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天威:劉邦的草根哲學 第12章 封王拜將 (2)
    手下的人遞過來一整隻豬肘子。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肘放在上面,拔出劍來邊切邊吃。此時,場上的氣氛更加活躍,項羽喝彩道:「好一位壯士!還能再喝嗎?」

    樊噲從容答道:「我連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麼可推辭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樊噲讓項羽來了興致,是啊,酒不鹹不淡地喝了半天,氣氛卻壓抑得要命。

    喝酒的男人都知道,酒席之上,真正讓男人佩服的就是對方的酒量,項羽似乎被樊噲的酒量所折服,幾乎有了和樊噲一拼酒量的念頭。然而樊噲卻突然開始發表演講:「關於秦始皇,我有幾句話要說。他有著虎狼一樣的凶狠之心,殺人無數,好像惟恐殺不完;給人加刑,好像惟恐用不盡,結果弄得眾叛親離。今天,沛公如此勞苦功高,您不僅沒有給他絲毫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害有功之人。請問這和秦始皇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區別,這不是走秦朝滅亡的老路又是什麼?!」

    剛才還在興頭上的項羽沒有想到樊噲還有這麼一手,頓時張口結舌,只好一個勁地說:「坐!坐!」

    宴會上的氣氛更加撲朔迷離,樊噲的演講揭開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弄得大家尷尬不已,項羽更是被弄得心亂如麻,劉邦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借上廁所的機會悄悄逃離了殺機四伏的宴會,撒丫子跑回了自己的軍營,頓時有了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

    宴席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卻以身屢屢掩護劉邦這個鏡花水月的兒女親家,加上項羽心軟,遂使劉邦逃脫。

    劉邦狼狽地逃竄回大營後,第一件事就是誅殺曹無傷,可見劉邦對曹無傷的切齒痛恨。

    如果說曹無傷是「漢奸」,那麼項伯就是「楚奸」(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了。可是兩人的命運卻大相逕庭,此後項伯仍然陪著項羽出生入死,直至垓下之戰,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平定天下後,封項伯為射陽侯。此時的敗軍之將項伯,大概再也沒有勇氣提起結親的話題了。這都是後話。

    空虛啊,空虛!

    劉邦走後沒幾天,項羽就率兵西進,在咸陽城內大開殺戒,燒了秦王的宮殿,大火燒了三個月都不熄滅;楚軍搶財寶,掠美女。先前劉邦撐腰作宰相的秦降王子嬰,也被脾氣暴躁的項羽一刀解決了。有人勸他:「大王,關中是個好地方呀,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您可以建都成就霸業。」

    別看項羽平日殺人不眨眼,卻是個非常戀故土的人,還挺虛榮。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燒得殘破不堪,加上有些水土不服,思鄉心切,就說:「在外發達了不回鄉,就像穿了好衣裳在夜裡走道,誰知道你啊?」

    那人聽了,竟當著項羽的面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像猴子戴了人的帽子,我還不信呢。今日看來,果真如此。」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禍從口出。項羽一聽,立馬就把那人扔進鍋裡活活煮死了。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警言,凡是有點腦子不想尋死的,意見不被領導採納也只背地裡發幾句牢騷嘟噥兩聲。誰人不知這位項羽的脾氣!但項羽之所以成不了大事,壞也壞在這脾氣上。人被煮了,雖解了一時的氣悶,卻失了秦地的民心。先前剛遭受楚軍劫掠的當地人還沒從噩夢中醒來,又聽說了這件事,對項羽當真失望到了極點。

    人人心中有桿秤,對照先前劉邦在時的情況,都巴不得我們這位和藹可親沛公再回來(區區一個「約法三章」就讓老百姓這麼掛念,可見宣傳的重要性),但懾於項羽的霸道,除了這位敢當面罵他是猴子的「壯士」外,再沒人敢去尋晦氣。

    貴族的傲慢在項羽和項梁那兒是很清楚明白的。這種傲慢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就是可怕的愚蠢的屠殺。在現代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就是像美伊戰爭中的美軍凌虐伊戰俘虜。而這對於平民出身的劉邦是不能想像的,不「敢」做的。

    賤民,輕賤平民的生命是貴族傲慢的表現。輕賤士兵的生命如出一轍。看看項羽,起兵之初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攻克以後,他做的事情是洩憤屠城;攻城陽,又是「屠之」,這次劉邦也有份,可以理解他做不了主;在新安,項羽在夜色中將投降二十萬秦軍士卒全部被坑殺。二十萬壯年士卒被坑殺。這不僅表現出項羽的殘忍傲慢賤民的貴族性格,同時也表現出項羽的「無取天下之慮」。面對二十萬投降的秦軍他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如何安撫士卒,安定軍心,結果是一殺了之。

    如果是劉邦,他會坑殺秦軍嗎?肯定不會。事實上劉邦入關後一直在做安定民心的事,比如與秦人約法三章,還軍霸上,甚至對秦人送來的酒食也是不收。秦降王子嬰也沒有殺。

    在沒有主義的年代,他也有個人性的問題,殺俘虜,焚燒宮室,擄掠婦女,烹人等等這些個做法同樣是被唾棄的不齒的行為,看看項羽作起來真是得心應手。

    像王陵,人家不願追隨他,結果他將人家的老母扣為人質,老母被逼自殺。人家老母自殺也就罷了,他還將人家老母烹了!可謂沒有人性!結果硬將王陵逼到劉邦的陣營裡,死心塌地的跟劉邦走了。三國的曹操做過這樣的事,他將徐庶老母接進曹營,可他是善待之,哪敢烹啊!

    他的這些個作為和劉邦的作為形成鮮明的比照。看看後來劉邦定三秦多麼輕鬆就知道項羽是多麼的失策甚至叫愚蠢了。秦降王子嬰項羽給殺了,乾脆得很,接著就是火燒秦宮室。雖然燒的是秦王宮殿,但這把火無異於點在了秦人的心上。讓人心寒。

    終於當王了

    把咸陽城翻了個底朝天之後,項羽就派人回去向懷王報告破關入秦的情況,並請示下一步的工作。實際上,與其說是請示,還不如說是暗示:事兒給你辦完了,也該拿報酬了。按當時的情況,就到了論功行賞的環節了。

    懷王倒挺明白,來了一句:「就按原來約定的辦吧。」是啊,事先不是都說好了嗎?誰先進咸陽誰就是大王。

    按理說這也沒啥好編派的,但項羽想到,當初懷王不肯讓他和劉邦一塊西進入關,卻把他支使到北邊去救趙,結果影響了入關的速度,落在了別人(劉邦)的後面,這明顯是給小鞋穿的意思(就算懷王當初沒這意思,也無法跟這暴脾氣的項羽解釋),所以,一聽懷王是這句話,立馬就變了臉。此後逢人便說:「懷王,也是我叔父項梁捧上去的,他有什麼功勞,憑什麼主持定約!」

    換了別個莽夫,嘴上出出氣,旁邊再有個勸的也就過去了;項羽可不這麼簡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自己來封,順便也把你這懷王一併請了去。於是,給懷王一個徒具虛名的尊貴稱號叫「義帝」,實際上並不聽從他的命令,打算自己稱王。

    這一天,一干將相被召集起來,聽說是論功封王,大家都挺納悶,懷王怎麼變了義帝啦?項羽也不含糊,對諸將說:「天下發動起義之初,暫時立諸侯的後代為王,為的是討伐秦朝。然而身披堅甲,手持利兵,帶頭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滅掉秦朝,平定天下,全靠各位和我項某人的力量。義帝雖說沒有什麼戰功,但分給他土地讓他做王,本來也是應該的。」

    諸將一聽,知道這裡面有鬼,但人人得封有賞,加上項家的勢力,也就樂得順水推舟了。於是都說「好」。劉邦此前指望懷王能主持個公道,可眼前到了這份上,雖然心中有氣,也只能忍了。

    因此,公元前206年的正月,項羽分封天下,立諸將為侯王,並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地、楚地的九個郡,建都彭城。

    實際上項羽也不是毫無忌憚,你想啊,天下誰不知道是劉邦先入關中,儘管他和劉邦在鴻門宴上已經和解了,但真若違背當初的約定,諸侯還不造反啊!於是暗中就和范增商量。范增建議:「巴、蜀兩郡道路險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往那發配。況且巴、蜀也算關中的地盤,把他封到那兒去,也不算違背約定。」於是就封劉邦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區。又把關中分為三塊,封秦朝三名降將為王以阻斷劉邦的東出之路。

    經鴻門宴一劫後,劉邦對張良的感情那是增進了不少,自己做了漢王,自然也虧待不了他,賞了黃金百鎰,珍珠二鬥。張良把它們都送給了項伯。上次脫險,多虧這位有情有義的大哥趕來報信,劉邦也多了個心眼:何不借此機會,再請他多要點地盤?於是又讓張良送去厚禮,請這位親家幫忙,代他請求漢中地區。有這位項羽的叔父出面,事情當然順利。就這樣,巴、蜀、漢中之地盡歸了劉邦,都城建在漢中南鄭。

    為了便於後面敘述方便,在此先把所封諸王的情況說說:

    項羽把關中分為三份,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建都櫟陽;董翳為翟王,建都高奴。又封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建都洛陽。封趙將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朝歌。把趙王歇改封到代地為代王。封趙相張耳為常山王,建都襄國。封當陽君黥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封懷王的柱國共敖為臨江王,建都江陵。封番君吳芮為衡山王,建都邾縣。封燕將臧荼為燕王,建都薊縣。把原燕王韓廣改封到遼東為遼東王。韓廣不聽,臧荼就率軍去攻打,在無終把他殺了。項羽又封給成安君陳余河間周圍的三個縣,讓他住在南皮縣。封給梅鋗十萬戶。

    按照項羽的原則,大家都是有功之人,封賞上也大同小異,如此封賞是最公平不過的。這樣一來雖然從戰略態勢上形成了春秋以前「天子居中,諸侯拱衛」的分封格局,對項羽控制全國有利,但他顯然忽視了人是世間最複雜動物的這一理論,為自己的最終敗亡埋下了隱患。

    離開這鬼地方

    上一次在鴻門宴,劉邦驚險脫逃,氣得范增大罵粗口,項羽也因此對劉邦有了點清醒的認識,雖封他為王,卻堅決不讓他離開咸陽。張良身陷敵營,也一籌莫展。左思右想,只好求別人幫忙,這個人就是陳平。

    陳平是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中十分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書。他哥哥見他喜歡交遊讀書,便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有一年正逢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裡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肉。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特別均勻。為此,父老鄉親們都豎起了大拇指:「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陳平卻感慨地說:「假使我陳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後來陳勝在大澤鄉起義,立魏咎為魏王。陳平便辭別兄長,前去投奔魏王。後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但項羽似乎只喜歡重用像他一樣的肌肉男,而對陳平這樣的白面書生,則總提不起興趣,所以陳平一直未受到重視,鬱鬱不得志。

    就在這樣的低谷時期,上天安排他和劉邦相遇了。那次鴻門宴上,他第一次見到了劉邦,儘管劉邦宴席上的表現並非能讓所有人都感到滿意,卻令陳平耳目一新,並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莫非陳平也會相面?)。

    於是,才華橫溢的陳平就處於「身在楚營心在漢」的矛盾之中了。正在這時,劉邦被項羽困在了咸陽,相當於是軟禁。一籌莫展的張良決定孤注一擲,暗中去找陳平。

    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臨別,張良直言來訪的意圖,陳平思考片刻後,計上心頭:「要從項羽身邊救出劉邦,首先要『調虎離山』,必須讓范增離開項羽幾天,不然怎麼也不行。」

    第二天,陳平設計:請項羽給楚懷王上義帝的尊號,送他到郴州去養老,這樣項羽就可以此號召天下了。陳平的話,正合項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見項羽,項羽便對范增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接著,把陳平的話變成自己的話說了一遍,說是自己想起來的,范增立即附和說:「大王,這事兒還真得解決,宜快不宜遲。而且,這事兒還就得我去。」

    范增畢竟也是謀士,臨行前向項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讓劉邦回到漢中,項羽答應後,范增才走。

    陳平估計范增走遠了,就趁著早朝奏上一本說:「剛安定下來,必須節約。現在諸侯們聚集咸陽,每路兵馬都不下四萬人,軍糧的負擔極重,若不趕快讓諸侯們回國,恐怕老百姓就負擔不起了。」

    項羽一聽,大吃一驚,馬上傳旨:天下諸侯,路遠的給十天期限,路近的給五天期限,在限期內作好回國的準備。於是到了四月份,各路諸侯在項羽的大將軍旗幟下罷兵,回各自的封國去。而唯有劉邦仍留在咸陽,陪王伴駕。

    項羽扣住劉邦,也在陳平的意料之中,陳平趁各路諸侯返國的機會,授意張良,使用聲東擊西的計策。於是,劉邦依張良之意上表,向項羽請假回故鄉沛縣省親。

    項羽猶疑不決,張良故意說:「不能叫劉邦回鄉取家眷,不然他也許就在沛縣稱王了。您不如派遣他帶著殘兵敗將回漢中去,再派人去沛縣取他的家眷做人質,好教他規規矩矩做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