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24章 交換中的效益加減 (5)
    有一次趙高和李斯一起聊天,李斯很自豪的說起商鞅變法的事,商鞅和李斯本是隔了多少代的同門,李斯自然要說自己的師爺師祖宗商鞅的好。商鞅變法更是好上加好。但趙高非要刨根問底:問商鞅既然變法為了秦國。後來為什麼又背叛秦國?為什麼立法者最終要違背了自已所立之法?這可把李斯問住了。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誰也不說破而已。偏偏趙高裝糊塗,非要問個明白。還把它推到了李斯頭上。也算李斯倒霉。誰讓他自己給自己本門吹牛的時候不看時候。忘了旁邊有一個趙高,因為商鞅為丞相時,曾經割過太子師的鼻子,另一個太子師被毀了容。而正好李斯為丞相時,趙高是胡亥的老師。李斯一提到商鞅,趙高就為自己的鼻子擔心,胡亥雖然不是太子,但也算是准太子,因為嬴政跟本就沒立過太子。趙高也就算是准太子師,這個「准」字有點半是半不是的意思。但要用在鼻子上,可就不好聽了。所以趙高一直梗梗於懷。

    李斯倒霉就倒霉在用商鞅的是秦孝公,殺商鞅的是惠文君。一個是嬴政的爺爺的哥哥的爺爺,一個是嬴政的爺爺的哥哥的爸爸,得罪誰也不行。偏偏嬴政也不幫腔,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要知道秦王對商鞅還是很有好感的。他也很想看一看李斯對這件事的評價。可他哪知道李斯現在已經全麻了爪。李斯搜腸刮肚,自己學的什麼「法也」,什麼「勢也」全然用不上。李斯本來就怕惹嬴政生氣,正噤若寒蟬不知所措。不成想趙高旁邊又跟嬴政講起了什麼「零口供」,緊跟著就來了一句: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呈堂正供。李斯當時就嚇得尿了褲子。從此見了趙高,不再敢提一個法字。其實這不怪李斯,畢竟他的法家不是「法律」之法。所謂此「法」非彼「法」也。可別人不知道。包括嬴政,都覺得趙高比李斯還厲害。又搭著李斯見了趙高就不談法字。人們就開始拿李斯開玩笑:李斯,法安在否?李斯無奈,只好答曰:送之高閣。送之高閣意思是說:所有的法都在趙高他們家呢。「束之高閣」這成語就這麼來的。

    秦二世荒淫愚昧,而手握重權的丞相李斯還是清醒的。李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及其後建立封建中央集權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因而備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謀」的參與者,秦二世對他頗為寵信。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李斯基於對秦朝統治的忠心,曾多次上書進諫但毫無成效。趙高一方面擔心秦二世瞭解朝局後會追究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將李斯視為其專擅朝政的唯一障礙,因而便把矛頭對準了他。對秦二世的性格瞭如指掌的趙高設計了一個陷害李斯的絕妙圈套。他先對李斯說,如今盜賊猖狂,我很想勸諫皇上,但因為皇上深居皇宮,我沒有勸諫的機會。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機會勸諫皇帝。趙高表示他負責給李斯製造勸諫的時機。於是,趙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興正高、最煩人打擾的時機讓李斯進諫,如此再三,二世開始與李斯產生了嫌隙。

    李斯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要面見皇上。這時二世正在甘泉宮,觀賞摔交比賽。他就上書揭發趙高的罪過說:「臣聽說過,大臣懷疑君主,沒有不危害國家的,妻妾懷疑丈夫,沒有不危害家庭的。今有大臣專斷朝政,說一不二,無異於陛下,這太不正常了。從前,田常做齊簡公的臣,他的爵位與公室相敵,私家財富與公家均等,布惠施德,下得百姓歡心,上得群臣擁護,最終殺死齊簡公,取齊而代之。這是天下盡人皆知的事。今日趙高心懷不軌,陰謀篡權,就像田氏對於齊國一樣。陛下不早做打算,臣恐怕他要造反添亂。」二世不進鹽醬說:「你說了些什麼呀?亂七八糟的。

    趙高原本是個宦官,但他安寧本分,不恣意妄為,不因形勢危急而變心,潔身自好,一步一個腳印,他忠於朝廷,信守職責,聯確實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你卻無端懷疑他,是何道理呢?何況聯小時候失去先皇,無知無識,不知道如何治理百姓,而你又年老體衰,恐怕要不久於人世了。朕不依靠趙高,讓我依靠誰呢?而且趙高為人精明強幹,對下熟知人情,對上能合朕意,請君不要疑心重重。」李斯仍不死心說;「趙高是個下流坯子,政事不懂,貪得無厭,利慾熏心,永遠不會滿足,所以臣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二世一看兩人鬧得不可開交,怕李斯殺害趙高,就私下傳話給趙高,讓他防備著點。趙高說:「丞相怕的就是我趙高,趙高一死,丞相就要上演田氏代齊的鬧劇了。」

    由於二世深居禁中,大臣很少得見龍顏。其時,盜賊越來越多,發關中兵前去鎮壓也制止不住,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而復生。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說:「關東盜賊蜂起,朝廷發兵彈壓,殺傷甚多,但還是不能平息。盜賊多,是因為戍守、潛運、轉作太勞苦,賦稅太重的緣故。請暫且停止阿房宮的修建,減少四邊的戍守、轉作。」二世不以為然,說:「所有貴有天下的人,無不窮奢極欲,盡情享樂,只要君主手握大權,嚴明法律,下邊就不敢胡作非為,天下太平啦。……,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盜賊四起,你們鎮壓不住,又妄想廢棄先帝之所作所為,是對上無以報答先帝,其次不能為聯盡忠竭力,為何還要佔著茅坑不拉屎?」於是,二世叫人把馮去疾、李斯、馮劫統通抓起來,投入監獄。馮去疾、馮劫知道消息後說:「士可殺,不可辱。」自殺身死。

    二世把李斯交趙高審問定罪。趙高責問李斯與兒子子由謀反的罪狀,並把李斯的宗族賓客全部抓捕。趙高拷打李斯,鞭答像雨點般落下,李斯不勝痛楚,屈打成招。李斯原以為不致被處死,他自負能言善辯,勞苦功高,自己確實沒有造反的心,找機會上書自述衷曲,方一二世醒悟就能得到赦免。便在獄中上書二世說:「臣作為丞相治理百姓,已三十餘年了。在泰國土地還很狹小,地不過千里,兵不過數萬時,臣竭盡微薄之材,謹守法令,暗派謀臣,資助以金玉,使他遊說諸侯,同時在背地裡整軍經武,佈施教化,提拔鬥士,尊重功臣,增加俸祿,故終能威脅韓國,削弱趙國,攻破燕國、趙國,踏平齊國、楚國,最後兼併六國,立秦王為天子。全國平定後,又驅逐北邊的胡人、貉人,南邊平定百越,以顯示秦朝的強大。在國內,統一度量衡,改定文字,公佈於天下,樹立秦朝的威望。如果這些算是罪過的話,那麼巨死幾個來回啦。幸好先帝能盡臣之所能,所以才有今天,萬望陛下明察!」奏書呈上,落在趙高手中。趙高指使獄吏扔在一邊,說;「囚犯無權上書!」壓下不報。

    趙高暗派賓客十餘人冒充為御史、渴者、侍中,再次開庭審判李斯。李斯仍然堅持原訴,趙高則派人再次拷打他。後來二世派人複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以為與以前一樣,說了也沒用,只好違心服罪。這時,二世所派調查三川太守李子由案子的使者回來,知道李子由已被楚將項梁擊殺,不了了之。

    二世二年七月,經過嚴刑拷打,定李斯為腰斬罪,棄市咸陽。李斯步出監獄,回頭看一眼同被五花大綁、共赴刑場的二兒子說:「我想與你再次牽著黃犬,一同走出上蔡東門去追趕狡兔,這已是不可能的啦!」於是,父子倆相對而哭,令人心酸。李斯被滿門抄斬於咸陽市上。

    趙高殺死李斯後,官拜中丞相,事無大小都由趙高裁決。起義軍距咸陽已不足百里時,秦二世才認識到形勢的嚴峻。他任少府章邯為統帥,率在驪山服徭役的二十萬刑徒強行編入軍隊,用以鎮壓起義軍。這些缺乏訓練,又深懷不滿的刑徒們一擊即潰,章邯率軍投降,秦王朝的武裝基本瓦解。

    面對秦王朝即將垮台的危險局面,當權者趙高不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勢取秦二世而代之,進而體驗一下帝王之尊的榮耀。為了檢驗群臣對他篡位的態度,他導演了一出歷史上有名的「指鹿為馬」的醜劇。

    有一天朝會,趙高牽來一隻鹿獻給二世,並說這是馬。二世以為趙高開玩笑,詢問左右大臣。大臣們懾於趙高的淫威,有的說是馬,有的沉默,也個別的說是鹿。事後,趙高把說鹿的大臣都殺死了。從此,趙高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伎倆層出不窮。

    農民起義已嚴重危及到秦朝的統治,怠於政事的秦二世對此有所察覺,對長期專權的趙高產生了不滿。壞事做盡的趙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過失,決定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掌握的宮內外大權派親信強迫秦二世自殺,然後操縱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嬰為秦王。

    秦王嬰認識到趙高的險惡用意,經過周密的策劃,在趙高督促其到宗廟受璽的時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揮劍殺死了趙高,結束了趙高罪惡滔天的一生。隨後子嬰素車白馬,手捧玉璽向劉邦投降,至此秦朝滅亡。

    從歷史到今天很多人是根本不配來議論趙高的。正如母雞們永遠也理解不到鷹擊長空的胸懷。那些對人類的苦難沒有同情心的人不配,那些為了名利蠅營狗苟的小阿三不配,那些對自己國家的人民沒有責任感的玩世不恭者不配,那些偽裝高尚的輕薄之徒不配,腐敗分子更不配。

    趙高敢於藐視任何強權、敢於挑戰強大的皇權。他曾經說過,商秧的骨頭是最硬的。其實他自己骨頭的硬度不亞於他所讚揚的商秧的骨頭硬度。他出生於社會的最低層,為了解放天下受苦的人民,他忍受痛苦,不懼歧視,毅然自宮,打入反動統治集團的內部,他成功的讓窮苦的秦趙人翻了身,讓他們在中國當時那樣的生產力條件下避免淪為暴秦壟斷資本的奴隸,趙高居功至偉。趙高的出現有歷史的必然性,他也是一粒「蒸不爛、煮不透、響噹噹、硬梆梆」的堅硬正義的種子,生逢其時,就必然要開花結果,形成氣候。這樣的趙高,應該珍惜,而非貶低。為了理想,雖千萬人吾往矣,雖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這就是一代宦臣趙高的作為。

    趙高也是一位悲劇英雄。他的悲劇在於晚年思想中空想的成分越來越大,理想主義的傾向過度擴張,他要向歷史尋求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他要超越歷史,而歷史是無法被超越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所有理想主義先賢們必然會遇到的痛苦的矛盾。

    趙高的悲劇還在於他是被閹割之人,失去了生殖和過正常性生活的能力。這種特殊的身體狀態,加之宮庭內的生活環境,從而產生出一種畸變的心理狀態。他貼近最高權力,處於權勢爭鬥中心的地位。那種充滿傾軋、算計、爭鬥、波譎雲詭的環境。促使他們養成了卑賤、奴性、附勢、孤獨、迷信、多忌、貪婪、凶殘的變態人格。趙高的指鹿為馬的演練,成為歷代官場專權樹威的經典模式,趙高為了一己私慾殺害忠良,其殘忍也暴露出他人格中黑暗的一面。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話確實不假。假如秦國沒有趙高,秦二世怎麼會身敗名裂呢?其罪惡之源正在趙高。然而,既便有趙高,如果二世不聽信趙高的讒言,國家也不一定滅亡。因為有秦二世這樣的皇帝,才有趙高這樣的大臣。議論的人每每要遣責趙高,但秦二世也是不能逃脫其罪責的。秦二世之所以相信趙高,是因為他願意聽阿政奉承的話,最終導致國家的滅亡。

    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談到博弈策略問題,可以說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有許多精妙的博弈策略。許多成語及成語典故,就是對博弈策略的令人叫絕的運用和歸納。如圍魏救趙、背水一戰、暗渡陳倉、釜底抽薪、狡兔三窟、先發制人、借雞生蛋等等。當然,博弈策略的成功運用須依賴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進行。在博弈中,人們經常採用威脅策略,但其他博弈方也會採取對威脅的辨別和反威脅策略。經濟學家澤爾騰就將不可置信的威脅剔除出去,解決了一個博弈中可能存在多個「納什均衡」的問題,從而使人們能方便地預測博弈的結果。

    「博弈論」研究還發現,在重複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數是無限的,博弈方會選擇相互合作的策略。因為如果一家企業採取不合作的低價傾銷策略,其他企業也會採取相同的策略進行報復性競爭,長期下去,這些企業都將完蛋。企業深諳此理後,便會在相互默契中將價格維持在一個合適水平,盡量避免長期性、大規模的低價殺傷戰。美國水表生產的四大巨頭企業在長達幾十年的時期內都維持了這種定價方面的良好合作關係,成為「博弈論」中經常被提及的案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