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23章 交換中的效益加減 (4)
    看來,和珅是認準了這樣一條:只要討得皇帝歡心,其他什麼都好辦,哪怕是犯了什麼過失或是順便也給自己摟錢,皇帝也不會在意。那麼,和珅既然已經把乾隆皇帝伺候得到了離不開他的程度,又怎麼會丟了性命呢?

    和珅之所以能夠成為乾隆的寵臣,權傾朝野,不僅因為他給乾隆搞到了不少銀子,更因為他在官場玩弄權術也十分高明。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所有這些,最終都未能挽救他的性命。

    乾隆末年吏治腐敗,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寵信的和珅。但和珅持權拭大,忘記太上皇年事已高,他該為自己預備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選顒琰繼位時,和珅早早打探到這一消息,在宣佈此事的頭一天送給顒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此事勞苦功高。乾隆帝退居幕後,和珅專權更甚,嘉慶帝有什麼事反而要托和珅轉告父親,嘉慶帝的老師朱圭由兩廣總督升任大學士,嘉慶皇帝寫詩祝賀,沒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狀,說嘉慶帝在向下屬「市恩」,結果朱圭降為安徽巡撫,嘉慶帝也因此得罪了父親。嘉慶帝隱忍不發,表面上更重視和珅。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弘歷駕崩。次日,嘉慶帝命和珅與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接著下了一道突兀的聖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當天就有大臣領會到皇帝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送到嘉慶帝手中。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獄。嘉慶帝本要將和珅凌遲處死,但由於皇妹也是和珅媳婦的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參考了董誥、劉墉諸大臣的建議,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為避免政壇風波,嘉慶帝宣佈對能棄惡從善和珅餘黨一律免於追究。和珅二十年苦心孤詣地耍弄權術、搜刮財富,如今一切都化為烏有,真個是「枉勞神」矣!

    和珅始終認為是被自己的才華給害了。和珅的確是個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華卻是玩弄權術。他能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緊緊傍著皇帝、討得皇帝歡心的本事,然而這種本事卻不能讓他永遠享受富貴,最終還是皇帝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對個人來說,擁有信息越多,越有可能作出正確決策。對社會來說,信息越透明,越有助於降低人們的交易成本,提高社會效率。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掌握影響未來的所有因素,這使得作確定性的決策變得困難重重。

    信息本身的價值正在於此。博弈參與者一旦掌握了更多信息,其決策獲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個消費者買一部二手手機需要花1000元,而這部手機的真實價值也許只有500元,如果消費者購買了這部手機,就淨損失500元,如果他和二手手機老闆很熟,請老闆吃頓飯支出100元,老闆決定給這個消費者一部價值1200元的二手手機。

    很自然,獲取這部手機真實信息的價值或信息成本就是100元,但是不僅沒有虧掉500元,反而賺了200元,一反一復投入100元的信息成本所得到的收益是500+200=700元。

    因此,市場參與者的決策的準確性取決於信息的完整性。準確的決策需要更多信息的支持,所以信息的獲取有減少風險的可能性。這就是說,信息的搜取有可能增加決策者的收益。信息的價值就可以用獲取信息後可能增加的收益來衡量。

    三、趙高的「鐵算盤」

    歷史上的趙高以「指鹿為馬」而出名,是個遺臭萬年的大宦官。但是又有誰知道,趙高是一個真正的復仇之雄!為了滅掉秦王朝,他不惜身背萬世惡名。他復仇時下的決心,以及復仇的手段,和最後得到的效果,就連素以臥薪嘗膽而聞名的越王勾踐也只能瞠乎其後,自歎不如。

    當年秦趙長平一戰,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身為趙國貴族的趙高從此淪為奴隸。他的父親兄弟皆戰死沙場,母親被賣到秦國做奴婢後受盡屈辱而死。他則幸運地被送入秦宮做最低級的苦役。這對兒時享盡榮華富貴的趙高來說,刺激是何等巨大。在秦宮,他受盡了各種欺凌,遭受了很多非人的磨難。從這時起,他的心裡,就已經暗暗植下了滅秦大志。

    跟邯鄲相比起來,咸陽在氣勢上要大得多了。街道也寬。房屋也高大許多。兩旁的店面林立,買家賣家都大著噪門討價還價。整體上似乎是鐵匠鋪要多一些。當時嬴政已經登基並開始東征西討忙乎著統一中國了。但舉全國的鐵器畢竟有限,還得進行農作生產,所以嬴政就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出兵的時候,把所有的鋤頭,鐮等都化了打成刀劍,打完仗再把刀劍化了打成鋤鐮,所以鐵匠鋪就多起來了。這樣雖費事,不過無意中竟發明了一種好的煉鐵方法。所謂百煉成鋼,這樣反反覆覆的煉。鐵中的碳無素被煉得非常勻。真的成了好鋼。後來秦軍戰無不勝,全依賴於這樣的好刀劍,把把都削鐵如泥。種地更沒得說。因為鋤頭能碎石,地都種到了山上。咱們後來農業學大賽時在山上開了好多的梯田。就是從那時傳下來的。

    趙高就是在這時候跑到秦國的。他的父親原本是趙國宮裡的內侍,就是服務員。長期在磨難中長大,趙高很早就懂得怎樣利用自己的聰明機靈去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很快,他就擺脫了雜役工作,轉到文書部門處理文字事宜。他開始瞭解秦國歷史,並讀了很多關於秦王朝的書籍。尤其對於秦國的法律,幾乎能背得滾瓜爛熟。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他將來的復仇做打算。

    由於他的能幹,不少人對他另眼想看。他在秦宮中名氣漸響。這年,他十九歲。娶了一個同是來自趙國的女子,兩人婚後恩愛非常,並於次年生下一女。然而,生活的快樂並不能減少趙高對秦朝的仇恨。報仇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切。他時時刻刻小心而又執著地等待復仇的機會。

    可是像他這麼一個奴隸升上來的小文書,是根本沒任何機會接近秦宮的最高權力機構。如果不能進入這個圈子直接和秦王打交道,復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趙高只能等待。然而他不是消極等待,而是更為積極。他在秦宮中的工作越發努力,獲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評。機會女神必然青睞於有心人,也許是趙高能幹之名確實很大,以至於上動天聽。秦王嬴政開始注意到這個嶄露頭角的年輕人。秦王此時尚未統一六國,對人才的聘用還是比較開明的。於是,便有用他之意。但聽說他是來自長平戰役的趙國倖存者,很有些放心不下。就放出風聲,大意是除非趙高肯做宦官終身事秦,否則永不錄用。在當時,只要做了宦官,那就表示和以前的關係全部斷絕,等於重新做人一樣。

    這下,擺在趙高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如要進入秦宮最高機構,必先引刀自宮!二是珍惜身體,安享悠閒生活趙高思前想後。一切讓他實在難以割捨。畢竟他此時才二十二歲,正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錦繡人生在他面前平坦光明又充滿了誘惑力。就在此時,天邊炸起一道驚雷,把他從幻夢中驚醒!一剎那,他彷彿回到了殺聲震天的長平戰場上,看到自己的父兄,姐妹倒在血泊中哀號,輾轉,被秦兵的大劍長戈瘋狂的屠戮,宰殺。數十萬趙國士兵被活埋,千里白骨,腥風血雨。家仇和國仇在瞬間讓他清醒了!他一口氣喝了三大杯烈酒,隨後拔出解腕尖刀,一橫心,手起刀落。就是這一刀,創造了歷史!也注定了強橫一世的秦王朝將毀在這個人的手裡!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交換,在這種交換中,失去的和得到的不能夠等於零,這永遠是一個不等式,但是在復仇人的眼裡,顯然是值得的。

    接下來的二十年裡,趙高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對嬴政表面上的無限忠誠,坐上了宦官之首的位置。這段時間裡,他曾數次想暗殺嬴政。但苦於無機會。後來,荊軻刺秦的失敗讓趙高頓悟,要復仇,要滅秦,殺嬴政一個人是不行的。要顛覆整個秦王朝,只有先抓住最高的權力。因此,他像一條暗藏殺機的毒蛇,暫時收起致命的毒牙,再次蟄伏起來。

    有志者事竟成也!秦始皇三十六年,東郡落下一塊隕石,上書「始皇帝死而地分」幾個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從關東夜經華陰時,突然有人持玉璧攔住使者說:「秦始皇今年將死!」然後放下玉璧倏然而去。連續發生的不測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辭說只有外出巡遊方可化凶為吉。秦始皇聽信了術士之言,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出京巡遊,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趙高以負責皇帝乘輿的中車府令身份隨駕出行。當車駕行至平原津時,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時日無多,急令趙高給長子扶蘇發詔書,讓其把所屬部隊交由大將蒙恬掌管,然後迅速趕往咸陽辦理後事並繼承皇位。詔書尚未送出,時年五十歲的秦始皇即病亡於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認為貿然宣佈秦始皇的死訊恐怕會引發全國的混亂,決定秘不發喪,而命令車騎加快向咸陽進發。

    「秘不發喪」為趙高實施偷梁換柱的冒險計劃創造了難得的機會。他深知為人正直的長子扶蘇一向對自己不屑一顧,手握兵權的大將蒙恬又與扶蘇關係親密,蒙恬的弟弟蒙毅更在言談舉止間時常流落出對自己的厭惡。相反,胡亥卻跟隨自己學過書法與法律,一旦胡亥能夠繼位,自己必將得到重用。趙高思來想去,決定冒險扣留秦始皇遺詔,進而謀劃胡亥繼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為了達到目的,趙高首先鼓動如簧之舌爭取到大權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後與李斯、胡亥一道,詐稱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惡毒地偽造了令扶蘇與蒙恬自殺的遺詔。為人忠厚的扶蘇與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詔書後被迫自殺,稀里糊塗地成了趙高「沙丘之謀」的犧牲品。

    偷梁換柱得逞後,趙高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咸陽,隨後向天下宣佈了秦始皇駕崩的消息,胡亥宣佈即皇帝位,稱秦二世。趙高作為擁戴秦二世上台的頭號功臣,理所當然受到了胡亥的寵信,被任命為中書令,身居列卿之位,成為朝中的實權人物。為了堵住眾大臣與諸皇室公子對矯造詔書的懷疑與不滿,趙高與胡亥對眾人展開了殘酷無情的誅殺。繼扶蘇、蒙恬之後,蒙毅、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大批功臣都紛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而且還有難以數計的人被株連。與此同時,趙高與秦二世對皇室諸公子、公主也不放過,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陽市」「十公主死於杜」,公子將閭在被逼自殺前仰天大呼「我無罪」,然後與其兄弟三人流著眼淚拔劍自殺。自此以後,大臣凡是進諫者均以誹謗罪論處,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個國家,人人自危,天下處於一片恐怖之中。

    每殺死一名大臣,趙高便安插自己的親信補缺,很快許多要職都為趙高的親信所把持。在趙高的愚弄下,本來安於享樂的秦二世更加縱情酒色、怠於政事,進而為趙高胡作非為、欺上瞞下創造了有利條件。此時朝廷統治腐敗,百姓的賦斂、徭役相當沉重,加上阿房宮之類龐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窮財盡,陳勝、吳廣起義隨之暴發。可秦二世在趙高的蒙蔽下對岌岌可危的局勢一無所知,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