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第23章 拉鋸戰 (3)
    由於「稍微疏遠一點」的關係,雖然是長輩,項伯對項羽說話出來不會頤指氣使,總是那樣和顏悅色,循循善誘。由於自知沒有很大的本事,所以做起事情來大概就會只擺事實,不下結論,絕對不會逼迫小侄子必須怎麼做。由於性格隨和,善於妥協,逢人「多燒香」,人緣特別好,成為多方「穿梭外交」中不可多得的人物。鴻門宴最終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可以說多半賴項伯之力。

    劉邦先進入關中,懷王及其他各路將領早已有約在前,「先破秦如咸陽者王之」,如果項羽武裝奪取政權,固然不成問題,但塗炭生靈,敗壞名聲,不說是得不償失,至少也是代價慘重。而項伯通過連夜穿梭的努力,通過順水推舟的舞劍,不僅避免了義軍的反目,避免了關中的戰火,而且「不戰屈人」,達到了稱王關中的目的,實在是高明之舉。至於後來劉邦捲土重來,問題不在鴻門宴上,而在於鴻門之後項羽范增「背關懷楚」離開了富饒的秦川寶地,這才給了劉邦以可乘之機。否則,劉邦只好終老南鄭,做他的山大王了。

    項伯的隨和講情面,也有遭誤解壞名聲的時候。劉邦做了漢王,張良不肯隨行到漢中,只好厚賞張良,張良早已「曾經滄海」,順手贈送了項伯,項伯怕摯友難堪,只好收下。哪裡想到蕭何又托張良向項伯說情,找項羽索取漢中那另一半土地。項伯辦了,成了,蕭何又托張良送禮了。從此,項伯就有了「貪賄」的名聲。張良聰明,能夠想到自己誤了朋友的英名嗎?

    項伯勸項羽不殺太公,絕不是出於人道主義可以肯定。因為,項羽坑殺活人無數,項伯也從來沒勸過他。他自己在九江王黥布反叛投漢後,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殺盡了黥布的妻子兒女。此事出面相勸,另有隱情。

    項伯四年前劉邦與他在關中霸上的婚姻之約,既然結為親家,就有保護親家的義務。項伯勇敢地承擔起了保護太公的責任,真實的心境不好說出,只好語焉不詳地用大話勸阻,這其實是他政治立場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說分封諸侯之前,楚漢對立之勢尚不明朗,項伯庇護劉邦的一切行為可以用頭腦不清來解釋,並加以諒解。那在楚漢戰爭已近四年的廣武對峙之時,仍然暗存庇漢的態度,就難以說通了。

    項羽不甘心,又隔著山澗對著劉邦喊:「天下紛紛擾擾幾年,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我要和你單挑,一決雌雄,別讓天下的百姓白白跟我們受苦!」

    劉邦冷笑一聲,說:「天下紛亂責任在誰,你聽我慢慢道來。」他開始歷數項羽的「十宗罪」:

    「當初我和你項羽一起奉懷王的命令,說好了誰先到關中誰做王,明明是我先到的,你違背了約定,讓我在蜀漢為王,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

    你假托懷王之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自己做上將軍,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

    你奉命援救趙國,本應當回報懷王,而你項羽卻擅自劫持諸侯的軍隊入關,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

    懷王當初約定入關後不准燒殺擄掠,你卻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挖了始皇帝墳墓,私自搶了秦國的金銀財寶,這是你的第四條罪狀;

    你硬是殺掉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是你的第五條罪狀;

    你採用欺詐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萬秦兵,卻封賞他們的降將,這是你的第六條罪狀;

    你把各諸侯的將領都封在好地方,卻趕走了原來的諸侯王田市、趙歇、韓廣等,導致他們的臣下為爭王位而反叛,搞得天下大亂,這是你的第七條罪狀;

    你把義帝趕出彭城,自己卻在那裡建都,又搶了韓王的地盤,把梁、楚這兩塊地方全給佔了,這是你的第八條罪狀;

    你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殺了義帝,這是你的第九條罪狀;

    你為人臣子卻謀殺君主,殺害已經投降之人,你為政不公,不守信約,不容於天下,大逆不道,這是你的第十條罪狀。

    如今我率領義兵和諸侯們來討你這個殘害人的罪人,只讓那些受過刑的罪犯就可以殺掉你項羽,又何必勞累我來跟你挑戰呢?」

    劉邦一口氣說了那麼多,項羽這邊聽得肺都氣炸了,把埋伏好的帶機關的箭射向劉邦。當時劉邦只覺得一陣巨痛,項羽那一箭已嚴嚴實實扎進了他的胸口。然而,痛歸痛,一向貪生怕死的劉邦,此時忍著巨痛,大喊道:「你這個強盜!射到我腳趾了!」

    項羽正奇怪,自己射術一向不錯,雖說最近人困馬乏,吃不飽睡不好,也不至於目標偏離成這樣。劉邦被手下抬回軍營包紮救治去了,項羽羞愧難當,退兵回營。

    劉邦這次其實傷得不輕,但話已經放出去了,他傷的只是腳趾而已,這是為了安撫軍心。他在床上才躺了一夜,硬是被張良拉出來巡行去了,實際上就是慰勞部隊。

    楚軍正在密切關注他的傷勢如何,他的一舉一動都會他們下一步軍事行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換句話說只要項羽知道他的傷勢很嚴重,那麼就會乘韓信不在軍中,發動大舉進攻。

    漢軍這邊也在密切關注他的傷勢如何,他如果一旦臥床不起,勢必會給士兵們造成人心惶惶驚惶失措的感覺。那樣一來,說不定楚軍還沒來攻打,自己這邊就早亂了陣腳。他讓醫官裹好自己的胸口的傷口,穿上整潔的衣服,坐上馬車,然後去巡邏。

    這下好了,漢軍士兵們看見劉邦面容帶笑並無大礙,無不歡欣鼓舞,紛紛表示要對劉邦誓死效忠,滅掉項羽。而對面的楚軍看了無不大失所望,心裡說道:看來劉邦果然只是受了點輕微的腳傷。

    可以說廣武山對峙是項羽最後一次能把劉邦一舉置於死地的機會,可惜和鴻門宴一樣,他再次錯過了,從此他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因為不久後傳來龍且兵敗的消息。

    要說項羽還是很夠義氣的,本來跟齊國約定合力抗漢,結果田廣經不住酈食其的遊說,背信棄義站到漢一邊。項羽也不生氣,該出手時就出手,救人於危難之中。雖說聯齊抗楚也是出於戰略考慮,因為齊楚唇齒相依,有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比起劉邦的小肚雞腸,項羽的大氣寬容就很明顯了。

    項羽派了一個心腹校將去支援齊國,這個心腹校將就是被他視為「右臂」的龍且龍大將軍。龍且這一去竟然帶了三萬多楚軍,加上齊國的軍隊,齊楚聯軍得有二十萬,而當初項羽率軍回援彭城時才帶了三萬人馬。龍且的到來,讓田廣大喜過望,他們兩軍一合,頓時人喧馬嘶,士氣高昂。

    和齊王的大喜過望不同,韓信本來順風順水,正要把齊地踏平在自己的腳下,突然聽說楚軍最為得力的猛將龍且來了,心裡頓時潑了一盆涼水。憑他臨時在趙地徵集的那點兵怎麼能和龍且二十萬大軍相比,要行軍打仗,如果手中沒有兵馬,你就算有千萬妙計也白搭,這仗總得有兵才能打。

    正是因為這樣,韓信當時也一度想退兵避其鋒芒再說,但轉念一想,畢竟如果此時撤軍的話,那麼他整個軍事行動將半途而廢,所有的努力將前功盡棄了。如果是這樣還不如早聽酈食其的議和。在功名利祿的誘惑面前,他最終決定來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在這一戰開打前,他還做了一件必需要做的事,那就是馬上向劉邦請求派兵來援。面對韓信的求援,劉邦可犯難了。眼下正被項羽壓得喘不過氣來,要是派兵去支援,那麼他這邊的兵力就會嚴重不夠。

    這個時候張良又恰到好處地出現了。劉邦手下擁有太多的人才,不像項羽那樣,沒有了范增後,就只剩下他自己這個光桿司令。此時雖然蕭何和韓信不在劉邦身邊,但「漢中三傑」之一的張良在,就算張良不在,已排在智囊團第四席的陳平也在。正是他們的輪番獻計使得劉邦每次在最危急的時候都能逢凶化吉。劉邦雖然自己沒什麼本事,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他善於拉攏人才,又善於聽從這些人才的意見,這就是劉邦唯一能勝過項羽的地方。有了這一點就足夠了。因為劉邦這一憂點恰恰是剛愎自用的項羽的致命弱點。這也是劉邦為什麼能最終在長達三年的楚漢相爭中取得最終勝利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看到劉邦的一臉難色,張良說:「現在我軍有這條深澗做屏障,楚軍一時半會還攻不過來,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於是,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於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派曹參、灌嬰兩員大將帶領數萬人馬秘密出發了。韓信在得到了兩員猛將的支持後,不由豪氣沖天,信心大增,營地上旌旗獵獵,鼓角頻頻,好不熱鬧。

    那龍且早就在等著和韓信面對面地決一死戰了,於是磨刀霍霍,厲兵秣馬,準備大幹一場。開戰之前,有個謀士跑過來向龍且獻計說:「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咱們本土作戰,將士們容易渙散,不如挖深溝築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經淪陷的城邑,讓老百姓知道齊王還活著,楚國正派兵來救,這必定會使得老百姓支持我們,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

    龍且頗有少年之才,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黥布、虞子期為楚軍五虎。他從小和項羽一起長大,情同手足,在跟著項梁鬧革命的時候立下赫赫戰功,在追擊黥布時表現更是了得,直打得黥布走投無路,逃離九江,要想他倆都是將軍,不分上下的。在龍且眼裡,韓信根本就是一個有運氣沒骨氣的傢伙,想當初他在楚國只是一個小小的郎中,一直沒什麼立功表現,才跑到劉邦的地盤上謀生。龍且急於求得戰功,拒絕了這個建議,率兵與韓信隔著濰水,呈東西向擺開陣勢。

    於是,他不顧眾將的勸說,決定馬上率兵渡河去追韓信。然而,韓信只退了三里路就沒有再退了,似乎在等著龍且的到來。龍且這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在渡河之前還玩起了紳士風度,直接派人向韓信下了一道戰書。韓信接到戰書,欣然回書迎戰。

    龍且本來就沒把這個曾受過「胯下之辱」的韓信放在眼裡,現在突然看到他撤軍,他潛意識裡第一反應就是韓信害怕了而選擇了逃命。因此,他沒有多想就決定了追擊。龍且糊塗了,但他的部將卻並非飯桶,偏將周蘭就很盡職盡責地對他進行了勸說,他認為韓信素來詭計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詐。

    龍且說:「韓信他現在不是突然退兵了嗎?我不管他是真心退兵,還是假心退兵,我就是不追。我不追他,他反而會陷入困境。」

    隨後他又做出了這樣的解釋:「韓信現在身在齊國境地,齊國地大物博,綿延數千里。到時候如果齊國的百姓們知道齊王咱們數十萬楚軍的支持,必定會自發組織人力物力來反擊韓信的入侵。到那時,韓信得不到齊地老百姓的支持,他的糧草就會出現接濟問題,一旦斷糧,我們再出兵,韓信就必敗無疑。」

    應該說這的確是當時最佳打敗韓信的辦法。這樣的堅守除了齊地百姓會紛紛來反抗外,更重要的是劉邦已派了不少兵來支援韓信了,一旦他在這裡始終不能有所作為,那麼劉邦兵力空虛的情況一旦被項羽察覺到了,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真是這樣,楚漢之爭的進程和格局將徹底改變。

    也許是因為立功心切,太想擒住韓信去交差了。追到濰水中央的龍且,這時居然沒有發現今天的河水一夜之間就變得特別淺,居然騎著馬就可以趟過河去。

    他手下有個叫周蘭的部將發現了這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他並沒有說話的機會,因為龍且已經一馬當先地渡過了濰水,他要生擒韓信立戰功。周蘭沒辦法只得追隨龍且而去了,然而,很快他的擔心就變成了現實,楚軍的大部隊正走到河中央時,突然聽見「嘩啦」一聲,洪水就像猛獸一樣猛撲過來,頓時氾濫成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