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Ⅰ:改變一生的智慧 第20章 做個處世達人 (5)
    第二天,當顧客們又向他述說帕克的攻擊時,他說:「一定是在什麼事上產生了誤會。帕克是這個城裡最好的藥店主之一,他在任何時候都樂意給急診病人配藥,他對病人的關心給我們大家樹立了榜樣。我們這個地方正在發展之中,有足夠的餘地可供我們兩家做生意。我是以巴洛醫生的藥店作為自己的榜樣的。」

    當帕克聽到這些話後——因為贊語乘上閒談之翼也跟流言飛得一樣快——便急不可待地去見自己的年輕對手,並向他介紹了自己的一些經驗,提了一些有益的勸告。這樣,真誠的讚揚消除了怨恨。

    無論何時,要是有不少人在一起,那就需要考慮周到。大家聚在一起交談,一個有心人會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是這場討論的參與者。一個朋友曾經常帶著讚賞談論過亞瑟·詹姆斯·巴爾弗總理作為餐桌上的主人的情況:「他會接受一個害羞的人所講的猶猶豫豫的觀點,從中發現出人意料的智慧,把它加以擴展,直至最初提出這個觀點的人感到自己確實對人類智慧做出了某種貢獻。每個客人在離開餐桌的時候會感到像是在空中行走,相信自己比原來想像的要偉大些。」

    認真傾聽

    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係到一切人都共同擁有的東西。

    ——席勒

    在美國的一個《我是幹什麼的?》的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向來賓提問,要來賓根據提問猜出他是幹什麼的。這個節目連續播出了25年。

    剛開始的時候,阿琳覺得很難掌握自己要回答問題的線索。後來,她丈夫馬丁·加貝爾說:「我從這個節目裡得到的結論是:你應該仔細聽別人說的是什麼,要學會認真傾聽。」阿琳採納了他的忠告,結果非常有效。由於集中注意力聽別人說話,她常常能很準確地回答問題。事實上,她的主要優勢就在於她能注意傾聽。

    不過,傾聽不僅僅是獲取信息。一位70多歲的陌生婦女向阿琳表示,「注意傾聽」也是愛你的鄰居的一種方式。阿琳常在雜貨店碰到這位婦女,這位婦女有著一雙機敏又銳利的黑眼睛,每當她看到阿琳時,就會立即走過來跟阿琳滔滔不絕地聊天。有時阿琳很忙,但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不久要去阿堪薩斯一次,」有一天她對阿琳說,「那裡的春天很暖和,這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但是,不等你想念我,我就會回來的。」阿琳這才第一次注意到她的手指既僵硬又彎曲。「你一個人去與人們交談,會發現許多像你這樣的人。」

    阿琳立刻覺得非常慚愧。那位老婦女是那麼高興,一點也不為自己感到傷心。通過與人交談,她平靜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了。她所需要的,僅僅是能夠傾聽她講話的人們的耳朵。從那以後,阿琳漸漸有了盡量傾聽別人談論的習慣。

    最動人的演講

    寬容是化解一切仇恨的最好方法,理解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愛默生

    最動人的演講——沒有人比小約翰·洛克菲勒更能體會這番真理了。

    1915年,洛克菲勒是科羅拉多州最受人輕視的人。美國工業發展史上最血腥的罷工,在科羅拉多進行了兩年之久。憤怒而粗暴的礦工要求科州煤礦公司提高工資,該公司正屬於小洛克菲勒所有。生產被破壞,召軍隊來鎮壓,發生多起流血事件。罷工者被槍殺,屍體佈滿彈孔。

    在那種充滿仇恨的氣氛下,洛克菲勒竭力使罷工者接受他的意見。他成功了,但他又是如何辦到的呢?

    他先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去結交朋友,然後對工人代表演說。整篇演說就是一篇傑作,它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它平息了要吞噬洛克菲勒的仇恨風暴,而且贏得了不少崇拜者。他提供事實的態度,友善地使罷工工人回去工作,絕口不談提高工資的事。

    這是那段著名演說的開場白,請注意他在字裡行間所流露的善意。

    要知道,洛克菲勒演說的對象,前幾天還想把他吊死在酸蘋果樹上,但他的話甚至比面對一群傳教士還要謙遜和藹。他的講話用了這些句子,像「我能到這兒來很榮幸」、「我去過你們的家」、「見過各位的妻兒」、「今天我們都是以朋友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份在此會面」、「友善互愛的精神」、「我們共同的利益」、「我能在此,完全靠各位的支持捧場」。

    「今天,是我一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洛克菲勒開始說,「這是我第一次有幸看見這家偉大公司的勞方代表、職員和監工齊聚一堂。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很榮幸到這兒來,而且有生之年將不會忘記這場聚會。這場聚會若在兩星期以前召開,我對這裡的大多數人一定很陌生,我只認得幾張面孔。上周我有機會到南區煤礦所有的工棚去看了一遍,並且和各位代表有過個別談話,除了不在場的代表外,統統見過了;我去過你們的家,見過各位的妻兒,今天我們都以朋友的身份見面,不再是陌生人,我們之間已經有了友善互愛的精神,我很高興有此機會和各位一起討論有關我們共同的利益問題。」

    「既然聚會本來是由廠方職員和勞工代表共同參加,我能在此,全靠各位的支持捧場。因為我既非員工代表,也不是勞工代表,然而我深深覺得,我跟你們的關係分外親密,因為就某一點來說,我代表了股東和董事們。」

    這不是一段化敵為友的絕佳例子嗎?

    假如洛克菲勒用另一套方法;假如他和工人們爭辯,用嚴重的事實來嚇唬他們;假如他用暗示的語氣指出他們錯了;假如用邏輯法則證明他們錯了,那會發生什麼事呢?只能是更多的憤怒,更多的仇恨和更多的反抗罷了。

    憤怒時請閉嘴

    如果在憤怒時說話,將會做出最出色的演講,但卻會令你終生感到悔恨。

    ——安布羅斯·比爾斯

    一個人因為一件小事和鄰居爭吵起來,爭論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最後,那人氣呼呼地跑去找牧師,牧師是當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

    「牧師,您來幫我們評評理吧!我那鄰居簡直是一堆狗屎!他竟然……」那個人怒氣沖沖,正要大肆指責鄰居的不對時,被牧師打斷了。

    牧師說:「對不起,正巧我現在有事,麻煩你先回去,明天再說吧。」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又憤憤不平地來了,不過,顯然沒有昨天那麼生氣了。

    「今天,您一定要幫我評出個是非對錯,那個人簡直是……」他又開始數落起別人的劣行。

    牧師不快不慢地說:「你的怒氣還是沒有消除,等你心平氣和後再說吧!正好我的事情還沒有辦好。」

    一連好幾天,那個人都沒有來找牧師了。牧師在前往布道的路上遇到了那個人,他正在農田里忙碌著,他的心情顯然平靜了許多。

    牧師問道:「現在,你還需要我來評理嗎?」說完,微笑地看著對方。

    那個人羞愧地笑了笑,說:「我已經心平氣和了!現在想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生氣的。」

    牧師仍然不緊不慢地說:「這就對了,我不急於和你說這件事情,就是想給你時間消消氣啊!記住:不要在氣頭上輕易說話或行動。」

    決不闖紅燈

    你信任人,人才對你忠實;以偉人的風度待人,人才表現出偉人的風度。

    ——愛默生

    一天,約翰從賓西法尼亞州的哈里斯堡前往本州80英里外的萊韋斯堡。天色已晚,約翰急著趕路,不料有好幾次約翰開的車被迫跟在緩緩行駛的大卡車後面,約翰緊握著方向盤,焦急不安。

    車子總算駛在了空曠的高速公路上。當約翰即將通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紅燈亮了,約翰急忙把車剎住。他四下看了看,路上沒有一輛車,至少1里之內沒有第二個人,而約翰卻坐著,等著紅燈變成綠燈。

    約翰開始對自己為什麼沒有闖紅燈而感到懊悔。約翰當時並不擔心被拘留,因為那兒根本就沒有警察,他的車開過去一點事也不會有。

    當晚,約翰來到了萊韋斯堡。晚上12點鐘上床睡覺時,這個問題又一次在約翰的腦子裡出現。約翰想他之所以停住了車,不但因為這是大家彼此遵守的條約,而且也是大家彼此遵守的合約:大家都彼此信任,決不闖紅燈。

    人們一直彼此信任做正確的事,聽來很讓人驚奇,是不是?人們確實這樣做了。信任是人們的首要願望,人們不能無緣無故地不信任別人,疑慮滿腹或相互猜疑,這種態度不是人們天生應具有的。

    約翰為自己在紅燈路口停車而感到驕傲。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從哈里斯堡到萊韋斯堡的路上約翰的表現多麼出色,約翰非得一吐為快不可。

    愛的學習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泰戈爾

    學生吉爾是校足球隊隊員,對「愛」這個作業感到特別為難。他強烈地感受到了愛,但是很難表達出來。他下了好多次決心才鼓起勇氣走進臥室,把父親從椅子上拉起來,熱烈地擁抱他,對他說:「我愛你,爸爸。」然後吻了他。

    父親熱淚盈眶,喃喃地說:「我知道,我也愛你呀,孩子。」

    父親第二天早晨來找吉爾,說那是他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愛的學習的另一次作業是與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不指望回報。學生們有的去幫助殘疾兒童,有的去幫助貧民區的乞丐,還有許多人自願到想自殺的人使用的熱線電話上工作,希望在發生不測之前發現那些人。

    吉爾和他的一個同學喬一塊兒到離海關不遠的一家小型療養院去。在那兒,不少老人穿著舊棉袍,整天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

    喬向四周看了看,問吉爾:「我該做些什麼?」

    吉爾說:「看見那邊那位老太太了嗎?過去向她問好。」

    他走過去:「呃,您好。」

    她疑惑地看了他一會兒,才問:「你是我的親戚嗎?」

    「不是。」

    「好!坐下吧,年輕人。」

    啊,她告訴他多少事情啊!這位老婦人對愛、對痛苦懂得那麼多,甚至還包括她與之取得某種契約的死亡。但是從來沒人想聽——喬是頭一個聽她講的。從那以後,喬每週去看望她一次。這一天就漸漸被人稱作「喬的日子」。喬一來,所有的老人們都會聚攏過來。

    不久,這位老婦人就讓她女兒給自己拿來一件時興的晨衣。喬再來的時候,發現她坐在床上,穿著漂亮的緞子晨衣,梳著時髦的髮式。她有好多年沒梳過頭了:如果沒人真正看見你的話,有什麼必要梳頭呢?這幾天,病房裡的其他老人也開始為了喬的到來而梳妝。

    吉爾開始學習「愛」這門課程的那些時日,是他生活中最激動人心的歲月。在努力為別人打開通向愛的大門的同時,吉爾發現門也為自己敞開了。

    有一次,吉爾在亞利桑納餐館用一把油污的匙子吃飯。當吉爾點豬排時,有人說:「你是瘋子,沒人在這種地方吃豬排。」但是吉爾吃了,而且發現做得極好。

    吉爾對女招待說:「我想見見你們的廚師。」

    他們來到後面廚房裡,他就在那兒,一個滿頭大汗的大塊頭男人。

    「怎麼了?」他問道。

    「沒什麼,我剛才吃的那些豬排做得好極了。」

    他盯著吉爾,彷彿吉爾精神失常似的。顯然他難得聽見人們誇獎他。

    停了一會兒,他熱情地說:「您再吃點吧!」

    鈴兒響丁當

    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爾扎克

    美國人約翰·皮爾波特從耶魯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教師,他熱愛這項職業,自己又是名牌大學畢業的,看起來他的前途應當是充滿光明的。但是皮爾波特對學生總是愛心有餘而嚴厲不足,為當時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很快他就被迫結束了教師生涯。

    但他並不在意,信心十足地換了一項職業,當上了律師。他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認為當事人是壞人就推掉找上門來的生意;如果他認為好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又不計報酬甚至倒貼金錢為之奔忙。久而久之,他就越來越入不敷出,找他打官司的人越來越少,他只得黯然離開司法界。

    後來,皮爾波特又成了一名紡織品推銷員。他好像並沒有總結過去失敗的教訓,看不到競爭的殘酷性,在談判中總讓對手大獲其利,而自己總是很少贏利或者沒有贏利,很快他就被解雇了。只好再改行當了牧師,試圖拯救人們的靈魂。然而他又因支持禁酒和反對現行體制而受到了教區信徒的抵抗,被迫辭職。他於1886年去世。

    這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福格姆寫的一部傳記裡的情節,這樣一個一事無成的人,為何會受到大作家的青睞呢?福格姆說,在聖誕節,自己和一群朋友坐著雪橇往家趕,一路上駿馬奔馳,馬鈴兒響個不停,他們唱起了歡快的歌:「衝破大風雪,我們坐在雪橇上。奔馳過田野,歡笑又歌唱。鈴兒響丁當,令人多歡暢,今晚滑雪多有趣,把滑雪歌兒唱。丁丁當,丁丁當,鈴兒響丁當……」

    這首傳遍了全世界的歌聲,就是皮爾波特寫的。那是他在一個聖誕節的前夜作為禮物為鄰居的孩子們寫的,歌中沒有耶穌,沒有聖誕老人,有的只是風雪瀰漫的冬夜,穿越寒風的鈴鐺聲,還有一路上的歡歌笑語,年輕朋友們的美好心願。

    也許就連皮爾波特本人也沒想到,他一生中隨意寫下的一首歌,竟然是讓他成為名人的唯一原因。在今天,這首歌已成為聖誕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世界不會唱這首歌的年輕人大約很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