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7:外事禮儀 第15章 維護隱私的你
    各位好,以下我來談談維護個人隱私的問題。

    凡是對中外習俗的差異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在對待個人隱私的具體問題上,中國人的傳統做法往往與多數外國人的習慣大相逕庭。按照一般中國人的思路,人與人相處,特別是在親朋好友之間,並不存在什麼「不可告人」之事。因此,一名正人君子就應當「明人不做暗事」,將自己的一切都坦言相告於他人。

    但在其他國家裡,人們卻總是對個人隱私非常重視。在那些國家裡,保護公民個人隱私,往往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所以,不打探個人隱私已被視為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

    目前,維護個人隱私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國際交往的慣例。因此,在國際交往中,我們也就必須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所謂個人隱私,從一般意義上講,是指一個人出於個人尊嚴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考慮,而不願意對外公開、不希望外人瞭解的私人事宜或個人秘密。

    維護個人隱私,在此是指我們在與外國人進行各種接觸時,一定要對對方的個人隱私權予以尊重,不能主動打探或直接、間接地涉及對方的個人隱私問題。

    在國際交往中貫徹「維護隱私」這一規則,主要就是要養成莫問隱私與保護隱私的習慣。

    一方面,是要莫問隱私。

    通常,在你與外國朋友交往應酬時,絕對不允許任意打聽對方的個人隱私。

    按照常規,如下九個方面的私人問題均被外國朋友視為「不可告人」的「絕對隱私」。對此九個問題,你切切不可直截了當地向對方主動打探。

    其一,收支情況。

    在國外,每個人的收入與支出,都屬於最不宜直接打探的個人隱私問題。人們的普遍看法是:每個人的實際收入與支出,通常都與其個人能力、社會地位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因此,個人收入與支出的多少,就如同本人的臉面一般,十分忌諱別人的過多關注。

    不僅如此,除直接的收入與支出之外,那些可以間接反映出個人經濟狀況的私人問題,諸如銀行存款、股票收益、納稅數額、居所位置、私宅面積、私車型號、服飾品牌、度假地點、健身項目、娛樂方式等,因其與個人的收人與支出密切相關,通常也都是不歡迎外人來打探的。

    其二,年紀大小。

    在許多國家與地區,人們都將本人的實際年齡視為自己的「核心機密」之一,絕對不會主動告之於人。其中的緣由,恐怕在於外國人普遍忌諱「老」。他們的願望是:自己應當永遠年輕。在他們眼裡,「老」了就意味著失去了機會,就得告別社會舞台,而年輕則意味著自己充滿了活力、希望與機會。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以下兩種外國人尤其忌諱被人問及年齡或被人尊為「長者」:

    一類是「白領麗人」。對她們來說,自己最好永遠年輕。一旦上了年紀,就等於宣告自己「人老珠黃」,並且應該「告老還鄉」了。

    另外一類則是老年人。如果問其年紀,就意味著他們「不行了」。若稱其為「長者」,則如同譏諷他們「自不量力」一樣。

    其三,婚姻家庭。

    一名有責任感的中國人,對其家人、親友、同事的戀愛、婚姻、家庭問題,往往時常牽掛在心。當中國人相聚時,彼此瞭解一下對方「有沒有對象」、「結婚與否」、「是否生兒育女」、「夫妻關係怎樣」、「婆媳關係如何」等,都是司空見慣的。

    然而在國外,此類與戀愛、婚姻、家庭直接相關的問題,卻都是人們在交談中所諱莫如深的。

    對此,外國人的普遍見解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隨意向外人打探此類婚姻家庭問題,極有可能觸動對方的傷心之處,傷害對方的自尊和自信,甚至會令對方感到難堪。

    在有的國家,你如果直接向異性打探此類問題,不僅會被對方視為無聊之舉,而且還有可能會被對方控告為「性騷擾」,進而吃上官司。

    其四,健康狀況。

    在國外,人們普遍將個人的健康狀況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資本」。一個人身體健康,往往意味著自己前程遠大,建功立業的機會甚多,並且可以在社會上贏得廣泛的支持。如果身體狀況欠佳,則意味著自己「日落西山」、前途渺茫,不僅失去了個人發展的許多機會,而且也難以在個人事業上取得他人的支持。

    正因如此,在與外國人交談時,絕對不要涉及其個人身體狀況。諸如健康與否、身高多少、體重幾何等問題,則更要「諱疾忌醫」。此外,還不可與之交流有關「求醫問藥」的心得體會。

    其五,個人經歷。

    所謂「英雄莫問出處」一說,在國外廣為流行。它是指在與他人交往時,忌諱打聽其既往的個人經歷。若不跟對方「見外」,一而再、再而三地刨根問底、細查其「戶口」,則往往會給人以居心叵測之感。

    一般而言,我們在與外方人士進行交談時,至少有下列四個最關鍵的個人經歷問題不宜向對方打聽:一是對方的籍貫;二是對方具有何種最高學歷、學位;三是對方擁有何種技術職稱或行政職務;四是對方曾經有過哪些職業經歷。

    其六,信仰政見。

    目前,國家之間的合作,講究的是求同存異與「和而不同」。生活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人們必須客觀地承認:各國的社會制度、司法體系、政治主張、意識形態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各國的事情應由各國自己負責,各國人民都擁有自行選擇本國發展道路的決定權。

    在國門之外,如欲真正求得與他人交往的順利、合作的成功、雙方的友好,則雙方都應不以社會制度畫線,不強調司法體系、政治主張的不同,並應超越雙方意識形態方面存在的差異,處處以大局為重、以和平與發展為重、以友誼為重、以信任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

    有鑒於此,我們在與外方人士交談時,通常不宜對對方的政治見解或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表現出過多的興趣,更不宜對其政治見解、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等品頭論足、橫加非議,或是「唯我獨尊」,蠻橫無理地將本人的立場、觀點,或「一知半解」的認識強加於人。

    此外,在國外,對與個人政治見解密切相關的從屬於何種黨派、哪種教派或政治性團體的問題,通常也不宜向他人進行打探。

    其七,生活習慣。

    中國人在聊天時,有關個人的生活習慣常常會成為中心話題。然而在國際交往中,你卻應該主動地放棄這一話題。

    在外國人眼裡,個人習慣與別人毫不相關,所以也就完全沒有為外人所瞭解的必要。他們認為,倘若對他人的個人生活習慣過分地感興趣,那麼不是別有用心,就是有意於對方了。

    必須瞭解的是,有關個人飲食、起居、運動、娛樂、閱讀、交友等方面的生活習慣,都在絕大多數外國人「秘不示人」之列。

    其八,所忙何事。

    在國內,「忙什麼呢」與「身體好嗎」、「吃過飯了沒有」,是人們相逢時互致問候的「老三樣」。每一位中國人,一定會經常問候自己的同胞:「最近在幹什麼」、「現在上哪裡去」、「為什麼好久都沒有見到你」。但是,對於一般的外國人來說,是絕對不會樂於回答此類問題的。

    外國人的看法是:自己「所忙何事」僅與自己有關,與別人並無干係,所以「不足為外人道也哉!」有時他們還擔心此類問題一旦被人深究,就有可能洩露個人的最新動向乃至行業秘密,從而使自己的工作與事業受損。因此,他們絕對不願此類問題在外人面前「曝光」。

    其九,家庭住址。

    中國人的交際習慣之一,就是喜歡經常到親朋好友家裡去串門,並且樂於邀請對方上門做客。然而在國際上,絕大多數外國人都將私人居所看作是自己神聖不可侵犯的「個人領地」,非常討厭別人無端地對其進行打擾。加之他們平時多數時間都在外面為事業辛勞奔忙,所以在其居家度日時就更加忌諱別人破壞自己的休息與寧靜。

    在一般情況下,若非自己的親屬、至交、知己,外國人都不大可能邀請外人到自己家中做客。必要時,他們寧肯花錢去高檔餐廳請客吃飯。在一般性的人際交往中,大多數外國人不僅對自己的家庭住址絕對保密,而且還不會把自己的私宅電話號碼輕易告之於人,因為這與前者直接相關。碰到不識趣者對此貿然打聽時,他們往往會「顧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會去正面作答。

    如上九個在國際交往中不宜直接向外方人士打聽的私人問題,通常被稱為「個人隱私九不問」。只要將其銘記在心,你就不容易在「維護隱私」方面犯規了。

    另一方面,則是要保護隱私。

    在國外與人交往時,你除了要做到莫問他人隱私之外,還應努力做到保護隱私。只有這兩個方面都做好了,才可以說是真正地做到了「維護隱私」。

    所謂保護隱私,在此特指在國際交往中一定要不傳播、不洩露隱私問題。換言之,就是要主動採取必要的措施去維護個人隱私。

    就其具體內容而論,要真正做到保護隱私,就需要兼顧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我方人員的隱私、保護外方人士的隱私與保護其他人士的隱私。

    其一,保護自己的隱私。

    在國際上與人交往,你首先必須具有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並在實際工作中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護自己的隱私,乃是自我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

    走出國門後,你應當始終牢記,在與外國人進行交際應酬時,千萬不要對自己的個人隱私問題直言不諱,甚至有意無意地「廣而告之」,即便是間接地那樣去做,也是不允許的。

    在國際交往中,如果你動不動就對外方人士大談特談自己的個人隱私,並不會被對方視為坦率,而是要麼會被其看作沒有教養,要麼則被理解為別有用心。

    其二,保護己方人員的隱私。

    如果你並不是一個人在國外學習或工作,那麼在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的同時,你往往還須保護我方其他人員的個人隱私。只有同時兼顧到這兩方面,在國際交往中才不至於失去自尊。

    保護我方其他人員個人隱私的具體措施,就是不允許個人向外方人士主動傳播、主動洩露、主動擴散我方其他人員的隱私。

    在與外國人交談時,一方面,不宜以此類問題作為交談的主題;另一方面,當對方具體涉及此類問題時,則應予以迴避。

    其三,保護外方人士的隱私。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在國外往往會對一些外方人士的某些個人隱私問題有所瞭解。但必須清楚,對自己所擁有的這種「特權」絕對不可以「濫用」。

    不論你無意瞭解到的對方個人隱私,還是外方人士主動告知自己的個人隱私;不論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你都切切不可將其向外界披露。否則就會失去對方的信任,甚至還會為此惹出麻煩。

    其四,保護其他人士的隱私。

    此處所謂「其他人士」,是指在國際交往中除去交往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士。在國際交往中,對其他人士的個人隱私,你也負有予以保護的義務。若對其他人士的個人隱私「暢所欲言」,甚至生編濫造、無中生有,或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不僅有失身份、有損人格,而且還會給自己交往的對方留下不佳的印象。

    關於如何維護隱私的禮儀規範,我就講述到這裡。希望它能夠幫助你在走出國門之後既尊重他人,又保護自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