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 第10章 食物也可以治病 (7)
    前面我們說過,「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理由是:夏天炎熱,人們習慣貪涼,喜服寒涼之品,夜間又感受夜寒,易產生暑濕,影響脾胃。因此夏季有些人胃口會下降,少食厭膩。因此,喝一點薑湯,做菜時多加點姜,不僅能夠散寒祛暑,還可以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

    有事無事喝口水,清茶一杯不離嘴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忙得不亦樂乎,連口渴喝水都無暇顧及。資料表明,不喝水現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很多人認為,渴了才喝水,不渴喝什麼?這是不對的!

    對「渴」,老年人不敏感,過了「渴勁」就不感到渴了。不少人錯誤地認為,「渴」是小事一樁。這更不對!

    「渴」是體內已嚴重缺水的信號,水比食物還要重要,人體內一切生化反應都必須有水的參與,否則新陳代謝就會出現障礙,導致亞健康狀態。因此,我們提倡主動飲水,養成定時飲水的好習慣,口不渴也要喝水,不要等著「口渴」再喝水。

    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些喝白開水的指示。

    你也許會發笑:喝水誰不會呀?還用得著你教?其實呀,喝水大有學問!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喝水並不僅僅是解渴、補充體內的水分,正確的飲水能夠促進健康,延年益壽。據說蔣介石先生終生都喝白開水,他的健康和長壽也許正得益於此。

    喝好水

    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一般蒸餾水的水性太酸,容易傷害身體,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則更為不利),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如可以的話,喝弱鹼性水對人體最有利。(因為人體體液呈弱鹼性)

    飲暖水

    夏日很多人都會選擇喝冰水。其實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喝暖開水更為有益,因為這有助於身體吸收。

    空腹喝水

    空腹喝水,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

    能放能收

    上班一族常常會因怕上洗手間而疏忽了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前些年有「飲水健身運動」,其做法是:每天喝白開水1000克以上,而且要長期堅持。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堅持喝一杯白開水,可以防止老年人經常出現的暈倒現象。

    一天中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後、10點左右、16點左右及睡前。在這幾個時間段,不渴也要主動喝水。最好喝白開水,而不是喝各種飲料。

    醫學證明,喝水對人體有以下好處:

    洗滌機體,清除污染

    各種有害有毒物質,通過生物鏈條的連鎖反應、濃縮積累,最終進入一日三餐所必需的糧、菜、果和肉、蛋、奶中,通過呼吸道、皮膚直接侵入機體,在體內積蓄起來,造成潛在的危險。按時喝水能夠保證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有效地清除這些污染物質。

    滋潤機體,避免疾患

    起床就喝水,對機體既是極大補償,又是一種有效的淨化,這是醫學公認的健康生活習慣。早晨飲水:能夠稀釋血液,降低血黏度,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疾病在上午發生,預防心臟病和中風;能夠稀釋尿液,使積蓄一夜的固體毒物溶解於尿液中排出,即沖洗了尿道,預防尿路感染,又可預防尿路結石,還能及時排除致癌物質,避免膀胱癌的發生。

    保護皮膚,美麗容顏

    經常飲水能夠保持微小脂肪顆粒滋潤而富有彈性,保護皮膚,達到美容的目的。

    水通過小腸,除大部分被吸收外,剩餘部分進入大腸分成兩路:一部分被腸壁繼續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糞便的稀釋劑,保證排便順利,有效地防止便秘,減少痔瘡的發生。

    空腹飲茶,疾病身上爬

    毫無疑問,喝茶有許多好處,可是如果喝茶的時間和方法不對,不僅不會促進健康,還會適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熱茶。起床便空腹喝茶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茶葉含有咖啡鹼成分,空腹喝茶,腹中無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所吸收的咖啡鹼過多,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症狀,出現心慌、尿頻等不良反應。時間久了,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

    飯後飲茶,鐵元素流失

    有人喜歡飯後立即飲茶,這也是不良習慣。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很容易發生凝劑。特別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這些凝固物難以消化吸收,勢必會減少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資料表明,飯後飲茶,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量至少會降低50%。時間久了,不僅降低了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

    隔夜茶,毒如蛇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隔夜茶,毒如蛇。」雖然有些誇大其詞,但正好說明隔夜茶的特點。

    清代《閒居雜錄》有這樣一段記載:

    驚蟄後至九月,凡茶水在幾上經宿者不可飲。因守宮(壁虎)之性,見水則淫,每於水內相交,餘瀝遺入,為性最毒。如誤飲時,急覓地漿水解之,或吐或瀉,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撥之,令濁,少頃取飲,謂之地漿。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飲」,是因為壁虎在裡面放了毒,頗有民間傳說的韻味。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很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

    飯後茶水漱口口氣清新固齒

    但眼睛帶血絲或常流淚,每天幾次用隔夜茶洗眼,有較好療效。清晨刷牙前後或吃飯之後,用隔夜茶漱一下,頓感口氣清新,並有固齒作用。

    護好心與腦,長生健步跑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人們能好好地呵護心臟,就能夠有效地維護大腦的健康;有益於心臟的積極因素也有助於延緩大腦的衰老。適度地鍛煉、合理健康的飲食,積極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和糖尿病,都有助於保護精神健康,有利精神減壓。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多多交流,積極動腦,還可降低患癡呆症的風險。

    控制冠心病,關鍵在預防

    控制冠心病的關鍵在於預防。雖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但其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基礎卻始發於少兒期,這期間的幾十年為預防工作提供了極為寶貴的機會。

    肥胖,壓力,醫學知識匱乏,不能自我保健和預防,導致冠心病發病率年年上升。

    冠心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就全世界而言,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如美國每年有120萬人患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死於冠心病。芬蘭冠心病的發病率居死亡總人口首位。

    在我國,據1967年12省市統計資料,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約為30人次/10萬人,男性多於女性,城市居民高於農村居民。1993年冠心病的發病率為123人次/10萬人。目前,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仍呈上升趨勢,而發病年齡更趨年輕化。

    為什麼冠心病發病率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這是因為:

    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食入的肉、魚、蛋類食品增加,膳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食量增多,甚至經常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吸煙、飲酒多;

    2、肥胖,運動量減少,雙休日坐在家裡看電視,搓麻將,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活動;

    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增快,競爭激烈,增加了人們的精神壓力,容易處於緊張和勞累狀態,而自己又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狀態;

    4、醫療條件的改善,科技發展診斷水平的提高,對冠心病患者的確診率增高;

    5、對衛生科普知識普及還不夠廣泛,人們醫學知識的缺乏,不能很好地自我保健和預防。

    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年齡、性別、血脂、血壓、吸煙、糖尿病、肥胖、遺傳、應激。

    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但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完全確定。大量的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作用於不同的環節,最後導致疾病的發生。歸納起來,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

    1、年齡因素。冠心病的發病年齡多見於男性40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但近年的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發病年齡不斷提前,我們現在已將30歲以上的男性列為危險人群。

    2、性別。冠心病以男性多見,女性由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以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在絕經前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女性一旦絕經,失去雌性激素的保護,冠心病的發病率就和男性一樣高了。

    3、血脂。血液中脂質含量異常,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甚至是載脂蛋白、α脂蛋白,都是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這些因素的改變,均在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環節引起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

    4、血壓。血壓增高與冠心病的發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是血壓正常者的3∼4倍。

    5、吸煙。吸煙對冠心病的影響是十分明確的。吸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煙者的2∼6倍,而且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與吸煙的支數成正比。

    6、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發生的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導致全身動脈硬化,且程度相對非糖尿病患者要重。

    7、肥胖。肥胖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要明顯高於體重正常者。

    8、遺傳因素。家族遺傳引起冠心病的發病率是無家族遺傳的5倍,因此,家族因素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

    9、應激。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焦慮和恐懼的人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生活悠閒的人。

    輕鬆減壓,遠離過勞死

    社會的競爭、進步都需要付出辛勞與汗水的代價,但不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

    據媒體報道,2005年開始之際,在短短的4天內,清華大學兩名青年教師相繼去世,一位36歲,一位46歲。二人的去世在清華大學校園引起極大關注,人們將禍首直指壓力過大而導致的過勞死。

    過勞死這個詞最先是由日本傳入的,也稱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主要是因為在日本出現長時間勞累過度而發生猝死的事件而派生的名詞。出現過勞死的人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比如長期勞累、過度透支,體力和精力得不到恢復,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粥狀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過勞死的前5位直接原因是冠心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過勞死與猝死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其特點是隱蔽性強,先兆不明顯。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因為工作強度、壓力過大,而或者損害健康、或者命喪黃泉。有許多外企員工,加班是家常便飯,極少有機會正常作息,長時間這樣的生活,勢必會對自身健康造成致命的危害。同時還有另外一些青年學生,每晚12點之前絕不睡覺,早上十點之前絕不起床,這樣早飯自然也就沒有了。

    這樣的生活方式,幾乎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各種媒體報道的種種過勞死的例子早已屢見不鮮:大學教師為評職稱熬夜寫論文猝死、年輕的外企員工連續加班猝死、大學生期末考試過度疲憊猝死在考場等等,任何一個案例都讓我們無限感慨!可是,很少有人從此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健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