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 第32章 順應天時養生 (1)
    大道至簡,中庸養生

    大道至簡,大醫至愛,適者有壽,仁者無敵。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心補。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食物不是萬能的,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生活無需刻意

    現代人越來越關注生活的質量,越來越不能「將就」,日子不能馬虎,生活不能馬虎,身體不能馬虎,要過得有意義、有品味。從以前的「帶病上崗」,「輕傷不下火線」,到現在的動則進三甲醫院檢查看病,表現出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也蒸蒸日上。這也跟現在的年齡結構有關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計劃生育的實施,使得家庭中老人和小孩的比例增高,而這兩個群體正是體弱多病的群體,使得人們不得不關注健康生活方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以免花費昂貴的醫藥費。這些,都是好事,有利於提高國民體質。

    但是,太過在意人又喜歡走極端,什麼都要求精益求精,不得半點馬虎,這樣的生活,又會成為人的一種負擔,整天被數量、質量、種類困擾,在飲食上過分追求營養、搭配、品味,成天就差拿著小秤稱斤兩,什麼東西要攝入多少克,如果日子要過成這樣,那就沒有樂趣了。

    倡導自然法則的莊子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總結出了「游刃有餘」的養生之道,凡事不可過。有個老年人,身板硬朗,牙口好,胃口好,精神矍鑠,但是某一次死較真,硬要與人拚個高下,年輕人做俯臥撐,他也咬緊牙跟年輕人過招,結果突發心肌梗塞一命嗚呼。這樣的教訓很多,千萬不要為了一時之氣而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印證了一句話: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有四季之變,自然界的動植物對季節的變化非常敏感,樹葉的秋落春生,動物的冬眠春動,皆是動植物順應天時的表現。而人類這個自然界萬物的主宰,自然屬性在機械的調整中逐漸地紊亂,有空調,有暖氣,夏天不熱了,冬天也不冷了,大熱天可以吃火鍋,再喝冰鎮啤酒壓下滿口麻辣,冬天愛美的小姑娘也可以「要風度不要溫度」,手上還拿著時尚的卡布奇諾冰激凌,這一切,其實都違背了自然的法則。現在有很多女性由於體寒導致不孕的,就是長期吃冷飲、寒涼食物,不注意保暖,日積月累,體寒血液循環不暢,導致「宮寒不孕」。體寒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想想看,水到一定的低溫要結冰,河流緩慢的地方容易形成沙洲,體溫降低時,血液循環慢,時間長了,離動脈硬化就不遠了。

    大道至簡,大道理都是很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明白。越是簡單的,越是有效,越是長久。高明的養生方法自然會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並不是說你不要關注養生原則,想怎麼著就怎麼著,這當然是不行了。那要怎麼做呢,好的生活習慣不是可以追求到的,而是慢慢養成的,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你的習慣時,就沒有了刻意,也不會拿小秤稱斤兩,在你感覺到的隨隨便便中,在輕輕鬆鬆中,你已經做到科學的生活方式了,習慣成自然後,你也就修煉到家了。那時候,就達到大道至簡的境界了。

    飲食如此,人生也是如此,隨意而不隨便,盡興而不任性,不較勁、不壓抑,平平淡淡就是真。

    中庸適合養生

    中庸思想一度被人錯誤地詮釋。有的人會認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就得走中間的正道,這不是挑刺嗎?其實不然,中庸是「和諧」、「適度」的一種境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面對社會上複雜的,形形色色的,家庭的,朋友的,來自心理、生理、人際關係、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的種種矛盾和摩擦而起的許多煩惱和痛苦,若能採用中庸之道處之,你就能逐漸地離開煩惱。多離開一分煩惱,便多一分解脫和自在,自在的程度愈深,煩惱也就愈輕,那就是幸福。

    在生活中,運用中庸之道,凡事要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度量大一點,風格高一點,不要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鏡子裡的你也笑;你哭,鏡子裡的你也哭。一個人的心境好,就會感到陽光格外明媚,天空更藍,空氣更清新,看見誰都高興;而情緒不好,山清水秀也視而不見,如果總看到生活中壞的一面,擔心這,擔心那,心情總是沉重的,總是很難受。

    都說「千保健,萬保健,心態平衡是關鍵」。保持平和中庸的心態對健康長壽最重要,最好做到「不爭不惱不怒」。平和、中庸是一種東方的文化,東方的心態。中庸就是和諧與平衡,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保持良性的動態平衡,到具體事物上就是體現為高效率、低耗能,順應自然規律。如果把握不好中庸,結果就自然是平庸。

    孫思邈為世人留下了養生保健「十二少」秘訣:少思、少念、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好、少惡、少欲、少怒。孫思邈還提出了他所忌諱的「十二多」: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虧,多笑則髒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混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孫思邈倡導的「十二少」是養生的真諦,而這「十二多」是喪生之本,只有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境界。

    對健康要注意,但不要刻意,也不要隨意。就是說不要把健康生活方式當作枯燥乏味的教條,當作限制自己的苦差使,而要當作一種快樂和享受,當作一種自然的天意和高雅的情趣,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養心八珍湯,健身寬心腸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悠長。最精彩之一就是一副養心八珍湯,八味「藥」,天天喝,早晚喝,讓大家天天心情舒暢,健康快樂100歲。哪八味呢?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回報不求。

    八味藥有哪些呢?

    慈愛心一片。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鄧小平同志講: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作家冰心說過:「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如果一個人沒有愛心,我們千萬不要跟他交朋友,沒有愛心的人啊,父子仇殺,夫妻殘殺,兄弟反目。

    好肚腸二寸。好人會有好報,你對人善別人對你善,你對人惡別人也會對你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說身體健康需要維生素,心理健康要不要維生素呢?也要維生素,善良就是心理健康最好的維生素。

    正氣三分。人要心存正氣,要做好人,不能做壞人,不能貪污,不能腐敗,越是腐敗,死得越快。巴西醫生調查了583個貪官和583個廉潔官員。10年隨訪下來,貪官裡面60%以上得癌症、腦出血、心肌梗死;而廉潔官員患病率只有16%,還沒有一個死亡的。所以結論一句話:廉潔有益健康,腐敗導致死亡。因為腐敗的人啊,他恐懼後悔,自責自罪,白天食不知味,夜裡寢不能寐,從腐敗開始直到被揭露出來受到懲罰,惶惶不可終日,導致身體免疫機能全面下降,極易患病。

    寬容四錢。一個人要做一番事業,必須心胸寬,肚量大。心胸狹窄,鼠肚雞腸做不成任何事,有多大肚量就能做多大事業。現代社會,心胸狹窄、不寬容的人,自己受罪,事業也失敗。

    孝順常想。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離婚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年輕人價值觀變了,他們搞對象的標準和以前不一樣了。原來愛情講究的是真、善、美,花前月下,美好的愛情可以降血壓;現在找對象要俊男靚女、酷哥辣妹,帥要帥呆了,酷就酷斃了。愛情都變麻辣燙了,變成升血壓了。

    有青年人徵求我找對象的意見,我就告訴他,你要找對象啊,甭找什麼酷哥辣妹,你就先看對方孝順不孝順父母。如果他連爸媽都不孝順,那我先警告你,無論他表面對你多好,你可要小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吃媽媽的奶長大的,對爸媽都不孝順,那絕對是「白眼狼」。

    老實適量。老實很好,但要適量?因為社會太複雜了,對方老實,你老實;如果對方不老實,你小心被人騙,誰要是過分老實上當受騙,可別賴八珍湯,因為八珍湯讓你老實適量,可沒叫你老實過量啊。

    奉獻不拘。像我們的周總理一樣,活到老,學到老,與時俱進,不斷充電,你才可以奉獻社會。

    回報不求。做好事,不求回報。古語說得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八味藥不是一般的機械混合,八味「藥」先放在寬心鍋內,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進公平缽內研,精磨細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做事三思而行,做人淡泊明志,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氣湯送下,清風明月,早晚分服。

    面對清風明月,夜深人靜時,養心八珍湯可以淨化心靈,昇華人格,陶冶情操,調適心理,做到物我兩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八味藥出鍋下肚後,它的療效就慢慢呈現出來了,它有六大功效:第一,誠實做人;第二,認真做事;第三,奉獻社會;第四,享受生活;第五,延年益壽;第六,消災祛禍。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古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全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表明氣候、物候、人體生理的變化規律,用以指導農事生產和養生保健,至今仍有重要實用意義,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成就之一。

    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陰陽者,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這是四時調攝的宗旨。「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根據自然界和人體陰陽消長、氣機升降、五臟盛衰的不同時間的特定狀態而制定的四時養生原則。

    與春夏陽氣上升不同,隨著陽光日照時間的縮短,陰氣漸增,秋現出了自己的特色。秋,帶有幾分肅殺,「蕭瑟秋風今又是」;又有幾分悲涼,「萬里秋悲常作客」;還有幾分憂鬱,「秋風秋雨愁煞人」。

    古人造字真是精彩絕倫,把「秋」字加上「心」字變成「愁「字,意指秋天的心情常有「愁」的滋味。事實正是這樣,這與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秋天光照減少與季節性情感如出一轍,不同的是中國人的發現要早4000年左右。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秋季及初冬氣候特點是:光照減少,日短夜長;氣溫下降,溫差增大,北京地區日夜溫差達11度到十五度;空氣乾燥,濕度偏低,濕度僅30%左右。自然的變化使人體發生相應的變化:萬物凋零,秋風肅殺,讓人徒生悲涼、抑鬱之感;氣溫下降,四肢,尤其是足部遠端毛細血管收縮,皮膚溫度下降;血壓升高,血粘度增高,人體代謝增高,心臟耗氧增多,易促發心腦血管疾病;氣溫下降及空氣乾燥會降低呼吸道粘膜抵抗力,細小支氣管阻力增加,粘膜纖毛運動減少,使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增多;同時腹部及背部受寒也會誘使胃炎、潰瘍發作。

    人體機能全面發生相應變化: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粘度增高,代謝加快,產能增多。機體需要補充更多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動物界,動物儲存食物,進食增多,體毛變細變密,長秋膘,都是為了過冬做準備。

    應該懂得四季養生原則,順應自然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生物變化的總規律,而養生者必須遵循這個規律。春夏之時,自然之陽氣升發,萬物生機盎然。養生者順時而養就應該充養,保護體內陽氣,使之充沛,不斷旺盛起來。此時,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謂之「春夏養陽」。秋冬之時,萬物斂藏,此時養生就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抗病延年,此謂「秋冬養陰」。

    中醫上講,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夏天陽氣外發,內陽偏少,所以這個時候就容易得病,所以當補陽;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冬天陽氣內收,因為陰陽統一,所以這個時候補陰最好。故人們要在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