾與對方共事,均可對自己取得的成績進行必要的肯定。因為按照大多數外國人的理解:怨天尤人者,實為工作與生活中的失敗者。只有真正的成功人士,才不會否定自己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績。在個人業績上,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一是一、二是二,有什麼、說什麼。

    外方人士在介紹自己的個人業績時,一般非常注意以下兩個具體的方面:一是講究突出重點、揚長避短;二是講究「以例服人」,即喜歡以大量的具體實例來說明問題。當我們需要介紹個人業績時,不妨對此予以借鑒,並且應當注意突出以下三點。

    其一,學習成績。人的一生應當在學習上永不停步,就像古語「活到老,學到老」所言。對學而不厭者,對方往往會十分欽佩。因此,在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時,不妨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讀過什麼書、發表過什麼論文、掌握了何種外語等。

    其二,工作成績。對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實際工作能力、愛崗敬業態度以及因之而獲得的榮譽嘉獎,要敢於在外國朋友面前適時地有所展示,並且引以為榮。只有這樣,才會使對方更為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實際能力,從而受到對方的尊重。

    其三,生活成績。在國外,人們對自己的家庭生活十分重視。在他人面前,外方人士不僅對自己婚姻美滿、妻賢子孝、家人幸福等生活情節津津樂道,而且也歡迎你這樣做。他們通常認為,美滿的家庭生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個人成績。

    最後,是要表達敬意。

    「不宜過謙」法則的一項具體要求是:要敢於和善於向外方人士表達自己所應有的敬意。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實踐:

    其一,沒有必要隱瞞對對方的敬意。在國際交往中,向交往對像表達敬意是一種國際慣例。因此,在與外方人士打交道時,我們不僅要注意對對方充滿敬意,而且還要善於將自己的敬意表達出來。

    其二,沒有必要否認為對方所提供的幫助。在與外國人交往時,不論在日常工作中還是社交過程中,一旦有必要介紹自己為對方所做過的具體工作和提供的具體幫助,你就理應善於替自己「評功擺好」,將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一一道來。若是甘當「無名英雄」,或是貶低、否認自己的本職工作,外方人士就很可能因此而對自己所受重視的程度產生疑問。

    其三,沒有必要貶低對對方的禮遇。在國際交往中,一方所給予另一方的禮遇,既事關對方的實際地位,也涉及雙方交往的現狀以及對對方的重視程度。因此,在與外國朋友交往時,有必要向對方具體說明我方給予其的禮遇,尤其是當這種禮遇較為特殊或屬於「破格」之時。否則,對方就有可能因為不知情而出現誤解。

    總而言之,在國外謙虛得當與不卑不亢同等重要!希望今天我所講授的具體內容,能夠有助於你在外國人面前表現得更得體、更自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