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3 第10章 飲食調理,固本培元保健康 (3)
    第三,晚餐的食物盡量不要太甜。晚餐後一般運動較少,不會消耗太多的熱量。晚餐和晚餐後若吃糖分較高的食物,很容易升高血糖和血液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濃度,時間一長,極易引起高血脂和肥胖症。

    還有,晚間人們的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可以多吃些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比如洋蔥、辣椒、葡萄酒;或多選擇溫性食物,比如魚類、豆腐、海帶、蘆筍、菠菜、高麗菜、魔芋、紅蘿蔔等。而生冷的食物,會讓血液循環變差、心跳變慢,造成睡眠時供氧不足,產生許多丙酮及乳酸,以至於一覺睡醒,仍然感覺十分疲憊。

    ◇食多麻煩多

    每餐吃到七八分飽,是很多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有位華僑長壽老人名叫陳君禮,享年103歲。臨終前,他用毛筆寫下了自己的長壽秘訣留給子孫們借鑒。陳君禮是一位中醫,早年從中國廣東州移居新加坡。雖然已是百歲高齡,但他除了走路需要枴杖外,看報紙連眼鏡都不用戴,且做起事來思路異常清晰。陳君禮透露自己的養生之道其實非常簡單,不外乎就是規律的生活,少食多餐,多菜少肉,講究衛生等等。

    他每天吃6頓飯,但每頓都是半飽。早上7點起床,做簡單的體操後,喝一碗白米粥;看過報紙,10點左右喝一杯加奶的咖啡;寫一個半小時的毛筆字,12點吃清淡的午飯;下午3點,喝中國功夫茶,吃點小點心;傍晚5點半,吃簡單的晚餐,來一小杯白蘭地;晚上10點,喝碗稀粥,然後上床睡覺。

    《黃帝內經》中說:「飲食有節,……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可見早在兩三千年前,古人就發現節制飲食可以延年益壽,否之則有害身體健康。

    道家名著《抱朴子》有云:「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塚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也寫道:「食愈少則身愈健;身愈健則體愈輕;體愈輕則心愈爽;心愈爽則智愈明;智愈明則才愈精。」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而導致的不規律生活,以及受日益豐富的餐桌菜餚和精美的點心、零食的誘惑,使得飲食習慣越來越不健康。飲食不合理、不規律的現象中,最常見的就是飲食過量。

    終日飽食而又缺乏運動,不僅會造成能量過盛,引起肥胖症和一系列併發症,而且會因消化系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免疫力下降、內臟器官過早衰老,並極易患上心腦血管和消化道疾病。醫學家研究發現,長期飽食還會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思維功能減退、智力下降。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總是習慣多吃,並且越吃越多呢?其實,食量是一個慢慢形成的習慣,有些人吃得很多並不一定是因為飢餓,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胃已經習慣了那麼多的進食量。三餐不規律、饑一頓飽一頓、暴飲暴食、吃飯速度過快,都會造成胃容量越變越大,從而無法控制地吃下超出自己身體真正需要的食物。

    情緒不穩定也是引起過食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情緒經常跌宕起伏,煩惱傷心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食物來排遣不愉快的情緒。要麼和朋友一起海吃一頓,要麼買來一大包零食盡情享用。有的人控制力差,誘人的美味擺在眼前,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邊吃一邊想:「下次就不吃了,就這一次!」在一次次的原諒中,自己不知不覺地就變成了「大胃王」。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過食會給身體帶來相當多的麻煩。

    首先,消化道不堪其重。過食帶來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損害腸胃健康。腸胃等消化道長期在高負荷的工作環境下勞作,胃容量增大,消化吸收的功能卻逐漸減弱,非常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腸梗阻等腸胃疾病。同時,過食使食物中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進入胃中,刺激胰腺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時間一長,胰腺必然會因為過重的工作負擔而導致功能衰退,容易造成胰腺充血、管口堵塞,甚至整個胰腺組織壞死,危及生命。胃中的蛋白質在厭氧菌的作用下還會產生有毒的物質,危害胃腸健康的同時還會隨著血液流通進入到肝腎和大腦中,對身體健康影響極大。

    其次,容易引起疲勞。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如果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如肉類、魚蝦、雞蛋、乳酪、花生、高糖分含量的食物和主食中的米面,以及酒精和碳酸飲料等,會因磷、硫、氯等元素攝入過多而造成人的體質呈酸性狀態。酸性體質的人會經常表現出疲倦感,並伴有手足冰涼、傷口癒合能力差、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等症狀,且極易罹患慢性病。

    再者,引起肥胖。鍾情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或每餐都吃到「酒足飯飽」,非常容易造成營養過剩、脂肪堆積,引起身材走樣,還會因肥胖而引發一系列疾病。並且當過食變成習慣後,脂肪細胞就會分泌出促進食慾的物質,大腦神經中樞也形成了慣性刺激,導致主觀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差,越吃越想吃。胃被撐大後,難以形成飽腹感,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幫助保持好身材。反之,對食物過於放縱,則是導致肥胖的罪魁禍首。所以說,積極控制食量,是減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另外,飽食還有一個害處就是損害大腦健康。脂肪過剩,會引起血脂升高,同時會生成一種叫做「纖維牙細胞因子」的物質,它刺激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細胞急速增長,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心腦血管硬化,使血管輸送血液、氧氣和營養的能力大大下降。大腦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供給就會造成功能衰退,進而引起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思維能力降低、早衰等一系列症狀。

    許多人常常為減肥而苦惱,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每天提醒自己,覺得還可以再吃半碗飯的時候立即離開餐桌。這樣便能保證每餐七八分飽,不會因為食物的誘惑而無法控制食量。這不僅利於保持身材,對養生益壽也大有裨益。

    ◇如何控制食量

    人在飢餓的時候,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度很高,往往導致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嚥,不知不覺中就吃下了太多的食物,造成能量過盛。而且咀嚼不充分,十分不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一個控制食量的有效辦法,就是餐前先喝一碗湯。

    首先湯進入胃中後會佔據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飽腹感。其次,胃粘膜神經會將信號反射傳輸給食慾中樞神經,降低食慾中樞的興奮度,從而降低了飢餓感,使食量自動減少。飢餓感降低後,自然也就細嚼慢咽地從容進餐,這樣不僅對保持身材有益,還可令食物的營養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對身體健康也大有幫助。

    我常強調:「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定時,是指制定進食三餐的相對固定的時間,並逐漸形成規律。三餐定時,可以保證腸胃等消化系統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避免因腹中空空,刺激中樞神經而產生過於強烈的食慾,從而不可抑制地吞食下過多的食物。

    我所說的「定量」,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來制定合理的食量。有一種錯誤的說法叫「寧願脹個人,也別髒個盆」。菜還剩一點,飯還多一勺,放著太礙事;沒關係,再撐一下全吃掉算了。家庭主婦們往往在這樣的觀點下強迫自己吃下過多的食物,長期扮演"餐桌清理員"的角色。時間一長,就發現自己不但身材慢慢地走了樣,體內的膽固醇含量也越來越高,高血脂、高血糖出現了,甚至誘發了心肌梗阻、冠心病、心臟病等心腦血管一系列疾病。這不是得不償失麼?  

    養成一日三餐進食規律、食量合理的好習慣,自然而然地就會擺脫過食的惡性循環。

    在中國民間有「少吃香,多吃傷」、「饑不暴食,渴不狂飲」等諺語。《壽親養老新書》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頓飽。」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南寧北郊山區,經濟欠發達,但卻是長壽縣,年逾百歲者很多見。他們的養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飯只吃八分飽。

    另外,細嚼慢咽既對身體有益,又能有效控制食量,可以說是對健康最有益的吃飯方式。唐代名醫孫思邈《每日自詠歌》即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首先,細嚼慢咽有益於營養吸收,減少腸胃疾病。充分地咀嚼可以讓食物變得更小,並與消化酶很好地混合,這樣機體在消化吸收的時候就非常方便,營養也更容易被人體攝取。食物經過牙齒的精細加工後,大大減輕了腸胃的工作負擔,有利於腸胃健康。其次,細嚼慢咽還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細嚼慢咽能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刺激大腦的飽腹中樞,在吃過量食物之前就會有吃飽了的感覺,所以有節食減肥的作用。

    女兒考藝校前為了保持身材,就問我有什麼妙招可以控制食慾。我教給她這樣三個小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也試試看:

    一、在一日三餐的中間再加入1—2餐,加餐部分不是正餐,原則是要控制一天的熱量總攝入值基本不變。比如可以把早餐的雞蛋或蛋黃派放到上午十點左右吃,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吃一些天然的水果或健康的零食,如一小把的堅果、一個蘋果、一根香蕉、一杯酸奶、一小碗櫻桃或草莓、一塊黑巧克力或無糖蘇打餅乾。然後將晚餐的量減少1/3。加餐的目的一是補充正餐以外的營養,二是降低飢餓感,避免在吃正餐的時候一下子進食過多。

    二、巧借眼睛錯覺。眼見並不一定為實,我們可以借助眼睛的錯誤判斷來幫助自己控制食量。實驗證明,用容積相等的細長高玻璃杯和矮小粗口的陶瓷容器裝滿食物,前者的容量看起來要比後者多得多,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控制食量,避免在無意識中吃下太多的食物。

    三、去超市前寫好購物清單,用購物籃代替小推車,以免受到誘惑而買上一堆的零食。經常清理家中的冰箱、食品櫃和廚房,不要讓食物堆積起來,讓人產生「盡快吃完」的想法。

    ◇餐桌上不宜做的那些事

    忙了一天回到家,終於有充足的時間坐下來好好地享用晚餐了。隨手打開電視機,然後一邊欣賞節目一邊享受美食,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尤其是過年過節一家人在一塊聚餐的時候,更是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遇到精彩的節目則是歡笑不止。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健康。

    首先,吃飯時看電視容易影響食慾。除了自身的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慾外,食物的色香味、就餐環境等外部因素也會通過條件反射來刺激人的食慾。可是邊看電視邊吃飯,注意力過多地被電視節目吸引,往往忽略了飯菜的香味,本來產生的一些食慾也會被抑制,乃至消失。長此以往,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現象。

    其次,邊吃飯邊看電視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腸胃的消化液幫助進行,而消化液的分泌、營養的吸收與運輸都離不開血液。對電視的注意力過多,血液就會大量集中在腦部,而減少對腸胃消化道的供給,從而影響了消化工作的正常進行,食物營養也勢必得不到充分的吸收。久而久之,腸胃功能便會逐漸減退,甚至出現胃炎、胃下垂、胃潰瘍等一系列慢性胃腸疾病。同時,由於大腦注意力的分散,無法很好地協調進食過程中的一系列動作,如牙齒咀嚼、舌頭攪拌、吞嚥等,容易引起咬舌、咬腮、咀嚼不足、嗆飯等情況出現。

    所以,從身體健康角度考慮,吃飯的時候應該關掉電視機,吃完飯休息二三十分鐘後再看電視。另外在進餐過程中,還應注意避免這樣一些有損健康的不良習慣:

    吃飯時看書

    每當臨近考試的時候,一些學生就開始「加班加點」:吃早餐時拿著英文單詞卡片邊吃邊背;午餐時把政治書攤在餐盤前,吃幾口,翻一頁;還有的乾脆在自習教室裡手不釋卷,啃個麵包來填飽肚子。這種做法和吃飯時看電視的道理一樣,都不利於健康,都會因為血液集中於緊張運作的腦部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書本上的鉛和細菌還容易經由口腔和呼吸隨著食物一起進入到體內,十分不衛生。

    吃飯時聊天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這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然而不少人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和朋友聊聊八卦,談笑風生。邊吃飯邊聊天,注意力被分散,控制咀嚼、吞嚥、消化液分泌和腸胃蠕動等生理活動的神經反應機制受到抑制。食物沒有經過仔細地咀嚼,進入胃中後又沒有足夠的胃液幫助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腸胃疾病。

    另外,邊吃邊說,口腔中的細菌會隨著吐沫四處傳播,極不衛生。聊天時一不小心還會使食物誤入氣管中,容易造成支氣管堵塞或吸入性肺炎。倘若談論悲傷鬱悶的事情,抑鬱的心情則會降低食慾、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導致消化不良。

    餐桌上墊報紙

    吃飯時在餐桌上鋪張報紙,既方便又省掉了擦桌子的麻煩,可是這麼做對於健康有沒有害處呢?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不要用報紙墊桌子,更不能把食物直接放在印刷物的上面,否則很容易造成油墨污染,導致慢性中毒。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