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3 第5章 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素 (4)
    很多發達國家對反式脂肪有明文限定:一份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不超過總脂肪含量的2%。目前我國在反式脂肪的用量上沒有明確限定。因為如果此類脂肪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2%,對健康就沒幾乎沒什麼危害。而我們日常無法衡量到底攝入了多少反式脂肪,所以還是應該盡量少吃一些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品,如奶油麵包和蛋糕、蛋黃派、巧克力派、薄脆餅、薯片、方便面的油包、沙拉醬、炸薯條、炸雞塊、南瓜餅、奶茶飲料等。

    日常生活中,我們用來烹飪食物的多為植物油,它裡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經過不恰當的烹飪方法後,其中的好脂肪就會變成有害的反式脂肪。比如,經過高溫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餅、炸雞塊、油條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覆使用,也會產生反式脂肪。所以我要提醒大家,烹飪時油溫不要過高,使用過一次的油堅決倒掉,千萬不要循環使用,以免危害健康。

    怎樣辨別食物是否含有反式脂肪?我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購物時細看食物成分標籤的習慣。如果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氫化菜油」、「固體菜油」、「酥油」、「人造酥油」等字眼,那麼該食品就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在關注食物標籤上成分的同時,還要注意這些成分是靠前還是靠後(一般食物成分表上原料順序是按添加量從多到少排列的)。如這些含有反式脂肪的成分「排名靠前」,那就要小心了,其中的「禍害」一定不少;如果這些原料排在七八位之後,那就無需過於擔心。

    此外,現在許多食品(尤其是進口食品)都有營養標籤了。大家可以注意看,在脂肪那一欄下面,會明確寫出每一份食品或每100克食品的反式脂肪含量,如果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少於2克,也算是比較健康的;如果這個數值為0,那就更好了。

    除了在超市購買包裝食品外,在餐館就餐時大家也要多留一個心眼。如果發現炒菜或燉菜的油特別黏、容易凝固,也需要特別警惕,其中也可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

    雙面角色—鹽與糖

    ◇「鹽」多必失

    一天我和同事加完班後去附近的一家餐館吃飯,飯菜鹹淡我感覺尚可,同事口輕,覺得稍鹹了一點。正吃著,聽得鄰座高聲叫道:「服務員!」我們扭頭一看,只見一個滿臉疙瘩的肥胖男子怒氣沖沖地指著一盤菜對服務員說:「這也太淡了!鹽又不貴,不至於捨不得多放點吧?趕快給我重炒一份!」事後同事對我說:「瞧這位先生的體形和火氣,大概就是鹽吃太多了。」

    其實,吃得鹹、淡不是生理問題,而是習慣問題。因為,健康成人每日對食鹽的最低需求量還不到1克,在通常情況下,人體是不會缺乏食鹽的。如果長期吃得鹹,使舌頭的味蕾細胞變得嗜鹽成性,不多放些鹽,就會感到淡而無味。然而,「口重」的人,容易出現諸多的健康問題。

    明代著名養生學家王蔡在《修真秘藥》中這樣寫道:「酸味傷於筋,苦味傷於骨,甘則不益肉,辛多敗正氣,鹹少促人壽。」他強調飲食中五味須平衡適中,任何一味偏多,都會給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鹽不可多吃,否則不利長壽。

    「五味鹽為主」,鹽在調味品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鹽在帶給我們味覺享受的同時,也給身體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危害。中國菜餚的烹飪方式容易引起習慣性嗜鹽。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天的攝鹽量應該在6克左右。而我國人均鹽攝入量已經超過標準量的二到三倍,有的地區甚至高達20克以上。攝入過多的鹽分,等於給身體加入毒藥。

    當然,鹽對身體有害也有利,關鍵是要看攝取的量。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氯和納都是人體新陳代謝必需的重要元素。人在運動流汗後身體鹽分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補充鹽分,就可能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肌肉無力、痙攣等症狀,嚴重缺鹽者甚至會由於心力衰竭而導致死亡。

    但若食鹽過多,則會導致血容量增加,從而加大對血管壁的壓力,導致血壓升高、血管硬化。過多的鹽分還會破壞胃腸保護粘膜,損傷消化系統健康。長期大量地攝鹽,會引發高血壓、心肌梗塞、腎病、水腫、骨質疏鬆等疾病,甚至誘發一系列癌症,對健康極為不利。

    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嚴格控制鹽的用量,從日常飲食下手,盡量保持清淡的口味,少吃一些含鹽量特別高的食物,如鹹魚、泡菜等醃製類食品。保證每人每天攝鹽量不超過6克,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吃鹽過多具體會給身體造成哪些傷害,這是許多人都希望瞭解的,下面我就為大家逐一說說。

    腎臟具有調節人體體液鹽濃度,使其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範圍內的功能。如果長期攝鹽過多,就會造成腎臟功能減退,腎臟就無法根據身體正常的需要來進行排鹽。多餘的鹽分滯留在體內組織中,組織便會吸收大量的水分來維持滲透壓的平衡,從而導致水腫出現,同時加重腎臟的負擔。鹽多傷腎,尤其是患有腎臟疾病的朋友,更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取量。

    吃鹽過多是引起胃腸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食鹽滲透壓高,過量的鹽分會使胃酸大量分泌,從而增加對胃粘膜的刺激。保護胃的粘膜受到損傷後,致病菌便長驅直入,從而引發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

    長期食鹽過多,會嚴重損害骨骼健康。為了研究食鹽攝入量與鈣質流失的關係,骨科專家曾經對數名中年婦女進行長期的醫學追蹤檢查。通過對她們定期進行骨關節X光和尿液檢查,再結合各人每日鹽份攝取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每天食鹽超過5克的人,骨質流失速度較快,骨骼會明顯縮小。

    食鹽中的納是一把雙刃劍。身體如果缺少納元素,機體的神經信息傳遞和肌肉收縮就會發生一些功能性障礙,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如果納的攝入超過正常需求量,一方面會影響身體吸收食物中的鈣,另一方面,腎臟每排泄1000毫克多餘的納,就會消耗掉26毫克的鈣,納攝取過多會加速人體骨骼中鈣質的流失。對於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由此引起的骨鈣質流失的速度會更快。

    可見,食鹽過多對身體的不良影響相當大,很容易誘發骨質疏鬆症、骨骼和骨折萎縮等。想要骨骼健康,就必須嚴格控制攝鹽量,少吃鹽就等於補鈣。

    高血壓是嚴重威脅健康的一種病症,它最危險的就是引起心、腦和腎臟等重要器官的併發症,從而危害生命健康。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每日人均攝鹽量僅為4克,他們極少患高血壓;日本北部的居民每天平均吃鹽26克左右,高血壓發病率高達40%。而我國的高血壓患者也多達1.6億。可見,高血壓多發與長期飲食過鹹、鹽的攝入量遠遠超過標準量顯然是分不開的。

    血液中的鹽分過高,就要吸收大量的水來中和。人體內水分和鈉鹽的積聚,便會導致血管平滑肌腫脹,血管變細、阻力增加;血容量的增加同時加重了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血壓進一步升高,從而引發高血壓。日常飲食中嚴格限鹽,對於防治高血壓十分有效。

    一說肥胖,恐怕大多數女性都會「咬牙切齒」。她們可能還不知道,引起自己身材變形的原因之一竟然是吃鹽太多。鹽攝入得過多,會使體內多餘的水分和代謝物無法排泄出去,而是滯留在身體中,造成浮腫;長期口味較重的飲食,還會在無形中慢慢增大自己的胃口,越吃越多。如果再缺乏運動,多餘的熱量就會在體內轉化為脂肪,逐漸囤積起來,最後演變為肥胖症。正確減肥的方法除了適當控制食量和多做運動外,最有效的就是堅持清淡少鹽的飲食。

    此外,吃鹽過多還容易誘發氣喘、白內障、糖尿病等病症,甚至導致猝死。我在研究中發現,高鹽飲食會使人的唾液分泌減少,唾液不能正常地發揮殺毒抑菌的作用,加上繼發的口腔粘膜充血、水腫,極易降低工呼吸系統免疫力,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從而誘發感冒、氣喘等疾病。

    鹽不可缺,但「鹽」多必失。掌握好一個度,讓鹽為健康服務吧。

    ◇讓鹽為健康服務

    早在遠古時代,當人類告別茹毛飲血,學會用火來烹製食物的時候,中國人就已經開始把鹽當作調味品。《尚書·說命》中有「苦作和羹,爾惟鹽梅」的記載,說明在商代人們就學會在食物中加鹽來調味了。鹽性味鹹、寒,歸胃、腎、大小腸經。梁代名醫陶弘景曾說過:「五味之中,惟此不可缺。」食鹽在飲食調味中必不可少,再好的山珍海味,如果沒有鹽,也味同嚼蠟。鹽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如《大明田華本草》記載:「食鹽通大小便,療疝氣,滋五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百病無不用之。」食鹽過多固然有害,但只要掌握好正確吃鹽的方法,就能讓鹽為健康服務。

    怎樣才能在控制攝鹽量的同時,又不影響美食的口感呢?這裡我就教給大家幾個健康吃鹽的小妙招。

    妙招一:鹽越晚放越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