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 第21章 飲食調理防疾病 (9)
    「鐵不冶煉不成鋼,人不運動不健康」,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那麼趕快行動吧,沒時間的要擠時間鍛煉,有時間的別把你的時間放在「無聊」上。

    你比布什總統還忙嗎?

    據我們對公務員做的健康調查結果顯示,68.6%的公務員平均每天用於運動健身的時間不足半小時,62.7%的公務員每天與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時間不足半小時。可別小看了這兩個半小時,它可能就是你身體健康和家庭健康的最大隱患。

    不久前,美國白宮總統保健醫生給布什總統開了一個健康處方,那就是要與夫人多相聚、共進晚餐,還要手拉手、多走走,這樣才能令夫妻感情好、誤解少。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我們忙,沒有時間怎麼辦?我對大家講,今天的社會正處在大發展時期,大家都很忙,我自己也很忙。但我們再忙,能忙得過鄧小平同志嗎?他70多歲時主持中國改革開放,日理萬機,可還是能抽時間和小孫女一起鍛煉身體;我們再忙,能忙得過美國總統小布什嗎?他每天能運動1小時!每天與夫人話聊兩小時,你才半小時。

    小布什帶頭堅持長跑,號召全美國人參加運動,他跑5公里用20多分鐘,比我們大學生跑得還快,為什麼我們不能呢?說到底,這不是時間問題,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說明你的健康觀念有問題。無論你有多忙,只要你能夠真正認識到健康快樂的重要性,你就一定會有時間來鍛煉身體。

    化整為零,健身有方

    有一次我在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做節目,有個同志站起來說,洪教授你講得很好,但我有一個問題:我倒是想運動,我是個白領,工作非常緊張,根本沒有時間運動,你說我該怎麼辦?我跟他說,我告訴你,實話實說吧,一個人運動不運動,跟時間絲毫沒有關係,運動不運動是觀念問題,不是時間問題。你說你工作忙,現在誰工作不忙?我告訴你,你說你再忙,你敢說比鄧小平同志還忙嗎?鄧小平同志還每天堅持走路,還經常游泳,還能打打橋牌,還能在家裡抱抱孩子。有一次八國峰會,早上很有意思。布萊爾做操,布什跑步,普京打拳。怎麼一個白領你就比人家世界級領袖還忙啊。我告訴你吧,你是沒有運動觀念,你有空就看電視,玩遊戲機,嗑瓜子,聊天,你沒有運動觀念,你就是有空也不運動。

    我上班時間就經常站起來,深呼吸,做做擴胸運動,還有小燕飛的動作。我每天都堅持走路。冬天走一個小時,上午半小時,下午半小時。夏天走路兩小時,上午、下午各半小時,晚上一小時。每天其實我就是走路。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現在很多人都有頸椎病,苦不堪言。其實非常簡單的,天天運動一兩分鐘,就能預防頸椎病,效果還非常好。你要想運動,非常簡單,下蹲十幾次,深呼吸幾次,挺胸,再做一些保護關節的動作,要不了一分鐘兩分鐘。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

    「吃」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前,親朋聚會、逢年過節都得好好吃上一頓。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已經不是親朋聚會的唯一節目,「健身」已成為親朋聚會的選擇,「請人出汗」已經成了一種時尚,一種「禮品」。

    科學家研究發現,造成人體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過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的熱量超過了身體需求,導致營養過剩。與此同時,很多人由於時間問題,缺少運動,消耗不完攝入的脂肪,這些脂肪在皮下沉積到一定程度就會使人發胖。

    所以說,正常飲食加上適當鍛煉,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這樣才能擁有真正的健康。

    現在的都市人,交際應酬是免不了的,關注對方的健康是交際應酬中的重要方面。以前,請客送禮,總離不開下飯店,送營養品,現在不同了,很多人都認為「請客吃飯不如請客流汗」,「送禮不如送健身」。

    送「健身」,花不了多少錢,意義卻很大。就拿請人游泳來說吧,一張票,一套泳衣,也就百十塊錢。但這樣的請客送禮,能夠投其所愛,強身健體,長壽安康,是每個人的希望。

    而且,送「健身」與眾不同,能給人留下特別的印象。吃吃喝喝已經過時了,沒什麼新鮮感,運動健身卻是新鮮玩意兒,充滿時代氣息。

    送「健身」尤其是和休閒相聚,平時親朋好友都各忙各的,沒時間相聚,趁週末或長假期間,大家聚在一起,散散步,打打球,既達到休閒消遣的效果,又可以強身健體,真是一舉多得!「請客吃飯不如請客流汗」,「送禮不如送健身」,那種吃吃喝喝的交際方式已經落伍了,人們嚮往和追求的是輕鬆活潑、健康向上的文明社交方式。

    身體是自己的,我們應該對它負責,我們還應該關注他人的健康,別再用吃吃喝喝的方式來加重他人的身體負擔,從現在開始,把「請人吃飯」改為「請人流汗」。

    給「運動缺乏症」補補課

    據醫學調查,「駕車族」的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現代的交通工具使他們有了未老先衰的跡象。人只有保持一定量和一定強度的活動,才能維持腿部的活力。

    一般人在45歲以後,腿部的衰老會有明顯表現,「駕車族」則可能會更早一點。對於下肢衰老的「駕車族現象」,運動醫學專家建議,「駕車族」必須多參加運動。健身最好選擇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參與的運動,如跑步、爬山、跳繩等。年輕人還可以通過器械來鍛煉,進行負重練習、跳有氧操或打球。年紀大的可以進行太極拳、交誼舞、快走、騎自行車等運動。

    長期以車代步的人還會由於缺乏運動和應有的鍛煉,造成頸、肩、背、腰等處局部肌肉、韌帶組織的過度勞損,久而久之,很容易演變轉化為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骨關節疾病。缺乏運動的人,其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率也大大高於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此外,還會造成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偏低,缺少抵禦病菌和病毒的能力。

    如果「駕車族」一天中無法保證一定的活動時間,對身體危害很大。因此,運動醫學專家建議,「駕車族」應保證每天有半小時的運動鍛煉,以便有效彌補「肌肉飢餓」所造成的不足,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肌肉功能和心肺功能。

    常常健身不要忙

    有人曾經問:「您保持年輕的竅門是什麼?」我回答:「保持平和的心態,合理的膳食和經常不斷的運動。」

    運動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年輕時喜歡的運動範圍很廣,不管是羽毛球、乒乓球還是跑步,都能「像模像樣地練幾下」,頗有幾分「專業運動員」的樣子。年紀大了,就喜歡上了散步。儘管工作繁忙,但還是會擠出時間,堅持上午、下午各散步半小時。通常,散步會變成「科普課堂」。就像「養心八珍湯」那樣,運動要做到「三有」和「三不」。

    「三有」是指有恆、有序、有度;「三不」是指不攀比、不爭強、不過量。「有恆」是運動要持之以恆,這種堅持不僅是對毅力的培養。事實上,運動帶給身體的益處,如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等,有個「生理效應的時間窗」,大約在48∼72小時左右。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堅持運動,健身效果就會累計疊加。反之,間斷下來,健身效果又要從零開始,自然會打折扣。「有序」是指運動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就選擇大劑量的運動,心臟驟然加快跳動,血壓上升等,可能引起危險。「有度」是指每次運動要適度。有些人鍛煉,不管當時的身體狀況如何,往往強迫自己必須達到某個標準。其實,心跳、血壓、承受耐力的程度……人的生理指標每天每刻都在變化,鍛煉也要隨之而變。今天身體狀態好,就走一萬步,狀態不佳,走五千步也行,只要身體不感到特別累,微微出汗就可。

    不攀比、不爭強,是指運動應保持正確的心態。運動能讓人得到心靈的滿足,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態,才能真正融入其中,享受獨到的樂趣。

    對比不攀比,適度不過度

    按說,當前社會財富總量已是大大增加了,但社會的快樂總量卻沒有同步增加。原因是不少人把錢作為一切行為的最高目標,成了錢的奴隸,有了錢導致了炫耀性消費,而社會的快樂總量與少數人的炫耀性消費無關,反而導致多數人的失落。社會應當追求人們快樂的最大化,真正的快樂與財富有一定的相關,但只有約15%的相關,並主要表現在財富的早期增加階段,中期與「閒」相關,後期與「健」相關。因為85%的快樂並不是來自物質和感官享受,而是來自心靈、精神層面的諸如生活態度、觀念意志、友情、家庭、人際關係等與閒、健相關的因素。這就牽涉到「物質永遠不會人人平等,但生活快樂可以人人平等」的人生本質問題。

    只要是盲目攀比,一定帶來痛苦,而且攀比首先傷害自己,即使比爾·蓋茨,要是攀比的話,他不如別人的地方要比超過別人的地方多得多,只能暗自生氣。相反,對比是理性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即使窮人,也有許多值得快樂的地方,也還有許多不如他的人,他可以像任何人一樣快樂無憂。英國有個故事說到某位國王因嚴重憂鬱不治,最後,某名醫告訴他,只有讓一個最快樂的人來把快樂分享給他,才能治癒。國王下令遍訪全國,尋找最快樂的人,結果找到大臣、將軍、富豪,以為他們一定最快樂,結果個個心事重重,鬱鬱寡歡。失望之餘,聽到遠處有悠閒的歌聲,循聲走去,發現是一位自由自在的乞丐,在唱著無憂無慮的歌曲,最後是他治好了國王的抑鬱。生活中許多東西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緊,我們最重要的快樂倒是公平的,是人人可以享有的,這不是什麼阿Q精神,這是一種智者的心態。

    智者長壽,「智」惠百年

    在我國物質文明大大進步了的今天,為什麼一些慢性病反而更多了?發病年齡更早了?一些原來可以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不但控制率很低,而且併發症很高?慢性病的形勢怎麼越來越嚴峻了?

    歸納起來原因有三:一、無知無為。即病於無知,死於無知。

    二、有知難為。許多中青年人,有保健知識,也想健康,但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過大,權衡下來是無奈,只好透支健康,濃縮生命。

    三、有知不為。更多的人儘管知道保健知識,但實踐中就是做不到。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人性中有一個知、信、行的落差公式,或稱聞道、悟道、行道公式。這個公式是:100個人聞道,其中能悟道者僅50人,而能行道者則不到10人。以吸煙為例,據流行病學調查:100個人中有95人知道吸煙有害,但願意戒煙者僅50人,而真正戒煙成功者不足4人,可見落差之大。其它如減肥、高血壓等,治療控制率的情況也大致相似,都有很大落差。目前,城市中大多數人屬於第二三種。知識與行為,聞道與行道之間有這麼大的鴻溝,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古人說: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何為智者?遇事不惑者也。遇到一件事,一個問題,能夠全面、客觀、有深度地進行綜合分析、思考和比較,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然後認清目標,矢志不移,持之以恆,百折不撓;水滴石穿,終成正果。智與知不同,知是知識,一學就會,但只是表層知識,並不形成性格,不一定能變成信念與行為。而智是「知」加上「日」,即有了知識後,還要日日潛思精煉,天天悟道行道,才能提升成智慧,昇華成性格;才能遇事登高望遠,高屋建瓴並且持之以恆,一以貫之。能做到智和勇,不是容易的事。

    當年,白居易曾向一位高僧虛心討教佛法的真諦,究竟是什麼?高僧說就8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還不簡單,連3歲孩子都懂得。」高僧說:「3歲孩子懂得,80歲的人做不得。」真是一語道破天機。的確是這樣,古今中外都一樣,懂得是容易,但做到卻不易,這就是人性的弱點,這也是健康教育乃至一切工作的焦點、熱點、難點所在。有了這種「智」,即理智、才智和睿智,而且要從青少年抓起,那麼天下就沒有什麼難事了,這樣一來,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合理膳食、堅持運動、心理平衡、控制高血壓、控制糖尿病等等所有問題都會變得十分自然,十分順暢,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這樣,我國的各種慢性病總體上發病率將能下降一半以上,人均健康壽命再延長10年,達到72.3歲,直逼世界最先進的日本——健康壽命74.5歲。而且醫藥費和衛生資源消耗將大大下降。如按下降1/3計算,那就等於每年節約5000億元人民幣,而且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生命質量大大提高,全面的小康社會將早日到來。

    信哉,「智者不惑」,真是一「智」千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日,若無閒事在心頭,人生都是好季節」。願更多的智者,共享更美好的明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