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3 第6章 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素 (5)
    做菜的時候晚些加鹽,可以在保證鹹味相同的情況下減少放鹽量。放鹽過早,鹽分滲入到食物內部,味蕾就不會覺得太鹹。如果在菜快出鍋的時候加少許鹽,或在吃的時候直接撒一點點鹽在食物上,這個時候鹽主要附著在食物的表面,不用放那麼多鹽鹹味也足夠。這樣便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了鹽的攝入,並且一些常用保健鹽的營養成份也不會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流失。

    妙招二:多醋少糖巧加香

    減少放鹽量的同時不影響食物的口感,關鍵就是多放醋少放糖。醋的酸味可以強化鹹味,做菜的時候稍微多加點醋就不會覺得食物淡而無味。相反,如果加了糖,則會降低菜的鹹味,從而在無形中增加了鹽的攝取。所以說,多醋少糖是健康烹飪的妙招之一。

    同理,加一些其他的酸味調料,如檸檬汁或番茄醬,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微酸的食物還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液分泌,令營養物質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實在是一舉多得。烹調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適當地選一些鮮香的調味料,如蔥姜蒜、花椒、辣椒、芥末、茴香等等,來增加食物的口感,促進食慾。

    妙招三:限制其他含鹽調料

    我們知道,很多日常用的食物調料中都含有不少的鹽分,如醬油、味精、雞精、蠔油、辣醬、豆瓣醬等等。飲食中減少鹽分攝入,除了少放鹽以外,也要適當限制這些含鹽調料的用量。做菜的時候如果加了這些調料,就應少放鹽或者不放鹽,以確保達到限鹽的目的。

    除了上面的幾個妙招,在限鹽工作中,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醃製類食品如鹹蛋、醬菜、醃肉、臘肉和鹹魚等,其含鹽量都在8%以上,應該盡量少吃。豆豉、蝦米、火腿腸、烤腸、魚或肉罐頭、方便面、肉乾、肉醬、腐乳等食品含鹽量也不低,也應適量食用。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可以幫助將身體中多餘的鈉排出體外。水果基本上均為高鉀低納食物,如香蕉、葡萄、蘋果、橘子、大棗等等。鉀元素可以緩解食鹽引起的升壓和對血管的損傷,預防心力衰竭,維持人體水分、酸鹼、滲透壓平衡。

    鹽還有這樣一些獨特的小功用:

    吃飯後,在一杯溫水中加小半匙鹽,攪勻後漱口,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炎殺菌的功效,有效防治牙齦出血和其他炎症;眼睛腫脹、發炎、多淚,用淡鹽水洗眼,再用清水沖淨;夏季身上出現濕疹時,可在浴缸中加適量細鹽或浴鹽,浸泡全身,一周左右濕疹即可緩解或消失;

    蔬菜瓜果上的農藥較難徹底清洗,先用清水洗一遍,然後放在淡鹽水中浸泡10—15分鐘,再用流水沖淨,就可以放心地食用了;

    用溫熱的鹽水泡腳,既能很好地消除足部疲勞,又能預防腳氣,還可以使雙足肌膚變得柔嫩爽滑;

    如果已患有腳氣,則可以在泡腳後用鹽在患處揉擦,一般1—2周即可痊癒;

    女性痛經或產後腹痛,可用袋子將炒過的鹽包好,置於臍部,半小時後疼痛感就會消失。

    ◇關於糖,不必談之色變

    糖,和脂肪一樣,似乎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視作健康的剋星。說起吃糖,很多人就會將之與肥胖、多動症畫上等號,甚至認為糖是一種「白色毒藥」,然而糖真的就那麼可怕麼?糖是否一無是處?其實不然。

    早在公元六世紀,醫藥學家陶弘景就在《名醫別錄》中寫道:「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餘,取汁為沙糖,甚益人。」

    事實上,作為合理搭配飲食的一部分,吃糖如同吃其他東西一樣,只要食用適量,非但不會有損健康,反而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近年來,歐美營養學家也通過一系列有關糖與健康關的系的研究,得到了許多有價值新發現。

    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熱量,它在人體內消化後,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利用。糖在人體內的氧化迅速而充分,因此是熱量補充最安全最有效的來源。糖還參與人體多種重要生命活動,例如與體內的其他物質結合構成酶、抗體或激素等,對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糖是大腦功能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大腦儲備營養物質的能力很有限,它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能量,只能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來提供,其他熱能都無法替代。血糖過低,就會使大腦功能發生嚴重的障礙。

    糖還有保肝解毒之功效。因為當肝糖元儲備較豐富時,人體對某些細菌和毒素的抵抗力會相應增強。所以保持肝臟含有豐富的糖元,可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並提高肝臟的正常解毒功能。

    其實只要適量攝入,掌握好吃糖最佳時機,糖對人體是有很多益處的。如洗澡時,要大量出汗和消耗體力,需要補充水和熱量,吃糖可防止虛脫;運動時,要消耗熱能,糖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熱量;疲勞飢餓時,食糖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當頭暈噁心時,吃些糖可升血糖穩定情緒,有利恢復正常;飯後適量進食含糖食品,可使人在學習和工作時,精神振奮,精力充沛。據報道,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由千餘名中小學生參與的實驗,其結果表明,飯後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節課打瞌睡者才2%,而對照者(不吃巧克力的學生)卻高達11%。此外,對數百名駕駛員進行實驗後發現,當他們按要求每天下午2點吃點巧克力、甜點心或甜飲料時,發生車禍次數明顯少了很多。

    血糖濃度影響記憶力。研究人員在成人和動物實驗中發現,血糖濃度的高低與記憶力息息相關。而這種通過攝取葡萄糖改善記憶功能的現象,與年齡增長有較大的關係。老年人口服葡萄糖,就可以明顯地改善記憶力。

    我們日常食用的糖主要有白糖、砂糖和紅糖,它們都是蔗糖。白糖和砂糖屬於純碳水化合物,只供熱能,不含其他營養素,但具有潤肺生津、和中益肺、舒緩肝氣的功效。紅糖含有豐富的鐵和鈣,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B2等多種維生素及錳、鋅、鉻等微量元素,能健脾暖胃、止疼益氣、活血散寒。婦女產後吃些紅糖,有補血活血的作用;在受寒腹痛時,也可用紅糖薑湯來祛寒。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糖對健康有許多益處,利於養生與長壽,但絕非多多益善。

    說起五顏六色的糖果、五花八門的含糖點心、形形色色的甜味飲料,恐怕沒有小孩不喜歡的,就連很多大人都愛不釋手。人們喜愛糖果的甜美口感,用我女兒的話說叫「糖果會讓人有一種幸福感」。甜味是人類出生後最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喜歡吃甜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許多人因此會攝糖過量,從而對健康帶來了諸多的危害。

    糖屬於酸性食品,過多進食會令血液呈酸性,降低血液循環速度,減弱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讓人感覺疲勞乏力,易患疾病。糖的代謝產物丙酮酸會夾帶人體內的鈣質,形成丙酮酸鈣後經由尿液排出,從而降低人體血鈣含量,引起低血鈣性腰腿酸痛、腿抽筋等症狀。

    攝糖過多,身體就會將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貯存在皮下和肝臟等部位,從而引起超重、肥胖、脂肪肝等病症。吃糖太多,勢必還會影響身體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如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等,久而久之自然對健康造成不利。

    不當食糖,也是造成齲齒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小孩喜歡含著糖果入睡,這樣牙齒怎麼能不蛀呢?吃糖後一定要漱口,臨睡前要仔細刷牙,防止糖果等甜食危害牙齒健康,形成齲齒和口瘡等。

    另外,如果兒童吃糖過多,大腦的神經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導致精神障礙,發生精神改變,比如出現性格異常等等。

    孩子們平時所吃的糖果點心中的糖,一般都屬於蔗糖。蔗糖會在體內轉化為比分子更小的葡萄糖進行氧化,成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葡萄糖的氧化反應需要含有維生素B1的酶來催化。如果長期攝糖過多,機體就會加速糖的氧化,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使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從而影響葡萄糖的氧化,產生較多的氧化不全的中產物乳酸、丙酮酸等代謝物。而這些代謝物的排出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

    我們知道,維生素B1是無法在人體內自然合成的,只能從食物中攝取。嗜糖兒童往往有偏食的習慣,很難從飲食中攝取更多的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因此就會出現維生素B1缺乏的狀況。此時,對神經有營養調節作用的維生素缺乏,同時糖類代謝物乳酸、丙酮酸等又在腦組織中積聚,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無疑會受到影響。於是各種不正常的情緒性格也就因此而出現了,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愛哭鬧、脾氣暴躁等。這種在醫學上稱為「甜食綜合症」的症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學習生活等方面都是非常不利的。

    針對孩子因嗜糖所致的性格怪癖,家長除了要嚴格控制糖的攝取外,還應盡量讓孩子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豆類、花生、蘋果、瘦肉和動物肝臟等等。

    健康必備—維生素

    ◇別把維生素當補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