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 第5章 食物也可以治病 (2)
    我們控制高血壓,很簡單,一天一片藥,減少腦溢血,真正的腦溢血要開顱打洞抽血,你就活了也是半身不遂。你還不如不得腦溢血多好啊!我們醫院有個同志高血壓12年,他的血壓很奇怪,200不難受,可一吃降壓藥他倒很難受了,他老不吃藥,打聽了兩個醫生,一個醫生說必須吃藥;一個醫生說,你既然吃藥難受,就別吃了,他就不吃了。12年下來,動脈硬化、尿毒症,這可不得了,要透析,一個禮拜三次,一年9萬元錢,結果透了10年,花了90萬元錢。他愛人為他請了10年假,他整天坐在輪椅上,活不活死不死,浮腫貧血,最後也死了。其實呢,一天一片藥,3毛錢就管住了,他沒有按照科學的辦法,結果就花了90萬。其實預防很簡單,減少很多人得病,減少很多人出意外,從這方面來講,高科技遠遠不如預防好。

    當前,醫療與健康已成為政府與公眾日益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醫療與健康是醫學科學的兩個側面,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醫學分健康促進、預防疾病、醫學救治和功能康復四個階段。

    健康屬於前兩個階段,覆蓋全人類,比較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側重理念和人文科學。醫療屬於後兩個階段,包含患病人群和一部分亞健康人群,救死扶傷,解除病痛,側重科技和自然科學。

    醫學的根本目的不僅是治療疾病,救治病人,更重要的是預防疾病,而最根本的則是健康促進,就是提高全人類的健康水平,使發病減少,使健康水平、生活質量提高,健康壽命延長,使大多數人達到自然生理壽命,做到自然凋亡。自然凋亡猶如花開花謝,日出日落,是一種自然界美麗的循環,在人類就是無病無痛,無疾而終,平安百歲,快樂輕鬆。生如春花絢爛,走如秋葉靜美。

    美國社會福利局報告:單靠醫療技術,花費成百上千億美元可以減少10%的過早死亡;而養生預防,不用花多少錢,可以減少70%的過早死亡。更重要的是,養生預防不只是為了省錢,養生使你健康,不得病,能夠換來無價的生命的延續。結果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還造福全社會,何樂而不為呢?

    觀念變一變,健康長又長

    要健康,在我們個人來說,並不需要多大投入,那麼這裡要談到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觀念問題。同志們觀念必須轉變。什麼叫觀念轉變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現在這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病,歸根到底就是生活方式不文明造成的,如果我們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

    為什麼觀念要轉變呢?我1981年去美國,1983年專搞預防醫學研究,導師是非常有名的斯丹姆教授,世界權威,他帶我到一個社區,在美國芝加哥西方電氣公司開一個午餐會,老闆說今天開會給55歲至65歲退下來,這十年中不得病的人發獎,一個人發一件T恤衫,一個網球拍,還有一個信封裡面裝一張支票,是象徵性的少量獎金。啊,大家鼓掌都很高興。回去一想,美國這個企業家太聰明了,因為它的工人十年不得病不花錢,可省幾百萬醫藥費,你才給他一件T恤衫,一個網球拍,你想他創造的財富有多少?他這個公司有游泳池、健身房、網球場,鼓勵大家運動,大家都不得病。

    我回到北京一看,我們的工會主席,支部書記一到過年過節,看的是老病號,病越重,越去看他,健康的人反而沒人關心。我並不是說老病號不要關心,不是這個意思。美國這個公司所關心的是健康的這些人,讓大家不得病。在我們這裡,健康反而沒人關心,唉,你病越重,倒有人看,長期病假,每到春節總有人看他。

    西方人很重視健康,他們提倡「儲蓄健康、旅遊保健」,中國很多人正好掉過來了,「儲蓄金錢,透支健康」,健康是什麼?是命啊!人的命有幾條?就一條啊!透支健康,就意味著主動向死神靠攏。不用死神來拉走你,自己就把自己送上門了。

    我們的觀念是重視醫療到位,就是說我們現在醫療費花5萬10萬沒問題。我管的病房,幹部住院一住就幾萬,我國醫療費花100萬沒問題,但預防費卻沒有。實際上有專家預測,心血管病在預防上花1元錢,醫療費能省上100元錢。我在北京農村搞過一個調查,有戶農民一年收入20多萬,他很有錢,他給小孩買煙花爆竹一花就2千多塊錢。這麼有錢的人,到他家裡一調查,全家7口人一把牙刷,他認為刷牙是多餘的。結果這7口人有4個得高血壓。

    在我們中國,第一代富人幹嗎?比肚子,互相比,那個時候窮,誰肚子大,誰就算是有錢人,所以說,第一代富人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車子,第二代,早就吃飽了,還比什麼肚子呀,就比你住什麼豪宅,我有什麼名車;第三代富人比什麼呢?比健康。所以說,健康教育、健康觀念的轉變非常重要,什麼最時尚?是健康。大家在一起競爭,應該競爭什麼,應該競爭誰比誰更健康。所以觀念要轉變,從治病轉變到預防上。

    現在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主要是什麼病呢?心血管病是第一位。去年全世界死於新老心血管病是1530萬人,占總死亡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講過,只要採取預防措施就能減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說有一半的死亡完全是可以預防的。

    北京曾實施了一個健康促進項目,對七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干預,對居民的行為危險因素進行逐月監測和教育,包括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久坐、缺乏體育鍛煉和身體超重等,範圍達2284個居委會、330萬人口。僅對其中9700多名高血壓患者的教育管理,一年就節約醫療費100多萬元,使其治療率提高到90%,血壓控制良好率達58%。如果全市200萬高血壓患者都能受到這種教育指導,預計每年可減少醫療費支出2億多元。

    美國的亞特蘭大在1999年11月,召開第72屆美國心臟學會年會。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上致詞說:「等病人得病後找醫生,醫生能給予病人的幫助已經很有限了。即使治好了,病人也不能恢復到和病前完全一樣。」會上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不是坐著等病人發病後進行治療和二級預防,而是要主動找出具有危險因素的高危病人,認真進行一級預防,使他們不發病。

    其實,這個觀點,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過闡述了。這就是名醫扁鵲的故事。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

    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

    魏文王曰:「可得聞邪?」

    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魏文王曰:「善。」

    這段話的意思是: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最好,其次是我二哥,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兩個例子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預防勝於治療,生命重於泰山。

    觀念一轉變,從治病轉變到預防上,對健康和預防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會過分的,因為一元的預防投入可以節約8.59元的醫療指出,還可以節省約一百元的終末期搶救費用,而且得病少了、生活質量高了,自己少受罪、節省醫藥費、還造福全社會。

    現在,對健康有四種不同心態的人,第一種人是聰明人,他們主動健康,投資健康,結果健康增值,一百二十;第二種是明白人,他們關注健康,儲蓄健康,結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種人是普通人,他們漠視健康,無動於衷,結果健康貶值,只能帶病活到七八十人;第四種人是糊塗人,他們之中許多是白領精英,他們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結果生命濃縮,五十六十。四種態度,四種結局;因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此外,還要有科學的理念加上身體力行,即「知,信,行」統一。簡單說來三個「平」字就可以概括:一是平常飯菜、一葷一素一菇,燕麥瓜果豆腐;二是平和心態,不爭不惱不怒,愛心寬容大度;三是平均身材,不胖不瘦不堵(指心腦血管),天天早晚走路。此外,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的這四大基石也要好好把握。

    民以食為天,食以壽為本

    大家現在都知道,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而排在首位的「合理膳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天然均衡的飲食包含了人類生命所需的42種營養素。人造的不如天然的,人工合成的,包括各種各樣的合成營養素,遠遠不如天然的食物。健康的核心就是和諧。如果人們能夠順應自然去做,就能夠使高血壓病減少55%,腦血管病、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33%,人們的平均壽命有望延長10年以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基礎代謝水平逐漸下降,過量飲食很容易增加心臟負擔。因此老人要特別注意合理膳食,尤其要注意對富含脂肪的食物的攝入,這有利於避免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我曾讀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中國營養學泰斗談長壽」。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學存教授,已過了九十大壽。這位老人精力充沛,精神矍鑠,不但每天上班,還收發電子郵件。有什麼秘訣嗎?他說:「我可沒有什麼秘訣,要說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心情愉快,經常運動和飲食多樣化。」也就是大道至簡:為人寬容,堅持散步,什麼都吃。陳教授平時粗糧細糧肉葷蛋奶瓜果什麼都吃,什麼都適量,因為什麼都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全面均衡的營養攝取。

    1961年,我從學校畢業的時候體重為62公斤,現在的體重為64公斤,血壓和45年前相比,從110/70mmg變成120/80mmg,基本上也沒什麼變化。這些和我的平衡飲食原則有很大的關係。

    我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醫生。吃的基本上都是粗茶淡飯,沒有山珍海味。我不喜歡什麼燕窩、魚翅、鮑魚那些東西。每天早晨起來,一般要喝兩袋牛奶,一個雞蛋吃半個黃,再吃些蔬菜。中午常喝我那「洪氏五色湯」,裡面有西紅柿、黑木耳、綠色蔬菜、雞蛋、豆腐,很少吃烹炸的食物,最愛吃涼拌蔬菜沙拉……最重要的是吃得要有規律,一不要偏食,二不要貪食。

    藥學家孫思邈十分重視食養,他極力主張飲食清淡,注意節制,細嚼慢咽,食不過飽。他在總結自己的進食經驗時寫道:「清晨一碗粥,晚飯莫教足。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在他看來,飲食須有所節制,不可吃得過飽。應該做到少吃多餐,「覺肚空,即需索食,不得忍饑」。他平時愛吃淡食,較少吃肉,還經常服用蜂蜜、蓮子、山藥、芝麻、牛乳等,這些對他的長壽都有助益。

    平衡膳食的第一原則就是食物多樣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十條膳食指南的第一條就是它。原因是世上沒有一種食物可提供人體的全部需要,因此食物越雜,種類越多,互補作用越強就越好,不偏食才可避免礦物質和維生素缺乏,什麼病都少。不貪食,只吃七八分飽,可防肥胖,就可以防止絕大多數的慢性病。

    由於生命的複雜和個體的差異,使醫學和健康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複雜、最深奧的科學。一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一直難有統一的固定答案,最關鍵的是要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比如睡覺是南北向好還是東西向好?雞蛋是多吃好還是少吃好?水果是帶皮吃好還是削皮吃好?菠菜炒豆角是理想的膳食搭配還是不好的搭配?有人說多吃魚補腦子又預防心臟病,有人說魚肉含有重金屬,越少吃越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